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小麦市场分析与展望 ----冬麦旱情基本缓解       政策调控力度不减 中华粮网 柴宁 2011年3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小麦市场分析与展望 ----冬麦旱情基本缓解       政策调控力度不减 中华粮网 柴宁 2011年3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小麦市场分析与展望 ----冬麦旱情基本缓解       政策调控力度不减 中华粮网 柴宁 2011年3月

2 内容提要 2010年谷物期货市场回顾 我国小麦供求状况分析 自然灾害对小麦的影响 我国小麦市场政策导向 2011年小麦市场走势预测

3 第一部分 2010年谷物期货市场回顾 15.96% 18.1%

4 →接供需

5 第二部分 我国小麦供求状况分析 生产 1 消费 2 进出口 3 库存 4

6 1、生产形势 中国小麦连续丰收: 注:随着农业科技等不断发展,小麦单产水平逐渐提高,虽然播种面积下降幅度相对较大,但总产已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7 各主产省产量比例构成图

8 2010年我国小麦小幅减产 ↓270万亩 播种面积 3.65亿亩 ↑45万亩 ↑316万亩 产量 2283亿斤 ↓5亿斤 ↓14亿斤
中华粮网 预测数据 增减 备注 播种面积 3.65亿亩 ↑45万亩 (冬小麦) 3.4亿亩 ↑316万亩 国家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支出并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 (春小麦) 2530万亩 ↓270万亩 种植结构调整 产量 2283亿斤 ↓19亿斤 2154亿斤 ↓5亿斤 河北等主产省因灾减产 129亿斤 ↓14亿斤 西北地区春小麦播种面积减少、 西南干旱、低温

9 2、消费情况

10 我国小麦供需格局逐渐得到改善: 我国小麦需求总量较为平稳。由于我国小麦近几年大多数年份处于丰收,因此2006/07年度以来,国内小麦整体供略大于需。

11 全球小麦供需呈紧平衡态势:   连续两年高产之后,国际小麦库存得到补充,足以填补前期减产造成缺口。关注国际小麦质量情况

12 3、进出口情况 2003年:我国小麦价格优势,政府鼓励陈化小麦出口,主要饲料小麦;
2004年:我国大减产,产销失衡,通过进口大量小麦来缓解市场供求矛盾; 2007年:我国小麦供求宽松,国际小麦出口国因灾减产,有出口优势; 2008年:取消了出口退税,开征出口关税。

13 4、库存状况   连续增产,使得我国小麦库存相对充足。   我国小麦保持“自给自足+国储调控+少量外贸”的模式。

14 2011年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   现在我们小麦的库存还有2000亿斤,几乎相当于一年的小麦产量。所以,我们粮食库存是充裕的。这就为我们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 2000亿斤 = 托市收购量(2241万+09年部分)+中央储备+地方储备+社会库存

15 小结: 2010/11年度国内小麦消费仍为略增态势。口粮消费受人口增长影响,继续平稳增加,但消费结构有所变化。其中,随着城镇化建设推进以及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城镇居民口粮消费增长较为明显,农村口粮消费略减。 2010/11年度虽然我国小麦产量略有下降,消费需求略有增加,但供大于需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变化,年度产需平衡后仍有结余,国内市场供给充足。 →接灾害

16 第三部分 自然灾害对小麦的影响 小麦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干旱 涝灾 冻害 干热风 连阴雨

17   近30年间,气候变化使得某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
  “长江涝,华北、华南旱”、“长江旱,华北、华南涝”,或一年四季旱、春夏秋三季涝,或旱涝同年等特别异常的农业灾害现象也频繁出现,仿佛年年有大灾。

