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浅谈日语国标 及其日语教育改革思路 教育部外指委日语分委会委员 广东省外指委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外指委亚非分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华南分会会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陈多友 2016年3月25日 南国商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浅谈日语国标 及其日语教育改革思路 教育部外指委日语分委会委员 广东省外指委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外指委亚非分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华南分会会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陈多友 2016年3月25日 南国商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浅谈日语国标 及其日语教育改革思路 教育部外指委日语分委会委员 广东省外指委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外指委亚非分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华南分会会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陈多友 2016年3月25日 南国商学院

2 汇报内容 一、日语专业教育面对的挑战 二、日语专业教育的改革路径 三、“国标”的改革命意 四、基础日语教育的新航向

3 一、日语专业教育面对的挑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日语教育发展史 1949-1972 北大 吉大 黑大 上外等 1973-1999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广外 南开、西外、天外、北二外、大外、杭大等 第三期 年 扩招之风的影响

4 2、高峰时期的日语教育 2001为150所 2005年增加到256所 2011年猛增到506所,比2005年翻了一倍
(英语995所、俄语138所)成为第二大外语语种 在教育许可的专业开设数量排行中名列第十一 专业学生人数245730 非专业大学生学习人数366421

5 3、各类日语专业活动 大学生日语演讲大赛 日语知识大赛 作文大赛 戏剧大赛 日语口译大赛 优秀硕士论文竞赛 日语教育研讨会

6 4、眼下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挑战与机遇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人才市场的新挑战 ◎中日关系 ◎教育改革大势之驱动 ◎日语专业的新挑战

7 新需求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日语+专业技能 互联网+日语 英语+日语 一带一路战略 产能转移(加工业、制造业等) 人力资源成本提升等等

8 新挑战 508所大学 24.5万学生 岗位减少 就业压力大(创业成功率低) 日语教师的生存与发展

9 新动向 素质教育 应用型转型 创业教育

10 新变化 地缘政治发生变化 中日关系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 日本对华经济技术合作、投资贸易减少 大众传媒的片面舆论 朝鲜核武问题 南海问题
日美新安保协定等

11 二、日语专业教育的改革路径 问题 单一的就业目标 单一的日语能力 粗放式的教育方式 教师本位的教育理念

12 努力方向 1、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知识结构合理,理论素养好; 跨文化交际能力强; 知情意健全; 听说读写译用能力全面平衡 获取信息、传递信息能力卓越

13 素养与能力 基本素养:人文社会素养 基本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思辨能力 实务、案头工作能力强 运用日语及相关知识开展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出色
国际问题研究能力

14 精细化的日语教育 教学任务的安排 课程设计:纵向、横向衔接 知识、技能与能力培养 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手段的运用 课堂与课外的衔接
慕课、微课、反转课堂

15 教与学的新型关系 ◎教师的定位转换 ◎教师是诱导者 发动者 传授者 组织者 品鉴者 ◎学生 主体 ◎教师与学生之主体间性

16 培养路径与内涵的变化 学术型的转型 ◎知识结构与学养结构 ◎基本素养、能力+学术训练 ◎语言、文学、社会、文化 ◎对象国国情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区域研究

17 实用型 基本能力、素养+实务训练 翻译能力 商务 软件 人力开发 信息处理 日语+

18 三、“国标”的改革命意 国标 本科教学国家质量标准 难航 国标特征
本标准是日语专业本科的准入、建设和评价依据。各高等学校日语专业应根据本标准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

19 培养规格 素质要求 日语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人文与科学素养以及合作、敬业精神。

20 知识与能力 知识要求 日语专业学生应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日本国情相关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 能力要求 日语专业学生应具备日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1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日语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

22 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设置应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教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23 学分与学时 课程总学分一般为160~170学分,总学时为2600~2900学时。各高等学校日语专业应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合理比例。

24 课程结构 公共课程 公共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军事理论与训练、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第二外语等方面的课程。

25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分为日语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日语技能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课程,主要开设以下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视听说、日语演讲与辩论、日语阅读、日语基础写作、中日笔译理论与实践、中日口译理论与实践等。 专业知识课程包括语言、文学与文化的基础课程,以及论文写作与基本研究方法课程。主要开设以下课程: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概况、跨文化交流、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

26 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分语言文学类方向性课程和特色复合型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可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

27 ◎语言文学类方向性课程 语言文学类方向性课程旨在拓展学习领域,提高对所学专业的整体把握能力。根据师资条件等可开设以下课程:中日语言对比、日语词汇学、日语语法、日语语篇、译文赏析、日本文学选读、日本文学史、比较文学、日本文学专题讨论、日本社会与文化专题讨论、日本历史、中华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等。

28 ◎ 特色复合型方向课程 特色复合型方向课程由各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根据学校办学优势及特色、师资力量等灵活设置系列课程。可开设如:商务日语系列、旅游日语系列、科技日语系列、信息日语系列、翻译系列、区域研究系列、管理学日语系列、工业日语系列、农业日语系列、环保日语系列、文献日语系列、影视动漫日语系列等。

29 ◎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见习与实习、课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国际交流等。

30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旨在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日语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写作符合学术规范,可采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与翻译实践报告、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可以用日文或中文撰写,使用中文撰写时,字数不少于8000字,同时须有不少于2000字的日文摘要;使用日文撰写时,字数不少于10000字,同时须有不少于1000字的中文摘要。

