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基因诊断 与基因治疗 Gene Diagnosis and Gene Therapy 主讲:李志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基因诊断 与基因治疗 Gene Diagnosis and Gene Therapy 主讲:李志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基因诊断 与基因治疗 Gene Diagnosis and Gene Therapy 主讲:李志红

3 第 一 节 基 因 诊 断 Gene Diagnosis

4 基因诊断 性状 基因 蛋白质 基因诊断 生化诊断 临床诊断

5 基因诊断的概念和特点 定义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检测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 特点
1.以基因做检查材料和检查目标,针对性强 2.分子杂交选用特定基因序列作探针,故特异性强 3.分子杂交和PCR具有放大效应,故灵敏度高 4.适用性强,诊断范围广

6 、基因诊断的主要对象和样品来源 对象: 主要是DNA分子,涉及到功能分析时,还可定量检测RNA(主要是mRNA)和蛋白质等分子。 样品来源:
临床上可用于基因诊断的样品有血液、组织块、羊水和绒毛、精液、毛发、唾液和尿液等。

7 二、基因诊断技术 定性分析 分类 定量分析 基本流程: 核酸抽提 目的序列的扩增 分子杂交 信号检测 基因分型 检测基因突变 测定基因拷贝数
测定基因表达产物量 基本流程: 核酸抽提 目的序列的扩增 分子杂交 信号检测

8 基因诊断常用技术方法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二)聚合酶链式反应 (三)基因测序 (四)基因芯片

9 GAG——GTG Glu——Val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这种方法对于点突变非常有效。由于基因突变,引起酶切部位的改变,导致限制性片断数目、每个片断长度不同。 e.g. 镰形细胞贫血的Gene诊断 β珠蛋白链基因第6位密码子发生突变 GAG——GTG Glu——Val

10 已知限制酶Mst 1识别序列 (CCTNAGG)
CCTGAGG CCTGTGG 突变后不能识别 酶切位点消失,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发生变化。

11 Southern blot

12 (二)PCR技术 巢式PCR 多重PCR RT-PCR 实时PCR 联合PCR

13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分析
PCR-SSCP是在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显示PCR反应产物中点突变的手段。 原理:PCR产物经变性后可以产生2条互补的单链,不同的单链构象不同,如果存在基因突变,哪怕是只要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单链的构象也发生变化;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正常与基因突变的DNA单链将在凝胶上显现出不同的带型,从而确定野生型和突变型。 优点:简单,较高的敏感性,可同时分析多个样本。

14

15 (三)基因测序 是最直接、最准确的基因诊断技术
病例SOX9基因HMG box内发生单碱基置换突变R178L(G→T),左侧正常对照第225位碱基为C,而该患儿为A(反义链中)。

16 三、基因诊断的应用 遗传疾病 肿瘤 感染性疾病,传染性流行病 判断个体疾病易感性 器官移植组织配型 法医学中个体识别、亲子鉴定

17 我国部分代表性常见单基因遗传病基因诊断 疾病 致病基因 突变类型 诊断方法 α地中海贫血 α珠蛋白 缺失为主
Gap-PCR、DNA杂交、DHPLC β地中海贫血 β珠蛋白 点突变为主 反向点杂交、DHPLC 甲型血友病 凝血因子Ⅷ PCR-RFLP 乙型血友病 凝血因子Ⅸ 点突变、缺失等 PCR-STR连锁分析 苯丙酮尿症 苯丙氨酸羟化酶 点突变 PCR-STR连锁分析、ASO分子杂交 马凡综合症 原纤蛋白 点突变、缺失 PCR-VNTR连锁分析、DHPLC

18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19 基因检测的现状 目前可以用基因检测进行检测的疾病数1767种,其中1492种检测应用于临床,275种仅用于研究。
美国早在1996年就开始了基因检测,2004年接受检测的人次数递增至400万,占人口比例1.57﹪,至2007年已有700多万人次。 国内目前已经开展的基因检测项目包括: 遗传病基因检测数十种,如遗传病的染色体检测,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G-6PD基因检测等; 易感基因型检测400多种,如白细胞抗原(HLA)分型检测、多种癌症、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老年性痴呆等;

20 疾病易感基因检测适合于…... 家族中有某种疾病的遗传病史者。 某类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如近亲或个人罹患慢性疾病,或者常处于污染环境者。
有正确健康意识者。

