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湖北省地方标准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DB42/T 602-2010)宣贯
段振中 湖北省气象培训中心
2
前 言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 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湖北省防雷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武汉武钢北湖恒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段振中、宋继湘、郭际东、王学良、李军雷、何兵、黄克俭、段弢、史雅静、胡双伟、赵南平、李林。
3
引 言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鉴于建设项目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工作在湖北省 地域开展,目前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规
引 言 鉴于建设项目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工作在湖北省 地域开展,目前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规 范湖北省境内防雷装置设计评价工作,给评价技术人员 在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工作时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引 用和参考现行标准并认真分析建设项目防雷装置设计技 术评价工作特点,结合建设项目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 实际工作需要,编制本标准。
4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语和定义、一般规定、评价内容与技术要求、评价 项目与方法。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的术 语和定义、一般规定、评价内容与技术要求、评价 项目与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含改建、扩建,下同)建 筑物(含构筑物,下同)、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 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
5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 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GB (2006年版)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6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GB 50177-2005 氢气站设计规范 GB 50183-2004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SH 3097-2000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YD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JGJ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7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防雷装置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LPS)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及GB50057、GB50343中相关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防雷装置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LPS)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合。 3.2 外部防雷装置 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于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 3.3 内部防雷装置 in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等电位连接系统、共用接地系统、屏蔽系统、合理布线系统、电涌保护器 等组成,主要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在需防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 3.4 接闪器 air-termination system 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 和金属构件等。 3.5 引下线 down-conductor system 连接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8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3.6 接地装置 earth-termination system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
3.7 接地体 earthing electrode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3.8 接地线 earthing conductor 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 地体或接地装置的连接导体。 3.9 自然接地体 natural earthing electrodes 利用与大地接触的金属物体,如金属管道、构建筑物基础内的钢筋等兼做接地体, 称自然接地体。 3.10 人工接地体 manual earthing electrodes 为接地需要而埋设的接地体,称人工接地体。一般可分为人工垂直接地体和人工水 平接地体,二者可以结合使用。
9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3.11 共用接地系统 common earthing system
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设备保护接地、屏蔽 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和信息设备逻辑地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装置。 3.12 雷电防护区 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LPZ) 需要规定和控制雷击电磁环境的那些区。 3.13 等电位连接 lightning equipotential bonding 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等电位连接到防雷装置以减小雷 电流引发的电位差。 3.14 等电位连接带 bonding bar 将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电信线路及其它线路连于其上以能与防雷装置 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带。
10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3.15 雷击电磁脉冲 linghtning electromagnetic impulse
是一种干扰源。本规范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附近所引起的效 应。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电击中的装 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电磁辐射干扰。 3.16 等电位连接网络 bonding network 将建筑物和建筑物内系统(带电导体除外)的所有导电性物体互相连接到接地装 置的一个系统。 3.17 电磁屏蔽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屏蔽。 3.18 电涌保护器 surge protective device (SPD) 目的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11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3.19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 technical examination of desig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按照防雷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防雷装置的设计达标情况而进行的记录、查对、计算 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全过程。
