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八章 珍稀药用菌栽培技术 第三节 蛹虫草栽培技术 主 讲: 周 巍
2
一、概述 蛹虫草为虫草属的模式种,又称北冬虫夏草或蛹草。 .“虫草”是虫草属真菌的统称。在分类地位上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麦角菌目,麦角菌科,虫草菌属。目前世界已发现350多种,我国有80多种。其中最名贵的有两种,即冬虫夏草和北冬虫夏草。
3
目前人工栽培蛹虫草已陆续获得成功,并能进行常年的工厂化生产,蛹虫草治病强身的的医疗保健功能和天然冬虫夏草相似,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SOD酶等成分。
1991年沈阳市科委组织专家鉴定:“上述各种营养成分均比冬虫夏草含量高,为我国开辟了一个新的营养源和药源”。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及其菌丝体可以替代天然冬虫夏草,有重要的保健、医药和经济价值。
4
二、蛹虫草的形态结构 蛹虫草和冬虫夏草为同属不同种,二者在形态上很相似,它是蛹虫草真菌寄生在鳞翅目夜蛾科昆虫蛹体上形成的子实体与蛹体的结合体。 子实体单生或数个一起从寄主蛹虫的头部或节部长出(见图8-4),颜色为橘黄或橘红色,全长2~8cm ,头部椭圆形,长1~2cm ,粗2~9mm ;柄长1. 5~3. 5cm ,粗1~3mm ,颜色为浅黄色。
5
图8-4 蛹虫草示意图
6
三、生活史 蛹虫草的子囊孢子呈线状,借风力传播到寄主昆虫体上.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侵入昆虫体内发育成白色棉絮状菌丝,破坏虫体内组织,再蔓延生长一对短小椭圆形、尖端有突起的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无色、卵圆形的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又传到其他虫体上反复侵染,当孢子梗不再产生分生孢子时,虫体内的菌丝继续生长,进入有性阶段,蛹体变成一个坚硬的黑褐色菌核,到8月上旬气候条件适宜时,在菌核上长出子座。内有子囊壳埋生于寄主组织内,孔口露于表面,子囊壳内产生子囊,每个子囊内产生8 个子囊孢子,线状,借风力再传播,如此反复循环侵染。
7
四、生活条件 蛹虫草主要分布在土壤的5~10厘米深处,要求土壤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表层有5~30 厘米黑的褐色或灰褐色腐殖质土质,土壤pH值为6.5~7.0。 蛹虫草生长在阔叶林及混杂林下,林内阳光透入较弱,郁闭度60%左右。丘陵山地的植被上层林为洋槐、油松、栎和榆,地被层有欧李、加拿大蓬、狗尾草、隐子草等草本植物。
8
自然条件下在东北长白山发生较多,一般在6~9月发生,从地面上长出子座。8月中旬林中地面平均温度27. 4℃,土壤10cm深处土温25
人工培养蛹虫草适宜条件为:适宜温度为10℃~25℃,基质含水量55%~60%,空气湿度85%-95%,pH值6.0~6.5,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菌丝转色期和子座生长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子座有较强的趋光性,整个生长期间都需要良好的通气条件。
9
五、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 1.瓶栽 (1)选择优良菌种:
选择抗逆性强、生长旺盛、容易出草、出草均匀、转化率高、出草快的菌种,优良蛹虫草母种外观应为:菌丝粗壮,萌发力强,试管斜面为白色绒毛状菌丝,有浅黄色色素产生。 (2)栽培季节: 春季选择在3月份,秋季选择在9月份,结合自然气温培养菌丝,这时为最佳接种时间。在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内,较低的温度培养菌丝,菌丝生长的粗壮,不易感染杂菌。
10
(3)培养基配方: ① 新鲜大米90%,蚕蛹粉5%,蛋白质2.5%,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5%; ② 大米57%,麦麸20%,玉米粉10%,细米糠6%,蚕蛹粉5%,糖2%,另加尿素0.1%,硫酸镁0.1%,维生素B10.1%。 蚕蛹粉可用药店零售的僵蚕代替。大米应籽粒饱满,新鲜无霉,用前浸泡5~6小时或煮至半熟。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含水量55%~60%左右,pH值6.0~6.5。
