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黃春明 『天真』的生活實踐家
2
單親的幼年 民國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我在宜蘭縣羅東鎮一個名叫「浮崙仔」的郊區出生。 八歲時我的母親逝世 :「龍眼的季節」
八歲那年,母親的病情一直不曾好轉。有一天,他和弟弟在廟口的廣場玩,一個老人邊吃著龍眼,邊吐出子來,他和弟弟兩人一看到龍眼子就你爭我奪地搶成一團,吵著說:「下一顆是我的!」因為龍眼子洗乾淨曬乾後,硬度很夠,鄉下小孩都拿來當彈珠玩。只見阿公臉色難看地打老遠走來,廟口的老人們問說:「你媳婦怎麼了?有沒有好一些?」阿公並沒有答腔,只朝搶龍眼子的兩兄弟走來,邊罵道:「大家四處找你們,你們還在這裡?不知死活呀!還不趕快回去?你媽媽不行了!」算是回答了旁人的問話。
3
一回到家裡,春明看到媽媽房間一屋子的大人,親戚好友都來了,大人們紛紛說:「回來了,回來了!」然後就靜默下來,空氣有點凝重。這時,母親看著兩兄弟,氣若游絲地交代說:「你們以後要乖,要聽阿公阿嬤的話呀。」
春明與弟弟還搞不清楚怎麼回事,死亡的經驗對八歲的孩子太陌生了,他汗潸潸的手中還握著剛剛死命搶到的龍眼子,他走到母親床前,攤開手向母親說:「囉,媽你看,我剛剛撿了好多龍眼子,這些給你!」現場的大人突然哭成一團,只因為才八歲的孩子什麼也不懂,就要失去母親了----。
4
祖母無法同時照顧我們五個兄弟,我便整天在羅東附近四處遊盪,不管多遠的地方都去,我還曾經自己一人走到「鼎橄社」(現在的『三星鄉大埔村』)。那段童年的經驗不但使得我對家鄉鄉土的印象與情感很強,對我未來的創作(包括拍紀錄片等)具有本土性有絕對的關係。
5
反叛的年少: 母親的早逝,由阿嬤帶大;和繼母之間的關係,讓個性倔強的黃春明自尊心更強。
從小學起,他就聰敏異常,反應很快,又十分頑皮,總是好打不平,在保守的東台灣鄉下,這樣的孩子幾乎就是問題學生了。 從羅東中學、台北師範、台南師範直到南台灣的屏東師範才畢業。直到屏師的張孝良校長問他:「屏東再過去是那裡呀?」他答說:「巴士海峽。」校長點頭笑說:「台灣地理還不錯嘛!好好在屏東師範念畢業,巴士海峽可沒有師範學校喔!」
6
羅東中學:破壞佈告欄,為了怕女同學看到公布在佈告欄的他那不及格的成績。
頭城中學:打架 台北師範:橄欖球隊之紛爭不斷與人打架 台南師範: 屏東師範:
7
年少輕狂的軼事 唸書時,考珠算課,老師到各個學生面前出考題,學生都專注地盯著算盤,不敢抬頭,深怕會因為瞬間抬頭就錯過一連串數字。到黃春明的時候,老師站在面前好久都沒有出聲,他忍不住抬頭看一眼,老師出不其意地重重摔了他幾個耳光。「當時,我怒極了,不能還手打老師,我又靠窗邊坐,便用手肘往窗玻璃猛力打過去,當場血噴如柱,老師嚇壞了,要同學立刻送我上醫務室。」黃春明卻抱著手肘、忍著痛說:「老師不告訴我為什麼被打,我就不上醫務室!」 原來他故意把算盤反過來擺,老師經過他說明後,發現倒置算盤並沒有錯,事後老師還向他道歉,並肯定他顛覆千年來發展的模式。
8
三年的小學教師 當兵回來分發學校時,他刻意挑沒人要去的花蓮山上,深怕鄉梓的子弟被他教到,回家家長問起:「導師是誰呀,叫什麼名字?」「黃春明!」他想到那種情景就擔憂起來了,因此故意挑個沒人認識的偏遠地區,那曉得一公布出來居然是宜蘭廣興國小! 既然命中注定要教自己家鄉的孩子,黃春明努力作個好老師,在作品中也常以他和學生之間的關係為題材。但黃春明始終是個挑戰制度的人,認真教學卻仍與教育體系扞格不入。三年實習期滿,他就準備改行了。
9
可觀的工作經驗 小學老師 電器行學徒:在《看海的日子》中能夠那麼詳細的介紹妓女戶的環境和妓女的生態。 通信兵
電台編輯:中廣宜蘭電台 ,《雞鳴早看天》、 《街頭巷尾》 。 拍紀錄片:《芬芳寶島》系列(中視) 電視節目策劃:「貝貝劇場--哈哈樂園」九十集(中視)
10
公司經理:愛迪達 電影拍攝:八○年代期間,很多台灣新電影的導演喜歡以黃春明的作品改編成電影,「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蘋果的滋味」、「莎喲娜啦、再見」、「看海的日子」、「我愛瑪莉」等七部
11
創作之路 啟發者:「初中時教我國文的大陸女老師王賢春啟發了我對文學的興趣 」「王老師便時常鼓勵我寫作並介紹我看巴金、契訶夫與沈從文等人的書,但是沒多久王老師就被發現是匪諜而遭到槍斃。 」 投稿:他就常投稿到聯合副刊,林海音先生當時擔任主編,每回為了發與不發黃春明的稿子,可以輾轉反側一夜難眠,林美音女士說:「她發了,在那個時代可能會出問題;不發,又因為文章好,不發說不過去。」 顛峰期 :民國五十五年結婚後,和太太遷居到台北
12
多面向的創作成果 小說:〈清道夫的孩子) 、〈城仔落車〉 、《兒子的大玩偶》 、《鑼》、《莎喲娜拉‧再見》、 《小寡婦》 、《我愛瑪莉》 、《青番公的故事》 等 散文集:《等待一朵花的名字》 撕畫童話 :《小麻雀‧稻草人》、《愛吃糖的皇帝》、《短鼻象》、《小駝背》、《我是貓也》等五本 (埋首於童話世界)
13