12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4 一般规定 4.1 防雷分类与雷电防护区划分
4 一般规定 4.1 防雷分类与雷电防护区划分 建筑物防雷类别的划分,应按照GB50057第二章执行。 建筑物雷电防护区域的划分,应按照GB50057第六章执行。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的划分,宜按照GB50343第4节 执行。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应按照GB50057附录一计算。
13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4.2 基本要求与工作程序 4.2.1 对报送的图纸的内容进行确认。评价的图纸主要有:
4.2 基本要求与工作程序 对报送的图纸的内容进行确认。评价的图纸主要有: ——设计说明(包括防雷装置分类的依据); ——防雷接地平面图及大样图; ——均压环设计图及大样图; ——屋面图及大样图; ——立面图; ——弱电系统设计图; ——配电系统图。
14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4.2.2 已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建设项目,还应提供雷击风险 评估报告书。
已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建设项目,还应提供雷击风险 评估报告书。 评价防雷装置设计图纸,必须认真了解建筑物所处区域的 地理位置、地质(土壤电阻率等)、气象(雷暴日数)、 环境等条件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等情况。 评价接地装置、引下线、接闪器所采用的类型、规格及布 置方式。 评价等电位连接措施,信息系统防雷击电磁脉冲的屏蔽、 接地、对电涌的保护措施,防侧击雷措施。
15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4.2.6 评价工作应由两名或两名以上评价技术人员承担。防雷装
评价工作应由两名或两名以上评价技术人员承担。防雷装 置设计技术评价工作必须按初评、复评、批准的评价程序 进行。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工作程序,宜按图1的框图进 行。 评价的数据及结果填入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原始记录表。 原始记录宜按本标准附录A(资料性附录)中A.1提供的表 格填写。当需记录的数据较多时,可另增加附页。 在评价结束之后,应结合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原始记录 表对防雷装置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将防雷 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原始记录和最后的评价的意见进行整理, 出具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书。 图1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工作程序框图
16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5 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的内容及要求 5.1 接地装置
5 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的内容及要求 5.1 接地装置 评价自然接地体材质、取材规格、截面积、厚度、长度、间距、预埋 深度,计算自然接地体的表面积。应符合附录B(规范性附录)中表 B.1的要求。 评价人工接地体材质、取材规格、截面积、厚度、长度、间距、预埋 深度。应符合附录B(规范性附录)中表B.2及表B.3的要求。 评价环形人工基础接地体的表面积。表面积应符合附录B(规范性附录) 中表B.4的要求。 评价接地电阻值。当防直击雷装置采用独立的接地装置时,防直击雷接 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欧姆,电子设备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值小 于4欧姆,防静电接地小于100欧姆。当防雷直击雷装置与其他接地装置 共用一个地网或联合接地时,接地阻值标准取各系统接地阻值要求中的 最小值。
17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5.1.5 当建筑物防直击雷装置与其他地网安全距离无法保证时,应采取联合
当建筑物防直击雷装置与其他地网安全距离无法保证时,应采取联合 接地或共用接地的形式,接地阻值标准取各系统接地阻值要求中的最 小值。加油加气站接地阻值要求小于4欧姆,移动基站接地阻值要求 小于5欧姆。 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 相应的绝缘措施。 评价开关柜、配电屏(箱)、电力变压器、柴油发电机组及各种用电 设备、因绝缘破损而可能带电的金属外壳、电气用的独立安装的金属 支架及传动机构、电缆的金属外皮、插座的接地孔,应采用专用接地 (或接零)支线,可靠地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当采用单独接 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4Ω。 评价所有正常情况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包括配电箱金属外壳、 插座接地孔、荧光灯支架等)应与保护地线可靠连接。
18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5.2 引下线 5.2.1 评价引下线的材质、规格(包括直径、截面积、厚度)。材质、规格
5.2 引下线 评价引下线的材质、规格(包括直径、截面积、厚度)。材质、规格 应符合附录C(规范性附录)中表C.1的要求。 评价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及引下线的数量。引下线之间距离及数量应符 合附录C(规范性附录)中表C.2的要求。 当利用柱筋作为引下线时,应评价: ——应选用结构柱外侧柱筋; ——当柱筋直径大于或等于Φ16mm时,柱筋利用数量不应少于两根; ——当柱筋直径大于等于Φ10mm且小于Φ16mm时,柱筋利用数量不应 少于四根;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周边结构柱设置。 评价引下线的安装方式、焊接工艺、防腐措施。安装方式、焊接工艺、 防腐措施应符合附录C(规范性附录)中表C.2的要求。
19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5.2.5 当引下线明敷时,应评价其支持卡水平方向直线间距应在0.5m~
1.5 m范围内,垂直方向直线间距应在1.5 m~3.0m范围内,转角处 间距应在0.3m~0.5 m范围内。 评价各类信号线路、电源线路与引下线之间距离。水平净距不应小 于1.0m,交叉净距不应小于0.3m。 评价独立防雷装置的引下线与被保护物之间的安全距离应大于或等 于3m。 评价引下线冲击接地电阻值。冲击接地电阻值应符合附录C(规范 性附录)中表C.2的要求。 评价引下线接地检测端子板。引下线应设有接地检测端子板。
20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5.3 接闪器 5.3.1 评价接闪器的材质、规格(包括直径、截面积、厚度、长度)。
5.3 接闪器 评价接闪器的材质、规格(包括直径、截面积、厚度、长度)。 接闪器的材质、规格应符合附录D(规范性附录)中表D.1的要求。 评价接闪器的安装方式。接闪器的安装分为明敷和暗敷两种方式。 高层建筑物、人员密集场所建筑物及易燃易爆场所建筑物接闪器 的安装必须采取明敷方式。 当接闪器明敷时,应评价: ——支持卡水平方向直线间距应在0.5m~1.5 m范围内,垂直方向直线 间距应在1.5 m~3.0m范围内,转角处间距应在0.3m~0.5 m范围内; ——过伸缩缝时应设置补偿器; ——避雷带应沿女儿墙外侧边缘敷设,与边缘距离不宜大于100mm; ——避雷带的安装高度应大于女儿墙宽度的1/2,同时不小于避雷带 到女儿墙外侧边缘的水平距离。
21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5.3.4 评价避雷网格的设计。天面避雷带应闭合,避雷网格的设计要
评价避雷网格的设计。天面避雷带应闭合,避雷网格的设计要 求应符合附录D(规范性附录)中表D.2的要求。 评价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及其与保护物之间的安全距离。接闪器 的保护范围、与保护物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附录D(规范性附 录)中表D.2的要求。 评价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物体(如铁爬梯、水管、透气管等) 的防雷设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物体应与就近的避雷带(网) 相连;所有突出屋面的非金属物体(如烟囱等)应处在接闪器 的保护范围之内,否则应加装避雷短针作局部防雷处理,且应 与就近的避雷带相连。
