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Linux 系統建置、管理及維護 講師:施勢帆 博士
2
老師簡介 姓名:施勢帆 學歷: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 經歷 :亞東技術學院電機系專任副教授 曾任:亞東技術學院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
專長:寬頻網路、開放原始碼軟體系統 網站: Phone :(02)
3
課程簡介 第一章 瞭解Linux 第二章 安裝Linux 第三章 檔案與目錄系統 第四章 檔案的存取權限 第五章 其它常用指令
第六章 管理使用者帳號 第七章 Quota 第八章 開機與關機 第九章 tar資料備份 第十章 Linux Shell 第十一章 系統升級 第十二章 網路與IP 第十三章 設定網路組態 第十四章 安裝X視窗的應用軟體 第十五章 X視窗的應用軟體 第十六章 X視窗的多媒體
4
Linux簡史 Linux的優點 Linux的缺點 Linux的發行版 GNU GPL
5
Linux簡史 芬蘭Helsinki大學的學生Linus Torvalds由一個作業開始有個想法,希望能做出一個比Minix(屬於小型的UNIX系統)更好的Minix。由於是由Minix開始,所以最早的相關訊息都出現在comp.os.Minix的新聞群組中,Linux的0.0.1版並未釋出,最早釋出的版本是在1991年10月5日的0.0.2版,接著迅速的引起廣大回應,越來越多人參與系統的開發。 一直到1994年3月,Linux的1.0版正式釋出,Linux已經成為UNIX愛用者及低價UNIX的最佳選擇。
6
Linux的優點 Linux是類UNIX系統,而UNIX是目前高階工作站中,功能最多、最受歡迎的系統。 幾乎完全免費的的作業系統。
真正的多工、多行程、多使用者系統。 與生俱來的TCP/IP網路通訊協定。 開放的系統。
7
Linux的缺點 缺乏技術支援;Linux研發者是分散在世界各個角落,因此,沒有一間公司可以真正為它的發展負責。
缺乏經驗;幾乎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使用UNIX的經驗,因此,對於Linux而言,我們都必須從頭開始。
8
Linux的發行版(distribution)
我們較常聽到的Linux都是由不同的公司、組織,將Linux核心程式及其它的相關軟體,包裝在一起發行,例如RedHat、Mandrake、Slackware、SuSE、TurboLinux、Debian…等,均是發行版本。 系統都是用Linux核心程式,各家不同處在於其它外加的程式,例如各種伺服器、應用程式等。
9
GNU GNU(GNU’s Not UNIX)是由Richard Stallman所推廣,後來成立自由軟體基金會(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FSF),全力發展GNU的推展。 GNU主要是要發展一套UNIX-Like的作業系統,而且是Free Software。目前使用Linux為核心的作業系統,嚴格說來應該稱為GNU/Linux systems。 GNU的發音是『guh-NEW』。 GNU的發展與相關訊息,可以由GNU的官方網站(
10
GPL 許多的Linux工具都在GPL(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保護之下發展。
11
第一節 事前準備 第二節 分割硬碟的觀念 第三節 安裝方式 第四節 圖形模式安裝 第五節 文字模式安裝 第六節 啟動Linux
12
第七節 虛擬的終端機 第八節 登入登出 第九節 關閉Linux 第十節 測試網路的接通 第十一節 使用輔助說明 第十二節 輸入指令 第十三節 幫助輸入的按鍵
13
第一節 事前準備 硬體支援 『不要將你的時間浪費在電腦硬體上』,最好是一開始就確定你的硬體是支援Linux的。
第一節 事前準備 硬體支援 『不要將你的時間浪費在電腦硬體上』,最好是一開始就確定你的硬體是支援Linux的。 CPU有多新多快、硬碟容量有多大、記憶體有多少、顯示器是超大螢幕、CDROM是目前最快的…這些通常都不會是問題,我們要注意的關鍵有顯示卡(如果你想要使用X Window的視窗環境)、網路卡 (如果你想要連上網路)、SCSI卡(如果你有用到SCSI相關設備的話)、音效卡(如果你需要在Linux上聽聽音樂的話)。
14
DOMAIN及IP 安裝系統之前,請先確認你的網域名稱、及電腦可以使用的IP位址。
如果並未申請網域名稱的話,你自己也可以訂個網域名稱 ,隨你高興,反正我們在練習嘛! 就像我自己的英文名稱是『kingbig』,那我就自行決定設定我自己的網域名稱為『kingbig.idv.tw』。 如果本身並沒有固定IP位址可以使用,那麼你可以使用 這個IP位址,至於其它可以使用的IP位址。
15
第二節 分割硬碟的觀念 硬碟編號 在Linux系統中的硬碟是以hda、hdb…的方式來指定的,它的關係圖如下: Primary
第二節 分割硬碟的觀念 硬碟編號 在Linux系統中的硬碟是以hda、hdb…的方式來指定的,它的關係圖如下: Primary Secondary Master Slave hda hdb hdc hdd
16
分割硬碟 硬碟的分割必須視狀況決定該如何分割,最少一定要有二個:『/』、『swap』:
實際上Linux Server在運作時,我們會考量很多的因素而將硬碟分割成數個分割區,分別給予適當大小,例如: / 8GB;目前Red Hat 8完全安裝需4.7GB左右,夠用即可 /home 和『/var』一樣大;使用者的個人目錄、網頁空間 /var 和『/home』一樣大;ftp、資料庫、 使用的空間 swap 記憶體的1.5倍至2倍空間;作為虛擬記憶體
17
第三節 安裝方式 安裝方式有: 光碟啟動、磁片啟動、網路安裝。 最常使用的光碟啟動
第三節 安裝方式 安裝方式有: 光碟啟動、磁片啟動、網路安裝。 最常使用的光碟啟動 圖形模式安裝 大部份的動作都不需要更改,按『下一步』繼續就可以了! 文字模式安裝 先輸入『linux text』,再按『enter』鍵,開始文字模式的安裝。
18
第四節 圖形模式安裝 Linux的光碟片開機之後,直接按下『enter』鍵可以使用圖形模式來安裝Linux系統。
19
底下看到的是Red Hat 8版新增加的功能。
如果按下『OK』鍵,系統會先幫我們檢測Red Hat的光碟片是否正確無誤,這個動作會需要一些時間。 我們省點時間,按『Skip』跳過。
20
歡迎畫面,按『Next』繼續即可。
21
選擇安裝使用的語系 我們使用『Chinese(Traditional) (繁體中文)』,按下『Next』。
22
選擇鍵盤 使用預設值即可,按下『下一步』。
23
選擇滑鼠類型 依你滑鼠實際的類型挑選適當的選項,並按下『下一步』。
24
選擇安裝的類型 我們選擇『自訂安裝』的類型,再按『下一步』繼續。
25
選擇分割硬碟的方式 請選擇第二項『使用 Disk Druid 分割磁碟』,按『下一步』。
26
因為這顆硬碟是全新的,沒有經過分割的動作,所以會出現這個警告訊息,按下『是』由系統做初始化的動作即可。
27
在視窗上顯示了目前硬碟的容量、及未來硬碟分割的狀況,請按下『新增』開始分割硬碟。
28
以目前這個16GB容量的硬碟而言,我們規劃分割容量分別為:
/ 8GB /home 4GB /var 4GB SWAP 剩餘空間
29
這裡是設定啟動管理程式、及設定啟動程式安裝的位置。 不需要做額外的動作,直接按『下一步』。
30
這個部份我們要做些必要的設定,請按下『編輯』輸入這台電腦的『IP位址』、『子網路遮罩』。
在這個視窗輸入『主機名稱』、『閘道器(Gateway)』、『主 DNS』等。
31
選擇使用的安全等級。 請選擇『無防火牆』後,按『下一步』繼續。
32
這裡是設定將來使用X Window的語系,不需做任何變更,直接按『下一步』繼續。
33
確認在『地區』處是否選擇『亞洲/台北』,按『下一步』繼續。
34
請在『帳號設定』的『root密碼』、『密碼確認』處輸入系統管理員的密碼後,按『下一步』繼續。
35
『使用 MD5 編碼』及『使用 shadow 密碼』這二個選項都是在提升密碼的安全性,所以都要勾選。 不需額外做設定,按『下一步』繼續。
36
直接勾選最下方的『全部安裝』,再按『下一步』繼續。
這一部份是勾選要安裝的套件,由於我們目前仍然是初學者,建議勾選『全部安裝』,安裝所有的套件,將學習的重點放在『管理Linux』、以及『各種伺服器』的設定方式。
37
直接按『下一步』繼續。 安裝過程中發生的記錄都會存放在『/tmp/install.log』檔案中。
38
在安裝過程中也顯示安裝、及剩餘套件的數量、容量、以及時間。
39
當所有套件安裝完成後,會製作一張『Boot Disk』,以備不時之需,如果你覺得不需要的話,可以勾選『不要建立開機磁片』後,再按『下一步』繼續。
40
設定顯示上的晶片,一般而言是不需要做任何設定,直接按『下一步』。
41
設定螢幕廠牌、型號 一般而言,可以直接按『下一步』繼續。
42
設定螢幕的色彩數目、解析度 一般而言,可以直接按『下一步』繼續。
43
安裝完成囉!按『離開』後就會重新啟動Linux系統了。
44
第五節 文字模式安裝 請先輸入『linux text』,再按『enter』鍵,開始我們的安裝。
45
