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图书馆对于提高中小学信息素养的重要作用 孙卫 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 高级顾问
2
目录 一、传统图书馆回顾 二、通信、计算机、网络 三、数字图书馆 四、中小学图书馆馆员 五、注重老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 六、小结
3
一、传统图书馆回顾 什么是图书馆 图书馆是如何分类的 图书馆传统业务工作流程 图书馆的知识 图书馆经典服务
4
1、什么是图书馆? 对文献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的教育、科学、文化机构。 文献的主要特征: (1)数据、信息与知识性。(内容性)
(2)人工附属物的实体形态。(载体性) (3)纪录性。(刻画到载体的方法) (4)传播性。(传媒性) 图书馆是把文献与教育、科研等链接的桥梁
5
图书馆的多个定义 图书馆是将人类记忆的东西移植于现在人们一时之中的 一个社会装置。
图书馆收藏用各种不同文字写成的、用多种方式表达的 人类思想资料,这些资料用于学习、研究或一般情报。 图书馆是用书面记录的形式积累知识,并通过馆员将知 识传递给团体和个人,进行书面交流的社会机关。 图书馆是组织社会利用出版物的文化教育和科学辅助机 关。图书馆系统地从事搜集、保藏、宣传和向读者借阅 出版物,以及进行图书情报工作。 。。。。。
6
2、图书馆的类型 国家图书馆 从办图书馆的机构和服务对象上分类 (1)教育类图书馆 (2)科技类图书馆 (3)公共图书馆 专业图书馆
7
3、图书馆传统业务工作流程 工作项目 (1)收集各种文献资料(根据类型、采访策略决定) (2)整理收集到的资料,编目(根据规范决定)
(3)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把文献资料上架入库(根据开 架、闭架、阅览(不外借)、外借等规则决定) (4)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把编目数据提供读者是用(根 据技术水准决定) (5)阅览与借阅、参考咨询、辅导等(服务) (6)修复、保管,永久保存(管理)
8
传统图书馆工作流程图 出版社 书、刊、报订阅清单 选购 订购清单 记到清点 实物 编目 读者服务 检索 借阅 流通
9
图书馆自动化演变 经典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图书馆自动化 编目 采购 检索 流通 期刊 音视频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联机编目。计算机用于图书馆目录。 上个世纪70年代,各种音频、视频介质进入图书馆,电子图书馆产生,电 子设备用于图书馆。 上个世纪80年代,各种光盘数据库进入图书馆,远程联网检索、互联网服 务展开,电子阅览室。 上世纪末,数字图书馆进入图书馆。所以,图书馆的发展一直伴随着电子 设备、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变化而变化。 经典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图书馆自动化 编目 采购 检索 流通 期刊 音视频
10
自动化系统功能 采购:数据维护;订单处理;记到处理;采购经费管理;各 种数据统计。
编目:图书书目记录;期刊目录记录;各种统计报表;书目 导入导出。 检索:图书目录检索;期刊目录检索;音频视频目录检索; 参考咨询、借阅、公告;预约、续借。 流通:读者资料管理;查询通知处理;出入库管理闭架、开 架管理;流通统计。 期刊:期刊编目;期刊档案维护;期刊订单处理;验收记到 处理;经费控制; 音频视频:多媒体编目;视听设备管理;借阅多媒体介质、 播出管理;统计。
11
4、图书馆具备的知识 书目记录知识——把各种文献载体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 编目。图书馆最早使用标准化。MARC
分类法——把各种文献分散到若干个类里面,便于管理 和使用。杜威10进制分类法、美国国会分类法、中国图 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 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等。 目前,国际主流是杜威10进制分类法、国内主流是中国 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军事信息资源分类法等。 名称规范——人名、地名、机构名、时间名进行规范。 标准化——互操作标准、互交换标准、著录格式规范。 例如,Z39.50互操作标准、ISO2709互交换标准、MARC著 录格式规范等
12
5、图书馆经典服务 二、通信、计算机、网络 书刊资料借阅服务 用户培训服务 视听服务 多媒体及网上资料查询服务 复制服务 馆际互借服务
书刊资料借阅服务 用户培训服务 视听服务 多媒体及网上资料查询服务 复制服务 馆际互借服务 参考咨询服务 二、通信、计算机、网络 什么是通信 通信的主要类别 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主要类别 什么是网络 网络的主要类别 什么是互联网
13
1、什么是通信 通信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媒体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从 广义上说,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媒质,只要将信息 从一地传送到另一地,均可称为通信。信函、电报(有线、 无线)、电话(有线、无线)、电子邮件(有线、无线)等。 有线通信(两点之间、一对多(有线电视和广播)) 无线通信(两点之间、一对多(广播、电视)、固定、移动) 网络通信
