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九章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 公共卫生学院劳环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九章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 公共卫生学院劳环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 公共卫生学院劳环教研室

2 第一节 住宅的卫生学意义和要求

3 一、住宅的卫生学意义 一、住宅的卫生学意义
住宅(residential building)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因素中的有利作用和防止其不良影响而创造的生活居住环境。

4 住宅的卫生条件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1.良好的住宅环境对健康有利 2.不良住宅环境对健康不利 3.住宅卫生状况可影响数代人和众多家庭的 健康
4.住宅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5 “病态建筑物综合征”(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
————现代住宅中多种环境因素综合地对健康的影响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6 二、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1.小气候适宜 2.采光照明良好 3.空气清洁卫生 4.隔音性能良好 5.卫生设施卫生 6.环境安静整洁

7 三 住宅卫生研究的主要任务 2. 研究住宅室内空气有害物质和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3.研究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技术
1.研究住宅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2. 研究住宅室内空气有害物质和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3.研究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技术 4. 研究对住宅的有效卫生监督 5.提倡和推广先进的住宅

8 第二节 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 一、住宅的平面设置 二、住宅的卫生规模 三、住宅设计的发展方向

9 一、住宅的平面配置 住宅的平面配置主要包括住宅的朝向、住宅的间距和住宅中各类房间的配置等,在住宅平面配置中要注意贯彻住宅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10 (-)住宅的朝向 住宅朝向(direction of building)指住宅建筑物主室窗户所面对的方向,它对住宅的日照、采光、通风、小气候和空气清洁程度等都能产生影响。 选择的原则是: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使居室能满足在冬季得到尽量多的日照,夏季能避免过多的日照和有利于自然通风的要求。

11 (二)住宅的间距 (三)住宅中房间 的配置

12 二、住宅的卫生规模 居室卫生规模是指根据卫生要求提出的居室容积、净高、面积和进深等应有的规模 。

13 (-)居室容积(volume of living room)
定义:人均居室容积是指每个居住者所占有居室的空间容积。 居室容积与居住者的生活方便舒适、室内小气候和空气清洁度有关。 居室容积是评定住宅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14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用作评价空气清洁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也是作为居室容积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住宅居室容积卫生标准( GBI 1721-89)》规定,全国城镇住宅居室容积的卫生标准可暂订为20m3/人

15 (二)居室净高(net storey heigher)
居室净高是指室内地板到天花板之间的高度。 房间面积相同时,净高较高的房间容积就大些,室内空气储量也多些,并可升高窗户的上缘,有利于采光、通风和改善室内小气候。 我国《GB 》规定居室净高为 2.4m~2.8 m。

16 (三)居室面积(room area) 又称居住面积。为了保证居室内空气清洁、安放必要的家具、有足够的活动范围、避免过分拥挤和减少传染病的传播机会,每人在居室中应有一定的面积。

17 (四)居室进深(depth of living room)
室深系数 居室进深与地板至窗上缘高度之比称室深系数室 深系数在一侧采光的居室不应超过 2-2.5,在两侧采光的居室不应超过4-5。

18 住宅室内的日照、采光和照明与居室进深有关密切:
1.进深与日照 室内日照是指通过门窗进入室内的直接阳光照射。 我国《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GR50096-1999)规定每套住房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4个时,其中应有2个空间获得日照。

19 2.进深与采光照明 阳光和人工光源光谱中的可视部分(400um-760um),对机体卫生状况有良好作用,使视功能和神经系统处于舒适状态。 居室内的自然照度至少需要75lx才能基本满足观功能的生理需要。

20 室内自然采光状况,还常用采光系数、投射角、开角和窗地面积比值来表示。

21 (l)窗地面积比值(Ac/Ad): Ac/Ad:指直接天然采光口的窗玻璃的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
                                                                                                                                                                             Ac/Ad:指直接天然采光口的窗玻璃的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 我国《GB50096-1999》制订的标准中按Ⅲ类光气候区单层钢窗计算。一般单层钢窗住宅内主室应不小于1/7。

