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吴 马 Modified 7年之前
1
北京 王伟光 E—mail:screate@sina.com
关于必修三“资料”的利用 北京 王伟光
2
资料选择—— 符合课标要求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说理 精心选择安排 主要目的——利于老师教 学生学
3
学生学: 资料——有助于形成核心概念并构建网络 ——学生活动——主动得出相应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开放) ——有利于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培养能力和情感
4
老师教 备课:教学设计 (符合新理念、说理——科学课) 上课: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有利于形成核心概念 反思提升
5
全面梳理 重视使用 有序安排 进一步挖掘、开发利用
6
梳理 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P1……体温37℃ P 2问题探讨(红细胞、草履虫)
7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P 7调查体温日变化规律 P 8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 P 9思考与讨论(内环境失调)——得出内环境稳态的条件 P 9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P 11科学史话(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8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通过神经调节 P 16问题探讨(足球运动员踢球时的反应和信息传递) P 17思考与讨论()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P 17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 P 18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 P 19神经元间通过突出传递信息图解 P 20各级中枢示意图 P 20资料分析(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 P 21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及思考与讨论(观察言语区图解思考回答) P 21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 P 22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神经外科医生)
9
第二节通过激素调节 P 23问题探讨(马拉松运动员的血糖变化) P 23资料分析促胰液素的发现 P 25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P 25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思考与讨论(马拉松、饭后) P 26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以及它们分泌的激素 P 26模型构建(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P 28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化验单) P 29靶细胞和特定激素结合的方式示例 P 30科学技术社会(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
10
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P 31问题探讨(人乘坐过山车时的表现与分析) P 32资料分析(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P 34科学技术社会(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
11
第四节免疫调节 P 35问题探讨(病原体包围人,但一般人没病) P 35免疫系统的组成 P 36人体免疫器官 P 36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 P 37体液免疫示意图、细胞免疫示意图 P 38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过敏反应 P 39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 P 41科学技术社会(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
12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P 46问题探讨(向窗外生长的植物) P 46——48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P 48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P 49技能训练(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13
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P 50问题探讨(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 P 5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P 52探究(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预实验
14
第三节其他植物激素 P 53问题探讨(木瓜催熟柿子) P 53——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合成部位、分布、作用 P 54资料分析(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5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P 60问题探讨(模拟草地) P 61探究(用样方法调查) P 62标志重捕法、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P 63年龄组成(思考与讨论)和性别比例 P 64种群的空间结构 P 64科学家的故事(马世骏治蝗)
16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P 65问题探讨(细菌繁殖产生的后代) P 65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实例、研究方法) P 66种群增长的J曲线 P 67种群增长的S曲线 P 67思考与讨论(灭鼠) P 68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P 6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P 70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植保员)
17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P 71问题探讨(某池塘部分生物) P 71研究群落 P 72资料分析(反映中间关系的实例) P 73种间关系 P 74群落的空间结构 P 75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P 77科学技术社会(立体农业)
18
第四节群落的演替 P 78问题探讨(火山爆发情景) P 78——79思考与讨论(群落演替类型) P 81思考与讨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P 83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林业工程师)
19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P 88问题探讨土壤与生物 P 89思考与讨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 P 90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关系 P 90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P 91生态系统食物链营养级、食物网
20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P 83问题探讨(大洋荒岛求生) P 93能量流动分析 P 94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 P 9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P 95资料分析(能量流动特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 P 96能量金字塔 P 96思考与讨论(桑基鱼塘——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P 97调查(农田能流情况) P 97技能训练(分析处理数据) P 99科学技术社会(生态农业)
21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P 100问题探讨(热带雨林图、生态系统内物质为什么能循环) P 100思考与讨论(碳循环) P 101与社会的联系 P 102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P 104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景观设计师)
22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P 105问题探讨(蜜蜂的舞蹈) P 105生态系统信息种类 P 106资料分析(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和重要性) P 108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P 108课外实践(证明昆虫性外激素的作用)
23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P 109问题探讨(亚马逊河等稳定的原因探讨) P 109思考与讨论(负反馈模型构建) P 110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事实和概念 P 110与社会联系(合理砍伐) P 111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P 112制作(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P 113科学技术社会(恢复生态学及其应用) P 114技能训练(运用术语准确表达)
24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P 118问题探讨(人满为患) P 118资料分析(我国人口增长情况) P 119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 P 120人的多种需求 P 120资料搜集与分析(人口过快增长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P 122南京古泉生态农场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
25
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P 123问题探讨(异常高温) P 124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P 125思考与讨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P 12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P 128课外实践(搜集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 P 129科学技术社会(关注生态伦理道德)
26
“资料处理”案例一——群落演替
27
案例: 一、“问题探讨”引出“演替”的概念
28
学生都能够在书上找到正确的答案,并准确回答!
二、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本节聚焦”中的问题 学生都能够在书上找到正确的答案,并准确回答!
