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针灸治疗学 自治区中医医院 针灸科 马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针灸治疗学 自治区中医医院 针灸科 马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针灸治疗学 自治区中医医院 针灸科 马忠

2 第 一章 内科病证 第五节 中 风

3 大纲要求 目的:明确中风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分型、临床特点;明确中风的辨证选穴的原则、中风神志昏迷的应急处理、中经络、中脏腑的辨证要点。
要求:掌握中风的临床表现和针灸治疗方法,熟悉中风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了解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4 大纲要求 重点:中风的辨证治疗及中医病证名下所 属的西医病的辨证治疗。 难点:中风的定义、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5 定 义 中风是以突然晕到,不省人事,伴口角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

6 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脑府为其病位。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

7

8 辩证分型 1.中经络 主症 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角斜。
1.中经络 主症 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角斜。 (1)肝阳暴亢: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阻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弦,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9 (3)痰热腑实: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 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4)气虚血瘀: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黯,苔白腻,脉细涩; (5)阴虚风动: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

10 2.中脏腑 主症 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 (1)闭证:兼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
  主症 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 (1)闭证:兼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 (2)脱证: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腹凉,脉散或微。

11 治 疗 1.基本治疗 (1)中经络   治则: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处方:内关 极泉 尺泽 委中三阴交 足三里   方义: 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疏通气血。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12 操作: 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度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使肢体有抽动感。   

13 (2)中脏腑   治则 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及督脉穴为主。 处方 素髎 百会 内关 方义 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可接通十二经气,调和阴阳。配太冲、合谷,平肝熄风。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灸之可扶助元阳。神阙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配合气海可益气固本,回阳固脱。

14 操作 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分钟;素髎、水沟用雀啄法,以患者面部表情出现反应为度; 十宣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15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选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行针后鼓励患者活动肢体。   (2)电针法 在患侧上、下肢体各选两个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接通电针仪,以患者肌肉微颤为度,每次通电20分钟。

16 思 考 题 中风的病因病机、分型、临床特点及针灸治疗方法。

17 谢谢 !


Download ppt "针灸治疗学 自治区中医医院 针灸科 马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