22 (2)投射角与开角 投射角是指室内工作点与采光口上缘的连线和水平线所成的夹角。投射角不应小于27度。
如果采光口附近有遮光物时,还需规定开角的要求。

23 开角 ——室内工作点与对侧室外遮光物上端的连线和工作点与采光口上缘连线之间的夹角。开角不应小于4度。

24 窗地面积比值 与 投射角 未考虑当地的光气候和采光口的方向等重要因素,所以它们是概略的指标。

25 (3)采光系数(自然照度系数) 指室内工作水平面上(或距窗1米处)散射光的照度与同时室外空旷无遮光物地方接受整个天空散射光(全阴天,见不到太阳,但不是雾天)的水平面上照度的百分比(%)。

26 采光系数能反映当地光气候、采光口大小、位置、朝向的情况,以及室外遮光物等有关影响因素,所以是比较全面的客观指标。
                                                                        

27 一般要求主室内最低值不应低于1%,楼梯间不应低于0.5% 。
一般要求主室内最低值不应低于1%,楼梯间不应低于0.5% 。 室内采光在靠近窗户处的照度最大,离窗2-2.5米处照度显著降低。窗户越高,即窗户的上缘距天花板越近,直射光和散射光越容易深入室内。

28 三.住宅设计的发展方向 1.  绿色生态住宅 2.  健康住宅

29 第三节 住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要求

30 一、小气候 二、住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三、小气候的评价指标 四、住宅小气候的卫生要求

31 一、小气候 1.气温 2.气湿 3.气流 4.热辐射(周围墙壁等物体 表面温度)

32 二、住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一)人体与住宅小气候的相互关系 1.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 热交换方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
热平衡状况:健康人在适宜的小气候作用下,进行轻体力活动时,产热和散热的速率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主观感觉良好,称为热平衡状况。 2.体温调节机制 (生理性体温调节机制和行为性体温调节机制 )

33 (二)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常用的生理指标
1.皮肤温度(简称皮温) 敏感,测定方法简便,与人的温热感觉、脉搏变化基本上平行,因此是一个评价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2.体温 判断机体热平衡是否受到破坏的最直接的指标。WHO提出在热环境下活动时,人体中心体温不得超过38℃。 3.脉搏 在高温条件下是一种简单和灵敏的指标。气温在35℃以上脉搏可增加60%。

34 4.出汗量 知觉出汗是反映体温调节过程紧张的一项指标。休息时人的最大出汗量为 1800g/h,劳动时最大出汗量约为 3900g/h
5.温热感 是一种主观感觉,通过询问主诉,反映机体在小气候作用下皮肤、鼻腔、口腔、咽喉粘膜等外感受器所感受的热和冷的综合感觉。 6. 热平衡

35 三、小气候的评价指标 第一类是根据环境因素的测定而制订的,如湿球温度,黑球温度等。
第二类是根据主观感觉结合环境因素测定而制订的,如有效温度、校正有效温度、风冷指数等。 第三类是根据生理反应结合环境因素测定而制订的,如湿球一黑球温度指数等。 第四类是根据机体与环境之间热交换情况而制订的,如热强度指数、热平衡指数等。

36 小气候的评价指标 (一) 有效温度 (二) 校正有效温度 (三) 湿球-黑球温度

37 有效温度 (Effective temperature,ET)
定义:有效温度是人体在不同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热感觉指标。 它以风速= 0m/s,相对湿度为 100%,气温为 17.7℃时产生的温热感作为评价标准,将其他不同气温、气湿和风速组成的小气候与之比较而得出ET值。

38 校正有效温度(CET) 将气温(干球温度)改用黑球温度,则所得的有效温度,称为校正有效温度。 湿球-黑球温度(WBGT)
是综合反映微小气候4种物理因素对机体的作用。

39 四、住宅小气候的卫生要求 (-)保持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二)保持小气候在时间、空间上的稳定 1.夏季居室小气候的卫生要求
2.冬季居室小气候的卫生要求

40 第四节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要求
第四节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要求

41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特点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室外来源 室内来源

42 室外来源 ⑴大气 ⑵建筑物自身 ⑶人为带入室内 ⑷从邻居家传来 (5)生活用水污染

43 室内来源 ⑴室内燃烧或加热 ⑵室内的活动 ⑶室内装饰材料和家具 ⑷室内生物性污染 ⑸家用电器

44 (二)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特点 1.主要来自室外污染物的特点 :室内浓度高于室外
2.室内外存在同类污染物的发生源时的特点 :有可能室内高于室外 3.吸烟引起的污染特点 污染物种类多,危害范围广,危害程度大

