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马 燕 梅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基础医学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马 燕 梅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基础医学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马 燕 梅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基础医学系
动 物 生 理 学 动 物 生 理 学 马 燕 梅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基础医学系

2 第一单元 概 述 一、体液与内环境 体液:动物体内所含的液体,分为细胞内液(2/3)与细胞外液(1/3)。 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二、稳态 稳态: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3 三、 机体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特点:迅速而准确。 (二)体液调节 特点:作用范围较广,作用比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 (三)自身调节 特点:较为简单、幅度小。

4

5 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K + 的平衡电位。 极化:静息状态下膜内负外正的状态。 (二)动作电位 ——Na+ 的平衡电位

6 兴奋性的变化经历了四个时期: ①绝对不应期:兴奋性=0 ②相对不应期:兴奋性<正常 ③超常期:兴奋性>正常 ④低常期:兴奋性<正常

7 二、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一)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 偶联因子是Ca2+。 (二)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神经-骨骼肌接头也叫运动终板。

8

9

10 第三单元 血 液 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量 一次失血: 10%——不影响健康; 20%——有影响; >30%——危及生命。 (二)理化特性 酸碱性:pH 7.35~7.45, 极限:7.00~7.80,

11 二、 血浆 (一)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 (二)血浆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等渗溶液:0.9%的氯化钠溶液 5%的葡萄糖溶液

12 三、血细胞 (一)红细胞——血红蛋白 功能:运输O2和CO2 (二)白细胞 功能:渗出、趋化性和吞噬 (三)血小板 功能:生理性止血 参与凝血 参与纤维蛋白的溶解 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13 四、血液凝固 (一)凝血过程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的形成; 3.纤维蛋白的形成。 (二)抗凝与促凝措施

14

15 第四单元 血液循环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 (二)心脏泵血过程

16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 兴奋性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二) 自律性 P细胞(窦房结)和浦肯野氏细胞 (三)传导 房室延搁 (四)收缩性 不发生强直收缩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

17 三、血管生理 (一)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 2.心率 3.外周阻力 4.主动脉弹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比:

18 (二)微循环通路 1.直捷通路 2.动静脉短路 3.营养通路 (三)组织液的生成 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压) - (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压)

19 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兴奋 2.心迷走神经——抑制 (二)反射调节 1.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降压反射 2.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三)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强心剂 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收缩剂(升压剂)

20

21 第五单元 呼 吸 一、肺通气 (一)胸内压—负压 胸内压 = 肺内压-肺的回缩力 = 大气压-肺的回缩力 =0-肺的回缩力 =-肺的回缩力

22 二、气体交换与运输 (一)气体交换原理 由压力高向压力低的区域扩散 (二)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1.血红蛋白与O2的结合 2. 氧离曲线 影响氧离曲线的偏移的因素: pH和CO2浓度 、温度 、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Hb自身性质的影响 ——机体需要氧,曲线右移。

23 三、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呼吸中枢: 脊髓:初级中枢, 延髓:基本呼吸节律,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2.肺牵张反射: 切断迷走神经,呼吸加深变慢。 (二)体液调节: CO2 升高、 低O2和H+ 增加,呼吸加深加快。

24

25 第六单元 采食、消化和吸收 一、口腔消化 (一)唾液的组成 反刍动物的唾液: pH:高 , 分泌量多(成年牛一昼夜100~200L) (二)唾液的生理功能

26 二、胃内消化 (一)胃运动 容受性舒张 蠕动 紧张性收缩 反刍——反刍动物健康的标志之一。 包括逆呕、再咀嚼、再混唾液和再吞咽。

27 (三)瘤胃 1.糖类的分解和利用 VFA(乙酸:丙酸:丁酸)=70:20:10 2. 瘤胃氮代谢 尿素再循环: 微生物→微生物蛋白
2. 瘤胃氮代谢 尿素再循环: 微生物→微生物蛋白 NH 肾→尿液排出 瘤胃壁→门静脉入肝→ 尿素 唾液腺→瘤胃 瘤胃壁→瘤胃

28 (四)胃液 胃液: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黏液-碳酸氧盐屏障”中和胃酸作用,阻止了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侵蚀。 内因子:促进维生素B12吸收入血