29
三、完成思考讨论题 学生基本答不上来,老师给出参考答案!
30
为什么? 是讨论题太难了吗?
31
3.4 种群和群落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列举种群的特征。 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调查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 阐明群落的演替。 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32
课标: 阐明群落的演替。 问题设置的三个层次: 1.是什么?(了解) 2.为什么?(理解) 3.怎么样?(理解或应用) 教材“本节聚焦” 群落演替有那些类型?演替的大致阶段如何?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33
没有关注课标,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太简单化了!
34
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是确定具体教学目标的依据!
但是,具体内容标准与教材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还要具体分析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的尺度。 教师教学用书中每一节都列出了“教学目标”,教材中每节都有“本节聚焦”,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参考。
35
教师教学用书: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材“本节聚焦” 群落演替有那些类型?演替的大致阶段如何?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36
“群落的演替”教学目标: 1.能说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演替的大致阶段 2.能用系统分析法解释群落演替的原因 3.说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认同我国相关政策,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制定要点: 1.全面性——“三维目标”(可有所侧重) 2.具体、可测性——表述尽量使用课程标准中列出的行为动词,如“说出”、“例举”等
37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主要策略:采用问题驱动,引导思考和自主探究。
38
教学简案 老师:---火山爆发,50后生物繁茂起来 ---“弃耕的农田” 引出 学生:“问题探讨” 老师:上述变化有什么共同点?
---“弃耕的农田” 引出 学生:“问题探讨” 老师:上述变化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 归纳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老师:上述变化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分析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老师:光裸的岩石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群落发生演替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 “思考与讨论”,归纳总结 老师:自然因素的影响可造成群落演替,有没有人为因素影响的例子? 学生:学生举例、书中内容交相辉映,通过“思考与讨论”学习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老师:如何面对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不良影响 学生:学习“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并讨论其意义——体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9
教学实施关键点 “心中有主线、有关键词,在具体教学时就能够把握方向!” “本模块主要的、贯彻始终的科学方法:系统分析法” 针对本节内容,要很好的实现本节的教学目标, 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 1、群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时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是群落演替的本质。 (教学目标2:用系统分析法解释群落演替的原因) 2、群落有自我调节能力,演替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40
“资料处理”案例二
41
亚马逊雨林 被毁的雨林
42
导致自然环境破坏的人类活动 1 过度开发 (含直接破坏和环境污染) 35% 2 毁林 30% 3 农业活动 28% 4 过度收获薪材 7%
生物工业 1%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恢复生态学》
43
美国东部的某弃耕农田
44
1年后
45
4年后
46
15年后
47
35年后
48
60年后
49
100年后
50
这些丰富的物种从何而来? 不同群落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材料:对耕地的土壤分析表明,一平方英尺的耕作层土壤中,含有约7 000粒有生活力的不同植物种子。 这些丰富的物种从何而来? 不同群落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0
51
教师学生共同归纳“群落演替”的概念。 如何调查研究?()
52
如何研究群落的演替过程?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 调查路线:
在调查范围内按不同方向选择几条具有代表性的路线,沿着路线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植物分布全貌。
53
样方法 定期调查 标志重捕法 材料用具: 调查表格(纸笔等)、温度计、湿度计、米尺、白纸、小铁锹、相机等。 1年 31 4年 27 3
植物 种类 年数 草本 灌木 乔木 1年 31 4年 27 3 15年 26 4 25年 30 7 14 40年 34 19 23 科 属数 物种数 禾本科 10 11 豆 科 8 菊 科 5 13 蔷薇科 2 定期调查 标志重捕法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物种多样性渤态研究》 ——尚玉昌《普通生态学》
54
请你推测这两个地方的演替所经历的各阶段。(利用电脑猜测)
火山 火灾
55
苔藓 岩石 地衣 土壤
62
教师出示带有地衣的石块和生长苔藓的土块。教师指导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分析由地衣群落向苔藓群落演替的必然性。 师生共同分析并得出群落演替的规律。
63
每个群落都能演替成森林吗? 63
64
平均温度 年降雨量
65
演替水平 改进 恢复 破坏 重建 T1 T2 T3 时间
66
亚马孙盆地的农民正在焚烧树木,以开垦更多耕地
亚马孙盆地的农民正在焚烧树木,以开垦更多耕地
67
美丽的古楼兰 破坏后
68
引导学生理解退耕还草、林、湖的必要性。 “不能先破坏后治理。”
69
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 从现实生活现象导入,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在老师引导和指导下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教学结果是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掌握了相关知识,提高了分析、推理和表达等能力;体验了数学建模的过程并学会了数学建模的方法;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等等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70
“资料处理”案例三——特异性免疫
71
学生活动:(精心设计;适当安排) 听讲思考记笔记 回答教师的提问 到黑板板书并回答学生质疑 资料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并交流 实验与探究(动手动脑) 调查考察参观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