45 (二)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特点 4.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的污染特点 :以挥发性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多见。
5.人工空气调节引起的污染特点 :室外污染进入,室内致病菌不易排除,造成生物性污染。

46 二、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危害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包括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四大类。这四大类污染物往往相互有关、共同存在。

47 吸烟、燃烧木材和煤球等以及室外空气污染和渗入等。
表 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和污染源及其危害 污染物 限值或标准 健康危害 污染源 二氧化碳 0.1% (日平均值) 全身 煤气和煤球燃烧、吸烟、人体自身和代谢活动等。 一氧化碳 10mg/m3 (1 小时平均) 煤气、木材和煤球的燃烧等。 二氧化氮 0.24mg/m3 (1小时平均) 呼吸道、全身 汽油发动机、木材和煤球、煤气的燃烧,吸烟以及室外空气污染的渗入等。 可吸入颗粒PM10 0.15mg/m3 粘膜刺激、呼吸道的影响等 吸烟、燃烧木材和煤球等以及室外空气污染和渗入等。 甲醛 0.10mg/m3 (1小时平均值) 嗅觉、粘膜刺激、呼吸道刺激、诱癌、全身 泡沫塑料、家具、地毯、粘合剂纤维板、压合板等。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s) 0.60mg/m3 (8 小时均值) 嗅觉、刺痛感、粘膜刺激、呼吸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 建筑材料、家具、地毯、油画、塑料制品、卫生球、汽油、煤气、煤炭燃烧、油烟、复印机、人体自身代谢等。 气悬微生物 - 过敏、呼吸系统症状等。 气悬灰尘中的螨、真菌、花粉及人和动物的皮、毛、屑等。 氡及其子体 222Rn 400Bq/m3 诱癌 房屋地基及建筑材料 *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48 (-)化学性污染物 1.二氧化碳 2.燃烧产物 3.烹调油烟 4.甲醛及其他挥发性 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49 二氧化碳 ⑴来源:室内CO2的来源: ①人体呼出 ②含碳物质充分燃烧产生 ③动植物新陈代谢排除 ⑵危害:
当环境中浓度达到0.07%时,敏感者已有感觉; 当CO2达0.1%时,则有较多人感到不舒服; 达到3%时,使人呼吸程度加深; 达4%时,使人产生头晕、头痛、耳鸣、眼花、血压上升; 达8%-10%时,呼吸困难,脉搏加快,全身无力,肌肉抽搐甚至痉挛,神志由兴奋至丧失; 达30%时可致死亡。 由于 CO2升高时,往往同时伴有缺氧,这也是引起致死的一个原因。

50 燃烧产物 一、来源 (1)来自燃烧物自身的杂质成分。
(2)燃烧物经高温后发生热解或合成反应的产物。高温的温度不同,生成的有害物种类和数量也不同。 (3)吸烟产生的烟草燃烧产物有3800多种。

51 (2)危害 ①燃料所含有的杂质的污染,如氟、砷含量高的煤燃烧。 ②燃烧产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对皮肤、黏膜产生刺激作用。 ③ 烟草燃烧的烟气种“肯定致癌物”不少于44种。

52 美国在一次调查中发现,一个家庭中有1个吸烟者,该家庭全体成员患癌症的危险性就增加1. 4倍,如1个家庭中有2个吸烟者,则患癌症的危险性增加2
美国在一次调查中发现,一个家庭中有1个吸烟者,该家庭全体成员患癌症的危险性就增加1.4倍,如1个家庭中有2个吸烟者,则患癌症的危险性增加2.3倍,如1个家庭中有3个或以上的吸烟者,患癌症的危险性增加2.8倍。

53 烹调油烟 我国室内污染的一个特色 通常炒菜的油温在250℃以上 油烟是肺鳞癌和肺腺癌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8和3.4。
油烟中的致突变物来源于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高温氧化和聚合反应。                                                                                                             

54 研究表明:中国妇女肺癌发病率高,排除吸烟因素外,烹调油烟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55 甲醛及其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存在: 多种装饰物品中,也可来自建筑材料。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消毒剂、防腐剂、印刷油墨、纸张、纺织纤维等。

56 甲醛的危害 (1) 有刺激性,0.15mg/m3可引起眼红、眼痒、流泪、咽喉干燥发痒、喷涕、咳嗽、气喘、声音嘶哑、胸闷、皮肤干燥发痒、皮炎等。 甲醛还可以引起变态反应,主要是过敏性哮喘,大量时可引起过敏性紫瘢;