18 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 需要比较高的温度。 若光照阶段达不到要求则不能正常抽穗。
若旱情仍未缓解,则抑制籽粒灌浆及干物质向籽粒的运输和积累,粒重下降,影响单产; 若出现大风,对扬花不利,受粉程度减弱影响小麦质量,容重降低。 若收割期遇连阴雨,则容易引发芽麦。 需水量:适中 土壤长期处于过湿或过干状态,小麦播期会推迟。 若推迟10-15日,则出苗较常年推迟,苗情变差; 若不能满足种子吸水量要求,就不能发芽。 需水量:适中 分蘖数量决定小麦穗数,决定收成好坏; 越冬期是小麦储备能量时期,如有大雪可补充土壤水分,可保温,安全越冬。 越冬期小麦有较强抗寒能力,若气温回升,则幼苗抗寒力会下降。 需水量:3月逐渐增大,4月高峰期 因返青后生长加快,抗寒能力下降。 拔节期温度骤降,易发生冻害,应提防“倒春寒”; 若期间干旱,则影响小麦穗器官发育,穗粒数锐减,对产量影响大。 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

19 根据小麦生长发育情况,大致灌溉“六水”:
(1)前作收获前半月灌一次“底墒水”; (2)封冻前完成灌“冬水”; (3)冬灌的麦田在返青期一般可不灌,但入春后,若土壤水分降到15%以下,灌“返青水”; (4)拔节前灌“拔节水”; (5)灌浆期需要“灌浆水”; (6)麦收前10 天左右,浇“麦黄水”。   其中(2)、(3)、(4)三次灌水相对重要,期间跨度基本从每年的11月到次年开春以后的2至4月份。 2011年3月上旬 区域农时 农作物 西北 华北 黄淮 江淮 西南 冬小麦 停长返青 返青拔节 分蘖拔节 拔节抽穗

20 干 旱 秋旱 冬旱 春旱 ★谨防冬春连旱和秋冬春连旱对产量的影响。
造成小麦播种期推迟,大面积晚播,播种质量差,播后出苗不齐,缺苗断垄,麦苗整体素质差,抗灾能力弱,最终导致单位面积成穗不足,成熟期推迟。 秋旱 导致小麦叶片生长缓慢,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越冬期小麦生长量小,大分蘖少,小麦根系发育不健壮。但一般情况下,只要小麦生育中后期雨水条件比较正常,对产量影响较小。 冬旱 导致麦苗返青生长缓慢,茎叶枯黄,光和能力下降,干物质积累减少,每穗粒数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冬旱。 春旱 ★谨防冬春连旱和秋冬春连旱对产量的影响。

21 2011年我国小麦灾情背景: 从2010 年10 月份以来,小麦主产区山东、河南降水异常偏少,部分地区达到特旱等级。
河南和山东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两省小麦产量合计达45%左右。两省的冬小麦旱情令2011年全国小麦生产充满变数。

22 与2009年大旱情况比较分析 2009年旱情 “N”年不遇再上演
  对比2009年的秋冬连旱来看,本次旱情受灾地区相对集中、严重程度也相对较低,特别是在2010年秋播前,河南等小麦主产区降水充足,使得小麦播种墒情较好,有利于后期生长发育。 2011年旱情远不及2009年

23 数据对比: 当前2011年度夏粮抗旱工作仍在进行中。 2009年 2011年 最严重时(2月) 3月1日 1.26亿亩 6864万亩
 数据对比: 最严重时(2月) 3月1日 受旱 重旱 2009年 1.26亿亩 6864万亩 3254万亩 692万亩 2011年 1.08亿亩 2390万亩 2863万亩 480万亩 当前2011年度夏粮抗旱工作仍在进行中。

24 政府及农民应对干旱的能力不容忽视 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农机普及以及抗旱组织能力的提高,相等程度的旱情引致的最终灾情严重程度在降低。
来自全国防总的数据显示,全国8 成以上冬麦播种面积具有浇灌设备。

