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金融機構管理 投資銀行翹楚-高盛集團 指導老師:陳曉蓉(教授) 學 生:鄭紹宏 學 號:NA0X0013 班 級:碩專財法二甲
學 生:鄭紹宏 學 號:NA0X0013 班 級:碩專財法二甲 參考書目:(顫慄金融史Ⅲ)海鴿文化 /05/22
2
大綱 1 高盛集團簡介 2 高盛集團發展歷程 3 危機中成長 4 征服世界
3
高盛集團簡介
4
高盛概覽 高盛成立於1869年,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跨國性控股投資銀行之一,也為美國財富500強企業之一。高盛的業務涵蓋投資銀行、證券交易和財富管理;業務對象為企業、金融機構、(國家)政府及個人。由優秀的專家為客戶提供服務。高盛集團同時擁有豐富的地區市場知識和國際運作能力。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公司亦持續不斷地發展變化以幫助客戶無論在世界何地都能敏銳地發現和抓住投資的機會。
5
業務地域 美國 歐洲 亞太地區 美國紐約 (總部)
6
高盛全球分佈 美國紐約 (總部) 法蘭克福 全球20多個國家主要地區 芝加哥 倫敦 香港 東京 上海 台北 北京 (亞太總部)
近50個分公司及辦事處 總資產達3000多億美元 北京 高達2萬多名員工
7
主要業務範圍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業務分配 企業機構與 客戶服務 投資銀行業務 投資及貸款 投資管理
8
高盛集團發展歷程
9
從家族到公司 高盛是由德國移民馬克斯・戈德曼於1869年創立的。在慢長輝煌歷史主要是由互相通婚的戈德曼家族和薩克斯家族及後來加入的溫伯格家族經營。早期創始人馬克斯·戈德曼每天沿街打折收購商人們的本票,然後在某個約定日期裡由原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額支付現金,其中差額便是馬克斯的收入。1882年,他的女婿山姆・薩克斯加入了公司。1885年馬克斯・戈德曼把公司取名為高盛。馬克斯·戈德曼退休後把公司交由他的兒子亨利和山姆經營,這兩人並不滿足高盛只是從事目前商業票據交易的先鋒,希望把高盛建立成為一個國際型綜合性合夥制金融集團。
10
投資銀行雛鷹 1897年山姆拜訪當時當時倫敦著名的商業銀行克蘭沃特-尚斯公司並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還在巴黎和柏林等海外部門迅速發展。1904山姆兒子亞瑟及普爾畢業加入高盛,同年創始人馬克斯·戈德曼不幸去世。後來高盛增加貸款、外匯兌換及新興的股票包銷業務,規模雖小,卻是已具雛形。此後亨利根據完善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來判斷公司價值的新方法形成「價格/利潤」價值的評估方法也就是現今證券市場被廣泛採用「本益比」概念。1906年後的30年期間高盛和雷曼兄弟合作進行大多數證券包銷業務使高盛變成了真正的投資銀行。
11
危機中成長
12
德國血統 20世紀20年代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經濟得到擴張,此時高盛在金融領域地位不斷上升,但業務發展幾乎陷於停頓中。此時還在戰爭期間犯了致命的錯誤, 領導人戈德曼·亨利自豪自己是德國猶太血統、帶領高盛成為德國戰爭堅定支持者,卻給高盛的聲譽造成破壞性損害。一戰結束,亨利宣告引退,他所一手打造的證券包銷業務面臨擱淺,後來高盛尋找新合夥人威迪奧·凱琴斯接替此業務。
13
危機中的瘋狂 威迪奧·凱琴斯是個樂觀、自信又有感染力的人。他想把高盛公司由單一的票據業務發展成一個全面的投資銀行。他做的第一步就是引入股票業務,成立了高盛股票交易公司,在他狂熱的推動下,高盛以每日成立一家信托投資公司的速度迅速擴張類似今天共同基金的業務,股票發行量短期迅速膨脹。公司一度發展得非常快,股票由每股幾美元,快速漲到100多美元,最後漲到了200多美元。但是好景不長,192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股市大崩盤,使得股價一落千丈,跌到一塊多錢,使公司損失了92%的原始投資,公司的聲譽也在華爾街一落千丈,成為華爾街的笑柄,公司瀕臨倒閉。
14
絕處逢生 1929年事件對高盛造成的損害,在以後的幾十年都刻骨銘心,在凱琴斯後,薩克斯家族選擇西德尼・溫伯格擔任高盛繼承者,使遭受金融危機慘敗的高盛恢復了元氣,1932年更邁出驚人一步,在收購商業票據領域大大的鞏固。20世紀40年代,一連串的大膽改革使高盛最終走出蕭條、邁向穩健,奠定良好基礎。後來高盛高薪聘請精通交易業務的格斯・利維開拓交易業務廣闊天地,創建獲利能力較強的套利交易部門還建立市政融資部門及證券零售業務部門為以後高盛再次進入證券包銷市場奠定基礎。溫伯格一直保持著保守、穩健的經營作風,從1930年到1969年溫伯格用了整整39年,使遭受金融危機慘敗的高盛恢復了元氣,成為當之無愧的「現代高盛之父」。
