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灭菌技术 中国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黄家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灭菌技术 中国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黄家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灭菌技术 中国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黄家利

2 无菌安全的药害事件 “欣弗”事件—-无菌检查的局限性
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

3 肉毒杆菌 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 整容手术:利用肉毒杆菌毒素消除皱纹

4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灭菌(sterilization):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 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芽孢的手段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灭菌(sterilization):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 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芽孢的手段 灭菌法(technique of sterilization):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非 致病微生物繁殖体、芽孢的方法或技术 无菌(asepsis,sterility):在人一指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 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5 无菌操作法(aseptic technique):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利用和控制一定
条件,使产品避免被微生物污染的一种操作方法或技术 防腐(antisepsis):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的手段 (抑菌) 抑菌剂(防腐剂):对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 消毒(disinfection):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以外的 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清洁(cleaning):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6 无菌度概率:被灭菌物品中,每10n个制品中只允许有一个制品
染菌。一般取10-6 灭菌方法的评价:应以杀死抵抗力强的芽胞为标准完全不存在 活的微生物的无菌概念是理论值 无菌状态:指用任何现行的方法都检不出活的微生物,并且是 医疗上可接受的状态

7 二、灭菌目的 目的 提高药物制剂的安全性 保护制剂的稳定性 保证制剂的临床疗效

8 第二节 灭菌工艺的有关参数 灭菌验证的微生物指示剂 微生物指示剂去除的定量测定 D值 Z值 F0值与FH值

9 一、灭菌验证的微生物指示剂 灭菌方法 微生物指示剂 蒸汽 嗜热脂肪芽胞杆菌 干热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 环氧乙烷 枯草杆菌格罗别杰变种 辐射
定义:是一个标准的对灭菌条件稳定的微生物,用于监测灭菌工艺的灭菌效果。 灭菌方法 微生物指示剂 蒸汽 嗜热脂肪芽胞杆菌 干热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 环氧乙烷 枯草杆菌格罗别杰变种 辐射 短小芽胞杆菌 过滤法 细小假单孢杆菌

10 二、微生物指示剂去除的定量测定 在一定温度下,微生物残存数与灭菌时间存在数学关系,其杀灭速度符合一级过程: Nt = N0e-kt lgNt=lgN0 - N0 ----原始的微生物数 Nt ----灭菌t时间后残存的微生物数 k ----致死速度常数

11 三、D值—对数单位灭菌时间 在一定灭菌温度下被灭菌物品中微生物数减少90%或使下降一个对数单位(lg100降至lg10)所需的时间 D = t = 2.303(lg100-lg10)/k D = 2.303/k 用以定量描写一定温度下某种微生物在灭菌过程中的热耐受性参数。 D值大小和微生物种类、灭菌温度、生存环境有关 D值越大,该温度下的微生物的耐热性就越强

12 不同灭菌温度下的D值

13 不同灭菌法不同微生物不同制剂组分的D值 灭菌方法 微生物 温度 介质或样品 D值(min) 蒸气灭菌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105 5%葡萄糖 水溶液 87.8 121 2.4 注射用水 3.0 产芽胞梭状芽孢杆菌 1.3 干热灭菌 枯草芽胞杆菌 135 16.6 红外线灭菌 160 玻璃板 18秒

14 五、Z值——灭菌温度系数 Z值:指使某一种微生物的D值下降一个对数单位,灭菌温度应升 高的度数。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反 映某种灭菌方法的灭菌效力 举例:某溶液中嗜热脂肪芽胞杆菌在110℃灭菌,测D值为 20min,Z值为9 ℃,则温度每改变9 ℃,D值改变一个lg D或改变10倍。 119 ℃ D值为2min,101 ℃ D值为200min

15 Z=(T2-T1)/(logD2-logD1)

16 D与T值的关系 上式重排,得: 设Z=10℃,T1=110 ℃,参比温度T2=121 ℃则D2=0.079D1
即110 ℃灭菌1分钟与121 ℃灭菌0.079分钟的灭菌效果相当 设Z=10℃,灭菌温度每增加一度,则D1=0.079D2, 即温度每增加一度,其灭菌速率提高约25.9%