25 2月9日以来主产区连续几场雨雪,对表层土壤的墒情改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气温上升,适宜灌溉的区域不断扩大。
据农业干旱监测预报显示:甘肃陇南、陕西关中平原东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仍存在轻度干旱,对无灌溉条件的冬小麦返青生长不利;云南局部地区出现旱象。全国其余大部农区无旱情。

26 ★但是,气象干旱 ≠ 农业干旱! 受灾 ≠ 减产! 前期,华北旱情情况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 当时市场普遍的基本逻辑主线为:
“干旱——减产——涨价——通胀传导”。 给人的感觉是: “旱情的发展,已甚嚣尘上,一发而不可收拾” ★但是,气象干旱 ≠ 农业干旱!     受灾 ≠ 减产!

27 注意:在发生气象干旱后,假如能及时为农作物提供灌溉,或采取其他农业措施保持土壤水分,满足作物需要,则不会形成农业干旱。
气象干旱 ≠ 农业干旱 气象干旱:是指某时段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农业干旱:是指农业生长季内因长期无雨,造成土壤缺水,农作物生长发育受抑,导致明显减产,甚至无收。 注意:在发生气象干旱后,假如能及时为农作物提供灌溉,或采取其他农业措施保持土壤水分,满足作物需要,则不会形成农业干旱。

28 受灾 ≠ 减产 大多数年份的农业灾害与粮食产量相对应,但自2005年后情况逐渐发生变化。
主要原因:单产水平的提高和播种面积的增加、抗灾措施有力。

29 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 2007 年,全球麦价同因减产而上涨88%,而国内麦价仅涨6%;
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 国际小麦到岸综合成本价 2007 年,全球麦价同因减产而上涨88%,而国内麦价仅涨6%; 2010 年,国际麦价因俄罗斯等地灾害全年上涨近45%,但国内仅涨5.1%。 ★稻谷、小麦依托超高的国家库存,价格受到了最大力度的干预 : 1)涨价时国家轮出库存平抑价格 2)跌价时以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

30 第四部分 我国小麦市场政策导向 国家惠农政策 国家粮食流通政策 (托市收购政策、托市拍卖政策) 小麦市场主要政策

31 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和保障: “一号文件”连续八年“情定”三农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夯实农业基础 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
继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发布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至2011年又连续发布8个涉及“三农”的一号文件。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夯实农业基础 中央财政优先农村农业,预算基础投资优先农村基础建设,土地出让金优先农村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机构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 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 良种补贴:早稻、油菜、玉米、小麦、芝麻10元/亩,中晚稻、棉花15元/亩 农机购机补贴:农机总价的30%左右 粮食直接补贴:10.4元/亩; 农资综合补贴:48.08元/亩 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2011年产三等白麦最低收购价提高到1900元/吨,红麦和混麦提至1860元/吨,每吨比去年分别提高100元、140元。三等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1860元/吨、1940元/吨、2100元/吨,每吨比去年分别提高60元、100元和200元。 实行临时收储政策 实行临时收储政策,是国家调控玉米、大豆、油菜籽等农产品市场的重要手段。

32 小麦托市收购 国家粮食流通政策: 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变化: 1、最低收购价水平逐年提高;
  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变化: 1、最低收购价水平逐年提高; 2、政策公布从新粮上市前逐渐提到播种前,达到提高种植积极性目的; 3、托市收购范围放宽,政策不断完善。

33 2010年6月底开始,中储粮等收购主体相继暂停托市麦收购。

34 ↓ 2010年大部分地区新麦价格超过了国家最低收购价水平,出现了2006年国家首次执行托市政策以来的最低收购量。 年度 全国产量 累计收购
托市小麦收购量 托市收购占产量比率 2006 10,847 5,228 4,093 38% 2007 10,930 4,242 2,895 26% 2008 11,246 5,867 4,203 37% 2009 11,495 6,016 4,004 35% 2010 11,415 5,191 2,241 20% 2010年大部分地区新麦价格超过了国家最低收购价水平,出现了2006年国家首次执行托市政策以来的最低收购量。