31 教学与评价 教学要求 1)遵循日语专业教学大纲;2)融合语言学习与知识内容学习,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重视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因材施教,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4)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教学效果。

32 教学要求 根据日语专业的教学规律,一般将4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基础阶段主要是基本技能训练和基础知识学习,为进入高年级阶段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年级阶段要在夯实日语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学习专业方向性课程。

33 评价要求 评价应以检验和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根据培养方案确定评价内容和标准,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方法,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评价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4 师资队伍 1、师资结构 日语专业应有一支合格的专任教师队伍,形成教研团队。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教师队伍中应有学术带头人和外籍教师,原则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专任教师的3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不低于80%。应用型专业和方向应聘请行业指导教师。

35 教师素质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资格和条件,为人师表,知行合一,履行相关义务;2)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熟悉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3)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以及教学反思和改革能力;4)具有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恪守学术规范。

36 教师发展 制定科学的教师发展规划与制度,通过学历教育、国内外进修与学术交流、行业实践等方法,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教学和研究能力。 教师应树立终身发展的观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37 术语与释义 日语运用能力:学生应能理解日语口语和书面语传递的信息、观点、情感;能使用日语口语和书面语有效地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再现生活经验,并能注意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得体性、灵活性和丰富性;能借助语言工具书和相关资源进行日汉互译工作;能有效使用策略提高交际效果;能运用语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

38 文学赏析能力 文学赏析能力:学生应能理解日本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把握主题思想;能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创作技巧和语言艺术;能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

39 跨文化交流能力 跨文化交流能力:学生应能通过语言学习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并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现象;能敏锐觉察、合理诠释文化差异;能灵活运用策略完成跨文化交流任务;能帮助中、日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40 思辨与创新能力 思辨与创新能力:尊重事实,理性思维,科学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勤学好问,能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学生应具有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见解、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41 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应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监管、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能组织、配合他人开展学习活动;能及时总结、善于借鉴有效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

42 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学生应能拓展所学知识,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完善知识结构;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能合理规划时间与任务,承受压力,适应新环境。

43 国标特征 1人文学科的回归 ◎人文精神的培养 ◎大学的外语教育不是单纯的语言教育 外语专业不等于语言学校

44 2素养、知识、能力三位一体 能力 技能 素质要求
日语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以及合作精神。 日语专业学生应该掌握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区域与国别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

45 3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能够通过语言学习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并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现实;能够敏锐觉察而且能够合理解释和分析文化差异;能够灵活运用策略完成跨文化交流任务;能够帮助中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交际 中国文化通论

46 4强调适应能力 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具有全球意识 能够进行基本的国情分析、研判等 时代的适应性 适应中日两国的变化 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

47 5原则性与多样性统一 核心课程是原则 专业方向性课程要灵活 有合理的附加值

48 课程的构成 1核心 2方向性 学术型 日语语言、日本文学、 应用型 翻译、经济贸易、商务、信息、计算机、产业

49 核心 基础日语 高级日语 交际口语、分析阅读、基础写作、演讲与辩论、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日本文学概论、日本语言概论

50 专业方向(学术型) ◎旨在拓展学习领域,凸显日语专业特色。课程方向分为语言学课程、文学课程、文化课程等。
◎语法与语篇、语言史、词汇学概论、文体学概论、修辞、话语分析、经典译品赏析等。中国文化通论(日语)、历史、电影评析、西方经典选读、中国思想文化经典选读 ◎文学史、小说选读、散文选读、诗歌选读、戏剧选读与表演、文学理论入门、比较文学等。

51 专业方向(应用型) 1凸显学校、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 2形成系列课程 3尽量通过日语学习

52 应用型的教学内涵 商务 经贸日语 商务日语 簿记 物流 科技 科技日语 信息日语 服务外包日语 产业日语 科技文献翻译等
旅游 旅游日语 酒店管理 导游概论 会展日语 文献 文献日语 检索 国情 国情研究 文化研究 中日语言对比研究

53 目标 适应未来经济社会人才市场对日语人才的多元需求 毕业生择业、创业口径宽底子厚

54 跨文化交际能力 认知、理解及阐释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 社会文化能力 人际关系能力 跨文化交流与调整能力(智商、情商、逆境商)

55 四、基础日语教育的新航向 ◎培养两种人才 学术型 应用型 基础支撑 日语基础能力

56 日语基础能力 综合素质 文化素养 自学能力 自主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 沟通意识与能力 表达与表现能力

57 日语基础能力的提升 课程的多样性 演讲与辩论 跨文化交际 自学、自主意识的提高 课程重心适度下移 课上课下相结合的专业能力训练
课时的合理分配

58 课堂 信息量 参与度 作业量 练习量(实操训练量) 快乐程度(成就感)

59 拓展与延伸 国内外双学位 主副修 复语教育(双小语种+英语)

60 日语基础能力的训练与衡量标准 国标 基础阶段教学大纲 充分参考JF标准

61 结语:日语专业建设的总体方向 内涵式发展 国家标准 学校标准 专业标准 基本质量+专业特色 人文理念+专业技能 形成渐进性改革格局
教学方法、教材体系、课程体系 多方面实行渐进性改革

62 谢谢! THANKS!


Download ppt "浅谈日语国标 及其日语教育改革思路 教育部外指委日语分委会委员 广东省外指委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外指委亚非分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华南分会会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陈多友 2016年3月25日 南国商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