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X线新进展—— ——数字化X线摄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X线新进展—— ——数字化X线摄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X线新进展—— ——数字化X线摄影

2 X线进展: X线成像设备的发展历程 X线CT机的诞生 数字X线成像设备的发展

3 一、X线成像设备的发展历程: (一)诊断用X线机发展史 1、气体X线管、感应圈时期(1895-1916)

4 诊断用X线机发展史 3、防电击、防散射X线装置的实用化时期(1925-1945年)标志着诊断用X线机已进入成熟时期

5 X线球管 旋转阳极 固定阳极

6 (二)荧光透视向影像增强器透视进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影像增强器的研制成功,使X线机的性能和应用范围有了新的突破,最引人注目的是X线电视、录像和动态摄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动态检查、影像再现等问题(IITVs)。使图像质量得以提高,并解决了暗室向明室的转变的这一难题

7 (三)工频X线机向中、高频X线机的进展 1975年以来,高频逆变技术在X线机中得到广泛应用,使高压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明显减小,从而得到迅速普及

8 按高压发生器对X机的分类 工频X线机:频率为50\60Hz 中频X线机:频率为400Hz-20kHz
高频X线机:频率为20kHz-100kHz

9 工频X线机的缺点: 体积与重量庞大; 输出波形脉动率高、X线剂量不稳定、 软射线成分较多; 曝光参数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差

10 中、高频X线机的特点: 病人的皮肤剂量低 成像质量高 输出剂量大 实时控制 高压变压器的体积小、重量轻 可实现超短时曝光 便于智能化

11 中、高频机与工频机性能对比表

12 使用传统的双脉冲发生器,电压从零到达额定电压,但是只有到达额定电压75%以上的电压值才会对胶片感光产生作用,我们将其称为有效射线(剂量)。更低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75%)产生的软射线有一部分被人体吸收,这些不需要的射线称为皮肤剂量。高频技术在整个曝光过程中几乎只有有效剂量产生,抑制不需要的皮肤剂量

13 (四)、探测器的进展 胶片(屏—片系统) II-TVs 影像板 平板探测器

14 二、 X线CT机的诞生 1972年,英国工程师汉斯菲(Hounsfield)
首次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CT扫描机。这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X线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1895年X线发现以来医学影像设备的一个革命性进展,为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学奠定了基础

15 三、数字X线成像设备的发展 数字x线设备是指把x线透射图像数字化并进行图像处理,再转换成模拟图像显示的一种x线设备。数字X线设备可分为CR、DR、DSA

16 数字X线成像设备的发展 数字x线设备是指把x线透射图像数字化并进行图像处理,再转换成模拟图像显示的一种x线设备。数字X线设备可分为CR、DR、DSA

17 根据X线束的形状,数字X线成像又可分为锥形、扇形和笔形成像法。CR属于数字锥形成像。DDR一般采用扇形X线束或笔形X线束进行扫描投影成像

18

19 数字X线成像的优点: ①对比度分辨力高 ②辐射剂量小 ③图像的后处理功能强 ④易于存储, 可方便地接人PACS
但其空间分辨力(约为20~40LP/cm)不如胶片的高(理论值为50~70LP/cm)

20 数字图象与比特(bit) 比特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能以光速传播,是信息的最小单位。
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开或关,真或伪,上或下,入或出,黑或白。 比特用“1”或“0”来表示,比特通常代表的是数字信息。如:1,10,11,100,101,110,111,代表了1,2,3,4,5,6,7等数字。

21 像素与比特 就像比特是信息的原子一样,像素可视为图形的分子,一个像素由不止一个比特来代表。它是由“图像”(picture)和“元素”(e1ement)两个词缩合而成的。 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单色图像(monochrome image),你都可以决定要用多少行和多少列来构图。你用的行和列越多,每个方块的面积就越小,图形的颗粒就~越精细,效果也就越好

