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足少阳胆经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GB)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足少阳胆经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GB)"—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足少阳胆经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GB)
乔云英

2 目的要求 1.掌握足少阳胆经的体表循行、脏腑属络关系及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2.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方法。
3.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4.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 经脉循行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目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 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端。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4 头面部循行 目锐眦----头角----耳后----循颈----肩上----入缺盆 分支:耳后---耳中---耳前-----目锐眦后
分支:目锐眦----大迎---抵出页(颧骨部)---颊车----颈----合缺盆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5 躯干部循行 体内: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髀厌(股骨大转子)
体表直行:从缺盆----下腋----循胸----季胁----合于髀厌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6 下肢循行 髀厌----髀阳(大腿外侧)---膝外廉----外辅骨(腓骨)前-----外踝前----足跗上(足背)----小指次指(足第四趾)
分支:跗上(足背)----足大趾端---贯爪甲—出三毛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7 此指瘰疬生在颈项或腋下部位,马刀生于腋下,侠瘿则在颈侧
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 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此指瘰疬生在颈项或腋下部位,马刀生于腋下,侠瘿则在颈侧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8 “口苦、善太息、胸胁痛不能转侧” 是胆腑急性发病的主要特征。 “善太息”,是指病人喜欢深呼吸,是以呼吸频频叹气样为特征。
口苦,张景岳:“胆病液泻故口苦”,是指胆病则胆汁外溢,用一个“泻”字,说明不是正常的胆汁疏入,结合临床很正常的说明了胆腑发病的病理变化。 “心肋痛不能转侧,”是在胆绞痛时,病人右上腹绞痛,大汗出,疼痛难忍,身体卷缩,不能转动,是一种保护性体位。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9 “足外反热” 表明小腿外侧、外辅骨和四、五趾之间,此区域灼热、胀痛、站立加重、卧位减轻,故为“阳厥” 。
“面微有尘,体无膏泽”是由于常期的胆腑发病未愈,由实证热证转为虚证寒证,由于慢性消耗,这样的病人都不能进食,食后则呕,日久患者形体消瘦,面部如同蒙罩一层尘土,且无光泽,是一种晦暗色,预示正气衰败。 “足外反热” 表明小腿外侧、外辅骨和四、五趾之间,此区域灼热、胀痛、站立加重、卧位减轻,故为“阳厥” 。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0 胆主骨所生病 “是主骨所生病”,张景岳:“胆味苦,苦走骨,故胆主骨所生病。又骨为干,其质钢,胆为中正之官,其气亦钢,胆病则失其钢,故病及于骨。凡惊伤胆者,骨必软,即其明证”。 从临床看,则强调了胆对骨后天的强壮作用;与“肾主骨” 之先天不同。胆味苦,苦助消化,促进胃肠道消化汲取饮食精微以健胃,故胆是主骨。表现在婴幼儿,若胆汁不能正常分泌,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则出现消化功能的减弱,蛋白、脂肪汲取不够,骨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骨软病。 “又骨为干,其质刚,胆为中正之官,其气亦刚,惊伤胆者,骨必软。” 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在大惊之后,可出现四肢瘫软,不能站立。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1 足少阳络脉 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 实则厥;虚则痿躄(bi),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灵枢·经脉》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2 足少阳经别 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肝,上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 《灵枢·经别》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3 足少阳经筋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趾)次指(趾),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眇乘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外眦,为外维。     其病:小指(趾)次指(趾)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月少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蹻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4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和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头面五官疾病: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齿痛,咽喉肿痛。 神志病:癫狂痫,多梦,惊悸。 热病:黄疸,口苦。 经脉病:肩痛,胁痛,腰腿痛,下肢痿痹。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5 腧穴 本经共44个腧穴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共44穴。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6 瞳子髎 GB1 (手太阳、手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功效】疏肝明目。 【主治】
1.目痛,目赤,目翳等各种目疾。 2.头痛,口眼歪斜。 【操作】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7 耳部2穴 以屏间切迹和颧弓为标志。 听会 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上关 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
听会 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上关 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8 听会 GB2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聪耳。
【主治】1. 耳鸣耳聋,聤耳。     2. 头痛,面痛,齿痛,口眼歪斜。 【操作】微张口,直刺0.5~1.0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9 听会 听宫 下关 耳鸣,耳聋,聤耳 耳鸣,耳聋 齿痛,口歪,面痛 齿痛 牙关紧闭,下颌关节痛,口歪,面痛,齿痛 治疗耳疾为主
治疗面部疾病为主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0 头部17穴:颔厌(GB4)---风池(GB20) 以前发际、鬓角发际、瞳孔、耳后乳突、枕外隆凸等为主要标志。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1 头部穴(颔厌---完骨) 颔厌 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悬颅 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颔厌 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悬颅 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悬厘 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曲鬓 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率谷 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天冲 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骨后0.5寸处。 浮白 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线连线的中1/3与上1/3交点处。 头窍阴 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线连线的中1/3与下1/3交点处。 完骨 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2 头部穴(本神---风池) 本神 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 阳白 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本神 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 阳白 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头临泣 当瞳孔直上前发际上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目窗 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正营 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承灵 当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脑空 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风池 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3 【定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率谷 GB8(足少阳、足太阳经穴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功效】疏经活络,熄风止痉。 【主治】1.偏头痛,目痛,眩晕,耳鸣,耳聋。     2.小儿惊风。 【操作】向下、或向前、或向后平刺0.5~1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4 阳白 GB14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功效】疏风清热,清头明目。 【主治】1. 头痛,眩晕。
   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 【操作】向下平刺0.3~0.5寸,或向下透鱼腰;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5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风池 GB20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6 风池 GB20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解表,聪耳明目。 【主治】1. 头痛,颈项强痛,感冒,热病。