57 甲醛的危害 (2) 长期接触1.34mg/m3甲醛,能出现神经衰弱症状; 有的还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出现中毒性肝炎;
甲醛的危害 (2) 长期接触1.34mg/m3甲醛,能出现神经衰弱症状; 有的还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出现中毒性肝炎; 肺功能方面也可出现呼气性功能障碍。 遗传毒性研究发现甲醛能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损伤。

58 VOC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目前已鉴定出500多种,它们各自的浓度并不高,但若干种VOCs共同存在于室内时,其联合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它们单独的浓度低,但种类多,故总称为VOCs,不予逐个分别表示,以TVOC表示其总量。

59 (二)物理性污染物 1、噪声 2、非电离辐射

60 1、噪声 噪声是指人们主观上不需要的声音 。 来源: 1). 生产噪声 2). 生活噪声 3). 交通噪声

61 噪声对健康的危害 1)影响休息和睡眠 超过50dB(A)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 脑电图的变化是观察睡眠状况的常用指标。
连续噪声可以影响睡眠的生理过程,使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深度变浅、缩短醒觉时间、多梦;突然的噪声可使人惊醒。

62 2)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70dB(A)的噪声干扰谈话、造成精神不集中、心烦意乱、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生活质量下降,容易出现差错或发生事故。

63 3).引起疾病和体质下降噪声(特异性危害与非特异性危害)
(l)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特异性危害) 按其影响程度可分为听觉适应、听觉疲劳和听力损伤三个等级。 (2)噪声对机体的其他影响(非特异性危害)噪声作用于机体各个方面,引起听以外的反应称为听觉外效应。 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的损害 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加 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内分泌系统 失调

64 2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是波长大于100nm的电磁波,由于其能量低于12eV(电子伏),不能引起水和组织电离,故称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包括光和电磁辐射两大类。 电磁辐射是非电离辐射中的一大类。 住宅中的电磁辐射主要与使用家用电器有关。

65 1)来源 (l)室外环境的电磁辐射源 (2)室内的生活用电磁辐射源

66 2)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 非电离辐射对健康的危害具有多样性和非特异性。 电磁辐射的强度大于10mw/cm2时引起机体体温升高 ,呈现热效应。

67 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接触电磁辐射的人群易出现头晕、疲乏。记忆力衰退、食欲减退、烦躁易怒、血压变化、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女性可发生月经不调,个别男性有性功能衰退。可导致畸胎及某些脏器癌变。 手机是一个小型的电磁波发生器,对人体有致畸作用。长期、高频率使用手机,使脑的胶质细胞发生DNA电离损害,引起细胞癌变。引起视力下降甚至白内障等。

68 (三)生物性污染物 室内常见的生物性污染物种类甚多,人们熟悉的许多微生物大都能通过空气或饮用水在室内传播,一些常见的病毒、细菌、真菌等引起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结核、白喉、百日咳等。                                                                                                

69 尘螨 世界各地家尘样品中都可检出尘螨,称为屋尘螨。 其成虫为0.2~0.3 mm,在潮湿、阴暗、通风条件差的环境中易孳生。                                                          

70 1)来源 普遍存在于人类居住和工作环境中,尤其是室内潮湿、通风不良的情况。
近年来,住宅使用空调或封闭式窗户,气流小适于螨虫孳生。尤其在床褥和纯毛地毯下最多。

71 2)危害 尘螨是室内主要的生物性变态反应原。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体,因反复接触而致敏。 可引起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 也可引起皮肤过敏等。
在很多过敏性疾病患者家中,都能检出大量尘螨。

72 (四)放射性污染物 1)来源:居室的氡污染具有普遍性。 1. 来自于地下地基土壤。
 氡 1)来源:居室的氡污染具有普遍性。 1. 来自于地下地基土壤。 2. 来自于地下水。研究证明,水中氡浓度达到 Bq/m 3 时,便是室内的重要氡源; 3. 来自于室外大气。 4 . 来自于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如天然大理石和瓷砖、洁具等。这是目前我们城市写字楼和家庭室内氡污染的主要来源.。

