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免疫系统是机体不可或缺的生理系统之一 1、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3、血液循环系统 4、神经系统 5、骨骼运动系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免疫系统是机体不可或缺的生理系统之一 1、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3、血液循环系统 4、神经系统 5、骨骼运动系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免疫系统是机体不可或缺的生理系统之一 1、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3、血液循环系统 4、神经系统 5、骨骼运动系统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免疫系统是机体不可或缺的生理系统之一 1、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3、血液循环系统 4、神经系统 5、骨骼运动系统 6、生殖系统 7、泌尿系统 8、内分泌系统 9、免疫系统

2 免疫系统组成 组织结构:器官,细胞(如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等),分子(如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膜分子等),循环系统 功能结构:固有免疫系统,适应性免疫系统

3

4 免 疫 器 官 Organs of the Immune System
中枢免疫器官 (Central lymphoid organ)或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 外周免疫器官 (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 Organ or tissue that provides a microenvironment necessary for lymphocytes maturation

5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Central lymphoid organ)
骨髓和法氏囊(Bone Marrow and bursa of Fabricius) 胸腺(Thymus) A primary lymphoid organ that is requir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immunocompetent CD3CD4 and CD3CD8 cells necessary for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6 一、骨髓(Bone Marrow )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 结构: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活跃的造血功能,主要构成为造血组织和血窦,而造血组织中的基质细胞主要包括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由基质细胞及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GM-CSF等)和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 功能: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免疫应答;既中枢又外周免疫器官)。

7

8

9 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相当于哺乳动物骨髓
Bruce Glick and Charlie Chang

10 二、胸 腺(Thymus) 结构: 皮质:发育早期胸腺细胞为主(85-90%,未成熟T细胞),上皮性网状支架(胸腺上皮细胞:包绕胸腺细胞、产生激素细胞因子抚育胸腺细胞)及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髓质:上皮性网状(胸腺上皮细胞)为主,少量较成熟胸腺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DC。

11

12 血-胸屏障:皮质毛细血管及其周围具有屏障作用
功能:分泌多种激素(多种细胞因子:SCF、IL 、TNF-a、GM-CSF等,胸腺肽类分子:胸腺素、胸腺a肽、胸腺生成素等),促进胸腺细胞分化;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器官。 年龄变化:新生儿胸腺相对较大,至青春期达30-40克,此后胸腺开始萎缩。

13 胸腺小叶中靠近边缘的皮质区密集地布满了胸腺细胞,靠近中心的髓质区则细胞稀少。胸腺为胸腺细胞的发育、成熟提供微环境。

14 胸腺的组织结构Thymic Tissue Architecture
胸腺是由不同来源的多种类型细胞构成的(The thymus is made up of various cell type derived from different origin). 从组织上来讲(Histologically),胸腺有三种明确的组成( the thymus has three distinct components):包膜下皮质( subcapsular cortex),皮质( cortex)和髓质( and medulla). T细胞或胸腺细胞的发育是以嵌进上皮网状结构即胸腺基质为基础的(Developments of T cells or thymucytes are found embedded in an epithelial network known as thymic stroma). 胸腺基质提供前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的诱导微环境(The thymic anlage provides an inductive environment that allows precursor T cells to rapidly expand and differentiate).

15

16 第二节 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
淋巴结(lymphnodes) 脾脏(spleen) 粘膜相关淋巴系统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system) 扁桃体(tonsil)

17 一、淋巴结

18 淋巴结是被膜包囊物,非常策略地分布于全身去接受和过滤来自于外周组织间隙液和淋巴液中的抗原及细胞(Lymph nodes are encapsulated strictures that are strategically placed throughout the body to receive and filter antigens and cells from peripheral interstitial fluid and lymph). 所有淋巴液最终汇到胸导管并回到外周血中All lymph nodes eventually drain into the thoracic duct and back to the peripheral blood.

19 淋巴结结构 淋巴结被膜外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门处有动静脉、神经和输出淋巴管。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靠近被膜的浅层皮质区有生发中心(左)。右图显示生发中心的显微结构。
淋 巴 结 的 基 本 结 构 HEV 髓质淋巴窦 皮质淋巴窦 毛细血管 小梁 输入淋巴管 输出淋巴管 静脉 动脉 髓索 生发中心 髓质 被膜

20 生发中心 髓索 次级淋巴滤泡 初级淋巴滤泡 输出淋巴管 副皮质区 髓窦 输入淋巴管

21 初级淋巴结 左锁骨 下静脉 右淋巴 导管 次级淋巴结 胸导管 腹股沟淋巴结 肠系膜淋巴丛 肠导管 乳糜管 胸 腺 心 脏 脾 皮氏小淋巴结
肠系膜淋巴结

22 High endothelial venule,HEV(高内皮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深皮质区内皮细胞组成,淋巴细胞再循环中起主要作用
高内皮小静脉是淋巴组织中的一种特殊小静脉(HEV are specialized venules found in lymphoid tissues). 淋巴细胞从血流中迁移入淋巴组织依赖于高内皮小静脉细胞(Lymphocytes migrate from blood into lymphoid tissues by attaching to and migrating across the high endothelial cells of the vessels).

