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5.8-1 动物的运动 5.8-1.1 动物的骨骼 5.8-1.2 人的骨骼 5.8-1.3 肌肉及肌肉收缩 5.8-1.4 运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5.8-1 动物的运动 5.8-1.1 动物的骨骼 5.8-1.2 人的骨骼 5.8-1.3 肌肉及肌肉收缩 5.8-1.4 运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5.8-1 动物的运动 动物的骨骼 人的骨骼 肌肉及肌肉收缩 运动

2 5.8-1.1 骨骼支持系统 动物的骨骼系统支持动物的身体、提供肌肉附着、保护体内器官,有三种形式
骨骼支持系统 动物的骨骼系统支持动物的身体、提供肌肉附着、保护体内器官,有三种形式 1、流体静力骨骼--是一个液体充满的囊,液体不能被压缩,因而提供良好的支持。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原生、腔肠、软体、环节动物都是属于此种。 2、外骨骼--软体动物的贝壳(逐渐分泌增大)、节肢动物的外骨骼(蜕皮)。 3、内骨骼--脊椎动物具有中胚层形成的、位于体内的骨骼,分软骨和硬骨,起保护、支持作用,还是一个巨大的钙库,与肌肉协同作用完成运动。

3 骨骼的演变 脊索的形成 软骨的形成 硬骨的形成 活的骨骼的特性 不断生长且不停止功能的执行 修复能力 适应环境的能力,缓慢改变结构和所含物质

4 圆口类—出现雏形的脊椎骨 鱼类—出现典型的脊椎 两栖类—五指型附肢 爬行类—胸廓 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

5 人的骨骼(206块) 头骨 中轴骨骼 脊柱 肩带:肩胛骨、锁骨、乌喙骨 带骨 腰带:髂骨、坐骨。耻骨 附肢骨骼 肢骨

6 肌肉、骨骼、合关节的运动装置 肌肉附着在内骨骼的表面,肌肉分布绕过一个关节分布在2块不同的骨上,收缩时使一块向另一块骨运动。其不动的一端位为起点,另一端为止点。一个动作由2块或2块以上的肌肉共同完成。伸肌—屈肌,内收肌—外展肌。 关节—两块骨的连接处,有组织囊、韧带合关节软骨。分不动关节,可动关节 韧带—在关节处连接 肌腱—将肌肉连接到骨骼上,把肌肉的拉力传到骨上使骨运动。

7 骨的结构和成分 长骨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骨膜-有丰富的血管、神经 骨质- 骨松质(海绵状)、骨密质 骨髓: 红-造血 黄-脂肪

8 骨质疏松症 症状:身高降低、背痛 原因:年龄增加,钙吸收效率降低,钙缺乏导致骨量减少 解决方法:补钙

9 动物的运动方式 1、变形运动—伪足的运动方式,伪足是由原生质的流动而形成的,伪足内有粗、细微丝,微丝的滑动引起伪足的运动。
2、鞭毛与纤毛运动—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鞭毛、纤毛外由一层膜,内有纵行轴丝。 纤毛的运动呈波状依次进行 鞭毛是摆动

10 肌肉运动 无脊椎动物中 肌肉组织—由特殊分化的肌细胞组成,肌细胞内有肌原纤维。有横纹肌、心肌和平滑肌。 从腔肠动物开始出现肌细胞—皮肌细胞;
扁形、动物首次出现平滑肌的肌细胞; 横纹肌出现在无脊椎动物。 肌肉的收缩原理—肌肉收缩是肌动蛋白丝在肌球蛋白丝之间主动地相对滑行的结果。

11 肌肉收缩原理 肌节是肌肉收缩的机能单位 粗丝是由肌球蛋白组成,形成A带 细丝60%由肌动蛋白构成,一端固定在z线,一端伸向肌小节。 Z线

12 每条粗肌丝周围由6条细肌丝,每条细肌丝有三条粗肌丝包围。粗肌丝有突出的横桥,一 个正好与6条细丝相接,横桥处有与ATP结合的位点。细丝主要由2条绞合成双螺旋结构的肌动蛋白单体组成,并结合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在控制肌肉收缩中起重要作用),每条肌原纤维外包围肌质网在A、I带交界处膨大为终池,两个临近终池间由一个横小管,当终池中的Ca释放到达细丝的肌钙蛋白并与之结合,导致分子结构改变,使原肌球蛋白离开原位,暴露肌动蛋白上与肌球蛋白结合位点,此时ATP与横桥结合,横桥与肌动蛋白位点结合,牵引细丝相粗丝滑动,肌肉收缩。在此过程中,Ca的释放是关键,由神经系统控制。--神经肌肉兴奋过程。能量—ATP—糖、脂肪。

13 运动的控制 运动单位-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神经,支配肌纤维,组成运动单位。 大脑-发出冲动 小脑-运动协调

14 骨骼、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 等长收缩—用力握权 等张收缩-肢体屈曲 一般的躯体活动都是两类收缩的复合

15 颉抗肌

16 思考题 见书

17

18

19

20

21 关节

22


Download ppt "5.8-1 动物的运动 5.8-1.1 动物的骨骼 5.8-1.2 人的骨骼 5.8-1.3 肌肉及肌肉收缩 5.8-1.4 运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