73 2)危害: (1)氡进入呼吸道后,一部分可随呼吸到体外,另一部分黏附在呼吸道上被吸收,少量进入消化道。
(2)氡及其短寿命子体主要引起肺癌。潜伏期15~40年。 (3)氡的子体每次衰变过程都有a、b和g射线,对人体会产生危害。

74 三、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 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三种疾病: 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ick buildingsydrome,SBS)
建筑物相关疾病 (building related illness,BRI) 化学物质过敏症 (multiple chemical sensitivity,MCS)

75 (一)不良建筑物综合征 不良建筑物综合征:是现代住宅室内多种环境因素(如物理、化学因素)联合作用对健康产生影响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引起SBS相关因素:建筑和装饰材料、室内家具、家用化学品以及烹调、吸烟等都会产生有害物质;密闭的环境使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排放,使室内空气质量下降 。

76 SBS是人进入建筑物后产生一系列非特异性自觉症状:

77 SBS的特点: 一、发病快 二、患病人数多 三、病因很难鉴别确认 四、患者一旦离开污染的建 筑物后,症状即可缓解或消失。

78 (二)建筑物相关疾病 BRI是由于人体暴露与建筑物内的有害因素(如:细菌、真菌、尘螨、氡、一氧化碳、甲醛等)引起的疾病。
包括:呼吸道感染、哮喘、过敏性皮炎、军团菌病、心血管病、肺癌等。

79 BRI的特点: 一、患者症状在临床尚可以明确诊断。 二、病因可以鉴别确认。
三、患者即使离开发病现场症状也不会很快消失,必须进行治疗才能恢复健康。

80 (三)化学物质过敏症 MCS是由于多种化学物质,作用与人体多种器官系统,引起多种症状的疾病。
即使存在微量化学污染,人们长期生活在其中,也会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出现眼刺激感、鼻咽喉痛、易疲劳、运动失调、失眠、恶心、哮喘、皮炎等。

81 MCS的特点 一、具有复发性、症状呈慢性过程、由低浓度化学污染引发。 患者对化学物质过敏,多器官同时发病。 很难找到具体单一的致病原。
家庭中不同成员发病程度由明显差异。

82 四、居室空气清洁度的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卫生措施
(-)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常用的指标 l.二氧化碳(CO2) 2.微生物和悬浮颗粒 3.一氧化碳(CO) 4.二氧化硫 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0.15mg/m3(GB/T17097-1997)。 5.其他有害物质

83 1、二氧化碳(CO2) 室内CO2的浓度可以反映出室内有害气体的综合水平,也可以反映出室内通风换气的实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居室内空气污染的一个指标。

84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 正常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0.03%~0.04%。

85 2、微生物和悬浮颗粒 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细菌、病毒等)的主要来源是人们在室内的生活活动。
在室内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阳光不足的情况下,致病微生物可在空气中生存较长时间并保持其致病性。

86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规定的:室内细菌总数≤2500CFU/m3。
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卫生要求可参照我国室内空气中卫生标准规定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0.15mg/m3(GB/ T )。

87 3、一氧化碳(CO) 空气中CO浓度在≤10mg/m3以下时,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可维持平衡,人处于正常生理状态。

88 来源:室内空气中的CO 主要来自于燃料的燃烧与吸烟过程。
致病机理: CO和Hb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其结合力比02与Hb的结合力大200~300倍。而HbCO的离解速度只是氧合血红蛋白(Hb02)的1/3600。

89 4、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水溶性的刺激气体。与水结合形成亚硫酸,氧化后形成硫酸,刺激眼和黏膜,并具有腐蚀作用。
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室内SO2浓度1小时均值 ≤ 0.50mg/m3

90 (二)保持居室空气清洁度的卫生措施 1、住宅的地段选择 2、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的选择 3、合理的住宅平面配置 4、合理的住宅卫生规模
5、采用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6、改进个人卫生习惯 7、合理使用和保养各种设施 8、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健全卫生法制

91 五、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对策 建立健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管理 加强能源利用的能源 合理使用空调设备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92 第五节 住宅的卫生防护措施和监测

93 一、住宅的卫生防护措施 (一)住宅设计中的主要卫生防护措施 1.保温与隔热 2.遮阳与采暖 3.通风换气 4. 噪声控制

94 (二)住宅装饰中的主要卫生防护措施 材料选择 减少释放 加强排出

95 二、住宅的卫生监督和管理 (一)住宅的卫生监督 1.预防性卫生监督 2.经常性卫生监督 (二)住宅的卫生管理 1. 住宅的物业管理
1. 住宅的物业管理 2. 住宅的卫生部门管理

