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2 £ 教学目的 £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新生儿黄疸常见病因及特点 黄疸的治疗目的以及有哪些方法

3 概 述 黄疸 是体内胆红素累积 引起皮肤或其它器官黄染的现象 新生儿时期黄疸颇为常见,即可以是生理性的,又可以是多种疾病的重要体征
概 述 黄疸 是体内胆红素累积 引起皮肤或其它器官黄染的现象 新生儿时期黄疸颇为常见,即可以是生理性的,又可以是多种疾病的重要体征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在新生儿时期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普遍现象、原因复杂、中枢中毒

4 一.正常胆红素代谢 1. 胆红素的形成 1)衰老红细胞的血红蛋白 约占80% 衰老RBC 单核吞噬系统 Hb 珠蛋白
1)衰老红细胞的血红蛋白 约占80% 衰老RBC 单核吞噬系统 Hb 珠蛋白 正铁血红素 血红素氧化酶 铁 CO 胆绿素 胆绿素 胆绿素还原酶 游离胆红素

5 2)旁路胆红素 占3%左右 骨髓内部分网织红细胞和幼红细胞未发育成熟即被分解,其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再转为胆红素 3)其它 肝脏和其他组织内含血红素的血色蛋白,如肌红蛋白、过氧化酶、细胞色素等。约占20%

6 2、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 Hb等单核-吞噬系统 游离胆红素 与白蛋白联结 间接胆红素 白蛋白治疗高胆红素血症、预防核黄疸的理论依据

7 3、胆红素在肝内的代谢过程 ①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 肝细胞膜特殊载体,与胞浆内的两种受体蛋白(Y、Z蛋白)结合
② 结合胆红素的形成 通过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DPGT,形成直接胆红素,能溶于水 ③ 排泄及“肠-肝循环” 肠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T分解还原成尿胆素类。大部分随粪便排除,小部分重吸收经门静脉至肝脏,再经胆道排泄,此即 极少部分流如体循环,由肾脏排泄 肠-肝循环

8 胆红素的代谢示意图 肝 肠道 ß-GT 网状内皮系统 衰老红细胞 血红蛋白 血红素 胆绿素 胆红素 胆红素 UDPGAB-UGT 胆红素
珠蛋白 血红素 加氧酶 胆绿素 还原酶 胆红素 血液 胆红素 Y,Z蛋白 UDPGAB-UGT 胆红素 胆红素-白蛋白 白蛋白 UDP 胆红素-GA 胆红素GA 胆素原 胆红素 ß-GT 胆素原 胆素 尿胆素 肠道 粪胆素

9 二.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 胆红素产生增加 ① 红细胞数量过多 ② 红细胞寿命短(新生儿70-90d,成人120d)
1.   胆红素产生增加 ①  红细胞数量过多 ②  红细胞寿命短(新生儿70-90d,成人120d) ③  旁路性及早期标记的胆红素增多 2.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转运能力不足 白蛋白↓,代谢性酸中毒

10 3、肝功能不成熟 4、 肠肝循环特殊 1) 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低下 Y,Z蛋白含量低(5天后逐渐↑) 2) 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1) 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低下 Y,Z蛋白含量低(5天后逐渐↑) 2) 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UDPGT含量、活性低 3) 肝细胞对胆红素排泄功能较差 4、 肠肝循环特殊 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 结合胆红素水解 葡萄糖醛酸 + 未结合胆红素 正常菌群未建立—结合胆红素不能还原成尿胆素原

11 三.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出现时间 生后2~3天 生后24小时内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出现时间 生后2~3天 生后24小时内 程 度 足月儿<221μmol/L 足月儿>221μmol/L 早产儿<257μmol/L 早产儿>257μmol/L 持续时间 足月儿10~14天消退 早产儿>3~4周 足月儿>2周 早产儿3~4周消退 或退而复现 结合胆红素 < 34μmol/L >34μmol/L 临床表现 一般情况好 较差,有原发病症状