在文字模式下安裝系統,只能使用鍵盤,我們只需要記得『tab』鍵可以在不同選項中移動,『空白』鍵可以選取,『Enter』鍵可以進入、或執行,還有要確定數字鍵的『Num Lock』燈號有亮,剩下的就是方向鍵、數字鍵。 文字模式下安裝的流程,和視窗環境下的安裝流程非常類似,只是在它安裝過程中無法顯示中文。
46
第六節 啟動Linux GRUB的啟動管理程式,按『Enter』後立即啟動Linux系統,或者是在倒數十秒後自動進入Linux系統。
47
第一次啟動時,會啟動『Red Hat Linux 設定代理程式』,以後就不會出現。
48
登入系統 請輸入『root』以系統管理員身份登入,輸入後按『Enter』鍵繼續。
49
輸入密碼『123456』或者是你之前輸入的密碼,再按『Enter』鍵登入。
50
第七節 虛擬的終端機 在一台Linux系統中,同時提供了七個虛擬的終端機讓我們使用,我們可以透過『Ctrl + Alt + F1』~『Ctrl + Alt + F7』的組合鍵來切換七個不同的虛擬終端機。 其中第七個虛擬終端機比較特別,是專門給X Window的視窗環境使用,也就是說,我們一啟動Linux系統,進入X Window之後,就一直使用第七個虛擬終端機。
51
在X視窗下開啟一個『終端機』使用,如下:
執行『小紅帽/系統工具/終端機』
52
開啟了一個終端機視窗。 在X視窗下使用『終端機』可以正常的顯示中文。
53
第八節 登入登出 登入 我們要使用系統,就一定要做『登入(login)』的動作,由系統驗證我們的帳號、密碼是否為系統所允許的使用者。
第八節 登入登出 登入 我們要使用系統,就一定要做『登入(login)』的動作,由系統驗證我們的帳號、密碼是否為系統所允許的使用者。 我們可以在遠端透過網路連線到Linux系統,使我們不必親自到Linux的電腦前面,就可以直接透過網路在遠端針對Linux系統做管理、設定、維護的動作。遠端登入的方式有二種: ssh telnet
54
底下看到的畫面是遠端登入及虛擬終端機F1~F6會看到的文字模式登入系統:
Red Hat Linux release 8.0 (Psyche) Kernel on an i686 login: 輸入你的帳號 Password: 輸入你的密碼,畫面不會顯示任何東西,這是正常的 kingbig]$
55
登出 『登出(logout)』是告知系統結束我們的服務,使用『logout』、『exit』都可以離開目前操作的使用者身份。
登出是使用者不再繼續使用系統,但是系統仍然還在運作、提供服務給其它的使用者。
56
第九節 關閉Linux 在文字模式下關機 如果是在文字模式的話,可以輸入以下指令做關機的動作: shutdown –h now 如果要重新啟動系統,可以輸入以下指令: shutdown –r now 當系統管理員下達shutdown指令後,其它使用telnet、ssh登入到本機的使用者都會收到訊息告知系統馬上要關機。
57
第十節 測試網路的接通 安裝完Linux之後,我們可以立即來測試網路的連結是否正常,最常用的指令有:
第十節 測試網路的接通 安裝完Linux之後,我們可以立即來測試網路的連結是否正常,最常用的指令有: ifconfig 這個指令是用來檢查網路卡的狀態。 ping ping會透過網路將ICMP回應請求,送到目的主機。這也是檢查網路最常用的方式。
58
第十一節 使用輔助說明 學習Linux最好的方式就是善用它的輔助說明,以下二種方式均可: 指令名稱 –help | more 或 man 指令名稱
59
第十二節 輸入指令 一般情況,我們都是一行中只輸入一個指令,若要同時輸入數個指令,可以使用『;』隔開。
第十二節 輸入指令 一般情況,我們都是一行中只輸入一個指令,若要同時輸入數個指令,可以使用『;』隔開。 萬一指令太長時,可以最該行的最後加上反斜線『\』再按Enter換到下一行就可以繼續輸入指令了。
60
第十三節 幫助輸入的按鍵 在Linux系統中常常會需要輸入指令,以下二個動作可以幫助我們:
第十三節 幫助輸入的按鍵 在Linux系統中常常會需要輸入指令,以下二個動作可以幫助我們: 方向鍵的『上、下』二鍵可以隨時翻到之前所輸入的指令,減少重新key-in的動作。 善加使用『tab』鍵可以更省力,『tab』鍵可以找出檔案中最符合的檔案或目錄。 例如我們輸入『X』再按二次『tab』鍵就可以列出檔案中是『X』開頭的檔案,要按二次的因素是在目前目錄中找不到相符合的檔案或目錄、或者是有二個以上符合的檔案或目錄。如果只按一次『tab』就出現的話,表示這是唯一符合條件的檔案或目錄。
61
第一節 檔案系統相關指令 第二節 mount 第三節 目錄結構 第四節 檔案目錄相關指令 第五節 顯示檔案內容相關指令
第三章 檔案與目錄系統 第一節 檔案系統相關指令 第二節 mount 第三節 目錄結構 第四節 檔案目錄相關指令 第五節 顯示檔案內容相關指令
62
第六節 記錄系統資訊的目錄 第七節 inode 第八節 連結 第九節 尋找檔案相關指令
63
第一節 檔案系統相關指令 pwd:顯示目前的路徑(Print Working Directory)。 df:顯示檔案系統使用的狀況。
第一節 檔案系統相關指令 pwd:顯示目前的路徑(Print Working Directory)。 df:顯示檔案系統使用的狀況。 du:顯示檔案或目錄中的檔案所使用的容量。 dmesg:顯示開機過程中的系統記錄。
64
第二節 mount 在Linux系統中所使用到的檔案系統都必須經由『掛載』的動作,將該項裝置掛載成為檔案系統中的某一個目錄。
我們在安裝Linux系統時,有做過硬碟分割的動作,其中除了指令分割的容量大小之外,還特別有指定『mount point』的動作,這個就是將硬碟分割區掛載到檔案系統的某一個目錄。
65
在視窗下掛載光碟 在X Window的環境將光碟片置入光碟機之中,系統會自動將光碟掛載到檔案系統中,而且還有autorun的功能。
66
視窗環境下若要退出光碟片,只需在桌面上的光碟圖示上按『右鍵/Eject』,就將光碟片卸載,光碟機也會將光碟片退出,而且,桌面上的光碟圖示也會不見。
67
在文字模式下掛載 在文字模式下掛載可以執行 卸載光碟的話執行
mount /mnt/cdrom/ 卸載光碟的話執行 umount /mnt/cdrom/ 或 eject 要退出光碟片或是要換另一片光碟片,都必須經過umount的動作,將『/mnt/cdrom』由檔案系統中卸載,我們才能按下光碟機的退片鈕將光碟片退出來 。
68
第三節 目錄結構 (http://www.pathname.com/fhs)
第三節 目錄結構 ( 底下簡單列出一些較常使用的目錄結構: / ‘系統的根目錄 ├─bin ├─boot ‘開機時執行的啟動程式所存放的目錄 ├─etc ‘一般常用到的伺服器、設定檔案所存放的目錄 ├─home ‘一般使用者的目錄都放在這底下 │ └─kingbig ‘一般使用者kingbig的個人目錄 ├─root ‘系統管理員root的個人目錄 ├─sbin ├─var │ ├─named ‘名稱伺服器設定檔放存的目錄 │ ├─www │ │ └─html ‘存放網頁的目錄 │ ├─ftp │ └─spool │ ├─mail ‘收到的郵件都放在這個目錄 │ └─mqueue ‘待寄郵件都會放在這個目錄 └─tmp ‘暫存檔案會放在這個目錄
69
所有的目錄都可以使用『絕對路徑』的方式表示,參考如下:
完整路徑 etc /etc home /home kingbig /home/kingbig mail /var/spool/mail html /var/www/html
70
在Linux系統中最上層的目錄稱為root、根目錄,以『/』表示,它是所有目錄的最上層,另外有一個目錄是『/root』,是系統管理員root的個人目錄,不要和系統的根目錄『/』混淆。
每一個使用者都有自己的個人目錄,有時候會說成『家目錄』(或者是『home目錄』),指的就是自己個人專屬的目錄。和『/home』 目錄是不一樣的。 每個目錄中一定會有二個檔案,『.』為現在的目錄,『..』是上一層目錄。
71
第四節 檔案目錄相關指令 ls:顯示目前工作目錄的內容。 選項 說明 -a 列出所有檔案 -A 列出所有檔案,但不包含『.』與『..』 -C
第四節 檔案目錄相關指令 ls:顯示目前工作目錄的內容。 選項 說明 -a 列出所有檔案 -A 列出所有檔案,但不包含『.』與『..』 -C 以多欄的方式顯示,預設值 -l(小寫的L) 以較長的格式顯示,包含存取權限、連結數目、擁有者、大小、最後更動時間等 -i 顯示各檔案的inode
72
cd:切換目前工作的目錄,可以使用相對路徑或絕對路徑。
範例 說明 cd /etc 移到/etc的目錄 cd /var/html/www 移到/var/html/www的目錄 cd 回到home目錄 cd - 回到目前所在目錄的前一個目錄 cd .. 切換目錄到上一層目錄
73
mkdir:建立目錄 範例 說明 mkdir abc 在此目錄下建立abc的子目錄 mkdir –p aaa/bbb
在aaa底下建立一個bbb的目錄,若aaa原本不存在,則建立一個aaa目錄
74
cp:將一個或數個檔案複製到另一個目錄。
選項 說明 -R 或 -r 將目錄中的檔案及子目錄複製到目的地 -f 若目的地有相同名稱的檔案存在,會直接覆蓋而不會再出現訊息警告我們 範例 說明 cp -rf /var/www/html public_html 將/home/httpd/html目錄底下的所有檔案全部複製到目前目錄下的public_html目錄中,若有同檔名存在則直接刪除後複製
75
mv:將檔案移至另一目錄中,或是移至另一檔案(也就是重新命名)。
