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5章 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主讲:王慧军 神木职教中心医学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5章 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主讲:王慧军 神木职教中心医学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5章 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主讲:王慧军 神木职教中心医学系
第5章  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主讲:王慧军 神木职教中心医学系

2 学习目标 1.叙述病人入院、出院护理的内容 2.会排列入院、出院病案 3.会记录体温单眉栏和入院、出院时间
   1.叙述病人入院、出院护理的内容    2.会排列入院、出院病案    3.会记录体温单眉栏和入院、出院时间    4.正确实施:挪动法及搬运病人法,正确使用平车、轮椅运送病人    5.操作中态度认真,关心病人,动作轻稳,保证安全

3 案例: 李强,男,65岁,退休工人,有高 血压病史十余年,今天早晨起床时左边 身体失去感觉,同时不能活动,来医院
就诊,经医生检查,初步诊断为“脑血 栓”需住院治疗。 ? 1.病人家属办理住院手续的依据是什么呢? 2.病人入院时住院处的工作有哪些呢? 3.护士在病人入病区后需要做哪些护理工作?

4 第1节 病人入院的护理   入院护理是指病人在门诊或急诊就诊,经医生初步诊断确定需要住院检查或治疗,并由医生签发住院证后,护理人员对病人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治疗护理活动。

5 一、住院处的护理管理 (一)办理入院手续 (二)卫生处置 (三)护送病员入病区 填写登记表格 缴纳保险金 通知病区
  根据病情对病人进行卫生处置,危重 病人及即将分娩者酌情免浴。有头虱、体 虱先行灭虱处理。衣物由家属带回或存放 (二)卫生处置 (三)护送病员入病区   扶助步行或轮椅或平车 护送入病区,注意保暧、不中 断输液、给氧。与值班护士就病 人病情、物品进行交班

6 二、病人入病区后初步护理 (一)一般病人的入院护理 1.准备床单位 2.迎接新病人 3.通知医师 4.测量生命体征
5.填写住院病案和有关表格 6.介绍与指导 7.执行如愿医嘱 8.入院护理评估

7 住院病案排列顺序:    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记录→病史及体格检查→病程记录(手术、分娩记录单等)→各种检验检查报告单→护理病案→住院病案首页→门诊病案

8 (二)急症、危重病人的入院护理    1.准备床单位。    2.备好急救器材及药品。   3.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9 ? 第2节 病人出院的护理 案例 1.护士在病人出院前应做哪些护理工作? 2.病人出院后的有关医疗文件怎样处理?
第2节 病人出院的护理 案例   李强,男,65岁,退休工人, 诊断为“脑血栓”住院,经病情 稳定,需要出院回家休养。 1.护士在病人出院前应做哪些护理工作? 2.病人出院后的有关医疗文件怎样处理? 3.病人出院后的床单位怎样处理呢?

10 一、出院护理 出院护理:指病人在出院时,护理人员对病人 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 目的:了解出院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再适
  出院护理:指病人在出院时,护理人员对病人 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   目的:了解出院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再适 应能力,以帮助其重返社会;指导病人和家属出院 后仍须继续执行的医疗和护理活动;清洁和消毒出 院病人用过的一切物品;重新布置病床单位,准备 迎接新病人。

11 出院护理流程 通知病人和家属 提前做好出院准备 办理出院手续 填写出院 护理评估单 征求意见 改进工作 护送病人出院

12 二、有关医疗文件的处理 1.填写出院时间 在体温单40℃~42℃之间的相应时间栏内,用红色钢笔竖写。
   1.填写出院时间 在体温单40℃~42℃之间的相应时间栏内,用红色钢笔竖写。    2.病案归档 将病案整理后、交病案室保存。出院病案的排列顺序为:住院病案首页→出院记录或死亡记录→入院记录→病史及体格检查→病程记录→各种检验检查报告单→护理病案→医嘱单和体温单。    3.注销各种卡片 如诊断卡、床头卡、服药单(卡)、注射单(卡)、饮食单(卡)和治疗单(卡)等。    4.填写出院病人登记本

13 三、病床单位的处理 1.清洗 污被服撤下送洗衣房。 2.光照消毒 床垫、床褥、枕芯、棉胎或毛毯放于日光下曝晒6小时,或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1.清洗 污被服撤下送洗衣房。    2.光照消毒 床垫、床褥、枕芯、棉胎或毛毯放于日光下曝晒6小时,或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3.擦拭及浸泡 床及床旁桌、椅用消毒液擦拭;非一次性面盆、痰怀用消毒液浸泡消毒;传染病人的床单位及病室,均按传染病的终末消毒法处理。    4.通风 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5.铺床 铺备用床,准备迎接新病人。

14 ? 第3节 运送病人法 病例 1.护士应选用什么运送工具送病人到病房? 2.护士应掌握哪些操作要点才能将病人安全 送到病房?
第3节 运送病人法 病例   李强,男,65岁,体重80kg,退休工人, 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今天早晨起床同时不能 活动,来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初步诊断为 “脑血栓”需住院治疗。   1.护士应选用什么运送工具送病人到病房?   2.护士应掌握哪些操作要点才能将病人安全 送到病房?   3.运送过程中注意哪些问题?

