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古代诗歌四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古代诗歌四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古代诗歌四首

2 古代诗歌四首

3 古风 诗无定句 句无定字 古体诗 乐府诗 律诗 五言 七言 近体诗 (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歌 绝句 小令 (长短句) 中调 长调 杂剧 小令 散曲 套数

4 观沧海 曹操

5 作者生平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6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7 观沧海 曹操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àn sǒngzhì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向东。 临:登临。 以:来。 何:多么。 竦:高高的。 峙:挺立。 萧瑟:风吹草木的声音。 洪:大。 之:助词,无实意。 互文 星汉:银河。 幸:幸运。 甚:表程度深。 至:极点。

9 品味探究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边。

10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1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12 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13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一统江山,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14 诗歌品析 动静 实写 动 静 虚写 诗句 内容 情感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观海地点和目的 兴味盎然,胜券在握 叙事 水何澹澹 总写大海景象
动荡变化的时局需要一个主宰沉浮的伟人 山岛竦峙 总写山岛景象 实写 树木丛生 特写山岛之景 突出欣欣向荣景象 勃勃生机 乐观情怀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特写海面之景 突出惊涛拍岸景象 席卷宇内,荡平诸侯。惊天动地 写景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想象之景 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景象 虚写 开阔胸襟,一统中国的抱负

15 小结 “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16 诗意理解: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17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18 作者生平馆 王湾 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19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20 且听风吟阁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21 近体诗 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 律诗共八句,韵脚压在偶句,即2,4,6,8句。颔联、颈联要求完全对仗。 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
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绝句共四句。 皆有五言和七言。

22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品味探究苑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23 名句赏析: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24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居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25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首联:写行程。暗含羁旅思乡之情 颔联:写景。平静开阔 颈联:写景。点明时令,又暗含理趣。 尾联:抒发思乡之情。

26 “鲤鱼传书”的故事,发生在汉朝。有一首汉乐府诗是这样写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意思是说,有远方来客,送给诗人一对鲤鱼,叫儿子剖开鲤鱼烹食,却发现鱼腹中有一尺长的帛书。书信上讲的是劝他多加餐饭,同时表达了长久思念之情。这就是“鲤鱼传书”的典故。 其实,这故事的源流还更久远。我国古代神话中说,早在商朝末年,当姜太公在渭水边垂钓的时候,他就曾捕获一条鲤鱼,鱼肚里有一封信,预告他以后被封在某地。后来他辅助周武王打天下成功,果真被封在那里。

27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28 苏堤春晓

29 三潭印月

30

31 曲院风荷

32 平湖秋月

33 花港观鱼

34 柳浪闻莺

35 雷峰夕照

36 双峰插云

37 断桥残雪

38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39 作者生平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钱塘湖春行》是穆宗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40 且听风吟阁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且听风吟阁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41 品味探究苑 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42 “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写春水新涨,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的景象。“云脚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脚,有下垂义。

43 “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争暖树”?燕子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从中能见出什么?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44 第五、六句写了什么?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浅草有什么用意?
第五、六句写了花草。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45 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46 “几处”可否换为“处处”,“谁家”可否换为“家家”?
不可,因为是早春。

47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抒发了诗人游春的喜悦之情。 首联:写行程。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景。早莺、新燕。 颈联:写景。乱花、浅草。 尾联:“行不足”,陶醉、流连忘返之情。 春意融融 生机盎然

48 小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至。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49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50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51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52 作者生平馆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为“秋思之祖”,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近代王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53 且听风吟阁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54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5 品味探究苑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56 根据词作展开想像,描述其展现的图景,内容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心中来,肝肠寸断。

57 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58 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59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于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60 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61 小结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62 强化训练营 《乐府诗集》 曹操 孟德 东汉末年 慷慨悲壮 曹丕 曹植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1、《观沧海》一诗选自 ,作者 ,字 , 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他与其子 、 合称为“三曹”。 曹操 孟德 东汉末年 慷慨悲壮 曹丕 曹植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体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写景诗。 乐府 四言 感怀

63 3、《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 《观沧海》一诗以 字统领全篇,先写 景,然后写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 停泊 王湾

64 6、《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时间匆匆流逝,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富有理趣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如旧年 7、《钱塘湖春行》一诗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 ,字 ,晚号 ,唐代诗人。 白居易 乐天 香山居士 8、《钱塘湖春行》中构成对仗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5 9、 《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 10、请说出我国不同朝代的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9、 《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 10、请说出我国不同朝代的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汉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 夕阳西下 小说

66 柴扉工作室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古代诗歌四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