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Chapter 14 人文與古蹟之美. Chapter 14 人文與古蹟之美 「古蹟 」依據國語辭典之解釋,意指古代的遺跡。 一、古物 二、古蹟 三、民俗藝術 四、民俗及有關之文物 五、自然文化景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Chapter 14 人文與古蹟之美. Chapter 14 人文與古蹟之美 「古蹟 」依據國語辭典之解釋,意指古代的遺跡。 一、古物 二、古蹟 三、民俗藝術 四、民俗及有關之文物 五、自然文化景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Chapter 14 人文與古蹟之美

3 「古蹟 」依據國語辭典之解釋,意指古代的遺跡。
一、古物 二、古蹟 三、民俗藝術 四、民俗及有關之文物 五、自然文化景觀

4 民國86年5月14日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後,所指的古蹟,已不再採用一、二、三級古蹟之分級制,而統稱為國定古蹟、直轄市定古蹟、縣(市)定古蹟三類。
這幾年來國人的旅遊型態逐漸改變,文化古蹟觀光越來越受歡迎,在人文古蹟區發展成一個文化的觀光產業,深受國人及外國觀光客的喜愛。

5 延至2007年9月底,共計有634筆古蹟登錄,值得國人重視和珍惜。

6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台灣的歷史雖然僅四百多年,卻歷經了葡萄牙人、荷蘭人的統治,幸好明末鄭成功收復台灣重建中華正朔。明鄭的積極建設和清治與列強戰爭,在台灣都留下珍貴的歷史建築,供後人憑弔。經文建會的登錄、修復、整理、規劃、管理、介紹,使古蹟呈現在國人面前,解說員除了解說古老的建築外表之外,應詳加解說民族精神與歷史意涵。

7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一、基隆二沙灣砲台 中英鴉片戰爭清廷為防止英軍入侵台灣,高聳的山頭巍峨的城門上寫「海門天險」四字。

8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二、台北府城門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二、台北府城門 同治10年,牡丹社事件,欽差大臣沈葆楨力陳艋舺形勢險要,奉旨議設台北府。石材均取自大直山北勢湖山石、砌石之漿,是用糯米蒸熟,加赤糖及石灰石合樁而成,極為堅固歷百餘年,接合處皆未風化。刻有「巖疆鎖鑰」四個大字。當年日軍據台(光緒21年)5月16日進佔台北城,即是通過這個門額下,展開統治台灣52年又4個月的歷史。

9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三、淡水紅毛城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三、淡水紅毛城 紅毛城位於真理大學的西側小山丘上,原名為「聖多明哥城」,於1692年為西班牙人所建,後來為荷蘭人所佔據重修,所以就將這座城取名為「紅毛城」。民國69年才歸中華民國所有,已有300年歷史的紅毛城它的價值不僅在藝術性或是紀念性,更能顯示出台灣對外關係的變遷意義,值得遊客去參觀研究。

10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四、金廣福公館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四、金廣福公館 位於北埔姜秀巒故宅前方的金廣福公館,建於1834年,遂命客家人姜秀巒與閩南人周邦正合組「金廣福墾號」,墾戶組織起來,以利開墾。「金」指官方資金,「廣」代表客家人,「福」代表閩南人。,為本地文明開啟歷史新頁,代表閩客先民合作墾拓精神,也象徵族群融合,現為國家一級古蹟。

11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五、八通關古道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五、八通關古道 台灣自清康熙23年(西元1684年)收入清朝版圖之後,清廷並未積極開發此地,反而頒佈諸多禁令設限,以致鄰近諸列強都企圖染指,終於在同治10年(1871年)發生了影響深遠的「牡丹社事件」。後來清廷派欽差大臣沈葆楨來台處理,而「中路」則由總兵吳光亮率領,由竹山(當時名林杞埔)起,經過鹿谷鄉的鳳凰山,到達花蓮的璞石閣當時稱「八通關古道」。

12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六、彰化孔子廟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六、彰化孔子廟 彰化孔子廟目前台灣保存最完整的一級古蹟,由當時知縣張鎬建造於清朝雍正4年(1726年),是中部地區文教發展的重地,深具歷史性的傳統式孔廟之建築。可惜有許多建築因當初日本人想要台灣人徹底皇民化,所以非常排斥漢文化,並且毀壞相關文物,終於在67年8月22日竣工,還我清代興建孔子廟之原貌。