12 四、新生儿黄疸主要病因 肝前性 肝性 肝后性 感染性 非感染性

13 新生儿黄疸 1、肝前性(胆红素生成过多): RBC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 染、肠肝循环增加、血红蛋白病、红细胞膜异常
2、肝性(摄取或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 新生儿黄疸 ①缺氧、感染 ②先天性UDPGT缺乏;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多症;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先天性甲低、先天性愚型 ③药物:竞争胆红素的Y、Z蛋白结合位点(磺胺、水杨酸盐、苯唑青霉素、西地兰等) 3、肝后性(胆汁排泄障碍): 肝炎、胆管阻塞- 胆道闭锁等;代谢缺陷病

14 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 胎儿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其他为乙型肝炎,TORCH
感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或在通过产道娩出时被感染 临床特点:① 起病较晚,常在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 ② 粪便颜色随黄疸轻重而改变 ③ 常不发热,部分有纳差、呕吐、肝脏肿大 ④ 血清胆红素常有直接、间接胆红素升高

15 (2)新生儿败血症 ① 新生儿败血症可伴有黄疸,且可为败血症的首显症状。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②原因:细菌毒素加速红细胞的破坏和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以及毒素对肝细胞的破坏(中毒性肝炎) ③血清胆红素在1周内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1~2周后肝脏形成结合胆红素的能力成熟,此时直接、间接胆红素均可升高

16 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病 (2)胆道闭锁 * 多数是由于宫内病毒感染导致的生后进行性胆管炎,胆管纤维化和胆管闭锁;若管壁薄弱则形成胆总管囊肿 * 多在出生后2周始显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 * 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 * 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 3个月可逐渐发展至肝硬化

17 (3)母乳性黄疸 发病率在0.5%~2%, 多于生后4~7天出现黄疸,2~3周达高峰,迟至3~4周消退。 机理: 母乳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使胆红素在肠道内重吸收增加;亦有认为此种母乳喂养患儿肠道内能使胆红素转变为尿、粪胆原的细菌过少所造成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相似,黄疸在生后3~4d出现,高峰在生后5~7天,但消退时间延长 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在生后6~8天出现,高峰在生后数周,6~12周消退

18 临床特点 ① 母乳喂养,足月儿多见 ② 黄疸似生理性黄疸,但不随生理性黄疸消退而消退 ③ 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④ 吃奶好、体重增加,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 ⑤ 停母乳2~3天后,黄疸明显减退,如再哺乳,黄疸可有反复,但不超过原来程度 ⑥ 预后好,不会引起核黄疸

19 (4)遗传性疾病 *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 *其他如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a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

20 (5)药物性黄疸 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孕母用药引起者 (6) 缺氧、酸中毒 (7) 出血(头皮血肿) (8) 红细胞增多症

21 五、胆红素脑病 bilirubin-encephalopathy (核黄疸 kernicterus)
未结合胆红素重度升高时,游离胆红素浸润脑组织引起损害 易侵犯基底核

22 高危因素 胆红素浓度 18~20mg/dl为临界浓度 血脑屏障成熟度(早产) 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低体温、感染 低蛋白血症
和胆红素竞争与白蛋白结合位点的阴离子:脂肪酸、磺胺、安定、先锋霉素等

23 临床分期 警告期:黄疸突然明显加深,嗜睡 吸吮反射弱,发热 痉挛期:痉挛或松弛、发热,呼吸 衰竭 (死亡) 恢复期:症状消退
后遗症期:持久性锥体外系神经异常 12~24h 12~24h 1~2w

24 后遗症:四联症 手足徐动症(100%) 眼球运动障碍 眼上转困难(90%) 高频率失听(50%) 牙釉质发育不良(75%)

25 六、新生儿溶血病 系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
以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最为常见,其次是Rh血型系统(其它如MN、Kell、Duffy等)

26 1.发病机制 1) ABO溶血病 以母为O型、胎儿为A型或B型最多见;母为AB型、或婴儿为O型均不会发生溶血病
有父亲遗传而母亲所不具备的显性胎儿红细胞抗原,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这种IgG血型抗体可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与红细胞上相应抗原结合,使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系统遭受破坏而发生血管外溶血 以母为O型、胎儿为A型或B型最多见;母为AB型、或婴儿为O型均不会发生溶血病

