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1. 迎接社会新挑战 (运用) 2. 终身学习 (运用).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1. 迎接社会新挑战 (运用) 2. 终身学习 (运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1. 迎接社会新挑战 (运用) 2. 终身学习 (运用).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1. 迎接社会新挑战 (运用) 2. 终身学习 (运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1. 迎接社会新挑战 (运用) 2. 终身学习 (运用)

3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例1 2003年11月初,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随团访问香港时,有位中学生问道:“中国在发展航天科技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迫切的问题?”杨利伟回答:“我感觉是人才问题,发展航天技术,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 一次大型人才招聘会上,某家公司的总经理对一位前来应聘的大学毕业生说,你的文凭代表你应有的文化程度,它的价值会体现在你的底薪上,但有效期只有六个月。要想在我们这里干下去,就必须继续“充电”,并将你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

4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例2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例2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1世纪实际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是世纪之交的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综合当前各媒体的报道我们不难发现,所谓跨世纪的人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即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文理结合,全面发展。同时又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21世 (转下页)

5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例2 (接上页)是激烈竞争的世纪,说到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日本政府早在1982年就提出“创造力开发是通向21世纪的保证”。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二流人才的分水岭。”因为在未来的新世纪没有创造能力就只能跟在别人背后爬行,甚至失去生存的权利。(转下页)

6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例2 (接上页)二是具有优秀的全面素质的人才。所谓全面素质不仅包括业务素质,还有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即必须具有创造力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只有适应性强,有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团队精神的人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不再是“统一分配”包(转下页)

7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例2 (接上页)打天下了。这种就业机制的根本性的变化,对高校招生工作产生了显着的影响。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职业培训的岗前化,许多用人单位由以往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素养,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职业上的可塑性。一些著名的公司,几乎每年都“锁定”北大、清华等名校进行招聘,而对招聘对象,既不限专业,也不限性别,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潜质”、“创造性”、“应变能力”等等。 (转下页)

8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例2 (接上页)据报道,近年来,上海大学在招生考试中又出新招:考生在填报上海大学的志愿时,不填报具体专业,即学生进校两年内,基本不分专业,以学院或系为单位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面。第三年起,至少50%的学生可以在就读的学院内或系内任意选择自己喜好的专业。这一“宽口径”的招生方式使众多考生减少了选择志愿的盲目性,同时,对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产生一种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在一、二年级强化数理化和文史哲、计算(转下页)

9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例2 (接上页)机、外语的学习,以适应知识经济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校而言,此举使学校对两年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预测更为准确,摸准社会脉搏,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国家的经济建设结合得更为紧密。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之时,知识经济也正向我们呼啸而来。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科学技术成为保证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若想使科学做到可持续发展,其保证乃是人才。(转下页)

10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例2 (接上页)尤其是高等教育更是责无旁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教育的世纪。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例2 (接上页)尤其是高等教育更是责无旁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教育的世纪。 可以断言,新世纪只会青睐那些把握住未来教育的国家,以及拥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11 迎接社会新挑战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1) 要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迎接社会新挑战 (1) 要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 (2) 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具备了团队精神,才能更好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

12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例3 据中国教育考试网报道,2005年全国自考考生参考总数大约有1252万人次。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例3 据中国教育考试网报道,2005年全国自考考生参考总数大约有1252万人次。 据报道,我国每年约有1300万左右的人参加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历年来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达到1.03亿人次。 由于知识老化加速,在人的一生中,大学获得需用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90%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因此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无法适应现实的挑战,那种结束学校教育,找到工作就一劳永逸的体制已成为历史,每一个人要想使自己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就必须终身学习。

13 终身学习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l) 在当今社会,终身学习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终身学习 (l) 在当今社会,终身学习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2) 终身学习,要求我们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

14 B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精选习题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下列 选项中,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 ① 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精选习题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下列 选项中,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 ① 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② 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③ 抛开实际,盲目蛮干 ④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A ① ②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③ ④ B

15 A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2、“一个人可以没文凭,但不可以没知识;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许振超的事迹告诉我们,终身学习( )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2、“一个人可以没文凭,但不可以没知识;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许振超的事迹告诉我们,终身学习( ) A 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 展的必然要求 B 只是一个人发展的要求 C 社会发展的必然条件 D 以上全错 A

16 A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3、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要在未来的发展 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必须具有( ) A 创新精神 B 节约精神 C 奋斗精神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3、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要在未来的发展 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必须具有( ) A 创新精神 B 节约精神 C 奋斗精神 D 忘我精神 A

17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社会发展不仅需要个人的智慧,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具备了团队精神,我们才能更好的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难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转下页)

18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接上页)21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初中毕业以后,无论选择升学还是就业,都是发展之路。从学校走向社会后,终身学习有助于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劳动者,更有助于我们不断开拓新的发展天地。终身学习,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人人学习,成就祖国辉煌的明天!


Download ppt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1. 迎接社会新挑战 (运用) 2. 终身学习 (运用). 第四节 拥抱美好未来 1. 迎接社会新挑战 (运用) 2. 终身学习 (运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