14
2、通信的主要类别 时分多路(在不同时间,只能有一对一通信,不同时间 实现多对通信) 频分多路(在不同频率上,实现一对一的通信)
码分多路(在不同编码段上,实现一对一的通信) 混合通信(时-频,频-码,码-时,时-频-码) 广播制(单工,电台、电视台) 移动通信(通信、电视) 卫星通信(转发装置)
15
3、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指令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 加工和处理的电子设备。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内存、电 源、显卡、存储设备、键盘等组成。接收、处理和提供 数据的一种装置,通常由输入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 和逻辑部件以及控制器组成。 有模拟式和数字式。
16
4、计算机分类 早期的计算机按照计算能力分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 按照用途分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按照可靠性分高性能计算机
按照多计算机管理模式分集群、机群、分布式 按照应用模式分网格、云 按照网络访问方式分C/S和B/S
17
老的分类有大型计算机,按运算能力分的,目前仍然有这个类型
嵌入式计算机 操作系统固化计算机 专用化的计算机 终端 各种文本终端 各种手持设备 各种有线或者无线设备 个人计算机 完整的计算机,单机操作系统 完整的计算机,桌面操作系统 完整的计算机,进程并发数小的应用 小型机 老的分类有小型计算机,按运算能力分的 中型计算机 老的分类有中型计算机,按运算能力分的 大型计算机 老的分类有大型计算机,按运算能力分的,目前仍然有这个类型 高性能计算机 多处理器计算机、Unix操作系统 机群计算机、Unix操作系统
18
常用的计算机类型 PC服务器 Unix服务器 PC机 NC机 手持设备(手机、游戏机、个人数字事物助理等) 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等)
19
5、什么是网络? 能够实现多种事物的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联系的 方法称之为网络。 事物——人、计算机等
专用网络——RS232链接、专用协议链接 通用网络——TCP/IP协议链接 分组交换——码分原理 网络协议——NETBEUI(非路由协议、MAC地址)、 IPX/SPX(路由协议、32位网络地址)、TCP/IP协议(路 由协议、可靠性和可扩展性、32位地址(已经可以到64 位地址)、速度和效率有问题)
20
6、网络的主要类别 专用电缆的1接1的网络。例如RS232总线,连接哑终端到大型 机上。
专用电缆的并行网络。例如IEEE488总线,最多连接15个设备。 专用的串行网络。例如早期的TCP/IP组网的粗缆,10兆速率。 10兆50欧细缆级联,10兆速率。 三类型、五类线、六类线等的网络,10兆、10/100兆自适应、 10/100/1000兆自适应。 光纤连接的网络。短波、长波、多模、单模、波峰复用等。 无线、有线最后一公里接入网。移动通信、电话ADSL/调制解 调器、有线电视电缆等。
21
7、互联网 历史 (1)1969年,为了能在爆发核战争时保障通信联络,美国国防 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资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 验网ARPANET,连接美国四个大学。ARPANET的建成和不断发 展标志着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纪元。 (2)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计算机网络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 计算机网络应运而生,如MILNET、USENET、BITNET、CSNET 等,在网络的规模和数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系列网 络的建设,产生了不同网络之间互联的需求,并最终导致了 TCP/IP协议的诞生。 (3)1980年,TCP/IP协议研制成功。1982年,ARPANET开始采 用IP协议。
22
历史(续) (4)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建成了基于TCP/IP技 术的主干网NSFNET,连接美国的若干超级计算中心、主要大 学和研究机构,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产生,迅速连接到世界 各地。90年代,随着Web技术和相应的浏览器的出现,互联网 的发展和应用出现了新的飞跃。1995年,NSFNET开始商业化 运行。 (5)1995年以来,互联网用户数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平均每半 年翻一番。截止到2002年5月,全球已经有5亿8千多万用户。 其中,北美1.82亿,亚太1.68亿。截止到2001年7月,全球连 接的计算机数量约1.26亿台。互联网还在以超过摩尔定律的 速度发展。有人预计,全球互联网的用户数量2005年将达到 13亿,2010年将达到22亿。 (6)1994年,国家支持建设了CERNET示范网工程,这是中国第 一个全国性TCP/IP互联网。