15
無冕之王 西德尼・溫伯格在高盛任職長達63年之久,1947年溫伯格結識亨利・福特二世,兩人共同完成多項業務與福特公司建立固定客戶關係。1956年,高盛一手策劃福特汽車公司6.5億美元股票公開發行承銷業務,為此高盛贏得極高的榮譽,一舉將高盛重新推向眾人矚目中心。當時溫伯格被認為是「無冕之王」。在溫伯格領導下還建立專門從事證券銷售業務的銷售部,將所有部門進行專業化的分工,使得工作效率大大的提升,取得當時投資銀行領域競爭中的領頭羊地位。
16
利維時代 1969年,溫伯格去世。為高盛創造利潤方面僅次於的格斯·利維自然成為高盛高級合夥人職位的唯一繼承人。選擇格斯·利維繼任是一個非同尋常而關鍵性的決策。那時,高盛的競爭對手的高級合夥人都是銀行專業人員,而利維卻是交易員。在溫伯格時代,高盛內部就開始了兩個發展方向之間的競爭:溫伯格領導的投資銀行方向與利維領導的證券交易方向。以證券交易成名的格斯·利維的繼任促進了高盛在證券交易業的發展,從而讓高盛在80年代開始的證券交易業務浪潮中搶得了先機。
17
再陷泥淖 1972年,擁有30億美元資產的美國賓州中央鐵路公司破產,成為當時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破產案件,再次給高盛造成了聲譽上的損害。破產導致賓州中央鐵路公司的商業票據無法歸還本金與利息,而它們絕大部分是由高盛承銷發行的。更為嚴重的是,人們發現美國聯邦法院、美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也認定高盛知道賓州中央鐵路公司財務狀況正在惡化、走向破產,卻仍然在為它承銷證券。1976年,利維出席紐約紐澤西港務公司懂事會議突然癱倒,陷入昏迷後再也沒恢復,因而高盛再次失去一位強而有力的領軍人物。
18
征服世界
19
世界級「選手」 1976年,高盛合伙人利維去世後,管理委員會決定由約翰・溫伯格和約翰・懷特海德兩人共同作為高盛產業的繼承者。剛開始,華爾街的人們都懷疑這兩人共掌大權的領導結構會引發內部混亂,很快他們發現他們錯了,因為兩位新人配合默契,高盛也由此邁進了世界最頂尖級投資銀行行列。溫伯格和懷特海德認為公司管理混亂,表現為責權界定不清晰,缺乏紀律約束,支出費用巨大,因而對公司進行調整。到了70年代,投資銀行業在突然間走到了盡頭,一些主要的美國公司和投資銀行拋棄了這個行業傳統。1974年投資銀行界信譽最好的摩根斯坦利首先參與了惡意收購活動。當時摩根斯坦利代表其加拿大客戶國際鎳鉻公司(INCO)參與了企圖惡意收購當時世界最大的電池製造商電儲電池公司(ESB)的行動。ESB在得知摩根斯坦利的敵對意圖後,請求高盛幫忙。
20
世界級「選手」(續) 當他得知競購價格是每股20美元(比上一個交易日上漲9美元)時,建議ESB 用「白衣騎士」(受惡意收購的公司請來友好的競價者參與競價,以抬高收購價格)的辦法對付INCO,或採取反托拉斯訴訟,在高盛和白衣騎士的協助下,INCO最終付出了41美元的高價,ESB 的股東們手中的股票則上漲了105%。從這件事開始,在一次又一次的收購與反收購鬥爭中,首先是摩根斯坦利,然後是第一波士頓都充當了收購者的角色,而高盛則是反惡意收購的支柱。這次鬥爭給高盛在這一方面成功的經驗,同時也是好運來臨的良好徵兆。1976年,阿茲克石油公司受到了敵對性攻擊,他們對高盛的服務絲毫不感興趣,他們請來律師,初步控制事態。高盛建議重新考慮決定,但對方仍然不願會見,最後阿茲合克公司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同意高盛為其提供服務,高盛由此成為投資銀行界的世界級「選手」。
21
高盛的IPO之路 20世紀90年代,多角化經營的金融控股公司、對專業性投資銀行紛紛改制為股份制公司。此種狀況下,高盛也受到影響。1986年高盛管委會更建議取消合夥制,但約翰・溫伯格堅定合夥人制度的價值。1994年高盛遭受嚴重財務損失,合夥人對此喪失信心,直到1998年高盛合夥人來到紐約IBM執行會議中心,此次結果公開上市終於通過。1999年終於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6900萬新股,每股53美元,幕資36.6億美元,佔其總股本14.8%。
22
高歌猛進 成功上市後的高盛,獲得充足的資金,從自營業務進而轉為經記業務奠定基礎。建立現代投資銀行體制,資本實力的擴充,令高盛追求高風險業務,在2002年到2006年的5年客戶數量倍增,海外市場,全球幾個重要經濟大國,取得市場優先權。2007年在國際市場打敗對受摩根士丹利和美林銀行,成為在國際IPO市場,世界公認的霸主。
23
Thank You !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