17 热压灭菌时通常把参比温度T2定为121℃

18 溶 液 Z值 ℃ 5%葡萄糖 10.3 注射用水 8.4 5%葡萄糖乳酸盐林格氏溶液 11.3 磷酸盐缓冲液(PH=7) 7.6
芽胞杆菌Z值约为17-23 ℃,一般微生物Z值约为4-6 ℃ 测定嗜热脂肪芽胞杆菌在不同溶液中的Z值 溶 液 Z值 ℃ 5%葡萄糖 10.3 注射用水 8.4 5%葡萄糖乳酸盐林格氏溶液 11.3 磷酸盐缓冲液(PH=7) 7.6 Z值:通常被用于定量地描述微生物孢子对灭菌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Z 值越大,微生物孢子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越弱。 注:不同的微生物孢子,在不同的溶液中有各不相同的Z值。同种微生 物孢子的Z值在不同溶液中亦有差异

19 六、 F0值与FH值 F值 一系列温度T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与在参比温度T0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 , T0温度下所相当的灭菌时间(FH常用于干热灭菌) F0值 参比温度为121 ℃、嗜热脂肪芽胞杆菌作为微生物指示菌、该菌在121 ℃时,其Z值为10 ℃, F0仅用于热压灭菌,称标准灭菌时间

20 F0值特点 F0值仅限于热压灭菌,生物F0值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灭容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F0值体现了灭菌温度与时间对灭菌效果的统一,数值更为精确、实用. 为确保灭菌效果,适当增加安全系数,一般增加理论值的50%

21 把从升温、恒温、降温冷却过程所有温度下灭菌效果都转化成121℃下灭菌的等效值
1、F0 值计算 把从升温、恒温、降温冷却过程所有温度下灭菌效果都转化成121℃下灭菌的等效值 灭菌过程中不同时间的温度 时间(min) 1 2 3 4 5 9-39 40 41 42 43 44 温度 (℃) 100 102 104 106 108 110 115

22 说明该灭菌过程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当于该物品在121℃灭菌8.49min产生的灭菌效果。
F0值的计算要求测定物品内部的实际温度, F0值仅是用时间单位表示量值,并不是“时间”的量值。

23 2、F0值灭菌验证 为确保灭菌效果, (1)尽可能减少各工序中微生物对药品的污染,以使初始微生物数在 最低水平; (2)计算F0时,应当考虑增加安全因素,如规F0≥8min,实际操作应 采用 F0≥12min。 (3)影响F0值的因素有: 容器大小、形状、热穿透系数 灭菌产品溶液粘度、容器充填量 容器在灭菌器内的数量与排布等

24 3、FH值 干热灭菌时,参比温度定为170℃ 微生物指示菌:枯草芽胞杆菌 Z值为20℃ FH值大于或等于60min时,其微生物检出概率要求为10-12

25 4.无菌保证值(SAL) SAL=F0/D – lgN0 SAL:无菌保证值,残存污染概率的负对数 F0:灭菌工艺的标准灭菌时间 D:121 ℃下污染菌的耐热参数 No:灭菌开始前的污染菌数

26 5.灭菌率(L) 灭菌率: 指某一温度T(℃)下灭菌1min所获取的标准灭菌 时间(121℃下的灭菌时间)。 L(T,Z)=10(T-Tref)/Z Tref指标准灭菌温度(121℃)

27 第三节物理灭菌技术 利用蛋白质、核酸具有遇热、射线不稳定的特性,采用加热、射线和过滤方法,杀灭或除去微生物的技术(物理灭菌技术) 热灭菌法
射线灭菌法 过滤灭菌法 物理灭菌

28 一、干热灭菌法 火焰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干热空气灭菌法 灭菌温度、时间: ℃,3-5h ℃,2-4h ℃,0.5-1h

29 (一)火焰灭菌法 用火焰直接灼烧灭菌的方法 适用: 耐火焰材质(金属、玻璃及瓷器等)的物品、用具 不适合:药品

30 (二)干热空气灭菌法 1、杀菌机理:用干热空气灭菌,杀菌机理是氧化作用 2、适用对象:干热空气穿透力弱,温度不均匀,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制 品、金属制品及不允许湿气穿透的油脂类和耐高温的粉末 状化学药品。(油脂类灭菌:150℃/1h) 3、不适用对象:橡胶、塑料、大部分药品