選項 說明 -i 若有同名檔案,先詢問是否覆蓋 -f 若目的地有相同名稱的檔案存在,會直接覆蓋而不會再出現訊息警告我們 選項 說明 mv index.htm index.html 將index.htm更名為index.html
76
rm:刪除檔案或目錄。 選項 說明 -i 刪除前逐一詢問確認 -f 直接刪除,不需確認 -r 將目錄及子目錄中的檔案一併刪除
77
第五節 顯示檔案內容相關指令 cat:把由FILE(s)或標準輸入讀取的資料連結起來,輸出到標準輸出。最簡單的用法就是在『cat』後加上檔案名稱直接顯示檔案內容。 more:顯示文字檔案內容,以一頁一頁的方式逐頁顯示。 less:和more的作用類似,但less的功能更強,除了可以往回捲動,還可以對內容搜尋關鍵字。對於大型檔案的開啟,速度很快。
78
第六節 記錄系統資訊的目錄 實際上『/proc』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目錄,而是當系統啟動之後,存放在記憶體的資料,透過目錄及檔案的型式呈現出來,因此,這個目錄中的資料都會在重新啟動系統後,又更新為新的資料。 /proc/cpuinfo /proc/meminfo /proc/version /proc/pci
79
第七節 inode 每一個檔案都會擁有一個數字,稱為inode,在inode裡存放檔案的所有資訊,包括檔案型態及所處的位址等。而所有的inode都存放在inode table中,至於inode table是在磁碟格式化時就已經配置好的,也就是說,每個分割區會有各自獨立的inode,每一個inode在每一個分割區之中都是唯一的。 我們可以使用『df –i』或『df –ih』查閱這些資訊。
80
第八節 連結 使用ln指令可以將檔案產生連結,連結分成二種:符號連結、硬式連結。
第八節 連結 使用ln指令可以將檔案產生連結,連結分成二種:符號連結、硬式連結。 不論是符號連結或硬式連結,它的主要作用都是將一個檔案分給很多人使用,而且檔案內容都是同一份的檔案內容。 建立連結的方式如下: ln [-s] 來源 目的
81
符號連結 建立符號連結的方式為『ln -s 來源 目的』 符號連結可以針對檔案、目錄,也可以跨越裝置的界限。
符號連結的意義就類似windows系統中的捷徑,透過符號連結所建立的檔案是指向真正的檔案位址。 若直接刪除原來檔案,則符號連結的檔案會以閃礫來提示已經發生錯誤。
82
硬式連結 建立硬式連結的方式為『ln 來源 目的』
硬式連結的意義有些像『分身』。不論增加幾個硬式連結,其inode都指向同一個,所以在硬碟中都只佔一個檔案的大小,當所有的連結都刪除時,檔案才真正的被刪除。 硬式連結不能使用在目錄,而且,由於硬式連結是指向同一個inode,所以也不能跨越不同的磁碟分割區。
83
第九節 尋找檔案相關指令 find:搜尋檔案 選項 說明 -name file 搜尋檔案名稱;可以是檔名、或含有萬用字元的檔名
第九節 尋找檔案相關指令 find:搜尋檔案 選項 說明 -name file 搜尋檔案名稱;可以是檔名、或含有萬用字元的檔名 -iname file 同上,但會忽略英文大小寫 -cmin n 在過去 n 分鐘內被修改過 -ctime n 在過去 n 天過修改過的檔案 範例 說明 find / -name index.html 自根目錄起,搜尋檔案index.html find . -ctime –20 自目前目錄中找出最近20分鐘內有更新過的檔案
84
locate:搜尋檔案;由於是先建立檔案的資料庫,因此,在第二次之後使用時的速度會比較快。 由於『locate』指令是由資料庫中取出符合的資料內容,因此,有可能找出的路徑、檔名是過時或不正確的,這時候就必須更新資料庫中的內容。
85
第一節 檔案型態 第二節 檔案的存取權限 第三節 改變檔案權限及擁有人相關指令 第四節 其它相關指令
第四章 檔案的存取權限 第一節 檔案型態 第二節 檔案的存取權限 第三節 改變檔案權限及擁有人相關指令 第四節 其它相關指令
86
存取權限 使用長格式來顯示目前的檔案內容,可以看到第三、四個欄位都是顯示『root』,第三個欄位代表的是『檔案擁有者』,第四個欄位代表的是『檔案的擁有群組』。 -rw-r--r root root 月 2 11:20 index.html
87
最左邊一欄的十個字元,除了第一個字元代表的是檔案的型態之外,後面的九個字元分為三組,每一組都是三個字元,分別代表是否允許讀取、寫入、執行該檔案的權限。
- rwx 型態 擁有者權限 群組權限 其它使用者權限
88
第一節 檔案型態 檔案型態有以下幾種,較常見的是前三項: 型態 說明 - 一般檔案 d 目錄 l 符號連結的檔案 b
第一節 檔案型態 檔案型態有以下幾種,較常見的是前三項: 型態 說明 - 一般檔案 d 目錄 l 符號連結的檔案 b 區塊設備;Block-special file c 週邊設備;Character-special file
89
第二節 檔案的存取權限 易記方式 檔案存取權限的『rwx rwx rwx』可以視為『 』三組數字的組合,我們只需將對應的數字加總,例如: 檔案可不可以執行,是由檔案是否開啟『執行』的權限所決定的,只要這個檔案的執行權限有設定,那這個檔案就可以執行。 存取權限 擁有者權限 群組權限 rwxr-xr-x 4+2+1 4+0+1 755
90
二進位 其實檔案的存取權限是對照二進位的0或1來決定的,0則表示不提供該權限,1則表示具有該權限。
無論是『擁有者』、『群組』、『其它使用者』的讀取、寫入、執行權限設定,其對照表格如下:
91
存取權限 讀取 寫入 執行 表示為 八進位數值 二進位值 ---- 1 ---x --w- 2 --wx 3 -r-- 4 -r-x 5 -rw- 6 -rwx 7
92
第三節 改變檔案權限及擁有人相關指令 chmod:設定使用者對檔案使用的權限控制。 範例 說明 chmod 755 index.htm
第三節 改變檔案權限及擁有人相關指令 chmod:設定使用者對檔案使用的權限控制。 範例 說明 chmod 755 index.htm 設定index.htm的存取權限為755
93
chown:更改檔案的擁有者及群組。 一般來說,這個指令只有是由系統管理者(root)所使用,一般使用者沒有權限可以改變別人的檔案擁有者,也沒有權限可以將自己的檔案改設為別人。只有系統管理者(root)才有這樣的權限。 範例 說明 chown -R kingbig:root /home/kingbig 將目錄中的所有檔案擁有者改為kingbig,而群組改為root群組
94
第四節 其它相關指令 cmp:比對二個檔案之間的差異。
第四節 其它相關指令 cmp:比對二個檔案之間的差異。 diff:比對二個檔案之間的差異,diff與cmp之間的差異在於cmp是逐字比對,而diff是逐列比較,因此,cmp比較適合用於二進位檔案的比較。 file:顯示檔案類型。
95
第五章 其它常用指令 第一節 其它指令 第二節 使用者及通訊指令
96
第一節 其它指令 date:顯示目前日期時間,亦可更新日期時間。
第一節 其它指令 date:顯示目前日期時間,亦可更新日期時間。 另外,clock指令也可以顯示目前的日期時間,clock指令只有root身份才能使用。 修改日期的格式是『月 日 時 分 年 . 秒』,和我們平常的系統不太相同,要特別注意。
97
若要修改系統的日期時間,使用date及clock二個指令互相配合。
/root]# date ‘顯示目前日期時間 Sat Jul 7 13:09:35 CST 2001 /root]# date ‘修改日期時間 Sat Jul 7 13:06:22 CST 2001 /root]# clock –w ‘將修改的日期時間寫入至BIOS中
98
cal:顯示月曆或年曆。 範例 說明 cal 顯示目前的月曆 cal 2001 顯示2001年的年曆 cal 08 2001
顯示2001年8月的月曆 cal –y 2000 顯示2000年的年曆
99
第二節 使用者及通訊指令 whoami:告知目前正在操作系統的使用者身份。 [root@rh8 root]# whoami
第二節 使用者及通訊指令 whoami:告知目前正在操作系統的使用者身份。 root]# whoami root 顯示目前的身份是root
100
who:顯示目前登入到系統的使用者、登入的日期。
底下的例子是我直接在Linux的電腦中登入的,所以第二個欄位處會顯示『tty1』、『tty2』…來代表是使用那一個虛擬終端機(也就是用Ctrl + F1或Ctrl + F2…切換的畫面)登入的: root]# who root tty1 Apr 27 17:05 kingbig tty2 Apr 27 17:06 kingbig pts/0 Apr 27 16:58 (dns in-addr.arpa)
101
average後面的三個數值): root]# w 5:10pm up 1 day, 4:54, 1 user, load average: 0.00, 0.00, 0.00 USER TTY FROM IDLE JCPU PCPU WHAT kingbig pts/0 dns i 4:58pm 0.00s 0.52s 0.02s w
102
wall:write all,發送訊息給所有目前登入至本機的使用者,所有使用者都會看到這個訊息。
例如我以『kingbig』的身份發了一個訊息給所有人,如下: kingbig]$ wall hello, i am kingbig. kingbig]$ Broadcast message from kingbig (tty2) Sat Apr 27 17:15: hello, i am kingbig.