兒童劇團 一九九四年 創立黃大魚兒童劇團,和頂呱呱企業合作設立「頂呱呱黃春明兒童劇場」,推出說故事的「週末劇場」,演出創團戲《土龍愛吃餅》;兒童舞台劇《稻草人和小麻雀》全省巡迴演出。 一九九五年 編導兒童舞台劇《掛鈴噹》(北台灣巡迴,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編導大型兒童歌舞劇《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國家戲劇院,鞋子兒童實驗劇團演出)。 一九九六年 與省立交響樂團合作兒童舞台劇《小李子不是大騙子-新桃花源記》。
14
黃春明小說探索 場景:小鎮 人物:身邊的小人物(幾乎都飽嚐生活的貧困艱難,那種只求活下去的卑微掙扎 )
創作觀:「要把人生原原本本寫出來」,「作家不做判官」,「將特殊事件予以普遍化的技巧」,「把日常生活中最瑣細的事件都賦予生命」,「描寫平凡小人物亦悲亦喜,齷齪求生的手法」
15
2.新舊交替社會夾縫中 ,不能適應新變化的人物與環境的扞格。
主題: 1.人與土地的關連 2.新舊交替社會夾縫中 ,不能適應新變化的人物與環境的扞格。 分期: 1.第一期:開始時,我寫了不少關於自己的東西,包括自己覺得全世界都跟他敵對起來的 那種感覺,其中最典型的一篇,即是我拿來在我的集子前面作序,嘲笑它是蒼白的「男 人與小刀」。
16
第二期:過後就寫熟悉的身邊人物,他們若不是鄰居,就是羅東的小同鄉,像「鑼」裏 面的憨欽仔,就真的有這麼一個人。……那麼恰好他們是小人物,對他們和家鄉都有一 份說不出的感情,在這兩造之下,寫出小說來時,碰巧形成擁抱小人物的熱烈場面來。 第三期:自從我看清楚自己的過去,認識了自己與整個社會的關係,我的心靈才有一點 成長,也開始會多假思想,無形中,作品也慢慢地有了轉變,寫的東西不再考慮文學通 的掌聲,也不投好文學通的趣味,於是從「魚」一變,就「蘋果的滋味」、「莎喲娜啦 ‧再見」這類作品了。(以上皆引自「一個作者的卑鄙心靈」一文)
17
兒子的大玩偶 雖然全篇 從頭到尾沒有用到一個愛字,但作者描繪坤樹與阿珠這對貧賤夫妻,由現實生活種種瑣 細事件如喝茶、吃飯中,自然表露的關懷、情義與恩愛,實在堪稱細膩傳神,不同凡響 。至於,坤樹對兒子阿龍的父愛,從篇名「兒子的大玩偶」已可窺見端倪,為了保有阿 龍,他甘願忍受內心不斷起伏的煎熬,戴上小丑「面具」,擔任「廣告人」。最後,更 為了讓兒子能接受「熟悉的父親的臉」,不惜在深夜鏡前,重新再把白粉塗到臉上。在 現實生活重壓下,坤樹始終沒有放棄內心自我的掙扎……
18
蘋果的滋味 故事講述窮困潦倒的建築工人江阿發,被美軍上校格雷的轎車撞傷,在送進如“白宮”的醫院後,被鋸掉雙腿。但他的一家卻因禍得福,不但得到兩萬元的撫恤金,格雷上校還答應送他的啞巴女兒去美國讀書。江阿發一家頓時感到自己將來會生活無憂,有一種極之幸福的感覺,就連來探望他的工頭都十分羡慕,還打趣地問他是否故意被撞倒。最後江氏一家人更在歡樂融洽的氣氛下吃格雷送給他們的蘋果。 通篇小說中都運用了象徵手法,以喜寫悲,令人有一種欲哭無淚。
19
台灣就是桃花源 腳踏宜蘭,黃春明體認到,台灣人最基本的問題在於認同危機,學生的教材都不現實,課本裡唱著:「我家門前有小河」,前面早改成大樓了;校歌裡頭還有反攻大陸的歌詞等等;大人說得都是假的,讓他們如何認同? 因此,黃春明願投身於兒童的教育,策畫宜蘭縣的「推行本土語言教學」,錄音帶聲音還是由林美音錄的。至於恢復舊地名的工作,重新找回當年人民的生活智慧。宜蘭社區理念的宣導則是將桃花源的理念現代化等。
20
《國峻不回來吃飯》// 黃春明 國峻, 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 我就先吃了, 媽媽總是說等一下, 等久了,她就不吃了, 那包米吃了好久了, 還是那麼多,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 她就不想燒飯了, 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 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 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現在你不回來吃飯, 媽媽什麼事都沒了, 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 連吃飯也不想。
21
國峻, 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 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 來了一些你的好友, 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 他也不回家吃飯了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 就沒有等你,也故意不談你, 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