23 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
次级淋巴组织中的生发中心是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B细胞大量增殖、选择、死亡的场所(Germinal centers in secondary lymphoid tissues are sites of intense B cell proliferation, selection, and death during Ab responses).当激活的B细胞迁移进入淋巴结时生发中心形成围绕滤泡树突细胞网络 (Germinal centers form around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network when activated B cells migrate into lymphoid follicles). 初级淋巴小结(primary follicle):静息的初始B细胞 次级淋巴小结(secondary follicle)= 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主要含受Ag刺激后增殖分化的B淋巴母细胞

24 淋巴结功能 T细胞(占75%)和B细胞(占25%)定居的场所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高柱状内皮细胞)
过滤作用(淋巴窦内Mφ )

25 二、脾脏 经血液循环进入脾脏的T细胞分布于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的内侧,而B细胞则分布于PALS的边缘,与边缘血窦比邻。B细胞聚集的区域可见淋巴小结和生发中心。脾血窦的周边布满了巨噬细胞,它们能够吞噬血液中的细胞碎片以及外来微生物或者抗原。

26 被膜 初级滤泡 小梁 边缘区 血管窦 白髓 红髓 动脉周围淋巴鞘 生发中心

27 中央动脉 动脉周围 淋巴鞘 脾 脏 的 结 构 淋巴小结 边缘区 静脉窦 被膜 边缘区 动脉周围 淋巴鞘 生发中心 脾索

28 脾白髓 边缘窦 B细胞冠 红髓 生发中心 边缘区 动脉周围淋巴鞘 中央动脉

29 脾 脏 (Spleen) 白髓(white pulp) 红髓(red pulp) 功能
(1)动脉周围淋巴鞘(periarterial lymphatic sheath,PALS),围绕在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组成,相当于副皮质区。 (2)淋巴小结,主要由B细胞组成,可发展成生发中心,常出现于PALS的一侧。 红髓(red pulp) 占脾实质的2/3,分布于小梁周围及白髓之间。 (1)脾索, (2)脾血窦, 功能 滤血(Mφ 、网状内皮细胞)、免疫(TB定居、免疫应答场所)、造血(胚胎期)、储血(血窦)

30 三、粘膜免疫系统(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无被膜淋巴组织;
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阑尾。 人体粘膜表面积约400M2,约50%淋巴组织存在于粘膜系统,是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31

32 肠免疫 绒毛 诱导场所 滤泡 初级滤泡

33 肠 粘 膜 淋 巴 组 织 的 结 构 小肠绒毛细胞 引流淋巴管 粘液层 肌肉层 输出淋巴管 B细胞 T细胞 浆细胞 生发中心 M细胞

34 肠 道 淋 巴 系 统 免 疫 应 答 M细胞:为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顶部胞质较薄,核位于基底部,基底部质膜内陷成
穹隆,内含多个淋巴细胞、Mф和DC。 Th 巨噬细胞 IgA sIgA 浆细胞 B M细胞 上皮细胞 辅助 肠 道 淋 巴 系 统 免 疫 应 答

35 皮氏小结接受外来抗原和免疫应答的机制 位于皮氏小结上方的M细胞从小肠腔内吞饮外来抗原颗粒,在细胞内形成吞饮小体。吞饮小体穿过M细胞,在其另一侧排出,传递给小结内的巨噬细胞或者树突细胞,由它们活化Th细胞。Th细胞辅助B细胞活化并分泌IgA抗体,经小肠绒毛细胞以分泌型IgA的形式分泌于小肠粘膜的表面。

36 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一、淋巴细胞归巢
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一、淋巴细胞归巢 循环至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通过其表面归巢受体(粘附分子)与高内皮小静脉HEV中内皮细胞表面相应血管地址素(粘附分子配体)结合,得以归巢。

37

38 二、 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s (淋巴细胞再循环)
Both T and B cells continuously circulate and recirculate, blood to lymph to blood. Approximately 1-2% recirculate every hour. NK cells are only found in blood, spleen and liver. 淋巴结:血液TB→ 深皮质区→ HEV→ 定居→ 髓窦→ 输出淋巴管→ 胸导管→ 血液 脾:血液TB脾动脉→ 穿过血管壁→ 白髓→ 脾索→ 脾血窦→脾静脉→ 血液循环 其他组织:血液TB穿过毛细血管壁→ 组织间隙→ 淋巴液回流→ 局部淋巴结→ 输出淋巴管→ 胸导管→ 血液循环

39 淋巴细胞再循环 来自外周组织的引流淋巴液经初级、次级淋巴结抵达胸导管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经过心脏及动脉循环的血液淋巴细胞中,未活化淋巴细胞再次进入淋巴结和脾脏,少数活化细胞进入外周组织,发挥免疫学效应。淋巴细胞在血液与淋巴系统之间大约12~24小时循环一周。

40

41 淋巴结 (12小时) 脾 脏 (5小时) 输出淋 巴管 52% 未活化淋巴细胞 45% 42% 血液循环 (30分钟) 10% 不参加再循环的细胞 ( ?) 活化淋巴细胞 10% 粘摸下组织 其它组织 肝 、大脑 骨髓、上皮 腹腔

42 再循环意义 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分布更合理; 淋巴组织可不断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通过再循环,增加了T、B与抗原与APC接触机会; 通过再循环,使机体免疫器官与组织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43 谢 谢


Download ppt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免疫系统是机体不可或缺的生理系统之一 1、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3、血液循环系统 4、神经系统 5、骨骼运动系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