103
mesg:這個指令可以設定是否要接受其它使用者傳送過來的訊息,若直接執行『mesg』指令,則會顯示目前的狀態是接受或拒絕。
root]# mesg 顯示目前狀態是接受訊息 is y 設定接受訊息的方式如下: root]# mesg y root]#
104
write:發送訊息給登入本機使用的某位使用者,結束訊息輸入時按『Ctrl + d』就完成訊息的發送。 這是發送訊息的畫面:
root]# write kingbig ‘發送訊息給kingbig hello... kingbig ‘輸入訊息內容 how are you ?? ‘最後結束時按Ctrl + d 底下是接受到訊息的畫面: kingbig]$ Message from on tty2 at 17:34 ... hello... kingbig EOF
105
第六章 管理使用者帳號 第一節 加入使用者 第二節 變更密碼 第三節 一般使用者變更密碼 第四節 刪除使用者
第五節 passwd及shadow檔案 第六節 管理群組
106
第一節 加入使用者 使用『useradd 帳號』的方式,可以很方便的新增一位使用者,例如:
第一節 加入使用者 使用『useradd 帳號』的方式,可以很方便的新增一位使用者,例如: useradd kingbig ‘新增一個kingbig的使用者 系統在新增一位新的使用者同時,會自動在/home目錄產生一個目錄給新的使用者,例如上一個動作所增加的目錄是『/home/kingbig』。 使用者建立之後,還需要做設定密碼的動作。還沒有設定密碼不是指不需要密碼,而是無法登錄到系統 。
107
第二節 變更密碼 使用『passwd 帳號』指令來設定使用者的密碼。例如: 在輸入密碼時,畫面上看不到任何字元,這是正常的。
第二節 變更密碼 使用『passwd 帳號』指令來設定使用者的密碼。例如: root]# passwd kingbig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kingbig New password: 輸入密碼 BAD PASSWORD: it is too simplistic/systematic Retype new password: 輸入確認密碼 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root]# 在輸入密碼時,畫面上看不到任何字元,這是正常的。
108
第三節 一般使用者變更自己的密碼 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要變更密碼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第三節 一般使用者變更自己的密碼 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要變更密碼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一般使用者直接輸入『passwd』指令可以變更自己的密碼。 變更密碼時,系統會請我們輸入目前的密碼,驗證通過後才輸入新的密碼、及密碼確認的動作 新的密碼不能太短(6個字以上)、不能太簡單、和舊的密碼也不能太相似。 比較好的密碼是英文字大小寫及數字混合在一起。
109
以下是一般使用者變更密碼的例子: [kingbig@rh8 kingbig]$ passwd 現在的身份是kingbig,要變更密碼
Changing password for kingbig (current) UNIX password: 得先輸入目前的密碼 New password: 輸入新的密碼,『12345』 BAD PASSWORD: it is too short 我只輸入5個,太短了 New password: 這次輸入『654321』,太簡單了 BAD PASSWORD: it is too simplistic/systematic New password: 這次輸入『abcdef』,還是太簡單 passwd: Authentication token manipulation error
110
三次失敗後就跳出來了,讓我們再試一次: kingbig]$ passwd 再試一次 Changing password for kingbig (current) UNIX password: New password: 輸入『computer』,英文單字也不接受 BAD PASSWORD: it is based on a dictionary word New password: 輸入『英文大小寫加數字混合』的密碼 Retype new password: 終於接受了,再輸入一次 Sorry, passwords do not match 二次輸入的不符合,還得再來一次 New password: Retype new password: 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終於成功的變更密碼
111
第四節 刪除使用者 系統管理員若要刪除某位使用者的帳號,可以使用『userdel -r 帳號』將使用者的帳號移除。例如:
第四節 刪除使用者 系統管理員若要刪除某位使用者的帳號,可以使用『userdel -r 帳號』將使用者的帳號移除。例如: userdel -r kingbig 移除帳號的同時,系統還會將該使用者的『家目錄』、電子郵件同時刪除。
112
第五節 passwd及shadow檔案 雖然我們很少編輯這二個檔案,但是因為二個檔案分別儲存了使用者的帳號、密碼等資訊,能夠稍微了解這二個檔案,對我們會很有幫助的。 /etc/passwd檔案 我們使用『useradd』指令新增的使用者資料,其實是將相關的資訊加入至『/etc/passwd』的檔案。 /etc/shadow檔案 由於passwd檔案的安全性不夠,所以,系統預設是開啟密碼映射的功能,將passwd檔案真正的密碼,存到shadow檔案中,以提高其安全性(shadow檔案只能由root讀取) 。
113
/etc/passwd檔案 在『/etc/passwd』中的每一行都是一個使用者帳號及相關的資訊,每一欄位之間是使用『:』分隔。
每一行的格式可以表示成: login_name: password: user_id: group_id: user_information: directory: shell 欄位 說明 login_name 使用者的帳號名稱 password 密碼,這個欄位應該都是『x』,這是經過加密過的,表示使用Shadow Security Suite保護,安全性較高,而真正的密碼存放在shadow檔案中 user_id 使用者id,這個欄位是數字,每當我們使用useradd增加一個使用者時,這個欄位就會自動加一 。我們登入系統時雖然是使用『帳號』登入,但是,實際上是使用user_id來判斷使用者權限的。
114
欄位 說明 group_id 群組id,這個欄位也是數字,和user_id欄位一樣,每當我們使用useradd增加一個使用者時,這個欄位就會自動加一,而這裡的數字可以對照到『/etc/group』檔案,就可以知道這個群組的名稱,預設的群組名稱和使用者名稱相同 user_information 使用者的其它資訊 directory 使用者的主目錄(家目錄),也是使用者登入後的目錄,例如kingbig的家目錄就是『/home/kingbig』 shell 登入後所使用的shell,預設是用bash shell,所以這個欄位應該都是『/bin/bash』,可是,你一定會發現在passwd檔案之中有一些設定是『/bin/false』,實際上在系統中是沒有這個shell的,這樣設定的目的是不讓這個使用者登入到系統之中。
115
/etc/shadow檔案 和passwd檔案相同,每一欄位之間是使用『:』分隔,如下: 欄位 說明
login_name: password: change: short_change: long_change: alert: stop: limit: 欄位 說明 login_name 登入的帳號名稱 password 經過加密過的密碼;由於這裡的密碼都是經過加密過的,所以我們不能在這裡直接更改密碼。 change 密碼變動時間;密碼最後變動的時間;上次變更密碼時間是距離1970/01/01的多少天。 short_change 最短變更時間;密碼變更後,距離下次變更時間,至少需要經過多少天,才能再變更 預設值是0,表示隨時都可以變更密碼,若設為5的話,就表示這次變更密碼的話,得再經過5天之後才能再做密碼變更的動作
116
欄位 說明 long_change 最長變更時間;距離上次變更密碼時間,在到達多少天之後,必須再變更一次
預設值是99999,這樣的日期已經不知道是幾千年後的事,我們是等不到的,所以密碼是不會過期的。若設定100,那麼,每隔100天我們就必須重設一個新的密碼。 alert 警告時間;離下次變更密碼到期時間,在幾天之前會提出警告,預設值是7天,會在『最長變更時間』到期的前7天開始發出警告訊息。 stop 停權時間;如果超過『最長變更時間』多少天,還是沒有變更密碼的話,就將該帳號停權,無法登入系統 limit 有效期限;帳號的有效期限可以使用到什麼時候,計算方式是從1970/01/01開始,以天數計算,當時間一過,這個帳號就被停止使用了
117
特別的密碼 不能登入的帳號 在shadow檔案中會看到有些帳號的密碼是『!!』,這些都是提供服務的系統帳號,而不能做telnet或ssh登入的動作。 不用密碼的帳號 如果我們將shadow檔案中某個使用者的密碼欄位清除掉,這樣會使該使用者不需要密碼就可以登入到系統。 系統管理員需要時常檢查passwd檔案中是不是有不該存在的帳號?shadow檔案中是不是有些帳號是不需要密碼就可以登入的?或者是有那些密碼欄原本應該是『!!』,卻變成『肉肉長』的一串密碼了? 這樣的情況發生時就代表系統已經被人家入侵了!
118
第六節 管理群組 群組的設定是放置在『/etc/group』的檔案。 每個區間一樣是使用『:』分隔,其意義如下: 欄位 說明
第六節 管理群組 群組的設定是放置在『/etc/group』的檔案。 每個區間一樣是使用『:』分隔,其意義如下: group_name: password: group_id: username 欄位 說明 group_name 群組名稱;一般而言,使用useradd指令建立使用者時,會同時產生一個新的群組,而新的群組名稱會和使用者名稱相同 password 密碼;不會用到 group_id 群組id;在passwd檔案中的group_id就是指到這裡,再透過這個group_id而對應到群組名稱的 username 該群組所包含的使用者
119
若要設定一個群組中包含一個以上的使用者名稱,只需要在username和username之間以『,』隔開,就可以設定該群組的使用者有那些人。
檔案、目錄的存取權限是依『擁有者』、『群組』、『其它使用者』三個部份而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可以將不同的使用者設定在不同的群組中,例如:將負責研發的使用者置於同一個群組,而將負責採購的使用者置於另一個群組;這樣的設定後,就可以依群組的權限設定給該群組做讀取、寫入、或執行的權限。
120
第一節 認識quota 第二節 設定quota
121
第一節 認識quota quota可以將磁碟空間做很好的管理,可以限制每個使用者所能使用的磁碟空間容量,同時,也能避免由於磁碟空間被塞爆而造成系統發生狀況。 quota是針對整個磁碟分割區做配額的設定,因此,在一開始安裝系統時,就需要事先規劃好磁碟分割的狀態。
122
第二節 設定quota 由於quota是針對磁碟分割區做配額的管理,因此,我們必須由分割區的設定檔案『/etc/fstab』開始設定。
使用vi編輯『/etc/fstab』檔案 LABEL=/ / ext3 defaults,usrquota,grpquota 1 1 加上『usrquota』設定,是啟動使用者的配額管理。加上『grpquota』設定,是啟動群組配額管理。 存檔離開後,請重新啟動系統。
123
執行『quotacheck –ugavm』建立每一個分割區目前使用的狀態。
root]# quotacheck -ugavm quotacheck: Scanning /dev/sda1 [/] done quotacheck: Checked directories and files quotacheck: Scanning /dev/sda3 [/home] done quotacheck: Checked 180 directories and 2558 files quotacheck: Scanning /dev/sda2 [/var] done quotacheck: Checked 4399 directories and 4042 files 建立完成後請重新啟動系統。
124
編輯使用者的配額限制 使用『edquota』建立第一個使用者的空間限制:
edquota -u kingbig 目前的編輯環境其實就是vi編輯器,我將分割區的『soft』欄位都設為『20000』KB,而『hard』欄位都設為『30000』KB,至於最右方的『soft』、『hard』二欄我沒有設定,保持原有的0,如下: Disk quotas for user kingbig (uid 500): Filesystem blocks soft hard inodes soft hard /dev/sda 儲存後離開,那麼使用者kingbig可以使用的空間就依這裡的限制。
125
soft與hard差別 使用者kingbig可以使用的空間是20000KB,但是,他可以暫時超出這個限制,最多只能使用到30000KB的空間,就不能再超出使用。
Blocks與inodes的差別 中間的三個欄位是設定blocks的部份,也就是設定磁碟空間大小,單位是KB。而右方的三個欄位是設定inodes的部份,是設定可以使用的inode數量,也可以當做可以擁有的檔案數量。
126
將配額限制套用到其它使用者 建立第一個使用者的配額設定之後,我們可以將它的設定套用到其他的使用者,例如,底下我將kingbig的配額設定套用到使用者airforce,如下: edquota -p kingbig airforce 檢查所有使用者空間的使用狀態 執行『repquota –au』指令,可以顯示所有帳號使用磁碟空間的狀態: home]# repquota –au | more
127
磁碟分割區與網頁空間、郵件空間的關係 來看看使用者kingbig的配額限制:
root]# quota -u kingbig Disk quotas for user kingbig (uid 500): Filesystem blocks quota limit grace files quota limit grace /dev/sda * /dev/sda 你知道使用者kingbig在『/dev/sda3』、『/dev/sda2』的配額是20MB,最大是30MB。
128
看看『df』指令執行的結果: root]# df Filesystem 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sda % /home /dev/sda % /var 你會發覺『/dev/sda3』就是『/home』的目錄,我們在Web Server章節中知道一般使用者的網頁是放在個人目錄的public_html目錄中,所以『/dev/sda3』的配額限制就是使用者的網頁空間。
129
而『/dev/sda2』是『/var』的目錄。還記得在Mail Server章節中知道,每位使用者的信件會放在『/var/spool/mail』的目錄下,所以,『/dev/sda2』的配額限制就是使用者的電子郵件的容量限制。
130
第一節 啟動 第二節 關機 第三節 啟動時一併執行的服務
第八章 開機與關機 第一節 啟動 第二節 關機 第三節 啟動時一併執行的服務
131
第一節 啟動 啟動流程 啟動linux時,會執行以下步驟: kernel會執行『/sbin』目錄下的『init』程式
第一節 啟動 啟動流程 啟動linux時,會執行以下步驟: kernel會執行『/sbin』目錄下的『init』程式 init會執行『/etc/rc.d/rc.sysinit』 rc.sysinit中設定了很多的系統變數,及執行其它啟動所需的動作 init會執行run level(等一下就會介紹)中所有的script init會執行『/etc/rc.d/rc.local』中的script
132
對我們而言,並不需要特別去記下Linux系統的啟動流程,我們只要知道啟動流程的最後一個動作會去執行『/etc/rc. d/rc
對我們而言,並不需要特別去記下Linux系統的啟動流程,我們只要知道啟動流程的最後一個動作會去執行『/etc/rc.d/rc.local』檔案,這個檔案的性質就有些類似在DOS時代的『autoexec.bat』批次檔。 我們可以將一些開機就立即執行的程式放到這裡頭,那麼,以後只要每次重新啟動Linux就會自動執行這些程式了。
133
Linux執行等級 例如前一章所提到的『單人模式』,就是其中一種run level,單人模式對應到的run level是『1』,所以我們在前一章設定單人模式時,是手動加上數字1的方式告知系統要使用run level 1的單人模式來啟動系統。 如果你輸入其它的數字,就可以進入不同的run level。
134
在Linux系統中的執行等級如下所示: 執行等級 說明 Halt 1 Single-user mode 2
Halt 1 Single-user mode 2 Multiuser, no NFS 3 Full multiuser mode(早期Linux的預設值) 4 Unused 5 X11(直接進入xwindow,目前版本的預設值) 6 Reboot
135
預設的run level 系統啟動時預設要以什麼樣的run level啟動,是在『/etc/inittab』檔案中指定的。
# Default runlevel. The runlevels used by RHS are: # hal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 Single user mode # Multiuser, without NFS (The same as 3, if you do not have networking) # Full multiuser mode # unused # X11 # reboo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 id:5:initdefault:
136
第二節 關機 若你想要關閉或重新啟動Linux系統,可以使用shutdown指令。語法如下: 旗標 說明 -r 重新啟動系統 -h 關機
第二節 關機 若你想要關閉或重新啟動Linux系統,可以使用shutdown指令。語法如下: shutdown [flags] time [warning-message] 旗標 說明 -r 重新啟動系統 -h 關機 -c 取消之前所設定關機、或重新啟動系統的shutdown指令
137
絕對時間,表示在幾點幾分時關閉電腦 ,例如以下的指令會在到達22:30的時候關閉電腦:
表示法 說明 hh:mm 絕對時間,表示在幾點幾分時關閉電腦 ,例如以下的指令會在到達22:30的時候關閉電腦: shutdown -h 22:30 +m 相對時間,表示在幾分鐘後關閉電腦例如以下的指令會在三分鐘後關閉電腦: shutdown -h +3 now 也可以使用now來取代+0 ,例如以下的指令會立即執行關閉電腦的動作: shutdown -h now
138
第三節 啟動時一併執行的服務 在『/etc/rc.d/』目錄下除了有我們之前介紹的rc.local檔案外,還有與run level相對應的目錄。例如: rc5.d/ 代表run level 5啟動時執行的目錄 每個目錄中都有很多的script,代表系統中的某一個服務。例如: K15httpd 如果script檔案的開頭是S,代表啟動該服務,如果檔案開頭是K,代表不啟動該服務,而數字代表啟動服務的順序。
139
與run level相對應目錄中的檔案都是符號連結,例如:
rc5.d]# ls -l K15httpd lrwxrwxrwx 1 root root 月 2 10:32 K15httpd -> ../init.d/httpd 我們目前的位置是『/etc/rc.d/rc5.d』,而『..』代表上一層的目錄,因此,這裡所指的『../init.d/httpd』,實際上真正的位置是『/etc/rc.d/init.d/httpd』。 所以,若要手動重新啟動httpd的服務,方式如下: /etc/rc.d/init.d/httpd restart
140
由setup變更 我們可以執行『setup/system service』(或直接執行ntsysv),設定系統開機時一併載入的服務。啟動以下服務: crond 排程服務 dhcpd 動態分配IP給其它電腦的服務 httpd Web Server imap 提供遠端電腦接受郵件的服務 ipop3 提供遠端電腦接受郵件的服務
141
iptables 建立防火牆的服務 mysqld MySQL資料庫的服務 named DNS名稱伺服器 sendmail Mail Server smb 使Windows系統用網路上芳鄰的方式存取檔案 squid Proxy;代理伺服器 sshd 提供安全的遠端登入服務 wu-ftpd Ftp Server
142
第一節 tar 第二節 備份、壓縮檔案 第三節 解開備份的資料 第四節 寫個簡單的備份檔案 第五節 排程-cron
143
第一節 tar tar option 目的 來源 tar是很常用的檔案備份方式,主要是將多個檔案連結變成一個檔案。通常會再經由zip的壓縮,以減少儲存的空間。 選項 說明 c 建立備份檔 x 解開備份檔到目前的目錄 v 顯示詳細資訊 f 建立或讀取檔案 z 同時使用壓縮方式備份
144
第二節 備份、壓縮檔案 最常用到的備份壓縮方式:
tar cvf html.tar /var/www/html/ tar zcvf html.tgz /var/www/html/ 實際上的tar指令是不具有壓縮的功能,tar指令是將所有的檔案打包成為一個很大的檔案,加上z選項後,會由tar程式呼叫gzip程式來將這個檔案做壓縮的動作。 如果副檔名是『.tar』就知道是沒有經過壓縮的,若看到的是『.tgz(也有很多人用.tar.gz)』就知道是有壓縮的檔案。
145
第三節 解開備份的資料 最常用到解開備份檔案的方式 使用選項『xvf』解開沒有壓縮的備份檔案,使用『zxvf』解開有壓縮的備份檔案。
第三節 解開備份的資料 最常用到解開備份檔案的方式 tar xvf html.tar 解開html.tar的檔案 tar zxvf html.tgz 解開html.tgz的檔案 使用選項『xvf』解開沒有壓縮的備份檔案,使用『zxvf』解開有壓縮的備份檔案。 檔案在解開時,會解開在目前的目錄之下。 所以,如果我們要將資料解到原來的位置時,要先移到『/』中,再執行解開的動作。
146
第四節 寫個簡單的備份檔案 每次要備份檔案,都得輸入好長的一些文字內容,挺麻煩的,我們來寫個簡單的檔案幫我們做這些事吧!
第四節 寫個簡單的備份檔案 每次要備份檔案,都得輸入好長的一些文字內容,挺麻煩的,我們來寫個簡單的檔案幫我們做這些事吧! 編輯新增一個『autobackup』的檔案 輸入底下的各行內容,如果還有什麼目錄是你覺得重要而需要備份下來的,就建立到檔案中: tar zcvf /root/html.tgz /var/www/html tar zcvf /root/home.tgz /home tar zcvf /root/mail.tgz /var/spool/mail tar zcvf /root/mysql.tgz /var/lib/mysql
147
存檔並離開編輯的環境,檔案已經存在,但是,還不能執行。
我們要將這個檔案設定成可執行的權限,設定權限為0700。 chmod 0700 autobackup 以『./autobackup』來執行指令,就會自動做壓縮備份的動作。 只要執行『./autobackup』程式,就會自動幫我們產生home.tgz、html.tgz、mail.tgz、mysql.tgz這四個壓縮備份的檔案,替我們省下很多的動作!
148
第五節 排程 在『/etc/』目錄中有以下幾個檔案及目錄
第五節 排程 在『/etc/』目錄中有以下幾個檔案及目錄 rontab 檔案;cron服務主要的設定檔案 cron.hourly 目錄;每整點01分時會執行其中的所有程式 cron.daily 目錄;每天4:02分時會執行其中的所有程式 cron.weekly 目錄;每週日4:22分會執行其中的所有程式 cron.monthly 目錄;每月1日的4:42分會執行其中的程式 我們只要將剛才建立的autobackup程式複製到『/etc/cron.weekly』目錄中,系統就會自動在每週日的4:22分幫我們執行這個程式。
149
為什麼是在4:22、4:42執行呢?那是因為『crontab』檔案中設定的關係,來看看它的內容:
etc]# cat crontab # run-parts 01 * * * * root run-parts /etc/cron.hourly 02 4 * * * root run-parts /etc/cron.daily 22 4 * * 0 root run-parts /etc/cron.weekly * * root run-parts /etc/cron.monthly 0-59/5 * * * * root /usr/bin/mrtg /etc/mrtg/mrtg.cfg
150
就代表著『每個星期日的4點22分,執行/etc/cron.weekly目錄下的所有程式』。
其中,前面五個欄位的意義是: 分 時 日 月 星期 每個欄位中間都以空格隔開,因此: 22 4 * * 0 root run-parts /etc/cron.weekly 就代表著『每個星期日的4點22分,執行/etc/cron.weekly目錄下的所有程式』。 另外, 『crontab』檔案中還有一行是表示著『0-59/5』,因為這是在『分鐘』的欄位,所以它是『由0分鐘到59分鐘,每隔5分鐘執行一次』的意思!