35 托市小麦拍卖 “顺价销售”政策不会改变。2006年以来,底价跟随收购价格连续提高。 ★ 2010年新麦目前没有投放市场,后期投放2010年产新麦时,预计拍卖底价将分两次提高,预计一等白麦或将提至 元/斤。

36 托市拍卖政策调控市场 2011年春节之后成交量大幅上升,反映出市场对当前旱情的担忧。
2010年以来,托市麦投放量一直都保持在450万吨的高位,这表明了政策稳定市场价格的态度。

37 稳定粮价方面的政策较多,目的非常明确,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后期政策及调控手段值得关注。
小麦投放相关政策: 加工企业专场销售,投放托市麦500万吨; 加工企业第2场专场销售,投放托市麦500万吨; 国家进行托市小麦定向销售; 国家临时存储小麦竞价销售交易细则修改; 扩大小麦定向销售范围。   稳定粮价方面的政策较多,目的非常明确,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后期政策及调控手段值得关注。

38 第五部分 2011年小麦市场走势预测     据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2011年2月份全国普通白小麦月度均价为2070元/吨,较2000年初上涨了79%。

39   近10年来,有9年中的3-5月份价格均为震荡或下跌走势,仅有一年(2004年)因小麦生产受灾,生长推迟等因素导致价格大幅上涨。

40 面粉市场价格同步上涨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数据中心 2010年以来,面粉价格在小麦价格上涨的带动下,保持上涨态势。据中华粮网监测,2011年2月份特一粉全国均价2856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161元/吨,年涨幅7.11%(小麦年涨幅5.03%)。

41 2010年以来影响价格稳中上涨的主要因素: (1)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2)托市拍卖政策调控市场,底价连续提高;
(3)灾害性天气推动市场对减产的预期; (4)相关农产品价格上涨对麦价形成有力支撑; (5)收购竞争激烈,农民惜售心理强于往年; (6)国际粮价大涨,国内通胀预推升麦价。

42 后期需关注的因素: (1)宏观经济形势、两会政策导向
  当前我国通胀压力仍然较大,2010年以来,国家已经连续7次提高银行准备金,3次加息。温总理也公开表示,要稳定物价总水平。两会召开之际,宏观政策导向须关注。 (2)主产区天气条件变化及小麦生长情况   2月下旬以来产区旱情有效缓解,3-5月,小麦生产进入关键时期,气候天气的变化将更直接影响到产量。小麦苗情复杂,起身拔节期后,易出现杂草、病虫害、肥水需求量增加等情况。值得关注! (3)相关品种价格对小麦行情影响不可忽视   在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农产品不断得到市场关注,整体表现强势,而如玉米、稻谷等价格的不断上涨也给小麦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43 (4)2010年托市麦销售底价将提高 2009年产托市小麦成交情况 2009年产托市麦整体销售偏慢。
安徽市场: 2009年产托市小麦成交情况 2009年产托市麦整体销售偏慢。 截至3月4日,河南市场2009年托市麦仍剩余 万吨。 河北、安徽等基本销售完毕的省份,后期可能率先投放2010年产新麦。 新麦投放托市价格可能提高,将会增加企业购粮成本。

44 后市预测:国内小麦市场将继续稳步上涨 现货方面: 期货方面: 预计后期主产区普通白麦价格运行区间在 1.05 —1.1元/斤。
强麦期货价格短期进入震荡期, 后市仍将缓慢上行。

45 仅供参考 国内没问题,国际有问题 现象在中国,根子在美国 内行说没问题,外行说有问题 总量上没问题,结构上有问题 数量上没问题,质量上有问题
国外因素领涨,中国跟涨受害

46 谢谢! 中华粮网 柴宁


Download ppt "小麦市场分析与展望 ----冬麦旱情基本缓解       政策调控力度不减 中华粮网 柴宁 2011年3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