23
早期互联网的问题 (1)每个服务器都是孤立,相互之间没有关系或者不能很好的 平滑的进行信息的收发。 (2)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增长速度很快,而信息缺少一种统一的 组织方式和标准,使得信息的使用受到限制,同时也存在很多 的信息孤岛。 (3)通过全文查找信息和通过一定的规则查找信息,在查准性 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规则查找信息的效率高于全文 信息找找的方法。 (4)用户在互联网的信息使用的时候,查找信息的时间大大于 使用信息的时间。 (5)互联网能否承载更多格式的应用,带宽,应用的解决方案, 资源三者决定了互联网承载的能力。
24
早期互联网的问题(续) (6)互联网信息大量重叠,造成信息的冗余。 (7)单个单位的网络带宽是有限的,如何解决信息服务的峰值 访问和性能,费用的平衡? 今天的互联网的问题 (1)发现寻找的时间长,定位到有用资源的时间短。 (2)信息资源的质量、可信度参差不齐。 (3) 有用的资源不愿意付费。 (4)教育、科研、公众利益没有人保障。
25
互联网上能做什么? 娱乐、新闻、食宿、交通运输信息等 书、刊、报、音频、视频等 电子邮件、BBS、博客 政府、各种政务、法律法规
把事物链接起来(物连网) 控制事物(控制网) 智能城市
26
三、数字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文献管理知识使得互联网有序化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与分类 数字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差异 数字图书馆服务
27
1、利用图书馆文献管理知识使得互联网有序化
1994年,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开始了“数字图书馆项目”一期 计划,研究利用图书馆的知识,解决互联网的无序化和信息 孤岛问题。帮助图书馆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服务的改进。 1996年,世界图联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图书馆界早于国家 科技部门开始了数字图书馆的研发。 1999年,科技部 开始数字图书馆的科学研究 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 科技文献保障体系 。。。。。。
28
2、数字图书馆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数字资源的采集、数字资源的组织与管理、数字资源分布与 服务,对于数字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的图书馆称之为 数字图书馆。
29
数字图书馆的分类 独立的数字图书馆,是以单个数字图书馆形式存在的(辽宁省 数字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数字图书馆);
联邦式数字图书馆,行政上各个独立的数字图书馆按照统一的 标准和规范联合在一起的数字图书馆(CALIS、CSDL); 捕获式的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所有的资源来源于能捕获 到的数字资源; 聚集式的数字图书馆。由专门的自动聚集采集的数字图书馆 (Internet Archive);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这个是一个专门的工具用于服务。
30
3、数字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差异 数字图书馆 (1)建设主体─行政主题多 (2)资金来源─主要是纳税收入的财政支出
(3)服务对象─教育、科研、公众 (4)资源的优势、服务局域性 互联网 (1)建设主体─各种主体形态 (2)资金来源─商业模式、财政 (3)服务对象─公众、企业、需要者 (4)资源的商业化、服务全域性
31
数字图书馆经典模式─局域性 购置网络 资源 网络采集 随书数字 购置数字 自建数字 MARC OPAC 专有工具 个性工具 通用工具
导航工具 检索结果 集 资源使用 格式 获得服务 行为、领域 用户种类、需求的多样性 领域、行为、思维过程的多样与复杂 检索的复杂的适应性、资源使用的复杂性、或者的服务的质量 资源的多样性和资源形态的复杂性 使用工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2
互联网经典模型─广域性 网页索引 网站 图像索引 网页 网页元数据 音频索引 视频索引 图像 图像元数据 学术索引 索引类型选择 检索工具
新闻索引 音频 音频元数据 {keyword} 论坛索引 博客索引 视频 视频元数据 购物对比索引 图书索引 网站 词典工具索引 定位工具索引
33
4、数字图书馆服务 检索、导引服务 资源服务 资源传递服务 咨询服务
34
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 资源发布 发布服务 资源建设 行为 资源组织 服务组织 资源保存与管理 评估与控制 管理体系
35
信息服务的对策 资源深度的扩张 未来的服务 资源总量的扩张 出版和合作模式的变革 (开放式的资源合作) (建设知识级的信息服务门户)