13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七、鹿港龍山寺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七、鹿港龍山寺 有台灣紫禁城之稱的一級古蹟龍山寺,是鹿港規模最大的寺廟,其藝術價值有「台灣之藝術殿堂」,鹿港龍山寺始創於明永曆7年,龍山寺採「四進三院」建築,長寬比例約為3:1;第一進為「山門」,歇山重簷式,以十二根木柱承擔代表12地支,第二進為「內門」,因有五個門,又稱「五門」,整個內門建築結構採「重簷四垂頂」符合中國道、易的太極生兩儀。

14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第三進為正殿,歇山重簷式,三開間拜亭,十八羅漢代表人間各階層的眾生相,上至皇帝、下至乞丐,只要有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與鹿港之開發、興盛、衰頹、沒落至於復興,有密切不可分離關係,尤以其建築藝術,備受全世界專家學者們之推崇。

15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八、王得祿將軍墓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八、王得祿將軍墓 鴉片戰爭時,駐守澎湖,專防英軍,積勞病逝於軍營。王得祿一生戰功彪炳,是清代台灣人官位最高者,按照傳統陵寢規制,一品官墓前雕鏤細緻的石刻用石人、石馬、石羊、石虎、石望柱各二。王得祿墓前的石刻依次為石翁仲,石馬、石羊、石虎,各一對。

16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九、赤崁樓 位於臺南市赤嵌街,原為荷蘭人所建。赤崁樓興建於明朝永曆7年(西元1653年),當時荷蘭人竊據臺灣,壓制我國人民,志士郭懷一領導反抗,不幸失敗。荷人心有餘悸,建立砲壘作為防備,名叫「普魯民遮城」,中國人則稱赤崁城。靠閣樓之牆基土,則立有九塊贔屭之御碑,其是移自於大南門城邊,為清乾隆53年(1788年)讚賞平定林爽文之役記功碑。

17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所有碑是立於贔屭上,其為九龍生子之一,此贔屭的典故,本書已於第十二章詳細介紹,惟贔屭碑在台灣少之又少,尤其皇帝御賜更是絕無僅有,請解說員今後解說時能善加利用。

18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十、台南五妃廟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十、台南五妃廟 台南市五妃街有座小丘,在扶疏的樹木下有座五妃廟,殿後為五妃墓。明永曆37年6月,鄭軍主將劉國軒在澎湖慘敗,隨即棄守退歸東寧,鄭克塽降清。寧靖王傷慟欲絕,決定殉國,告知五妃,從容同縊于中堂。

19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十一、台南二砲台 億載金城者古稱「二鯤鯓砲台」,三面環海,據險爭勝,與安平古堡互為犄角,往昔台灣海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十一、台南二砲台 億載金城者古稱「二鯤鯓砲台」,三面環海,據險爭勝,與安平古堡互為犄角,往昔台灣海 疆之屏障。因為它保存非常完善,所以今日已被列為一級古蹟。清光緒元年(1875),巡台大臣沈葆楨聘法國工程師設計而建造的整座城為方形。

20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十二、台南孔廟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十二、台南孔廟 清兵入關,明宗室在奸相魏忠賢等禍國殃民下,輾轉南遷,成為流亡政府,就史上有名的「南明四王」,於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敗退廈門,轉取台灣驅逐據台灣36年的荷蘭政權,鄭經嗣位採軍師陳永華建議,恢復明朝正朔,採明朝官制立法典,行屯田興教化。遂於永曆19年 (西元1665年)興建孔廟,是為台灣最早之公立學校,開啟台灣儒學之先聲,故稱為「全台首學」。

21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我國遠從盛唐開元以降,道、郡、邑設學必立祀孔子,宋元明清歷代也都廟學並重,尤其清朝府、州、縣的孔廟,皆設府學或縣學。

22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十三、台南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又稱臺南大媽祖廟,為台灣最早官建媽祖廟,媽祖受封天后始自此廟開始。 十四、安平古堡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十三、台南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又稱臺南大媽祖廟,為台灣最早官建媽祖廟,媽祖受封天后始自此廟開始。 十四、安平古堡 安平古堡稱為「台灣城」,是台灣最古老的城堡,今存城牆一堵、古井一口及稜堡基座及其外堡。荷蘭人於西元1624年,在安平建造。

