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计算机操作系统 伍 俊 明 yue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2
计算机操作系统 教学内容 考核方式 第1章 操作系统引论 考试成绩:70% 第2章 进程管理 平时:30% 第3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第4章 存储管理 第5章 设备管理 第6章 文件管理 第7章 操作系统接口 第8章 网络操作系统 第9章 系统安全性 考核方式 考试成绩:70% 平时:30% 考勤:10% 作业:10% 实验:10%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3
教材与参考文献 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6 参考书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原书第6版),William Stallings,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 操作系统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李珍 等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年第3版。 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第二版),汤晓丹 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Andrew S. Tanenbau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4
第1章 操作系统引论 思考题 1、大家是否听说过“操作系统”概念?是否接触或使用过某种操作系统?
2、操作系统有什么功能或作用?计算机中能否不用安装操作系统? 3、计算机中有哪些硬件资源?怎样管理与使用?
5
第1章 操作系统引论 本章教学内容: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与作用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1.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1.5 操作系统结构设计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6
第1章 操作系统引论 硬 件 操 作 系 统 编译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 各 种 应 用 软 件 汇编程序
硬 件 操 作 系 统 编译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 各 种 应 用 软 件 汇编程序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软 件 操作系统是最靠近硬件的系统软件,任何软件的运行都离不开操作系统的支持。计算机中所有资源(包括硬件、软件、数据)都是通过操作系统管理与使用。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7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不同的应用环境,配置的操作系统不同。 操作系统的目标
有效性: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提高系统吞吐量 方便性:提供多种接口 可扩充性:适应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多机系统、分布式系统)以及应用发展的要求 开放性:遵循世界标准规范,便于软硬件兼容和系统互连,如应用程序接口(API)标准,网络互联标准。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8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操作系统的作用 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包括用户接口(命令方式,图形/窗口方式)、系统调用方式
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包括硬件和软件资源,如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程序和数据 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在原有机器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多层软件后得到的功能更强大的新机器。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9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OS 经Java运行环境包装产生的Java虚拟机 经OS多层软件包装产生的强大、易用的虚拟机
10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例如:批处理系统和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方便用户使用(例如:分时系统、图形用户界面) 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32位OS——>64位OS)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单机OS——网络OS——分布式OS )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11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1 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第一代计算机) 人工操作方式 人工直接使用硬件 存在严重缺点
预约上机(联机——On-Line) 程序和数据事先穿孔到纸带上,装入纸带输入机 启动这些输入设备,读入序和数据,启动计算机 取走计算结果 存在严重缺点 用户独占全机,资源独占,资源利用率低 CPU等待人工操作,I/O、CPU、人工串行工作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12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1 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脱机输入输出方式 引入外围机,实行并行与并发操作 优点:
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 实现了CPU与I/O的并行工作 提高I/O速度 使用了更熟练的操作员 使用了更快速的磁带 缺点: 仍需人工干预 图1-3 脱机I/O示意图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13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2 单道批处理系统(第二代计算机) 单道批处理系统的处理过程 主要改进 引入监督程序,作业自动切换。
监督程序常驻内存 工作方式 作业成批组织 作业单道执行 主要特征 自动性 顺序性 单道性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14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3 多道批处理系统(第三代计算机)
多道批处理系统(Multiprogrammed Batch Processing System)在60年代中期产生,产生基础: 硬件基础:中断、通道技术 软件基础: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多道程序设计:在内存中同时保持多道程序,主机以交替方式同时处理多道程序,可以实现CPU与I/O设备的并行工作,有利于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CPU利用率 提高内存和I/O设备利用率 增加系统吞吐量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15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I/O中断请求 I/O中断请求 用户程序 启动I/O I/O完成 启动I/O I/O完成 监督程序 结束中断
t1 t t3 t t5 t t7 t8 单道程序运行情况 A I/O请求 A I/O完成 A被调度 A结束 运行A 执行A之I/O 程序A B I/O完成 B I/O请求 执行B之I/O 运行B 程序B C I/O请求 C I/O完成 C被调度 运行C 程序C D I/O请求 运行D 执行D之I/O 程序D 启动AI/O 启动BI/O 启动CI/O 启动D I/O 调度程序 四道程序运行情况
16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3 多道批处理系统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 资源利用率高 系统吞吐量大
吞吐量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总工作量 平均周转时间长 作业的周转时间是指从作业进入系统开始,直至其完成并退出系统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由成批处理的作业组织方式所决定 无交互能力 用户一旦提交作业后,直至完成前都不能进行交互 对修改和调试程序很不方便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17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3 多道批处理系统 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处理机管理问题 内存管理问题 I/O设备管理问题
文件管理问题 作业管理问题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18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4 分时系统:交互式系统+多道程序设计 分时系统的产生 人机交互 共享主机 便于用户上机
分时系统:在一台主机上连接多个终端(键盘、显示器),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分时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的资源。 分时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及时接收:键盘缓冲区+多路采集卡 及时处理:作业直接入内存,不允许一个作业长期占用处理机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19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4 分时系统 分时系统的工作方式 用户作业直接进入内存(批处理是先入磁盘) 基于时间片轮转分配CPU时间