21 第 二 节 基 因 治 疗 Gene Therapy

22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 定义 早期是指用正常的基因整合入细胞基因组,以校正和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
目前广义上来讲是指将某种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细胞内,使其在体内发挥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3 二、基因治疗历史 20世纪60年代 Edward Tatum提出基因水平上纠正缺陷基因的设想。以病毒为截体,体细胞为靶细胞的技术路线,从根本上解决遗传病的治疗问题。 1966年 美国国立实验室的Rogers发现,接触兔乳头状病毒的实验工作人员中相当部分的血精氨酸降低。推测病毒核酸进入细胞使精氨酸酶活性升高。 1973年 Rogers用shope兔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一个患有精氨酸血症女孩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使细胞精氨酸酶活性上升,且可持续7个月。 1990年11月,美国NIH的Blease,Culver和Anderson进行了首例人体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患ADA缺失症的4岁小女孩,利用反转录病毒将ADA基因转移到T淋巴细胞中,再回输。患者免疫力明显提高,取得了巨大成功。

24 基因治疗的三要素:(NIH提出) 合适的目的基因 合适的基因转移方式 合适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要转移的基因已经克隆分离,其表达产物有详尽的了解
发病机制在DNA水平上已经清楚 要转移的基因已经克隆分离,其表达产物有详尽的了解 合适的基因转移方式 合适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25 三、基因治疗的基本策略 (一)缺陷基因精确的原位修复 基因矫正 gene correction 致病基因的突变碱基进行纠正 基因置换
gene replacement 用正常基因通过重组原位替换致病基因 这两种方法属于对缺陷基因精确的原位修复,既不破坏整个基因组的结构,又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26 (二)基因增补 不删除突变的致病基因,而在基因组的某一位点额外插入正常基因,在体内表达出功能正常的蛋白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对基因进行异位替代的方法称为基因添加(gene augmentation)或称基因增补,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基因治疗策略。

27 (三)基因沉默或失活 有些疾病是由于某一或某些基因的过度表达引起的,向患者体内导入有抑制基因表达作用的核酸,如反义RNA、核酶、干扰小RNA等,可降解相应的mRNA或抑制其翻译,阻断致病基因的异常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一策略称为基因失活(gene inactivation)或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

28 反义RNA 定义:与mRNA或其它RNA互补的RNA分子。 由于核糖体不能翻译双链的RNA,所以反义RNA与mRNA特异性的互补结合即抑制了该mRNA的翻译,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方式,在真核生物中也存在反义RNA。

29 特点 (l)安全性高,专一性强,效率高。反义RNA只作用于特异的mRNA分子,不改变所调节基因的结构。反义RNA分子无论怎样修饰,最终将在细胞内部被降解,不留“残渣” (2)设计和制备方便 (3)具有剂量调节效应 (4)在治疗RNA病毒感染性疾病时有更大的优势。能直接作用于一些RNA病毒,阻断RNA病毒的繁殖

30 (四)自杀基因治疗 将“自杀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这种基因编码的酶能使无毒性的药物前体转化为细胞毒性代谢物,诱导靶细胞产生“自杀效应”,从而清除肿瘤细胞。为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31 胸苷激酶基因thymidine kinase(TK)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ytosine deaminase(CD)
自杀基因的类型 胸苷激酶基因thymidine kinase(TK)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ytosine deaminase(CD) Ganciclovir,GCV 丙氧鸟苷 TK GCV-ATP 丙氧鸟苷三磷酸 5-FC 5氟胞嘧啶 5-FU 5氟尿嘧啶 CD GCV变成磷酸化GCV后可结合于延长的DNA链,阻止DNA的合成,杀死分裂细胞.

32 自杀基因的旁观者效应 “自杀基因”治疗不仅使转导了“自杀基因”的肿瘤细胞在用药后被杀死,而且与其相邻的未转导“自杀基因”的肿瘤细胞也被杀死。

33 (五)基因免疫治疗(基因疫苗) 定义 通过将抗癌免疫增强细胞因子(TNF,干扰素,IL-2)或MHC基因导入肿瘤组织,以增强肿瘤微环境中的抗癌免疫反应。

34 三、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 治疗性基因的选择 病毒载体 非病毒载体 基因载体的选择 体细胞 生殖细胞 靶细胞的选择 间接体内疗法 直接体内疗法
基因转移 外源基因表达的筛选 利用在体中的标记基因 回输体内

35 (一)选择治疗基因 许多分泌性蛋白质如生长因子、多肽类激素、细胞因子、可溶性受体(人工构建的去除膜结合特征的受体),以及非分泌性蛋白质如受体、酶、转录因子的正常基因都可作为治疗基因。 简言之,只要清楚引起某种疾病的突变基因是什么,就可用其对应的正常基因或经改造的基因作为治疗基因。

