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3-1 生物的歧異度及其重要性 3-2 群集的結構 3-3 群集的消長 3-4 生態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3-1 生物的歧異度及其重要性 3-2 群集的結構 3-3 群集的消長 3-4 生態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3-1 生物的歧異度及其重要性 3-2 群集的結構 3-3 群集的消長 3-4 生態系
第三章 群集和生態系 3-1 生物的歧異度及其重要性 3-2 群集的結構 3-3 群集的消長 3-4 生態系

2 生物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族群群集生態系 群集:許多不同及相同「物種」同時聚集在一「棲地」,這些族群合稱為群集。
生態系:包括生物群集和周圍的環境所形成的體系。

3

4 3-1 生物的歧異度及其重要性 1970年開始引起注意 1990「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 聯盟會議」列為主要議題
3-1 生物的歧異度及其重要性 Biodiversity 1970年開始引起注意 1990「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 聯盟會議」列為主要議題 1992簽訂「生物多樣性公約」

5 生物歧異度: 定義:指某地區,有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生物及生物生活環境的生態複雜性。 分為三個層面: 遺傳(基因)歧異度 物種歧異度
生態系歧異度

6 遺傳(基因)歧異度 定義:地球上所有生物體遺傳訊息的總合。(DNA、基因、染色體) 同種個體間的遺傳性狀有所差異 重要性:
控制人類血型的基因有三種:IA、 IB 、i。 果蠅的眼色 重要性: 提供品種改良:野生大豆、水稻 提供利用:人類可利用的基因(基因工程), 如藥物(胰島素)、食物 避免淘汰:提高種族適應變動環境的能力

7 鐮刀型貧血基因 在海平面時血球的形狀 A>S 對瘧疾的抵抗 S>A

8 基因庫 一種族群內所有個體的基因總和。 基因庫愈大,基因歧異度愈大。

9 物種滅絕是基因資源的消失,是一項不可逆的破壞 保存物種資源的措施 設置保護區 成立種子銀行 繁殖瀕臨絕種的生物
生活小百科 食衣住行、藥物取自各種基因產物 紅豆杉提煉出抗癌藥物 物種滅絕是基因資源的消失,是一項不可逆的破壞 保存物種資源的措施 設置保護區 成立種子銀行 繁殖瀕臨絕種的生物

10 物種歧異度: 定義:某一地區內生物種類的多寡。 評估指標: 物種數量的多少(豐富性) 物種數量是否平均(均勻性)

11 物種均勻性 生態系 A 30 106 B 28 6 C 32 10 D 5 E 26 2 F 25 8 個體數 生物種類

12 【淡水河上游】 (A-C) 【淡水河下游】 顫蚓(D)

13 淡水河下游: 顫蚓(俗稱絲蚯蚓) 數量多、物種少

14 物種歧異度: 特性: 要比較,才有較大意義。 淡水河上游物種多、數量少(圖3-2) 淡水河下游物種減少、數量增大
表示由上游至下游物種歧異度減少 比族群密度更能瞭解生態環境變動的現象。

15 生態系統歧異度: 森林生態系>沙漠生態系 沿岸生態系> 沙岸生態系 歧異度 指一地區可提供生物棲息環境的變化
情形。包括生物圈中生物群集與生活環境的多樣化。 歧異度 森林生態系>沙漠生態系 沿岸生態系> 沙岸生態系

16 岩岸 岩岸,由於岩岸底質固定,固有許多生產者附著,圖中綠色生產者為石蓴,生產者多其消費者亦較多,此生態系統物種歧異度高,此區為恆春墾丁海岸。

17 沙岸 沙岸,由於沙岸底質不穩定,故生產者較少,沙岸型沙灘上物種較少,此生態系統物種歧異度較低。此區為屏東車城海岸。

18 生物歧異度的重要性 食物網複雜、生態平衡 人類需要: 果蠅(傳粉)、抗旱的水稻品種(缺水) 資源永續經營 生物歧異度下降 單一樹種育林

19 物種歧異度減少的原因 自然因素: 火山爆發、颱風、森林大火、地震、氣候變遷 人為干擾因素: 破壞生物棲息地 過度狩獵、採集 污染
外來物種的引進

20 破壞生物棲息地:阿里山公路,檳榔樹違法種植,公路兩側種滿檳榔樹,單一樹種育林,破壞生物棲息地。

21 梅花鹿

22 布袋蓮與福壽螺

23 被布袋蓮與福壽螺所侵佔的池塘

24 第二節 群集的結構 物種結構 空間結構 群集基本特徵

25 物種結構 定義:組成某一群集之生物種類的多寡、各生物族群的個體數和分布型態等。 生物種類? 生物數量? 角色? 生物間交互作用?
食物鏈、食物網組成? 優勢種?

26 群集的命名 優勢種:自然界群集通常以其所含有的優勢種植物稱呼。如:五節芒群集、箭竹林 以數量或活動主導群集作用

27 五節芒群集

28 空間結構 你今天如何到學校? 路線? 周圍環境?

29 空間結構 生物隨環境因子之改變,而有連續或局限分布的情形。 垂直結構 水平結構

30 垂直分層情形:森林 影響因子:光照、溫度、濕度

31 植物垂直分層分佈 地下層:腐質土中的細菌或真菌。 地表層:草本植物、蕨類、苔蘚植物。 灌木層:耐陰植物植物。 喬木層:高大樹木,如冷杉。
樹冠層:陽光照射處。 喬木層和灌木層中常有附生植物,如蕨類、蘭花等。

32 動物的分層 動物的分層現象:與覓食和棲息有關 喬木層:如大冠鷲 灌木層:如山雀、畫眉等 地表層:藍腹鷳(原始闊葉林)、帝雉等(針闊葉混合林)
地下層:如蚯蚓。 動物也會從某一層進入另一層活動

33 藍腹鷳

34 帝雉 臺灣針葉林中的動物,說明針葉林動物

35 湖泊的垂直和水平結構 環境因子: 深淺 光照 水溫 水壓 溶氧量 水密度

36 湖泊的水平結構 湖心:浮游藻類。 外圍:金魚藻等沈水 植物。 水面:有浮萍、睡蓮 浮水 水陸交會:慈菇挺水 岸邊植物:如蘆葦。

37 湖泊的垂直結構 湖上層:浮游藻類,如矽藻、綠藻。 水體: 浮游動物、魚類 湖底: 底棲性動物,如蝦、蟹及細菌等。

38 群集基本特徵 有一定的生物組成 各種生物互相依賴、影響 與環境關係緊密、相互影響 優勢分子主導群集 空間上:分層現象
時間上:晝夜節律、季節變化、 消長


Download ppt "3-1 生物的歧異度及其重要性 3-2 群集的結構 3-3 群集的消長 3-4 生態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