15 一、轮椅运送法 评估 1.病人的病情与意识状态,如脉搏、呼吸、血 压、体重等。 2.病人的损伤部位与肢体活动情况,有无伤口 和骨折等。
  1.病人的病情与意识状态,如脉搏、呼吸、血 压、体重等。   2.病人的损伤部位与肢体活动情况,有无伤口 和骨折等。   3.病人的心理状态与合作程度,是否了解使用 轮椅的方法,能否主动配合。   4.轮椅各部件性能是否良好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物品准备 计划

16 实施 1.操作步骤 2.注意事项 (1)经常检查轮椅 性能,使其保持完好 备用状态。 (2)推轮椅时,速度要慢,以免病人感觉不适和发 生意外。 (3) 观察病情变化。 1.病人感觉舒适安全。 2.护士动作轻稳、节力、协调。 3.护患沟通有效,病人乐于接受。 评价

17 二、平车运送法 评估 计划 1.病人的病情与意识状态,损伤部位和需要安置的体位等。 2.病人的体重与躯体活动能力。
   1.病人的病情与意识状态,损伤部位和需要安置的体位等。    2.病人的体重与躯体活动能力。    3.病人的心理状态与合作程度,是否了解搬运的步骤与方法,能否主动配合。    4.平车性能是否良好。 计划 1.护士准备 2.用物准备 3.环境准备 4.物品准备

18 (1)检查平车 铺好平车,检查性能,确保安全。
实施 1.操作步骤 (1)检查平车 铺好平车,检查性能,确保安全。 (2)核对解释 确认病人,取得配合。 (3)安置导管 避免松脱,确保通畅。 (4)搬运病人 根据病情和体重,可选用挪动法、 一、二、三、四人搬运法。 (5)安置卧位 用盖被包裹病人,露出头部。 (6)整理病床 整理床单位,铺暂空床。 (7)运送病人 松闸,推送病人到指定地点。

19 挪动法 单人搬运法

20 两人搬运法 三人搬运法 四人搬运法

21 评价 2.注意事项 (1)动作轻稳协调,确保安全舒适。 (2)尽量让病人身体靠近搬运者,达到省力。多人搬运动作协调,保持平衡省力。
 2.注意事项    (1)动作轻稳协调,确保安全舒适。    (2)尽量让病人身体靠近搬运者,达到省力。多人搬运动作协调,保持平衡省力。    (3)推车时护士站于病人头侧,便于观察。上下坡时头在高处。病人头应卧于大轮端。    (4)骨折病人车上垫木板,固定骨折部位。颅脑损伤、颌面部外伤及昏迷病人将头偏向一侧。    (5)保持输液、引流及给氧通畅。    (6)进出门口不可用车撞门。冬季注意保暖。 评价 1.病人感觉舒适、平稳、安全。 2.搬运病人动作正确、轻稳、节力、协调。 3.护患沟通有效,病人乐于接受。

22 三、担架运送法 设备简单,使用灵活。 评价 1.病人感觉舒适、平稳、安全。 2.搬运病人动作正确、轻稳、节力、协调。
3.护患沟通有效,病人乐于接受。

23 小 结 入院护理是护士对住院接受治疗的病人实施护理的开始,当病人或家属持医生签发的住院证办理入院手续时,须做好卫生处置,护送病人入病区。
小 结  入院护理是护士对住院接受治疗的病人实施护理的开始,当病人或家属持医生签发的住院证办理入院手续时,须做好卫生处置,护送病人入病区。  病区值班护士应满腔热情的迎接病人,认真做好入院指导;建立住院病案并准确填写;测量生命体征及体重并记录;协助医生体检;认真执行医嘱;做好入院评估;消除病人不安情绪等,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与护理的最佳状态。

24 小 结  护士按出院医嘱,及时通知病人及家属做好出院准备,并协助病人及家属办理出院手续;指导病人出院后在饮食、服药、休息与活动、复查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与注意事项;整理出院病案交病案室保管;注销各种卡片;整理床铺。  对不能自如行走或移动的病人需外出接受检查、治疗或户外活动时,护士应酌情给予帮助,最常用的方法有轮椅运送法、平车运送法等。在搬运病人时应根据病人的病情、体重及合作程度选择一人搬运、二人搬运、三人搬运或四人搬运法,搬运时应注意动作轻稳协调,尽量使用节力原则,确保病人安全。

25 Thank You 谢谢


Download ppt "第5章 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主讲:王慧军 神木职教中心医学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