23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十五、台南武廟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十五、台南武廟 祀典武廟主祀武聖關公,與大天后宮毗鄰連接,是臺灣民間信仰最為廣泛的神明。在明鄭時期被稱為「大關帝廟」的祀典武廟,在創建初期清廷 為了消弭反滿思想,極力排斥以前宋代抗金名將岳飛與關公並祀,而不斷提升關公的地位,而後祀典武廟成了主祀關公,且晉升為官方祀典廟宇,由此得窺見清代官方提倡崇拜關公的政治意味。

24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十六、鳳山縣舊城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十六、鳳山縣舊城 清康熙23年(西元1684年)台灣初入清朝版圖,設一府三縣,隸屬福建省,一府為台南府,三縣為台灣縣、諸羅縣、鳳山縣。

25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十七、邱良功母節孝坊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十七、邱良功母節孝坊 邱良功母節孝坊矗立在金城鎮東門里觀音亭旁。是清朝浙江提督邱良功(金門後浦人)奏請朝廷為其守節三十餘年的母親旌表建立的,雕工細緻,造型雄偉,是臺閩地區現存牌坊中最壯觀 的一座。

26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十八、西嶼東台 西嶼東臺於清光緒13年所創建,後為清代劉銘傳所修之砲臺,與金龍頭砲台共同扼視媽宮海口。

27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十九、西嶼西台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十九、西嶼西台 西嶼西臺位於西嶼鄉內,又稱西嶼古堡。清廷改派劉銘傳為巡撫籌畫防務,為防台灣海峽受賊寇侵擾,因而堡頂幾與地平,符合孫子兵法「藏於九地之下」

28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二十、澎湖天后宮
第一節 解說台灣一級古蹟之美 二十、澎湖天后宮 天后(媽祖)宮位在馬公市區的中央里,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元世祖至元17年設澎湖寨「巡檢司」,萬曆20年(西元1592年),日本「鎖國令」弛懈,倭寇侵襲沿海及澎湖,朝廷派兵圍剿佔澎的倭寇,第二年,康熙22年,就正式加封為媽祖為天后。從此,媽祖宮又稱為「天后宮」,地名「媽宮」,成了「馬公」。

29 第二節 國家級古蹟 民國86年5月14日行政院頒佈文化資產保存法修訂案,加上國定古蹟數量不斷增加,尚有許多未開放的地區,如:馬公風櫃尾荷蘭城、湖西拱北砲台、台灣總督府皆未開放。

30 第三節 文化遺址 民國71年文化資產保存法公佈實施,將「文化資產」界定在具有歷史、文化、藝術、自然地景等有價值資產謂之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本節僅就讀者諸君比較陌生的「遺址」部分。

31 第三節 文化遺址 一、十三行文化遺址 該遺址因為受到八里污水處理廠建廠工程的破壞,而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進行了大規模的搶救,出土了大量文化遺物和遺跡,豐富了我們對於這個文化的認識。可能是以鐵製做。十三行遺址出土的煉鐵遺跡,說明當時居民已具備了煉鐵的知識和能力。他們也與臺灣島內和島外其它人群,包括漢人,進行交易。

32 第三節 文化遺址 二、植物園文化遺址 臺北盆地和其週緣淡水河中下游一帶,有關這個文化的內涵了解得還不多。 三、圓山文化遺址
第三節 文化遺址 二、植物園文化遺址 臺北盆地和其週緣淡水河中下游一帶,有關這個文化的內涵了解得還不多。 三、圓山文化遺址 圓山遺址是圓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豐厚的貝塚,貝塚中除了多半屬於鹹水性貝類,尚有魚骨、獸骨等食物殘渣、稻米種籽。。

33 第三節 文化遺址 四、芝山岩文化遺址 該遺址有兩個文化層。上層為圓山文化,下層為芝山岩文化。 五、大坌坑文化遺址
第三節 文化遺址 四、芝山岩文化遺址 該遺址有兩個文化層。上層為圓山文化,下層為芝山岩文化。 五、大坌坑文化遺址 民國92年1月10日由內政部指定為國家級古蹟,大約從距今六千多前一直延續到五千年前後,臺灣出現了一個和「長濱文化」相當不一樣的文化,「新時器文化代表」。

34 第三節 文化遺址 六、長濱文化遺址--八仙洞遺址
第三節 文化遺址 六、長濱文化遺址--八仙洞遺址 最早可能早到五萬年,一直延續到五千年前才消失,屬舊石器時代又稱先陶文化,是迄今在臺灣所發現最古老的人類文化遺址。 七、番仔園文化遺址 以臺中縣大甲鎮的番仔園遺址為代表,以礫石片打製石刀為數最多。