个性化信息 未来的服务 集成信息 现在的服务 增值信息 资源总量的扩张 (开放式的资源合作) 核心资源、合作资源、链接资源、导引资源 基础信息 出版和合作模式的变革 同步出版 精品期刊
36
中文信息服务的未来… … 现在…. 未来…. 用户行业选择 用户工具选择 用户反馈
37
OPAC检索模型 MARC表文件 详细结果 ⑨ 书 ⑧ 选择 检索结果显示 刊 ④ ⑤ ⑥ ⑦ ③ MARC 检索工具 ① Indexing
001 100 index 200 300 …… ⑧ 选择 检索结果显示 刊 ④ ⑤ ⑥ ⑦ ③ MARC 检索工具 ① Indexing Keyword 音频 ② 视频 其他
38
OPAC主要工作过程 用户界面主要工作 ① 发检 索词 检索 ② ③ 索引库 使用OPAC者 命中 排序 检索 结果 显示 ④ ⑦ ⑥
MARC纪录库 ⑤ 短表 构造 选择 命中 结果 详表 构造 ⑧ 详表 显示 检索的主要工作 ⑨
39
四、中小学图书馆馆员 图书资料管理能力 建立中小学信息服务体系 互联网资源发现、价值判断、获取、组织能力 针对老师的图书馆服务
针对学生的图书馆服务
40
1、中小学图书馆馆员 图书馆学的相关知识 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知识 (1)图书馆的业务流程 (2)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关系
(3)科技情报工作基本流程 中小学相关资源组织能力 中小学具体用户的需求与行为理解能力
41
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资源、知识、评价、工具的服务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以知识服务为理念 数据、信息、知识,不断满足用户需求 价值、增值、超值,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 … 技术 产品 服务
42
四种知识与六个深度 记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事实知识 概念知识 程序化知识 元感知知识
43
创造知识 分析 评估 知识点 知识结构 分析、评估 事实知识 概念知识 程序化知识 元感知知识 应用 理解 作品(资源)服务能力 记忆
44
2、建立中小学信息服务体系
45
现代图书馆
46
数字图书馆发布与服务的结构 对象 行为 服务方式 资源组织 各种资源 量 现代图书馆评估体系
47
数字对象是什么? 纸介质 复印 文献 扫描 拍照 打印 电子 数字化 邮件 服务方式与手段的限制 购置 资源 服务 网站 网络服务对象的限制
采集 资源 资源供应商的限制
48
服务对象逻辑和物理的差异 读者 读者证件 图书馆 读者证件 传 输 的 正常证件的读者因为供应商的限制 网 络 化 资源的数字化 文献
传递 无读者证件 只有这里有别的地方没有 需求者
49
参考 咨询 其他图书馆 代理 服务 文献 数字 化 网络 采集 发现机制 元数据 检索 元 数 据 请求机制 文献 传递 数字 资源 数字 资源 加工 其他 电子 资源 获得机制 网站阅读 FTP获取 电子邮件 获取 打印邮寄 用户认证 获得机制 支付系统 网络银联支付、预付支付、现金支付 获得机制 获得机制 呼叫中心 通知、帮助、 请求处理 电话、移动电话、短信、传真
50
基本过程 现场阅读 自己找到 所需的资源 借出阅读 外馆资源 图书馆工作者 复制 资源需求者 图书馆工作者 拷贝 打印 复印
51
3、互联网互联网资源发现、价值判断、获取、组织能力
52
互联网搜索引擎 对于互联网资源建立的元数据结构的检索 在更大量的元数据中找到需要的---搜索 本地结构化元数据的检索过程
并非真正在互联网站中的实时搜索
53
互联网搜索引擎 VS OPAC 检索结构化元数据 检索的过程基本相同 数据量的差别很大:互联网数十亿条纪录、OPAC亿条纪 录
详细显示的数据来源不同:互联网到网站、OPAC到本地 的MARC库 并发使用量差别很大:互联网检索的并发量巨大、OPAC 基本局限在本身的固有客户群并且目标明确者
54
互联网资源多样性的问题 互联网的信息量、信息的种类大而复杂
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信息的过程是一个爆发的 过程,互联网信息的价值是什么? 网站信息的不完整性造成信息处理过程的困难 原生数字资源与派生数字资源的判别的困难 采用的网站技术不同带来信息探入深度和完整性的困难
55
互联网资源多样性的问题(续) 商业服务与公益服务的矛盾 教育、科技、知识普及利用资源的行为与互联网公司服 务行为的匹配的矛盾
商业利益与长期服务的矛盾 数字资源利用率与服务系统的矛盾
56
互联网的问题 信息集合 知识 集合 检索结果的相关性 行为、领域 发现的有价值 资源不一定能用 检索工具 领域、行为、思维过程的多样与复杂
用户种类、需求的多样性 检索到的结果和需求的匹配不够效率很低 知识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间 检索发现的低效率、发现有价值的资源获得不到、想要高质量的服务没有
57
4、针对老师的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资源与教师备课的群组关系的建立 互联网常用资源与教师群的关系建立
老师的信息素养相关知识、训练,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 和质量 正确的引导计算机、互联网的正面作用和消极影响的关 系 学校间的老师群、图书馆群的建立
58
使用者的问题 图书馆的用户群的问题 发现的过程与获得的过程的匹配? 获得过程的选择?