36 (二)基因载体的选择 基因治疗关键步骤之一,是将治疗基因高效转移入患者体内、并能调控其适度表达。
病毒载体:逆转录病毒(RV)、腺病毒(AV)、腺相关的病毒(AAV)等。 非病毒载体:这类载体的发展较快,目前主要是脂质体。

37 (三)靶细胞的选择 ---- 分为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两大类,现阶段只限于应用体细胞 靶细胞选择的原则: 1.易操作; 2.易培养;
3.易接受外源基因; 4.在体内能持久高效表达 目前常用的靶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上皮细胞、造血细胞、肝细胞、肌细胞等

38 (四)基因转移方法 化学方法——磷酸钙沉淀法、DEAE-葡聚糖法 物理方法——电穿孔法、粒子轰击法(基因枪)
病毒法——主要通过携带有外源基因的病毒载体感染靶细胞来实现基因的转移。 膜融合法——细胞融合法、脂质体介导法、原生质体融合法、微细胞核介导法等

39 将治疗基因导入人体 间接体内疗法 直接体内疗法 目的基因转移到体外培养的靶细胞内高效表达,然后将靶细胞回输体内
将目的基因在体内直接转移到靶细胞 载体:需要有特异导向性和高转移效率

40 ex vivo 靶细胞 载体 目的基因 in vivo

41 (五)治疗基因表达的检测 无论以何种方法导入基因,都需要检测这些基因是否能被正确表达。被导入基因的表达状态可以用PCR、RNA印迹、蛋白印迹及ELISA等方法去检测。对于导入基因是否整合到基因组以及整合的部位,可以用DNA印迹技术进行分析。

42 (六)回输体内 方式:静脉注射、肌注、皮下注射、滴鼻等 基因修饰的淋巴细胞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回输到血液中;
将皮肤成纤维细胞以细胞胶原悬液注射至患者皮下组织; 采用自体骨髓移植的方法输入造血细胞; 或以导管技术将血管内皮细胞定位输入血管等。

43 (bubble-baby syndrome;
腺苷脱氨酶(ADA, Adenosine Deaminase) )缺乏的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病因 淋巴细胞缺乏ADA酶 腺苷、dATP堆积 破坏免疫功能 患儿很少活到成年 (bubble-baby syndrome; very low T cell counts)

44 治疗基本步骤: ADA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 导入患者淋巴细胞 体外扩增 回输病人体内 淋巴细胞ADA酶恢复至正常水平的5%-10% 维持免疫系统功能,改善病人症状

45 基因治疗成功范例 ADA缺乏症基因治疗 1990年9月 , 一位四岁的ADA缺乏症女孩接受了首例基因治疗
患者注入10亿个遗传修饰的T淋巴细胞, 约每月1次, 连续1年, ADA水平从1%上升到20%, 淋巴细胞数量正常, 免疫功能正常 1991年,另一位9岁患者基因治疗也取得成功, 他们从隔离病房走向了美好生活.

46 肿瘤的细胞疗法 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s-induced killer cells);
CIK细胞是人体内正常的具有很强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免疫T淋巴细胞,但数量很少,在患肿瘤后略有所增加; 体外增殖培养CIK细胞到9-10亿数量后,回输人体,以快速识别并杀伤体内各部位肿瘤细胞,并诱导体内CIK细胞的增殖,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肿瘤的靶向治疗

47 四、基因治疗的应用与展望 应用 展望 遗传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 进一步寻找切实有效的基因
精密调控外源基因在人体内的表达 体细胞移植和重建的生物学研究 减少外源基因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48 基因治疗展望 将来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遗传档案: 基因图, 基因图可以预测:你将会长多高?你会不会发胖?将来会不会秃顶,你最终会不会死于糖尿病或癌症, ──算命先生、预言大师的话可以不信,但是基因图说的却是科学预言。   当人们发现了某种致病基因后,可以设法预防它的发作,也可以设法修饰或改变这个基因的表达,现代医学无法根治的病,都可采用基因治疗。 安全性问题与伦理问题

49 基因治疗展望 展望21世纪, 各种遗传病, 肿瘤外, 传染病,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和各种常见疾病均可以获得治疗.
基因治疗象吃药和打针一样方便; 按照人和疾病治疗的需要定量表达或关闭基因. 基因治疗可以让人类告别传染病, 肿瘤, 使人长得更高,寿命更长,使人更聪明,更漂亮,使人看得更远,听得更清楚, 生活更加美好.

50 关于考试 时间,地点: 见课程网站通知 考试方式: 闭卷 授课ppt,复习题: 见课程网站

51 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 网上作业(3次)+平时点名 占40% 课程考试成绩 占60%

52 谢谢!


Download ppt "基因诊断 与基因治疗 Gene Diagnosis and Gene Therapy 主讲:李志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