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電腦與資訊之應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電腦與資訊之應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電腦與資訊之應用
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 陳以德 副教授: 濟世CS202-3

2 學習目標 學習資源: 了解個人電腦相關配備,期能自組電腦 了解電腦運作原理及作業系統的基本概念 了解電腦軟體概念並善用基本的軟體工具
了解網際網路、網頁設計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 了解資訊化社會禮節,智慧財產權與法律規範 了解如何保護自身權益與資訊安全 學習資源: 1. 2.

3 電腦歷史簡介

4 電腦歷史 世界上第一部『 電腦 』是由 美國人毛琪雷與 愛克特在 1946 年發明 第0代電腦(1939~1946)
第1代電腦(1946~1958)--真空管時期 第2代電腦(1958~1963)--電晶體時期 第3代電腦(1964~1971)--積體電路時期 第4代電腦(1972~1990)--超大型積體電路時期 第5代電腦(1990以後)--人工智慧時期

5 中華民國第一部電腦 1962主機IBM650及電 源箱,IBM533讀卡/打 卡機,外加IBM407列 表機組成
因怕震動,用牛車由 基隆經過1天1夜,把 主機送到了交通大學

6 第O代電腦(1939~1946) 1944年艾肯教授完成於哈佛大學 ASCC-MARK-I 為電氣機械式的電腦
使用3000個以上繼電器 (Relay)和多量的齒輪 程序轉換於紙帶上,成為打孔的組合

7 1944 Harvard Mark I

8 第一代電腦(1946~1958)--真空管時期 1946年,美國賓州大學的毛琪雷(Dr.John W.Mauchly)與愛克特(J.Presper Echert)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長度50呎,寬30呎(佔地約42坪),重30噸 共用了18800個真空管 1945年,范諾曼(Dr. John Von Neumann)將 程式(Program)全部記憶於計算機的內部

9 真空管(Vacuum tube) zh.wikipedia.org

10 第二代電腦(1958~1963)--電晶體時期 1954年遂有了以電晶體代替真空管
這時代的特色為編寫程式系統 (Programming System )的運用 第二代的後半期,利用資料通信系統,作即 時的資料處理者,稱為線上即時處理(On-line Real-time System)

11 電晶體 (Transistor)

12 第三代電腦(1964~1971)--積體電路時期 1964 IBM 用積體電路 (IC) 研製IBM 360型電腦
電腦的速度又快了幾百倍 高性能化,高信賴化,動作的高速化

13 積體電路 (IC,Integrated Circuit)

14 積體電路 (IC,Integrated Circuit)
SSI (Small Scale IC) :含數十個元件 MSI (Medium Scale IC) : 含102個元件 LSI (Large Scale IC) :含104個元件 VLSI (Very Large Scale IC) :含106個元件 ULSI (Ultra-Large Scale IC) :含108個元件 GSI (Gigantic Scale IC) :含109個元件

15 第四代電腦(1972~1990)-- 超大型積體電路時期 1970年以後,己經能在一片Chip上容納數萬 個電子元件,就稱為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 1971年,Intel發表單片4位微處理器4004 採用10微米製程 2300個元件 最高時脈有740KHz 最後一次成交價為 US$

16 CPU museum 1974年, Intel發表單8bits微處理器8080 採用10微米製程 最高時脈有2 Mhz 約US$395

17 超大型積體電路

18 第五代電腦(1990以後)--人工智慧時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 AI)時代
可處理聲音,具有人工智慧,能夠累積知識 能聽、能看、有辨識、分析、思考與推理功能 以超導體、砷化鎵或生物晶片等全新的技術 所開發的電子元件為主 體積更小,處理速度更快 Apple Siri

19 計算機之分類

20 計算機之分類 - 1 依處理資料信號分為 依用途分為 類比電腦(Analog Computer)
數位電腦(Digital Computer) 混合型電腦(Hybrid Computer) 依用途分為 一般用途計算機 特殊用途計算機

21 計算機之分類 - 2 依功能,速度之不同分為 超級電腦(Super-computer) 大型電腦(Large-scale computer)
中型電腦(medium-scale computer) 迷你型電腦(mini-computer) 工作站電腦 (Workstation) 個人電腦(Personal-Computer) 筆記型電腦(NoteBook) 平板電腦(Tablet PC) 個人數位助理(PDA)

22 超級電腦(Super-computer)
IBM blue gene

23 大型電腦(Large-scale computer)

24 工作站電腦 (Workstation)

25 個人電腦(Personal-Computer)
zh.wikipedia.org/wiki/個人電腦

26 筆記型電腦(Notebook)

27 平版電腦(Tablet PC) tw.asus.com;

28 個人數位助理(PDA), Phone

29 電腦五大單元 輸入單元 (Input Unit) 算數邏輯單元(Arithmetic Logic Unit)
控制單元(Control Unit) 記憶單元 (Memory Unit) 輸出單元 (Output Unit) 控制單元 輸入單元 輸出單元 算數邏輯單元 記憶單元

30 電腦五大單元舉例 輸入:鍵盤、滑鼠、觸控螢幕、條碼、溫度感應器、攝 影機、麥克風… 輸出:螢幕、印表機、音效卡、VR頭盔...
CU:負責電腦各單元的聯繫與控制 ALU:加、減、乘、除算術運算及 大小比較,條件判斷等邏輯判斷工作 CU + ALU + Register + Cache = CPU 記憶單元:Cache、SDRAM、DDR I/II/III/IV、… 儲存元件:硬碟、軟碟、光碟、磁帶、隨身碟

31 SUMMARY 電腦歷史 計算機分類 第0~5代電腦及其所用元件 超級電腦 大、中、迷你型電腦 工作站電腦 (Workstation)
微電腦(Personal-Computer) 筆記型電腦(Notebook) 平版電腦(Tablet PC) 個人數位助理(PDA,Phone)

32 參考文獻 http://www.computerhistory.org http://www.mynikko.com/CPU


Download ppt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電腦與資訊之應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