96 第六节 办公场所卫生

97 一、办公场所的概念 办公场所(office place):是指管理或者专业技术人员处理(或办理)某种特定事务的室内工作环境。

98 二、办公场所的分类和卫生要求 (一)根据性质、规模和特点分类 1、行政管理办公场所 2、商务、律师办公场所(写字楼)
3、文化、教育事业办公场所 4、企业单位办公场所 5、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等部门办公场所

99 (二)办公场所的基本卫生学要求 1、办公场所用地选择、布局合理 2、采光照明良好 3、适宜的小气候 4、空气质量良好 5、宽松的环境

100 三、办公场所的卫生学特点 1、办公人员相对集中,流动性较小 2、办公人员滞留时间长,活动范围小
3、办公场所分布范围广泛,基本条件和卫生状况相差较大 4、办公场所中存在较多影响人体健康的不利因素

101 四、办公场所污染物的分类和危害 (一)物理性
物理因素主要有由气温、气湿、气流、辐射、采光、照明、噪声等,如果办公场所的以上因素异常,可造成室内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体各系统的功能,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比如噪声引起人体功能紊乱以及空调使用不当引起的“空调病”。

102 四、办公场所污染物的分类和危害 (二)化学性 主要包括颗粒物(尘、烟、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氨、甲醛、挥发性有机物等。
能够对人体各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主要是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的病症,WHO将其成为“不良建筑物综合(SBS)”

103 四、办公场所污染物的分类和危害 (三)生物性 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病媒生物(苍蝇、蚊子、蟑螂、尘螨)致敏植物。

104 四、办公场所污染物的分类和危害 (四)放射性 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建筑物的建筑材料。 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肺癌。

105 第七节 办公场所的卫生管理与卫生监督

106 一、办公场所的卫生管理 (一)办公场所主管部门的职责 (二)办公场所使用单位的职责

107 二、办公场所的卫生监督 主要内容: 对办公场所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和检测。 监督办公场所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宣传卫生知识,指导和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培训。 对办公场所发生的危害健康事故进行处理。 对新建、扩建和改建办公场所的设计和选址进行卫生审查,并参与竣工验收。

108 第八节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 影响的调查

109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包括: 1、污染物暴露水平 2、人群健康危害

110 一、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调查的目的 (一)查明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与污染状况 (二) 查明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三) 提出预防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111 二、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一)室内空气污染来源调查 1、室外污染来源调查 2、室内污染来源调查

112 二、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二)室内空气污染状况调查主要包括: 1、采样电的选择 2、采样时间和频率 3、检测指标与检验方法 4、采样方法和仪器 5、质量保证措施 6、测试结果和评价

113 1、采样点 (1)采样点的数量:根据调查室内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
(2)采样点的分布:应设在房间对角线上或呈梅花状分布,避开风口且距墙壁>0.5m。 (3)采样点的高度:与人呼吸带高度一致。

114 2、采样时间和频率 (1)年平均浓度: 至少采样3个月。 (2)日平均浓度:至少采样18h。 (3)8小时平均浓度:至少采样6h。
(4)1小时平均浓度:至少采样45min。 ※在采样时应包括通风最差的时间段。

115 3、检测指标和检验方法 (1)检测指标:①物理指标 ②污染指标 ③特殊污染指标 (2)检验方法:

116 4、采样方法和仪器 (1)采样方法的要求: (2)采样仪器的要求: 5、质量保证措施 (1)气密性检查 (2)流量校准 (3)空白检验 (4)采样仪器 (5)采样体积计算

117 6、记录 (1)采样现场记录 (2)样品检验记录 7、检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118 (三)住宅、办公场所人群健康调查 住宅、办公场所人群健康调查的资料是反应住宅、办公场所室内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最直接的依据科学。
要明确: 1、调查范围 2、调查对象 3、确定观察指标 4、资料统计分析

119 常用观察指标 1)污染物暴露检测: (1)污染物暴露检(2)生物材料检测 2)健康效应测定: (1)疾病资料 (2)儿童生长发育资料
(3)生化指标 (4)生理功能指标 (5)免疫指标 (6)遗传毒性试验

120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第九章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 公共卫生学院劳环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