59
图书馆应该解决什么问题? 知识学习层的用户的服务 管理资源和组织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的效率(检索的 快捷、资源定位的准确、资源获取的方便)
内容组织的改进 使用行为——工具——资源组织结构——资源的过程的 适应性 长期性、公益性、知识性的驱动原则
60
多种服务支撑方式 人工接受请求方式(呼叫中心、短信、电子邮件、信函 等) 自动发送与通知体系(呼叫中心、短信、电子邮件、网 站、文件传输)
重视代理服务机制的建立,与其他单位和机构建立共享 机制 重视服务的广度,特别是建立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图书 馆之间的共享服务
61
知识学习的目的 找已知的资源 数字图书馆 服务系统 书、刊、报 找未知的资源 各种论文 各种网络资源 直接获得知识及其体系
62
主动服务与被动服务并举(1) 信息推送 (1)异步推送和同步推送。异步推送方式包括基于WEB平 台和基于电子邮件系统两种。同步推送基于实时消息平 台,如手机短消息平台等。 (2)异步信息推送服务。借助于电子邮箱、由智能软件 完成。 (3)同步信息推送服务。基于手机平台推送服务,目前 可实现的新书书目信息推送、借阅信息推送服务等。 (3)推送服务。通知、提要、自动拉出、自动推送、频 道式推送、网页式样推送、专用式推送、操作式样推送 (客户式推送)、触发式推送
63
主动服务与被动服务并举(2) 数字内容分发的评估体系的建立 信息定制服务 (1)行业或者领域信息专题周期性或者非周期性定制服务
(2)数字内容变化的通知信息服务(RSS) 数字内容分发的评估体系的建立 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测量评估 用户广泛化的测量评估 资源利用成本的测量评估 服务成功率的测量评估 服务时效性的测量评估 用户满意度的测量评估 系统消耗成本的测量评估
64
5、针对学生的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资源与学生励志、兴趣、动手能力的关系建立 互联网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性训练 学生的信息素养相关知识、训练
正确的引导计算机、互联网的正面作用和消极影响的关 系 学校间的学生群、老师学生群等的建立
65
五、注重老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 计算机操作能力 组网能力 移动通信能力 老师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
66
美国K-12信息素质标准 信息素质 *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批判和适当地评价信息; *准确和创造地使用信息。 独立学习
*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 自己需要的信息; *鉴别文献和其他创造性 的信息表述; *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 创新中做的最好。 社会责任 *认识信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 *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在追求和形成信息的过程中参与有效的团队合作。
67
1、计算机操作能力 掌握有效和高效获取信息的基本工具的操作能力
(1)保持计算机比较长期的正常使用的能力。(防病毒、 抗木马、磁盘文件清理、磁盘碎片整理等) (2)正确的存储与保护自己的工作文件的能力。(备份、 标准化格式、压缩存放) (3)正版软件的获取与使用能力。(法律、道德、信誉三 个级别,从学生开始树立)
68
2、组网能力 会利用网络条件变成网络计算机 (1)网络类型与组网配置的基本技能(固定IP、DHCP、网 关、DNS)
(2)防火墙配置的基本能力(配置、防御、警告、审计) (3)网络邻居与共享的有限利用(不同操作系统的邻居配 置、文件夹共享、有限度的限制等)
69
3、移动通信能力 适用与安全 (1)语音与短信信道的利用(视频、电话、短信、彩信等 ) (2)数据信道的利用( WAP 协议、3G通道组网)
(3)微波、辐射、人生安全
70
4、老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的辨析能力(分析、评价水平) 时间、地点、环境匹配下的正确使用 边界环境相似前提下的,场景转换使用
正确 认识信息社会的正面与负面的作用,合理的导引与规 避负面的问题 团队与群组关系建立,社会网的到来 个人兴趣爱好与信息关系 法律、道德、信誉关系
71
5、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与建立法律、道德、信誉 信息辨析水平的建立与能力的提高 时间、地点、环境匹配下的信息的正确使用
群组活动的参与,在群组导引下的讨论与参与能力 个人兴趣爱好与信息的关系
72
谢谢! 六、小结 图书馆馆员承担着中小学正确使用信息的重要的责任 图书馆应该是正面的提倡互联网使用的场所
老师应该首先具备在社会网形成前的信息素养要求,才 能更好的引导与教育学生,而图书馆对于提高老师的信 息素养有不可推卸的作用 学生应该在家庭、学校的共同作用下,树立法律、信誉、 道德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逐步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信 息素养,而图书馆在学校的主体时间里,应该在群组组 织上,积极的占领信息服务的前提下发挥作用 谢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