22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5.4 均压环 5.4.1 评价均压环的布置及规格的设计要求应符合附录E(规范性附录) 中表E.1的要求。
5.4 均压环 评价均压环的布置及规格的设计要求应符合附录E(规范性附录) 中表E.1的要求。 评价高度超过滚球半径部分,有否设置均压环。
23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5.5 等电位连接与接地 5.5.1 查看电气施工图,评价等电位连接点位置。在直击雷非防护区
5.5 等电位连接与接地 查看电气施工图,评价等电位连接点位置。在直击雷非防护区 (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0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 设置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MEB),每层楼宜设置楼层等电位接地端 子板(FEB),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应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LEB)。 评价穿过各雷电防护区交界的金属部件,以及建筑物内的设备、金属 管道、电缆桥架、电缆金属外皮、金属构架、钢屋架、金属门窗等较 大金属物,应就近与接地装置或等电位连接板(带)作等电位连接。 评价各电源PE线应连接到等电位连接端子板上。 评价电气装置的接地干线应连接到等电位连接端子板上。 以下金属部分不适合当作连接线:1、金属水管;2、输送爆炸气体或 液体的金属管道;3、正常情况下承受机械压力的结构部分;4、易弯 曲的金属部分;5、钢索配线的钢索。
24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5.5.6 评价电子信息系统等电位连接网络的结构设计应符合附录F(规 范性附录)中表F.1的要求。
评价第一、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内的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不 应少于两处。 防雷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 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 最小值确定。 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的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 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25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5.6 屏蔽与布线 5.6.1 评价金属导体,电线屏蔽层及金属线槽(架)等进入机房时,应做 等电位连接。
5.6 屏蔽与布线 评价金属导体,电线屏蔽层及金属线槽(架)等进入机房时,应做 等电位连接。 评价需要保护的信号线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应在屏蔽层两端及雷 电防护区交界出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当采用非屏蔽电缆时应敷设 在金属管道内并埋地引入,金属管应电气导通,并应在雷电防护区 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评价建筑物之间敷设的电缆,其屏蔽层两端应与各自建筑物的等电 位连接带连接。 评价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使用的低压电气设备其金属外壳应接地, 连接电气设备的电源线路、信号线路屏蔽外层与其金属外壳应做等 电位连接。
26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5.6.5 评价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其它管线的间距应符合附录G(规范性 附录)中表G.1的要求。
27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5.7 电涌保护器(SPD) 5.7.1 评价图纸中电涌保护器(SPD)安装的位置。SPD安装应符合:
——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0B)与第一 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安装通过I级分类试验的电涌保护器作 为第一级保护; ——第一防护区之后的各分区(含LPZ1区)交界处应安装限压型电 涌保护器; ——使用直流电源的信息设备,视其工作电压要求,宜安装适配的 直流电源电涌保护器; ——电涌保护器的安装宜参照附录H(规范性附录)中图H.1执行。 评价电源线路、信号线路、天馈线路电涌保护器的设计。设计应符 合附录H(规范性附录)中表H.1的要求。
28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5.7.3 评价电源线电涌保护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参数。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应
评价电源线电涌保护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参数。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应 符合附录H(规范性附录)中表H.2的要求。 评价信号线路(有线)电涌保护器的参数。参数应符合附录H(规范 性附录)中表H.3的要求。 评价信号线路、天馈线路电涌保护器的性能参数。参数应符合附录H (规范性附录)中表H.4的要求。 评价电涌保护器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积。参数应符合附录H(规范性 附录)中表H.5的要求。 评价配电线路设备的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应 符合附录H(规范性附录)中表H.6的标准。
29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6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内容及要求 6.1 一般规定
6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内容及要求 6.1 一般规定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的技术评价内容及要求 应符合本标准5.1~5.7节对防雷装置的要求。 6.2 静电接地装置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静电接地装置设计的技术评价宜按生产场所和 储运场所两类进行。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引用的该场所技术规范 的要求。
30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7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内容及要求 7.1 一般规定
7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内容及要求 7.1 一般规定 电子信息系统所在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的内容及要求应符合 本标准5.1~5.7节对防雷装置的要求。 7.2 电源线路 电源线路的防雷与接地设计应符合GB50343第5.4.1条要求。电源线路 的电涌保护器(SPD)的设计应符合GB50343第5.4.1条表 的要求。 7.3 信号线路 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设计应符合GB50343第5.4.2条的要求。信号线 路的电涌保护器(SPD)的设计应符合GB50343第5.4.2条中表 ~表 的要求。
31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7.4 天馈线路
7.4 天馈线路 天馈线路的防雷与接地设计应符合GB50343第5.4.3条的要求。天馈线路的电涌保护器(SPD)的设计应符合GB50343第5.4.2条中表 的要求。
32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8 其它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8 其它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通信基站等其他场所和系统的防雷装置设计 技术评价,应按各自相关专业规范中的相关防雷设计技术要求执行。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