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九章 總體經濟的衡量-物價膨脹與失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九章 總體經濟的衡量-物價膨脹與失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總體經濟的衡量-物價膨脹與失業

2 目 錄 壹、物價水準的衡量 貳、物價指數與物價膨脹率 參、失業的衡量

3 壹、物價水準的衡量 一、消費者物價指數 二、躉售物價指數 三、國內生產毛額平減指數

4 壹、物價水準的衡量 總體經濟學關心的價格通常不是指單一物品的價格,而是指所有物品及勞務的平均價格,稱為一般物價水準。
經濟學家以物價指數(price index)來衡量物價水準,即某期平均物價相對於「基期」平均物價的百分比

5 壹、物價水準的衡量 通常指數的計算方法為: ×100

6 一、消費者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

7 一、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所表示的是正常家庭於某基期所消費商品與服務之「市場物籃」(market basket)的成本,經過一段時間後,若該市場物籃的成本上升,例如5%,則CPI所衡量的物價水準即上升5%。

8 一、消費者物價指數 若以2000年為基期(2000年CPI=100),則CPI的計算公式為:
上式須注意的是,分子和分母都以2000年(基期)的購買數量做為權數。 ×100

9 1981年CPI= ×100=62.68 (1) 市場物籃 1981年(當期) 2000年(基期) (2) 購買數量 (3)
表九-1:CPI指數之計算1981年CPI= (1) 市場物籃 1981年(當期) 2000年(基期) (2) 購買數量 (3) 當期價格(每件) (4) 當期成本=(3)×(5) (5) (6) 基期價格(每件) (7) 基期成本=(6)×(5) 麵包 10個 10元 200元 20個 18元 360元 面紙 5包 12元 96元 8包 20元 160元 休閒衫 3件 100元 500元 5件 150元 750元 小計 796元 1270元 1981年CPI= ×100=62.68

10 二、躉售物價指數 躉售物價指數(wholesale price index,簡稱WPI)
躉售物價指數WPI乃衡量物品(不包括「勞務」)批發價格的物價指數。WPI所選取的物品較偏向生產部門,包括中間原料的價格,用來衡量生產成本的變化,CPI則不包括中間原料的價格。

11 圖九~1:台灣CPI及WPI物價指數趨勢(以2006年為基期)
20 40 60 80 100 120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年份 CPI WPI 圖九~1:台灣CPI及WPI物價指數趨勢(以2006年為基期)

12 圖九~2:台灣物價膨脹率 -10 10 20 30 40 50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年份 膨脹率

13 三、國內生產毛額平減指數 國內生產毛額平減指數(GDP deflator,簡稱GDP平減指數)
國內生產毛額平減指數乃反映所有最終產品價格相對變化程度的物價指數,此一指數的計算方式和CPI與WPI不同,它必須先計算出名目GDP以及實質GDP,故又稱為「隱性」的物價指數。

14 三、國內生產毛額平減指數 GDP平減指數= ×100

15 三、國內生產毛額平減指數 利用表九-1的資料,1981年的名目GDP=10×10+12×5+100×3=460元

16 三、國內生產毛額平減指數 主計處出版的資料顯示,若以2006年為基期,2008年名目GDP為12,698,501(百萬元),同年之實質GDP為13,070,904(百萬元),故2008年的GDP平減指數= ×100=97.15

17 貳、物價指數與物價膨脹率 物價膨脹率(inflation rate):乃衡量不同期間物價水準變動的百分比。
一般當物價水準上漲時,物價膨脹率為正值;在物價水準下跌時,物價膨脹率則為負值,此時亦稱為物價緊縮(deflation)。 物價膨脹率= ×100% 1974年的物價膨脹率= ×100% =47.46%

18 叁、失業的衡量 一、勞動市場結構 二、勞動參與率與失業率 三、失業的種類 四、失業的代價

19 表九-6:勞動力之分類 (民間)勞動力 非勞動力 臺灣地區總人口 監管人口 武裝勞動力 (現役軍人) 民間人口 就業者 失業者
未滿15歲人口 15歲以上人口

20 二、勞動參與率與失業率 勞動參與率乃15歲以上民間人口中,勞動力所占的比率,其公式為: ×100%
失業率則要衡量想要工作卻找不到工作之程度,其公式為:

21 圖九~3:台灣之勞動參與率與失業率 55 56 57 58 59 60 61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年份 % 1 2 3 4 5 6 7 勞動參與率 失業率

22 表九-7:臺灣2009年勞動力的結構(單位:千人)
15歲以上民間人口 18,855 勞動力 10,917 就業者 10,279 失業者 639 非勞動力 7,937 失業率 5.85% 勞動參與率 57.9%

23 三、失業的種類 1.摩擦性失業(frictional unemployment):指由於勞動市場內正常轉換工作過程產生的失業現象。例如轉換職業、進出勞動市場、以及職業的消失與創造過程產生的失業。這種失業現象是勞動市場正常運作所不可避免的。由於這種失業和「搜尋」有很大關聯,故搜尋過程的難易程度,會影響摩擦性失業的多寡。

24 三、失業的種類 2.結構性失業(structural unemployment):由於經濟結構的改變,使得某些工作機會消失,但失業者無法勝任新創造的工作機會的現象。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結構性失業的產生主要是因為節省勞動的自動化技術以及長期持續性的需求改變所致。結構性失業者只能選擇長期失業或是接受工作再訓練。

25 三、失業的種類 自然失業率=摩擦性失業率+結構性失業率 = ×100%
= ×100% 由於摩擦性失業及結構性失業不可避免,因此當失業率等於自然失業率時,經濟學家稱為「充分就業」(full employment),它並不是像許多人認為的失業率等於零。

26 三、失業的種類 3.循環性失業(cyclical unemployment):指由於經濟景氣不佳導致的失業。亦即
循環性失業率=失業率-自然失業率

27 四、失業的代價 1.經濟成本:由於失業導致產出減少的成本。在充分就業下,整體經濟的實質產出,稱為「潛能產出」。當實際失業率超過自然失業率時,實質GDP會低於潛能產出,這就是失業的經濟成本。

28 四、失業的代價 2.非經濟成本:持續數月或多年的失業,會引發嚴重的生理與心理影響。有研究發現,失業率上升時,心臟病、自殺、入獄與進入精神病院治療的人數也明顯增加。這對社會的安定與公平有不利影響。


Download ppt "第九章 總體經濟的衡量-物價膨脹與失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