27 2) Rh血型不合 ①多见于少数民族,Rh血型系统有6种抗原(C> D>E>c>d>e)。Rh溶血病以RhD溶血病最常见, 其次为RhE溶血病 ②Rh抗原仅存于Rh猴及人的红细胞上,故第一胎很少发病 ③Rh阴性母亲第一胎发生Rh溶血病,一可能是输过血;二可能是“外祖母学说”

28 2.临床表现 Rh溶血病症状较ABO溶血病严重 ① 胎儿水肿:红细胞破坏、 贫血、缺氧 ,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水肿、死胎
② 黄疸: 出现早,且进行性加深 ③ 贫血、肝脾肿大 ④ 胆红素脑病:多发生在生后2~7天内

29 3、诊断 1)病史:母不明原因的流产、死胎等;母亲血型、新生儿血型检查;黄疸出现时间及进展情况 2)血清学实验
①Coomb’s实验(改良抗人球蛋白实验) ②抗体释放实验 ③游离抗体检测:表明母血抗体已进入胎儿体 内,但不一定致敏

30 七、新生儿黄疸诊断、鉴别诊断 1.确定有无黄疸;是生理性或病理性;间接或直接胆红素升高 2. 黄疸首现的时间及日龄 <24h 溶血病多
2~3d 生理性、ABO溶血 4~7d 败血症,母乳性(早发性),围产因素 >7d 母乳性(晚发性),败血症,肝炎,胆道闭锁等

31 3. 黄疸程度及进展 黄疸重、进展快 溶血症,败血症 黄疸发展慢、持久 肝炎,胆道闭锁 4.粪尿颜色 粪色浅、尿色深黄者 肝炎,胆道闭锁 5.妊娠史、生产史 胎膜早破,产时延长 感染 母用药物(如催产素,使母水钠潴留,红细胞水肿破坏) 家族史 (蚕豆病),父母肝病史 6.伴随症状、体征 感染中毒表现 溶血表现

32 八、新生儿黄疸治疗 1. 寻找病因,对应治疗(败血症、肝炎等) 2. 对症(退黄) 1)药物治疗 ① 中药: 茵栀黄
① 中药: 茵栀黄 ② 肝酶诱导剂: 鲁米那5mg/kg/d×5d 可拉明

33 ③ 减少肠壁对未结合胆红素吸收:1%活性炭 5ml;琼脂125~250mg
④ 激素: ⑤ 减少游离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 白蛋白 1g/kg;丙种球蛋白1g/kg 血浆 25ml 纠酸 5%碳酸氢钠3~5ml/kg

34 2)光疗

35 ① 间接胆红素增高。直接胆红素升高,易致青铜症
② 原理:使胆红素结构发生改变 ③ 波长420~470nm的蓝光,双面优于单面 ④ 副作用:发热、腹泻、皮疹、不显性失水增加,核黄素分解增加,血钙降低 ⑤ 注意点:用黑纸片保护双眼、生殖器;补充水分及WitB2 ⑥ 光疗需12~24小时才能使胆红素下降

36 3)换血治疗 ①指征: Rh溶血病、重症ABO溶血病 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 ( 20mg/dl )
对早产儿,特别是有缺氧、酸中毒、感染、脱水等时,指征可放宽 有早期核黄疸表现者 ② 血源选择 ABO溶血病:O型血球、AB型血浆 Rh溶血病: Rh血型与母亲相同 ABO与患儿相同(或O型)

37 ③换血途径: 脐静脉换血、脐静脉和脐动脉同步换血、外周血管同步换血 ④ 换血量和换血速度: 按150~180ml/kg 总量在400~600ml 速度要均匀

38 黄疸治疗进展 金属卟啉类药物: 血红素氧合酶抑制剂,主动过程。锡原(中)卟啉,已经获得美国FDA批准

39 思考题 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何鉴别? 2、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3、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4、新生儿黄疸有哪些治疗方法?


Download ppt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