    2. 眩晕,中风,高血压,。     3.口眼歪斜,目赤肿痛,鼻塞,鼻渊,耳鸣。 【操作】针尖微向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或向对侧风池方向透风府(督脉穴)。深部为延髓,不可向上斜刺,严格掌握深度与角度;可灸。针时以耳垂水平线为准。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7 肩部1穴 肩井 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8 肩井GB21 【功效】散风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1.颈项强痛,肩背痛,手臂不举。 2.乳痈,乳汁少,难产,滞产,。
   2.乳痈,乳汁少,难产,滞产,。 【操作】直刺0.5~0.8寸,深部为肺尖,慎不可深刺,孕妇禁针刺;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9 胸胁部4穴 以肋间隙和第12肋骨游离端为标志。 渊腋 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辄筋 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渊腋 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辄筋 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日月 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京门 章门后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0 日月 GB24(胆募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效】疏肝利胆,健脾降逆。
【主治】1.胁肋疼痛,胃脘痛。     2.黄疸,呕吐,吞酸,呃逆。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1 腹部3穴 第11肋骨游离端、髂前上棘、脐为主要标志。 带脉 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带脉 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五枢 在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维道 在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2 带脉 GB26 【定位】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功效】调理月经,健脾固带。
【主治】1. 月经不调,带下,疝气,小腹痛。     2.腰胁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3 大腿5穴 大腿5穴。以髂前上棘、股骨大转子、骶管裂孔、腘横纹等为标志。 居髎 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居髎 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环跳 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风市 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中渎 当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膝阳关 当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4 环跳 GB30(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5 环跳 GB30(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功效】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主治】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腰腿痛。 【配伍应用】
①配委中、阳陵泉、昆仑、太冲治疗坐骨神经痛; ②配阳陵泉、足三里、绝骨主治半身不遂。 【操作】直刺2~3寸(有麻感向下肢放射);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6 风市 GB31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功效】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主治】1. 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2. 遍身瘙痒,脚气。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7 小腿6穴 小腿6穴。以腓骨头、外踝尖、腓骨为标志。 阳陵泉 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阳交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阳陵泉 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阳交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外丘 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 光明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阳辅 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悬钟 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8 阳陵泉 GB34 (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疏肝利胆,舒筋镇痉。 【主治】 1.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 2.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 3.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9 光明 GB37(络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功效】明目,通络。 【主治】1. 夜盲,目痛,。
    2. 下肢痿痹,膝痛。     3. 乳房胀痛,乳汁少。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0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悬钟 GB39(八会穴之髓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功效】疏肝益肾,强筋健骨。 【主治】 1. 颈项强痛,胸胁疼痛,半身不遂。 2. 腰腿痛,脚气。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1 足部5穴 足部5穴。以趾长伸肌腱、小趾伸肌腱、第4.第5跖骨、趾甲角等为标志。 丘墟 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丘墟 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足临泣 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处。 地五会 当第4.第5跖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侠溪 当第4.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足窍阴 当足第4趾节,趾外侧趾甲角0.1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2 丘墟 GB40 (原穴) 【定位】在足外踝的前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功效】疏肝利胆,疏经通络。
【主治】1.外踝肿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2.目赤肿痛,颈项强痛,胸胁痛。     3.疟疾。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3 足临泣 GB41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四趾本节(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功效】清肝明目,理气散结。 【主治】1.偏头痛,目痛,胁肋痛。     2.乳痈,乳胀,瘰疬,。     3.中风偏瘫,足跗肿痛。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4 【定位】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足窍阴 GB44(井穴) 【定位】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功效】清头明目,通经开窍。 【主治】1.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     2.热病,多梦,失眠。     3.胸胁痛,足跗肿痛。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5 小结 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目外眦,经耳前、耳后、颞部、肩,沿胸、腹、下肢外侧下行,止于足第四趾外侧端。支脉从足背至足大趾外侧端,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体内:络肝,属胆。 联系脏腑器官有:目、耳、肝、胆。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6 取穴要点 屏间切迹取听会;眉上一寸取阳白; 风府外侧凹陷中取风池; 肩峰与大椎连线中点取肩井;
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中外1/3交界取环跳; 腓骨小头前下方取阳陵泉; 腓骨前缘,外踝尖上5寸取光明,上3寸取悬钟; 外踝的前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丘墟; 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取足临泣; 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趾甲角旁0.1寸取足窍阴。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7 主治要点 头面五官疾病:头痛,面痛,口眼歪斜,目疾,耳疾。 外经病:颈项强痛,落枕,胸胁胀痛,腰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妇科病:乳痈,乳汁不下,带下。 肝胆病:黄疸,口苦,胁痛,呕吐。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8 操作要点 ⑴风池穴要掌握进针方向和深度,以免伤及延髓。 ⑵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等穴,针刺不宜过深,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⑶肩井孕妇慎用。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9 复习思考题 简述足少阳胆经的经脉循行 足少阳胆经与哪些脏腑器官相联系? 指出分布在足少阳胆经上的特定穴
指出下列腧穴的定位与主治:风池、肩井、日月、带脉、环跳、阳陵泉、悬钟、足临泣 指出下列腧穴的定位:瞳子髎、京门、风市、丘墟、光明、听会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Download ppt "足少阳胆经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GB)"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