11
(4)装瓶灭菌接种: 每罐头瓶装量1/4~1/3,薄膜封口,高压或常压灭菌,灭菌要彻底。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通过无菌操作接入已事先制备好的固体或液体菌种。 (5)发菌管理: 蛹虫草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应控制室内温度不高于25℃,不低于10℃。室内湿度控制在85%-90%,过湿易孳生杂菌,过干容易使瓶内的水分慢慢蒸发失水。接种后前1周可不通风,以后每天通风换气1~2 次,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要黑暗培养。
12
(6)转色期管理: 菌丝生长25~35天就会长满瓶,这时要进行转色管理,每天光照时间达到lO小时以上,光照度200 勒克斯左右。昼夜温差在10℃~20℃。转色期2~8 天,待菌丝全部由白色转为黄色后,向地面喷洒雾水,每天3~4次,保持湿度在85%~95%。很快料面上就会形成小米粒状菌蕾。
13
(7)子座生长阶段的管理: 子座形成和生长阶段的温度保持在19℃~25℃,湿度85%~90%。蛹虫草子实体在密闭的瓶中,仍能正常生长,为了减少水分散发,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去掉封口薄膜。 当蛹虫草长到2cm 高,用粗针或竹签在封口薄膜上扎 5~8个小洞。蛹虫草有较强的趋光性,如果出现子实体向一边倒,应调整室内光源方向,或每间隔3天转换瓶子方向,以便采光均匀,保证子座正常生长。
14
2.床栽 室内设多层床架,宽80cm,长依房间大小而定。先铺一层塑料薄膜,再将林下砂壤土60%,腐殖土30%,杂木屑10%,含水量55%~60%,pH值6.0~6.5,拌匀后铺料厚5~7cm,将健壮无病的柞蚕(或桑蚕)3~4龄幼虫或蚕蛹表面消毒后放入,每只幼虫或蛹相距1~2cm,每天喷洒2次液体菌种后,覆砂壤土3~5cm,上盖阔叶树树叶或塑料薄膜保湿。
15
3.畦栽 选择土壤疏松,有遮荫条件,富含有机质,排水方便的林地内作畦,畦宽100cm,深50cm,长度适宜。先在畦底铺一层6cm厚的砂壤土,放入消毒过的虫蛹,喷洒液体菌种后,再覆土3~5cm,其上拱棚覆膜。
16
床栽和畦栽发菌培养期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管理同瓶栽,要求温度控制在15~25℃,门窗遮光,每天通风1~2次,每次10~20分钟,空气相对湿度65%~70%,定期调换瓶子的位置,随时检查发菌情况,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或淘汰。 一般大米培养料25天左右,蚕幼虫或蚕蛹40天左右菌丝即可布满培养料或虫体。 当虫草菌丝体基本长满培养料后,要加强通风换气,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温度保持在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0%~85%,去除门窗遮荫物,给予散射光照,使培养料表面很快转为桔黄色。
17
当培养料表面呈现桔黄色并有乳头状突起,蚕幼虫或蚕蛹已被虫草菌丝体浸染变成僵虫后,环境温度控制在15~26℃,最适为20~22℃,若低于15℃或高于26℃,均不利于子实体的分化。
空气相对湿度调节为85%~90%,可向地面和空间喷水,保持空气湿润。每天通风4~6次,每次20~30分钟,防止因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和湿度过大造成菌丝徒长和子实体畸形。 每层床架都应有充足的散射光,光照要均匀,防止蛹虫草一边倒或子实体扭曲。
18
4.采收 从接种到采收需45~50天左右,当蛹虫草子座长到4~8cm长,表面出现橘黄色粉末状物,虫草即将成熟,应及时采收。
去掉封口薄膜,用带弯头的小铁铲将子座连同培养基一同取出,再从子座根部剪断,整理平直,扎成小捆,晒干待售。大米培养基每瓶可采干品3~5g,蚕幼虫或蚕蛹每瓶可产虫草子座10~30支。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