29 三、小肠的消化与吸收 (一)小肠运动的基本方式 紧张性收缩 分节运动 蠕动 (二)胰液 (三)胆汁

30 (四)吸收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回肠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 主要营养物质在小肠的吸收机制: (1)被动转运 滤过、扩散、渗透。 (2)主动转运

31 四、胃肠功能的神经体液调节 副交感神经——兴奋作用, 交感神经——抑制作用。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头期 胃期 肠期

32

33

34 第七单元 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kJ/w0.75·h 静止能量代谢

35 二、体温 散热的主要方式 :辐射 对流 传导 蒸发 热喘呼吸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36

37 第八单元 尿的生成和排出 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血液→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原尿(滤过液)→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和排泄→终尿(尿液)。

38 一、肾小球的滤过 (一)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 =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 囊内压) (二)影响原尿形成的主要因素 滤过膜通透性 有效滤过压 肾脏血流量

39 二、肾小管的转运功能 肾小管各段对物质的重吸收,在质和量上也不相同,效果不一样。 近曲小管对物质的重吸收作用居首位,占65-70%。 肾糖阈: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极限值。

40 三、尿生成的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作用 影响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因素: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 循环血量的改变 水利尿:大量饮水引起的尿量增加 。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醛固酮:保Na+ 排K+

41 四、尿的排出 (一)尿的浓缩与稀释 ——维持机体水平衡和渗透压的稳定 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存在是尿被浓缩的基本条件。 (二)排尿反射——正反馈式反射活动

42

43 第九单元 神经系统 一、神经元活动的规律 (一)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完整性 绝缘性 双向性 不衰减性 相对不疲劳性

44 (二)突触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兴奋性递质,去极化,兴奋性升高 ——主要与Na+有关 。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抑制性递质作用下,超极化,兴奋性降低——主要与Cl-有关。

45 二、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点对点投射 非特异投射系统:点对面投射 1. 视觉 2. 听觉 3. 嗅觉 4. 味觉

46 三、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反射 (二)骨骼肌的牵张反射 牵张反射——维持动物姿势最基本的反射。 1.腱反射 2.肌紧张 (三)大脑皮质运动区的特点

47 四、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起源:交感神经——脊髓胸、腰段发出 副交感神经——脑部和脊髓荐段发出 (二)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反应较弥散。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反应较局限。 (三)剌激潜伏期长,后作用还可以持续数秒至几分钟。副交感神经正相反。

48

49 第十单元 内分泌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 (一)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1. 抗利尿激素:抗利尿 2. 催产素:乳汁排出和刺激子宫收缩

50 (二)下丘脑-腺垂体 1. 生长激素 2. 催乳素 3. 促性腺激素 促卵泡H(FSH) 黄体生成素(LH) 4. 促甲状腺激素 5.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6. 促黑色激素

51 二、甲状腺激素 T4量大,T3生物活性高。 主要生理功能: 影响物质代谢; 对产热和组织氧化的作用 影响生长发育:不足呆小症。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对心血管系统活动的影响 调节: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 自身凋节

52 三、调节钙、磷代谢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升钙、降磷 降钙素:降钙 三途径:骨

53

54 四、肾上腺激素 (一)糖皮质激素 1.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1)参与物质代谢 (2)参与应激反应 2.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轴 (二)盐皮质激素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保钠、保水和排钾

55 五、 胰岛激素 (一)胰岛素——B细胞分泌 1.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1)对糖代谢的作用:降低血糖。 (2)对脂肪代谢的作用 (3)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 糖尿病:缺乏胰岛素,大量的糖从尿液排出。 2.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血糖浓度 (二)胰高血糖素——A细胞分泌

56

57 第十一单元 生殖和泌乳 一、雄性生殖生理 (一)睾丸的生理功能 1.生精作用 2.内分泌功能——雄激素 (二)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

58 二、雌性生殖生理 (一)卵巢的主要功能 1.生卵作用 (1)自发性排卵 (2)诱发性排卵 2.内分泌功能 ——雌激素和孕激素 (二)调节 丘脑-腺垂体-卵巢轴

59 三、泌乳 (一)乳的生成——来源于血液,选择性吸收、浓缩与合成 (二)乳分泌的调节 1.启动泌乳 2.维持泌乳 ——在泌乳的任何时期切除腺垂体,都将使泌乳停止。 (三)排乳

60

61


Download ppt "马 燕 梅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基础医学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