151
第一節 認識環境 第二節 正規運算式 第三節 背景中執行的行程 第四節 shell指令與別名 第五節 標示的色彩
第十章 Linux Shell 第一節 認識環境 第二節 正規運算式 第三節 背景中執行的行程 第四節 shell指令與別名 第五節 標示的色彩
152
第一節 認識環境 從我們登入系統後,shell就已經開始為我們服務了,它和MS-DOS的command.com程式是類似的。而Linux中提供的shell有sh、csh、tcsh、ash、bash…等,目前最常被使用的是bash。 每個使用者登入系統後都可以動態的更改所使用的shell,也可以將環境變數、使用的shell固定儲存在.profile檔案中,以便每次登入時都能有最習慣的介面。
153
以bash而言,可以在自己的home目錄建立『.bash_profile』:
變數 說明 HOME=/home/kingbig 設定自己的主目錄,也就是登入後的目錄 LOGNAME=kingbig 登入後的id PATH=$PATH:$HOME/bin 設定程式尋找的路徑為何,以冒號間隔 SHELL=/bin/bash 定義啟動shell的位置
154
萬用字元 變數 說明 * 代表所有字元 ls in* ‘列出所有以『in』開頭的檔案 ? 代表單一字元 [ ]
表示某個範圍內的一個字元,例如: rm abc[0-3].jpg ‘會移除掉abc0.jpg、abc1.jpg、abc2.jpg、abc3.jpg這四個檔案
155
pipe連結行程 使用『|』可以將某個程式或指令的輸出,做為另一個指令的輸入,例如:
cat /var/www/error/noindex.html | more 原來是直接將index.html檔案送到螢幕上列印出來,但是由於有加上『|』連結,因此,輸出的資料就會送到more的程式,交由more來處理,就會以分頁顯示方式列印到螢幕上。
156
第二節 正規運算式-Regular expression
正規運算式是使用一連串的字元、特殊控制字元,來替代某些特定的字串。 字元 說明 . 比對除了換行符號的單一字元,例如: grep –n “<H.” index.html * 比對前一個字元包含零個以上的字元,例如: grep -n "<P *" index.html [ ] 比對某個範圍內的個字元 ,例如: grep –n “<[hH][1-6]” index.html
157
反相字元;比對除了某個字元之外的字元,例如: \ 跳脫字元,例如: ^ 指定字串必須置於『行』的啟始部份 $
說明 [^…] 反相字元;比對除了某個字元之外的字元,例如: grep –n “<[hH][^1-6]” index.html \ 跳脫字元,例如: grep -n "\"CENTER\"" index.html ^ 指定字串必須置於『行』的啟始部份 $ 置於字串後面,代表比對字串的結尾部份,例如: grep -n "[wW]eb$" index.html
158
比對每一行開始第三個字元為Web,亦即可以比對某個特定位置的字串,例如:
其它應用狀況 敘述 說明 ^..Web 比對每一行開始第三個字元為Web,亦即可以比對某個特定位置的字串,例如: grep -n "^ Web" index.html ^Web$ 整行只有Web字串而已
159
第三節 背景中執行的行程 在不同的虛擬終端機中執行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透過Alt + [F1~F6]切換不同的終端機中執行指令,可以同時做很多的工作。 背景執行 我們可以在指令的最後加上一個『&』符號,就可以將指令放在背景中執行。 root]# cp /root/*.tgz /home/kingbig/ & [1] 2767 接著螢幕上會出現類似『[1] 2767』的數字,它是放置在背景執行的PID(Process ID),PID是系統辦識行程的方式。
160
第四節 shell指令與別名 透過方向鍵的上、下,可以往前、往後查看曾經輸入的指令。
使用『history』指令可以列出所有曾經輸入的指令。所有的指令都會被編號,使用『!210』的方式即可執行該指令。 指令的別名 例如我們常使用『ls –l | more』這個指令,可以在個人目錄的『.bashrc』使用『alias』設定新的別名,如下: alias lsall=“ls -l | more” 以後執行『lsall』就等於是『ls –l | more』指令。
161
第五節 標示的色彩 使用ls指令時,會發現系統幫我們在不同類型的檔案上標示了不同的色彩,要修改或增加,只需修改『/etc/DIR_COLORS』即可。 一般使用者若需要隨個人喜好修改,只需將『/etc/DIR_COLORS』複製到home目錄的『.dir_colors』後,視個人喜好修改。
162
底下是『/etc/DIR_COLORS』檔案內容的一部份:
# Attribute codes: # 00=none 01=bold 04=underscore 05=blink 07=reverse 08=concealed # Text color codes: # 30=black 31=red 32=green 33=yellow 34=blue 35=magenta 36=cyan 37=white … DIR 01; # directory 看到『DIR 01;34』這一行,『DIR』代表著目錄,『01;34』這個數字對照上面的註解說明,就知道01代表粗體(bold),34代表的是藍色(blue),因此我們在執行ls指令顯示檔案及目錄時,會看到目錄的色彩是藍色、粗體的。
163
第一節 軟體安裝與升級 第二節 使用ADSL計時制上網 第三節 使用jmcce中文系統 第四節 Linux kernel升級
第十一章 系統升級 第一節 軟體安裝與升級 第二節 使用ADSL計時制上網 第三節 使用jmcce中文系統 第四節 Linux kernel升級
164
第一節 軟體安裝與升級 RedHat版本是使用RedHat Package Manager (RPM)來管理軟體的安裝、升級等動作,它使得軟體的安裝與升級變的非常簡單。 rpm的使用 使用以下方式可以安裝套件: rpm –ivh apache i386.rpm
165
選項 說明 i install;安裝軟體 v verbose;顯示詳細資訊 h hash;安裝時使用符號#顯示目前安裝的百分比 e erase;解除安裝的軟體;移除軟體時可以只輸入軟體名稱,不需要版本指標 U upgrade;升級更新軟體 q query;查詢套裝軟體;輸入軟體名稱就可以查詢
166
第二節 使用ADSL計時制上網 我們以ADSL計時制的rp-pppoe套件為例,先移除Red Hat 8原本安裝的,再安裝新版本的rp-pppoe套件。 查詢rp-pppoe的版本,執行 root]# rpm -q rp-pppoe rp-pppoe-3.3-7 移除rp-pppoe,執行 rpm -e rp-pppoe
167
安裝新版的rp-pppoe 可以由『http://www.roaringpenguin.com/』處下載新版的rp-pppoe套件。
執行以下指令將套件安裝到系統: root]# rpm -ivh rp-pppoe i386.rpm Preparing #################################### [100%] 1:rp-pppoe #################################### [100%] 很快的就安裝完成了,接著我們再以rpm查詢確認看看,證實已經安裝完成: root]# rpm -q rp-pppoe rp-pppoe-3.5-1
168
設定帳號密碼 執行『adsl-setup』做ADSL連線的設定,設定過程中輸入資料的流程如下: 輸入帳號 請自行輸入
輸入帳號 請自行輸入 輸入網路介面 eth0或者直接按enter也可以 是否保持連線 輸入no表示會一直連線 輸入DNS訊息 不必輸入,連線後會自動取得 輸入密碼 請小心輸入 再輸入一次密碼 請小心輸入 設定防火牆 輸入0表示不設定防火牆 確認設定是否正確,正確的話按y 設定完成
169
連線上網 讓我們連線吧!執行『adsl-start』,看到出現Connected的訊息就知道已經連線上去了,如下:
root]# adsl-start .. Connected! 查詢連線狀態 執行『adsl-status』可以查詢目前adsl連線的狀態。 切斷連線 執行『adsl-stop』可以立即切斷adsl的連線。
170
第三節 使用jmcce中文系統 首先,要先取得jmcce套件 由於這幾個套件需要額外安裝,所以我們要去網路下載,請先連線到CLE的網站,位址如下: ftp://cle.linux.org.tw/pub/CLE/i386/RedHat/RPMS/ 下載jmcce、svgalib的套件,如下: jmcce-1.4RC2-2.i386.rpm jmcce-fonts-1.4RC2-2.i386.rpm jmcce-inputref-1.4RC2-2.i386.rpm svgalib i386.rpm
171
要執行剛才安裝的中文系統,只要輸入『jmcce』就可以。 如果使用telnet方式遠端登入到系統的話,是不能啟動jmcce的。
安裝相關套件 先安裝『svgalib』的套件 rpm -ivh svgalib i386.rpm 再安裝『jmcce』的套件 rpm -ivh jmcce-* 要執行剛才安裝的中文系統,只要輸入『jmcce』就可以。 如果使用telnet方式遠端登入到系統的話,是不能啟動jmcce的。
172
執行jmcce 在本機端執行『jmcce』的畫面。 比較常用到的功能鍵有: 『Ctrl + shift』:在各種不同的輸入法之間切換。
『Ctrl + Alt + 0~9』:『Ctrl + Alt』加上橫向的數字鍵可以直接換到某個輸入法。
173
離開jmcce 要離開jmcce的中文環境,只要輸入『exit』就退出中文系統。
其它的功能 請注意看看上一個畫面的右下角,有『視窗0』的字樣,會出現這個說明,就表示應該還有『視窗1』、『視窗2』…,我們來看看它切換的功能鍵: 『Ctrl + Alt + a』:增加新的終端機視窗,由『視窗0』~『視窗9』。 『Ctrl + Alt + x』:關閉目前的終端機視窗,關到最後一個也就離開jmcce的中文系統。 『Ctrl + Alt + p』:切換到前一個終端機視窗。 『Ctrl + Alt + n』:切換到後一個終端機視窗。
174
第四節 Linux kernel升級 何謂kernel kernel是Linux作業系統的主要核心,提供給其它工具主要的系統服務。Linux kernel以模組動態的方式載入它所需要的功能。 以下方式可以查出目前系統所使用kernel的版本為何: uname –r uname –release rpm –q kernel 安裝新的kernel方式和安裝Linux工具一樣的方便,直接使用rpm就可以了。關於相關訊息可以隨時上
175
編譯kernel 重新編譯核心的指令順序如下:
cd /usr/src/linux make mrporper make xconfig (X window);或執行make menuconfig (text GUI) make dep make bzImage 本身有壓縮,檔案較小,啟動時效率較差;或執行make zImage make modules 編譯模組 make modules install 安裝編譯安成的模組 depmod –a
176
使用新核心 核心編譯完成,還必須設定由新的核心啟動。步驟如下:
mv /boot/vmlinuz /boot/vmlinuz.old 備份舊的核心 cp /usr/src/linux/arch/i386/boot/bzImage /boot/vmlinuz 複製新的核心 編輯/etc/lilo.conf檔案,新增修改如下: image=/boot/vmlinuz label=linux read-only root=/dev/hda1 image=/boot/vmlinuz.old label=old 執行/sbin/lilo –v後,重新啟動即可
177
第十二章 網路與IP 第一節 網路檢測相關指令 第二節 相關名詞 第三節 IP位址 第四節 網路編號與主機編號 第五節 子網路遮罩
第六節 網路切割 第七節 通訊閘
178
第一節 網路檢測相關指令 ifconfig ping
第一節 網路檢測相關指令 ifconfig ping traceroute 網路速度過慢,可以使用traceroute來找出網路上發生瓶頸的地方。它會送出一個封包,然後報告封包在網際網路上是如何傳送的、經過了那些路由器、經歷的時間為何。 nslookup 用來檢查domain name與ip之間是否正常,可以輸入domain name或是ip以取得相關的資訊。
179
第二節 相關名詞 IP Internet Protocol;網際網路上傳送封包的通訊協定,目前的標準為IP 4的版本,或稱為IPv4。
第二節 相關名詞 名詞 說明 IP Internet Protocol;網際網路上傳送封包的通訊協定,目前的標準為IP 4的版本,或稱為IPv4。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建立一個可靠的資料傳輸通訊協定。 IPv6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4的升級版。 節點 只要是在網路上的任何一部電腦,我們都可以稱為一個節點。 DNS Domain Name Service(或Domain Name System);網域名稱服務;提供網域名稱對應到IP的服務。
180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本文傳輸協定;它是WWW瀏覽器與WWW伺服器之間進行溝通的協定。 SMTP
名詞 說明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本文傳輸協定;它是WWW瀏覽器與WWW伺服器之間進行溝通的協定。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簡易郵件傳送協定;傳送電子郵件的通訊協定。 POP3 IMAP POP3或IMAP的服務就是讓我們將信件,從我們的信箱將信『收』到我們的個人電腦之中,透過Outlook Express或其它相關的軟體閱讀。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檔案傳輸的通訊協定。
181
主要的工作是代理Client的角色向Server端要求網頁,也同時代理Server端的角色將網頁傳給Client端。
名詞 說明 Telnet 建立遠端終端機連線的通訊協定。 Proxy 代理伺服器。 主要的工作是代理Client的角色向Server端要求網頁,也同時代理Server端的角色將網頁傳給Client端。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動態主機設定協定。
182
第三節 IP位址 每一部電腦在網路上都有一個特定的位址,也就是IP位址,以四個位元組代表,例如 、 …等。 將一個位元組(byte)轉換為位元(以二進位表示),有一種比較容易記憶的轉換方式,就是將底下的十進位數字記下來,如下: 位元 1 數學式 1x27 1x26 1x25 1x24 1x23 1x22 1x21 1x20 十進位 128 64 32 16 8 4 2
183
以後只要遇到相對位置的位元是1,它就可以對應到相對的十進位的數字,例如,我們有一個二進位是 ,可以對應如下: 我們只需要將底下的十進位數字加總,就可以知道 轉換後的十進位值是83了。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可以反推回去,很簡單就可以寫出它的二進位的值囉! 位元 1 數學式 1x26 1x24 1x21 1x20 十進位 64 16 2
184
第四節 網路編號與主機編號 每一個IP位址都可以分為網路編號、主機編號。
第四節 網路編號與主機編號 每一個IP位址都可以分為網路編號、主機編號。 假設我們取得的範圍是 ~ 這個位址,你會發現前面三組( )的位址是固定的,這就是IP位址中的網路編號。我們可以指定給伺服器、一般電腦使用的IP位址只有後面這一組(0~255)的部份,這部份就是IP位址中的主機編號。 網路位址部份又可以表示成三種常用的等級使用範圍,其中x表示網路編號,而y表示一般分配的IP數量:
185
A B C 等級 說明 0xxxxxxx.yyyyyyyy.yyyyyyyy.yyyyyyyy
網路編號是以0開頭的8bits,以24bits表示可用的主機編號 實際可用的網路位址範圍是 ~ 每次配發256*256*256個主機IP位址 B 10xxxxxx.xxxxxxxx.yyyyyyyy.yyyyyyyy 網路編號是以10開頭的16bits,以16bits表示可用的主機編號 實際可用的網路位址範圍是 ~ 每次配發256*256個主機IP位址 C 110xxxxx.xxxxxxxx.xxxxxxxx.yyyyyyyy 網路編號是以110開頭的24bits,以8bits表示可用的主機編號 實際可用的網路位址範圍是 ~ 每次配發256個主機IP位址
186
因為IP必須經有申請取得後,才能使電腦在Internet上遊走,所以就先規劃了三個範圍的IP被保留給私人區域網路使用,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這三組IP我們稱為Private IP(私有IP)。 等級 說明 A ~ 組Class A B ~ 組Class B C ~ 組Class C
187
網路位址、廣播位址與通訊閘 網路中的第一個IP我們稱為『網路位址』。 最後一個IP是『廣播位址』。
188
第五節 子網路遮罩 建立一個子網路遮罩(另一組4位元組的字串),將and運算之後的結果做比較,就知道是不是在同一個網路範圍內了。
第五節 子網路遮罩 建立一個子網路遮罩(另一組4位元組的字串),將and運算之後的結果做比較,就知道是不是在同一個網路範圍內了。 and運算就是『只有二者都是1的時候,運算的結果才是1』。 A B A and B 1
189
看看C Class的IP,位址由192. 168. 1. 0~192. 168. 1. 255,其實我們也可以表示成『192. 168. 1
0~255 二進位表示 │ 子網路遮罩 and運算結果 十進位表示
190
第六節 網路切割 如果一個網路區段中包含了很多台的電腦,資料在傳送過程中發生碰撞的機率也相對增加,而嚴重影響網路的效能,因此,我們常常會將網路切割成比較小的區段以增加網路的效能。 將子網路遮罩稍微改一下,就可以將原有的網路切割為二個或二個以上的網路區段。
191
計算子網路遮罩 如果將 ~255的範圍分割為二個部份,以前半部份的IP範圍 ~ 為例,轉換為二進位後的值如下: = = 你會發現只有最後七個位元會改變,我們將不變的部份填1,會改變的部份填0,就得到子網路遮罩是 : =
192
更簡單的計算方式 我們只要知道我們所擁有的IP數量,其實只要用256減去IP的數量,就知道子網路遮罩是多少了,來看看底下的幾個例子:
~255 256 =0 ~127 128 =128 ~255 ~127 64 256-64=192 ~167 8 256-8=248
193
第七節 通訊閘 使用預設閘道器(通訊閘)的目的,主要是要使二個網路之間能夠互相傳遞資料,在通訊閘上一定會有二個網路界面,每個網路界面分別屬於不同的二個網路區段。 通訊閘沒有固定是那一個IP位址,你可以用第二個位址、或最後第二個位址、或者是其它任何一個位址,都可以,但是大家的習慣是指定倒數第二個位址,而ADSL固8的會指定第二個位址做為通訊閘。
194
第一節 使用netconfig 第二節 手動建立、設定 第三節 設定IP別名
第十三章 設定網路組態 第一節 使用netconfig 第二節 手動建立、設定 第三節 設定IP別名
195
第一節 使用netconfig netconfig可以幫我們先做一些簡單的設定動作,也可以節省一些手動設定的動作。
執行『netconfig』不要勾選最上方的『Use dynamic IP configuration (BOOTP/DHCP)』的選項,並且輸入各欄位的資料。
196
第二節 手動建立、設定 網路組態 直接編輯『/etc/sysconfig/network』建立以下資料:
第二節 手動建立、設定 網路組態 直接編輯『/etc/sysconfig/network』建立以下資料: NETWORKING=yes ‘設定啟用網路支援 FORWARD_IPV4=yes ‘啟用封包轉送的服務 HOSTNAME=rh8.kingbig.idv.tw ‘指定電腦主機名稱 DOMAINNAME=kingbig.idv.tw ‘指定網域名稱 GATEWAY= ‘指定預設閘道器的位址 GATEWAYDEV=eth0 ‘指定連接到預設閘道器的網路界面名稱
197
設定界面卡組態 主機中有一張網路卡,就會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錄中有一個『ifcfg-eth0』的網路界面檔案,檔案類似如下: ONBOOT=yes ‘開機後要啟動 DEVICE=eth0 ‘指定網路裝置的名稱 BOOTPROTO=static IPADDR= ‘網路卡的IP位址 NETMASK= ‘子網路遮罩 NETWORK= BROADCAST=
198
建立網路卡的組態後,要啟動網路卡,可以重新啟動電腦,也可以使用ifdown先停用eth0,再使用ifup重新啟用eth0以下指令:
root]# ifdown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root]# ifup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或者,也可以使用以下的方式重新啟動網路服務,如下: root]# /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 停用 eth0 介面卡: [ 確定 ] 停用 loopback 介面卡: [ 確定 ] 設定網路參數: [ 確定 ] 啟動 loopback 介面卡: [ 確定 ] 啟動 eth0 介面卡: [ 確定 ]
199
搜尋順序 開啟『/etc/host.conf』檔案編輯,加入第二行的『multi on』敘述後存檔離開:
order hosts,bind multi on 『/etc/host.conf』檔案的『order hosts,bind』作用在告訴系統,對於Internet的主機名稱對應到該主機的IP位址的服務,是先由『hosts』,再接著由『bind』提供查詢的服務。
200
其中的『hosts』指的是『/etc/hosts』檔案,下一項接著說明。