35 第三節 文化遺址 八、大邱園文化遺址 分布在南投縣濁水溪中游河谷一帶,年代在二千年以內的史前文化,以南投縣集集鎮的田寮園遺址為代表。
第三節 文化遺址 八、大邱園文化遺址 分布在南投縣濁水溪中游河谷一帶,年代在二千年以內的史前文化,以南投縣集集鎮的田寮園遺址為代表。 九、營埔文化遺址 出土的陶片上曾發現稻殼的印痕。

36 第三節 文化遺址 十、牛罵頭文化遺址 到了晚期距今大約三千七、八百年前農業和漁獵的用具,此外並發現玉製的小型工具與裝飾品。
第三節 文化遺址 十、牛罵頭文化遺址 到了晚期距今大約三千七、八百年前農業和漁獵的用具,此外並發現玉製的小型工具與裝飾品。 十一、龜山文化遺址 遺址中所出土的一些貿易品,包括玻璃和瑪瑙裝飾品、青銅器、金銀器、中國銅錢和瓷器等等,顯示這個時候不只是臺灣島內區域之間交易來往的頻繁,更值得注意的是臺灣的史前文化已經開始和漢文化有了接觸往來,逐漸走向被強勢文化同化進而消亡之路。

37 第三節 文化遺址 十二、蔦松文化遺址 蔦松文化的石器甚為稀少,卻常出現鐵器殘片,小陶罐及鳥頭形器是最具文化特色。鳥頭形器與插在西拉雅族祭祀公廨屋頂上的假鳥造型相似。所以,西拉雅族很可能就是蔦松文化人的後裔。

38 第三節 文化遺址 十三、大湖文化遺址 主要分布於臺南和高雄一帶,以高雄縣湖內鄉的大湖遺址為代表。這個文化的陶器以灰、紅兩色夾砂陶為主,器形有盆、杯、缽、罐等。貝塚的普遍和大量使用骨角貝器和裝飾器,也是大湖文化的特色。

39 第三節 文化遺址 十四、牛稠仔文化遺址 透過台、澎兩地的往來關係,台南、高雄等地的石器材料大多來自澎湖的橄欖石玄武岩,史 稱「牛稠子文化」。
第三節 文化遺址 十四、牛稠仔文化遺址 透過台、澎兩地的往來關係,台南、高雄等地的石器材料大多來自澎湖的橄欖石玄武岩,史 稱「牛稠子文化」。 十五、左鎮文化遺址 台南縣左鎮鄉距今二、三萬年以前在菜寮溪,臺灣島上已經有人類居住,學者們把這些頭骨所代表的人類,稱之為「左鎮人」。

40 第三節 文化遺址 十六、靜浦文化遺址 依據出土遺物的形制和年代,陶器類型和阿美族傳統的陶器十分類似。 十七、麒麟文化遺址
第三節 文化遺址 十六、靜浦文化遺址 依據出土遺物的形制和年代,陶器類型和阿美族傳統的陶器十分類似。 十七、麒麟文化遺址 麒麟文化的陶器以紅褐色夾砂陶為主,這個文化的主要特色是利用岩塊雕造大型的石造物,包括岩棺、岩壁、單石、石像、石輪、石柱和中孔石盤等。推測,這些巨石和當時人的日常生活並無關聯,而可能與祭祀或其它儀禮有關。

41 第三節 文化遺址 十八、卑南文化遺址 民國69年,由於東線鐵路改道、拓寬並設立卑南新站等工程,使得卑南遺址的大量石棺墓葬群暴露出來了。
第三節 文化遺址 十八、卑南文化遺址 民國69年,由於東線鐵路改道、拓寬並設立卑南新站等工程,使得卑南遺址的大量石棺墓葬群暴露出來了。 (一)居民以榖類農業和狩獵採集為主 (二)居屋為石砌長方形 (三)精巧的工藝技術 (四)人死後可能行室內葬 (五)男女成年時有拔牙的習俗


Download ppt "Chapter 14 人文與古蹟之美. Chapter 14 人文與古蹟之美 「古蹟 」依據國語辭典之解釋,意指古代的遺跡。 一、古物 二、古蹟 三、民俗藝術 四、民俗及有關之文物 五、自然文化景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