22 数字化的特点 数据压缩(data comparession)和纠正错误(error correction)的功能,如果是在非常昂贵或杂音充斥的信道(channel)上传递信息,这两个功能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比特会毫不费力地相互混合,可以同时或分别地被重复使用。声音、图像和数据的混合被称作 “多媒体”(mu1timedia),这个名词听起来很复杂,但实际上,不过是指混合的比特(commingled bits) 以光速传输

23 什么是数字影像 模拟影像----图像的密度随空间位置连续变化随空间位置连续变化
数字影像---图像的密度是由许多不连续的不同密度值(可用数字表示)的点组成的 模拟信息与数字信息可以通过“模数转换器” A/D 或“数模转换器” D/A 相互转换: A/D转换 模拟影像 数字影像 D/A转换

24 数字影像系统主要组成 影像信息的采集  影像信息的转换及输入 存储器 处理系统 显示器 输出传输系统

25 典型的医学数字影像 CT---- Computed Tomography 计算机断层扫描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成像 DSA----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F Digital Fluorography 数字荧光摄影 DSI---- DigitL Spot Imaging 数字点片成像 ECT---- 放射性核素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DR---- CR----

26 第一节 X线计算机摄影装置 CR(Computed Radiograph)是采用影像板(image plate IP)作探测器。与常规X线摄影相比,除了信息数字化带来的优点外,还具有对比度分辨力高、辐射剂量小等优点。但其空间分辨力不如胶片的高

27 CR成像过程 X-线信息 IP 潜影 激光扫描 紫外光 信息 光电倍增管 电信号 A/D 数字信息

28 CR成像过程 1、信息采集由IP代替胶片实现,它以潜影的形式记忆X线图像。
3、信息处理由计算机来完成,对数字影像作各种相关的后处理,如大小测量、放大、灰阶处理、空间频率处理、减影处理等

29 4、信息利于存储,用于诊断的影像可通过干式打印获得胶片;CR图像还能直接在计算机显示器上显示。

30 擦除信息

31 影像板 CR影像不是直接记录于胶片上,而是先记录在IP上;IP可以重复使用,但它不能直接显示图像

32 影像板结构 (1)表面保护层:其作用是防止荧光层受到 损伤。它非常薄且透光率高。
(2)光激励发光(photon stimtJlation light, PSI。)荧光层。 (3)基板:其作用是保护荧光层免受外力的 损伤。 (4)背面保护层:其作用是防止IP摩擦损伤。

33

34 光激励发光(PSL )荧光层: 由PSL荧光物混于多聚体溶液中,涂在基板上制成。PSL荧光物是一种特殊的荧光物质,它能把第一次照射的光信号记录下来,当它再次受到光刺激时,就会发出与第一次照射光能量呈正比的荧光信号

35 CR成像原理 射入IP的X线被荧光层内的PSL荧光物吸收,释放出电子(一次激发) ,其中部分电子散布在荧光物内呈半稳态,形成潜影,完成X线信息的采集和存储。当用激光束扫描(二次激发)已有潜影的IP时,半稳态的电子转换成荧光,即发生PSL现象,亦简称光致发光现象

36 光致发光现象所产生的荧光强度与第一次激发时X线的能量精确地成正比,完成光学影像的读出。IP的输出信号还需由读取装置完成光电转换和A/D转换,再经计算机图像处理后,形成数字影像

37 A/D(模数转换analogue-to-digital convertr )
即将模拟图像(analogue image) 转化成数字图像(digital image)

38 读取装置

39 曝光后的暗盒,插入CR孔读取装置内后,IP被自动取出,由激光扫描读出潜影信息;IP被传送到潜影消除部分,经强光照射后消除IP上的潜影。此后IP被传送回暗盒内,暗盒自动封闭后被传送出读取装置,供反复使用,整个过程自动、连续

40

41 综上所述,CR的成像过程可归纳为: 两次激发 一次消除

42 Kodak CR 800 Kodak CR 900

43

44

45 第二节 数字化×线摄影 一、间接数字化x线摄影 二、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46 一、间接数字化X线摄影 (1)x线图像接收器:(2)数据采集器: 1.基本结构: (3)图像处理器: (4)存储器:
(3)图像处理器: (4)存储器: (5)图像监视器: (6)系统控制器:

47

48 2.工作原理 IDR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由I.I把作为信息载体的X线转换为可见光,再由CCD或真空摄像管转换成模拟视频信号,再经A/D转换后形成数字图像信号。这是最先得到实际使用的IDR设备

49 IDR的缺陷: ①由于I.I和摄像管中的光散射和电子散射,引入了附加的对比度损失; ②电视摄像管的动态范围小,不能发现微小的组织差异;

50

51 二、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DDR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平板型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直接把x线转换为模拟电信号进行数字化的方法。 FPD有将X线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的非晶态硒;也有先经闪烁发光晶体转换成可见光,再转换为数字信号的非晶态硅

52 非晶态硒型平板探测器 非晶态硒型平板探测器封装在类似胶片夹的暗盒内,主要由集电矩阵、硒层、电介层、顶层电极和保护层等构成。集电矩阵由按阵元方式排列的薄膜晶体管(thill-film tran—sistor,TFT)组成,非晶态硒层涂覆在集电矩阵上,它对x线敏感,并有很高的解像能力

53

54 X-线信息 非晶态硒 电信息 A/D转换 数字信息

55

56 非晶态硅型平板探测器 非晶态硅型FPD其外形也类似x线胶片夹的暗盒,是一种半导体探测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把掺铊的碘化铯闪烁发光晶体层覆盖在光电二极管矩阵上,每个光电管就是一个像素,由薄膜非晶态氢化硅制成

57 尽管X线在非晶态硅型探测器中先转换成可见光,又转换成电信号后进行数字化,但从探测器暗盒外部看,也是输入

58 X-线信息 CsI闪烁体 可见光信息光电二极管
薄膜晶体管 电信息 A/D转换 数字信息 这种平板检测器的关键在于柱状结构的CsI闪烁体类似于一束束光纤导管引导X线激发的荧光沿着平行的方向传递至光电二极管,减少闪烁体的光散射

59

60 微细针状碘化铯结构 针状结构保证了高的DQE 高感光灵敏度及高信噪比

61 非晶态硅与非晶态硒型平 板探测器数字转换示意图

62

63 DDR与CR的比较: ①DDR的图像清晰度优于CR ②DDR的噪声源比CR少,因此S/N高 ③DDR的拍片速度快于CR ④DDR的x线转换效率高于CR ⑤DDR探测器寿命长,可用10年,CR的IP可用1年 ⑥DDR有升级为透视的能力, CR不能透视

64 动态DDR

65 DDR的特殊功能-融合断层

66 三种摄影方式工作流程的比较: 片-屏系统(传统X线摄影) CR DDR

67 片-屏系统工作流程

68 CR工作流程

69 DDR工作流程

70 工作流程的改变与优化

71 MTF-Modular Transfer Function
High MTF Low MTF MTF: 系统反应物体本来面目的能力 MTF越高,图像轮廓越清晰

72 DQE-量子捕获效率 系统捕获信号强度的能力 DQE越高,信噪比越高 DQE受空间分辨率影响很大 直接转化探测器在整个空间频率 范围内全面提高DQE!

73 对图像质量的认识 1、普通X线胶片——银颗粒——模拟像 数字化胶片——像素——数字化像 2、二者几何尺寸相差甚远
3、空间分辨率决定最小成像单元 密度分辨率决定病变的显示 信息的获得取决于以上两种分辨率 4、综合之,数字化图像质量必然优于模拟图像 5、读片方式由观片灯读片——监视器阅片(软阅片)

74 8、图像可一次采集,多种方式显示; 9、融合成像,如MRI+PET 融合图像(即形态+功能)CT+ PET 融合图像 10、动态线性的调节; 11、三“E”即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做大影像的综合分析; 12、远程影像会诊; 13、计算机辅助检测诊断(CAD),有人称之为第三只眼。

75 X线获取图像技术的发展历史


Download ppt "X线新进展—— ——数字化X线摄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