而『bind』指的是DNS服務。 原來的『order hosts,bind』這一行只是指定它的搜尋順序,我們必須加入『multi on』這一行的敘述,才是啟動『多重搜尋順序』的功能,加入這一行,系統才會在『/etc/hosts』檔案中找不到主機與IP對應的關係後,再由DNS服務來做主機與IP查詢的動作。
201
主機與IP對應 『/etc/hosts』檔案的結構很簡單,每一列分別依『IP位址』、『完整的主機名稱』、『主機名稱的縮寫』三個欄位建立,例如: # Do not remove the following line, or various programs # that require network functionality will fail. rh8.kingbig.idv.tw rh8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202
指定名稱伺服器 我們必須在『/etc/resolv.conf』檔案中指定提供DNS服務的主機IP位址是那一台,這樣子在連結到Internet上任何一台主機時,才能由DNS主機提供服務將網域名稱轉換為IP位址。 編輯『/etc/resolv.conf』檔案,編輯建立如下的內容: domain kingbig.idv.tw ‘網域名稱 nameserver ‘第一個dns server的IP位址 nameserver ‘第二個dns server的IP位址 這裡設定『nameserver』的順序就是DNS查詢的順序
203
第三節 設定IP別名 我們可以在一張網路卡上指定多個IP,建立方式很簡單,請參考底下步驟:
將『/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的檔案複製為『ifcfg-eth0:0』檔案。 修改『ifcfg-eth0:0』檔案中的『DEVICE』為『eth0:0』、『IPADDR』為新的IP、及其它相關的設定依實際情形指定。 重新啟動網路界面裝置。
204
第一節 安裝Netscape 7 第二節 OpenOffice 1.0.1繁體中文版
第十四章 安裝X視窗的應用軟體 第一節 安裝Netscape 7 第二節 OpenOffice 1.0.1繁體中文版
205
第一節 安裝Netscape 7 下載Netscape安裝檔案 連到『http://home.netscape.com』下載新版的瀏覽器。
解開Netscape安裝檔案 『netscape-i686-pc-linux-gnu-installer.tar.gz』檔案是壓縮的檔案,解開這個檔案後切換到『netscape-installer』目錄中,執行『netscape-installer』檔案,開始安裝Netscape 7檔案。 安裝過程中,會由網路下載相關的檔案,大約45MB。
206
手動方式執行Netscape 7 在安裝時我們知道這些檔案是放在『/usr/local/netscape』目錄下,執行檔的名稱是『netscape』,所以我們啟動Netscape 7的方式,請先開啟『終端機』,執行指令是『/usr/local/netscape/netscape』。
207
在桌面上建立捷徑 在桌面上按『右鍵/New Launcher』。 會出現一個空白的視窗,我們要輸入一些必要的欄位。
必要輸入的資料只有以下二部份: 在『名稱』處輸入『Netscape 7』,這會是圖示下的文字內容。 在『指令』處輸入『/usr/local/netscape/netscape』。 按下『圖示』旁的『無圖示』按鈕,在瀏覽圖示視窗中,直接輸入『/usr/local/netscape/icons/』後按『Enter』鍵。 路徑輸入之後,會出現二個圖示,選擇大圖示後按『確定』即可。
208
建立捷徑的動作完成後,在桌面上就會出現『Netscape 7』的圖示,雙按就可以開啟『Netscape 7』。
209
第二節 OpenOffice 1.0.1繁體中文版 在RedHat 8版本中,已經將OpenOffice收錄進來,你可以在『小紅帽/辦公軟體』中找到它們。 OpenOffice所包含的軟體有: OpenOffice.org Writer就像Word OpenOffice.org Calc就像Excel OpenOffice.org Draw有些類似Visio,可以畫流程圖、可以畫組織圖的軟體 OpenOffice.org Impress就像PowerPoint OpenOffice.org Math就像方程式編輯器,可以編輯數學公式
210
改善中文字型 啟動OpenOffice.org Writer後輸入中文,中文字沒有顯示出來。
你必須先將『字型』修改為『AR PL Mingti2L Big5』、或者是『AR PL KaitiM Big5』字型,中文字才可以正確的顯示出來。
211
變更預設字型 執行『工具/選項』
212
點選左方的『文字文件/標準字型(西文)』,在右方顯示目前預設使用的字形。
213
將所有字型改為『AR PL Mingti2L Big5』。
214
以後開啟Writer,直接輸入中文也沒有問題的。
215
第一節 X視窗的虛擬視窗 第二節 檔案總管 第三節 視窗的vi編輯器 第四節 個人行事曆
216
第一節 X視窗的虛擬視窗 在X視窗的環境下,總共有四個虛擬桌面,使用滑鼠在最底端的四個小方塊(稱之為『工作區切換程式』)來切換。
預設的四個虛擬桌面應該夠我們用的,如果你還不滿足,可以在『工作區切換程式』的四個小方格上按『右鍵/偏好設定』。
217
第二節 檔案總管 在桌面的左上角有個『root的目錄』,將它打開後會顯示root個人目錄的內容:
218
執行『檢視/Side Pane』
219
在視窗左方資料夾說明的空白處,按『右鍵/Tree』
220
左下方,增加了一個『Tree』的標籤頁,將它按下去 。
221
第三節 視窗的vi編輯器 在X視窗下還有一個視窗介面的vi編輯器,依底下方式開啟『Vi IM proved』程式。
222
『語法效果』的功能,可以在我們編輯網頁、Java…文件檔案時,透過色彩輔助我們做編輯的動作。
我們在文字模式下學的那些指令,在這裡仍然通用。 『語法效果』的功能,可以在我們編輯網頁、Java…文件檔案時,透過色彩輔助我們做編輯的動作。
223
如果我們要手動調整的話,先執行『語法效果/Show individual choices』。
再點選到『語法效果』的功能表,會發現列出了所有的語法效果。
224
因為色彩對比不夠,所以我另外又執行『編輯/配色設定/koehler』,整份文件看起來就舒服多了。
225
第四節 個人行事曆 依下列方式執行『電子郵件』、或者是直接按下桌面小紅帽旁的『Ximian Evolution』。
第四節 個人行事曆 依下列方式執行『電子郵件』、或者是直接按下桌面小紅帽旁的『Ximian Evolution』。 依一般電子郵件的設定動作即可。
226
感覺感該和Outlook很類似,可以選點左方的功能,選擇使用電子郵件、行事曆、工作、或者是連絡人。
227
第一節 看圖軟體 第二節 影像編輯軟體 第三節 CD播放程式 第四節 製作Ogg-MP3的新選擇 第五節 播放Ogg 第六節 光碟燒錄
第十六章 X視窗的多媒體 第一節 看圖軟體 第二節 影像編輯軟體 第三節 CD播放程式 第四節 製作Ogg-MP3的新選擇 第五節 播放Ogg 第六節 光碟燒錄
228
第一節 看圖軟體 在Windows中有一套ACDSee專門顯示圖片的軟體,在Linux中有一套GQview我覺得也很好用。
第一節 看圖軟體 在Windows中有一套ACDSee專門顯示圖片的軟體,在Linux中有一套GQview我覺得也很好用。 依下列方式開啟『GQview』。
229
右方是圖片顯示區,左方可以選擇目錄、檔案,操作上非常簡單,三分鐘不到你就學會GQview。
如果圖片很大,只要按一下『x』,就可以將圖形調整為全圖瀏覽的大小,按一下『z』是以原圖形大小顯示圖片。
230
第二節 影像編輯軟體 『GIMP』這一套影像編輯軟體,大多數的人都拿它和PhotoShop來比較,由此可知它的功能十分強大。
第二節 影像編輯軟體 『GIMP』這一套影像編輯軟體,大多數的人都拿它和PhotoShop來比較,由此可知它的功能十分強大。 依下列方式開啟『GIMP』。
231
啟動GIMP後,顯示了二個很重要的訊息:
a.絕大部份的圖像處理都可以使用『右鍵』進行。 b.我們的操作,是可以復原的,使用『Ctrl + z』就可以還原所做的動作。
232
第三節 CD播放程式 操作很簡單,音樂光碟放進去,系統會自動開啟『CD播放程式』,直接就可以聽CD囉!
233
如果你要手動執行『CD播放程式』的話,可以依底下的方的開啟。
234
第四節 製作Ogg-MP3的新選擇 由Red Hat 8版本開始,支援新的壓縮技術-Ogg,當然,Ogg Vorbis也是一套開放、免費的音樂編碼技術。 依下列方式開啟『grip』:
235
我放入的音樂CD是朱哲琴的阿姐鼓,Grip透過CDDB找到這張專輯的曲目資料。
236
先點選『設定』標籤頁,再點選『雜項』標籤頁,記得要勾選『允許檔名含高8位字元』。
勾選這個選項,可以使Grip支援大部份的中文曲目,當我們在做音樂轉換時,才可以正確的將音軌編碼為中文檔名。
237
在『設定』標籤頁中,點選『抓軌/抓軌工具』的標籤頁,『抓軌檔案格式』欄顯示的『~/ogg/%A/%d/%n
在『設定』標籤頁中,點選『抓軌/抓軌工具』的標籤頁,『抓軌檔案格式』欄顯示的『~/ogg/%A/%d/%n.wav』,是指定抓取音軌資料時,是存放在『目前目錄(~)/ogg目錄(ogg)/演唱者(%A)/專輯名稱(%d)/曲目(%n)』的wav格式。
238
我覺得這樣的目錄層次太多,我想直接以專輯名稱做為目錄就可以,所以我將它改為『~/ogg/%d/%n.wav』,去除原有的『%A』。
239
在『設定』標籤頁中,點選『編碼/編碼器』的標籤頁。
將『編碼器』改為『oggenc』。 在『MP3檔案格式』將『MP3檔案格式』欄改為『~/ogg/%d/%n.wav』。
240
點選『抓軌』標籤頁,按下『抓軌後編碼』,就可以直接將音樂CD轉換為ogg的音樂格式。
241
按下『確定』,可以將整張光碟一次做轉換。
242
第五節 播放Ogg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前一個畫面的檔案上雙按,就可以播放了。這裡我們來介紹使用XMMS播放,它和Windows下的Winamp很類似。 請依下列方式開啟『音效播放器』。
243
你可以在面板上按『右鍵/播放清單編輯器』,開啟播放清單。
這是它的操作介面,是不是和Winamp很像?連操作的方式都一樣! 你可以在面板上按『右鍵/播放清單編輯器』,開啟播放清單。
244
第六節 光碟燒錄 燒錄光碟也是件輕鬆容易的事。 依下列方式開啟『CD Writer』。
245
第一次執行,要做一些設定。不過,你會發覺,按這個『OK』一點也不OK。
先將這個訊息窗移開一些,底下有一個『Choose recorder』的訊息窗,先按下『OK』選好燒錄機,就可以再按『OK』關閉剛才移除的訊息窗了。
246
這是一進來的視窗畫面。 上半部份是切換目錄,選擇檔案的作用。 底下右半邊,是要燒錄的檔案,你只要將上半部份的檔案拖到這裡來就可以囉!
247
將一些圖檔拖曳到右半部份。
248
再點選『左下角』的光碟圖案。 可以在『Recorder Speed』處選擇燒錄倍數。 按下『Record』按鈕,就開始燒錄資料。 若你的燒錄機支援『Buffer-Underrun Protection』的話,還可以勾選這個選項,提高燒錄成功的機率。
249
燒錄中。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