分时系统的特征 多路性——宏观上同时,微观上轮流 独立性——虚拟CPU 及时性 以人们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的,通常仅为1~3秒钟 交互性——最重要特征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20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5 实时系统 实时系统:系统能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 应用需求 实时控制 实时信息处理 实时任务 按是否呈现周期分:周期性实时任务、非周期性实时任务 根据对截止时间的要求分:硬实时任务、软实时任务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21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6 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 按字长分:8位、16位、32位、64位OS 按运行方式: 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CP/M( 8位)和MS-DOS (16位) 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Windows系列(32位、64位) 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UNIX(变体: Linux 、Solaris)、VMS等(32位、64位)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22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三种基本操作系统 多道批处理系统——侧重系统性能高 分时系统——侧重交互性 实时系统——侧重及时性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并发(最重要特征) 共享 虚拟 异步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23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1.3.1 并发性 并行性(Parallel):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并发性(Concurrence): 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在单处理机系统和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宏观上有多个程序在同时运行,但微观上这些程序只能是交替执行 并发执行的基本单位——进程或线程 严格说,程序(Program)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为实现并发执行,须将程序改造成进程(Process) 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并发性,在进程基础上引入线程(Thread)操作系统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24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1.3.2 共享性 共享: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 两种资源共享方式
互斥共享——如何实现是OS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线程)访问特定资源 临界资源或独占资源:大多数物理设备,以及软件中所用的栈、变量和表格等。它们要求被互斥地共享。 同时访问 针对磁盘、可重入文件等 宏观上同时,微观上交替访问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25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1.3.3 虚拟技术 虚拟(Virtual)
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虚拟性是用户的一种感觉。 OS中的虚拟技术 虚拟处理机: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分时系统) 虚拟内存:虚拟存储技术 虚拟外部设备:SPOOLing技术(实现虚拟打印机) 虚拟信道:多路复用技术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26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1.3.3 虚拟技术 时分复用技术 亦即分时使用方式。 可以实现虚拟处理机、虚拟外部设备等,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空分复用技术 用来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虚拟磁盘技术允许将一个硬盘划分为多个逻辑驱动器;虚拟内存技术使用外存空间从逻辑上扩充内存空间。
27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1.3.4 异步性 异步性(Asynchronism)
多道程序环境下,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走走停停而非一气呵成),此即进程的异步性。 异步性也称为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并非运行结果的不确定,而是执行顺序、执行进度的不确定(只要运行环境相同,同一个作业经多次运行,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结果)。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28
1.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1.4.1 处理机管理功能 进程控制:创建和撤消进程/线程,实现进程/线程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
进程同步:为多个进程/线程的运行进行协调,包括互斥访问临界资源、相互合作完成特定任务等。 进程通信:实现相互合作的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包括:共享存储器、消息传递、管道通信。 调度:包括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29
1.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1.4.2 存储器管理功能 内存分配与回收:包括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
内存保护:防止非法或越界访问,需要硬软件配合实现 地址映射(重定位):实现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换,分为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 内存扩充:从逻辑上去扩充内存容量,主要技术:覆盖、交换和虚拟存储技术
30
1.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1.4.3 设备管理功能 设备分配:按照某种设备分配策略,为进程分配所需的设备。对于独占设备(临界资源)的分配,还应考虑到分配的安全性。设备使用完后,应进行回收。 设备处理:驱动设备进行用户请求的I/O操作 缓冲管理:引入缓冲可有效地缓和CPU与I/O设备速度不匹配的矛盾,提高CPU的利用率。 设备独立性 是指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应用程序使用逻辑设备,OS将对逻辑设备的请求映射到实际的物理设备。 I/O软件屏蔽物理设备的具体细节,向高层软件提供抽象的逻辑设备,有利于提高OS的可移植性和易适应性
31
1.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1.4.4 文件管理功能 文件存储空间管理 管理外存磁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目录管理
文件目录项的组织与管理,目录管理有利于实现文件的按名存取 文件读/写管理 文件共享与保护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32
1.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1.4.5 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用户接口 联机用户接口:通过键盘命令运行程序,实现对作业控制
脱机用户接口:通过作业控制语言实现对批处理作业的控制 图形用户接口:通过图形界面 程序接口(也称系统调用或API):针对程序员 系统调用现在也常以语言库函数的形式出现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33
1.5 操作系统结构设计 1.5.1 传统的操作系统结构 无结构的操作系统:早期开发操作系统时,设计者只是把他的注意力放在功能的实现和获得高的效率上,没有清晰的程序结构,缺乏首尾一致的设计思想。 模块化结构操作系统:采用软件工程概念,进行系统的分解、设计。 分层式结构操作系统:将系统分解成若干层,每一层都仅使用其底层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这样可使系统的调试和验证都变得容易。
34
1.5 操作系统结构设计 1.5.2 客户/服务器模式 客户/服务器模式:系统分成客户机、服务器两个组成部分,客户机提出服务请求,服务器提供服务。 1.5.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对象、对象类 1.5.4 微内核操作系统结构 微内核:精心设计的、能实现现代OS核心功能的小型内核,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 微内核的基本功能:进程/线程管理、存储管理、中断与陷入处理 微内核操作系统的优点:可扩展性更好,可靠性提高,可移植性提高,支持分布式系统/处理 计算机工程学院 伍俊明
35
第1章 操作系统引论 作业 : 1、操作系统是如何分类的? 2、试比较分时操作系统与实时操作系统。 3、操作系统有哪些基本特性?
4、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