31 5、除菌机制:同时利用对流、传导和辐射这三种热的传递方式, 通过高温使细胞成分产生非特异性氧化而被破坏
4、干热灭菌灭菌温度条件 ①160℃~170℃,2~4 h; ②170℃~180℃,1 h以上; ③250℃,45 min以上; ④300℃,10 min以上。 例:输液瓶灭菌温度不低于250 ℃30min,微生物残存数为10-12(USP) 5、除菌机制:同时利用对流、传导和辐射这三种热的传递方式, 通过高温使细胞成分产生非特异性氧化而被破坏

32 6、干热灭菌设备应备的基本功能 ①应能够确保被灭菌物品接受的温度和时间 ②通常设计的灭菌温度应在250~350℃之间,灭菌时间在4~15min 内应可控制和调节。 ③原则上应保证被灭菌物品的灭菌与干燥均在100级单向流(层流)净 化空气的保护下进行。 ④应设置设备内外的空气控制系统,保证设备内部空气处于正压状态, ⑤设备应设计有温度控制系统, ⑥应为设备的完整性验证试验提供一些方便,例如在设备上设计配 置各种验证孔、验证仪表及其辅助设施。

33 道,该通道应设置截留微生物的呼吸过滤器,
7、热压灭菌设备应具备的条件 ①设备能够承受内部灭菌工艺所需的蒸汽压力,同时为保证灭菌 腔室内蒸汽分布的均一性 ②湿热灭菌设备的门,应设计有防止在蒸汽压力下门被打开的安 全装置, ③在内腔室内部和夹套上分别设置疏水装置。 ④湿热灭菌设备应具有较强的温度控制能力, ⑤具有热风干燥功能的设备,还应设置灭菌腔室对外的进气通 道,该通道应设置截留微生物的呼吸过滤器, ⑥湿热灭菌设备应安装有一系列的计量仪器装置(例如温度传感 器、温度计、压力传感器、压力表等)

34 8、干热灭菌常用的设备分类 按加热方式可分: 以辐射加热为主的热辐射式干热灭菌机 以对流加热为主的热层流加热式干热灭菌机 按使用方式分: 连续式干热灭菌设备 间歇式干热灭菌设备

35 隧道式干热空气灭菌干燥机 工作原理:采用热空气平行流灭菌方式,将高温热空气流经高效空气过 滤器过滤,获得洁净度为100级的平行流空气,然后直接对玻 瓶进行加热灭菌。 优点: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灭菌充分,温度分布均匀,无尘埃污染 源等。

36

37 二、湿热灭菌法 用饱和蒸汽 、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热压灭菌法 流通蒸气灭菌法 煮沸灭菌法 低温间歇灭菌法

38 (一)湿热灭菌设备应具备的条件 1、设备能够承受内部灭菌工艺所需的蒸汽压力,同时为保 证灭菌腔室内蒸汽分布的均一性 2、湿热灭菌设备的门,应设计有防止在蒸汽压力下门被打 开的安全装置, 3、在内腔室内部和夹套上分别设置疏水装置。 4、湿热灭菌设备应具有较强的温度控制能力, 5、具有热风干燥功能的设备,还应设置灭菌腔室对外的进 气通道,该通道应设置截留微生物的呼吸过滤器, 6、湿热灭菌设备应安装有一系列的计量仪器装置(例如温度 传感器、温度计、压力传感器、压力表等)

39 (二)湿热灭菌条件 1、灭菌釜内热分布均一,要求从产品达到灭菌温度时起,直至加热 结束整个过程中温度都能够保持在±0.5℃的波动范围以内; 2、检查每种灭菌物装载方式的热分布是否一致; 3、灭菌釜内部及灭菌物的温度不得低于预定的灭菌工序所规定的温 度; 4、确定灭菌釜抽真空所需的时间,满足热分布的要求; 5、确定灭菌物达到灭菌温度的时间; 6、确定灭菌后可以将设备冷却至40℃以下所需的时间。 7、湿热灭菌的标准灭菌时间F0不小于8。

40 (三)热压灭菌法 1、定义:高压饱和水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杀灭所有细菌繁殖 体、芽孢) 2、适用范围:耐高温、高压蒸汽的药物制剂、玻璃容器、金属容器、 瓷器、橡胶塞、滤膜过滤器等 3、灭菌温度(蒸气表压)和时间 115℃(67kPa)×30min 121℃(97kPa)×20min 126℃(139kPa)×15min

41 热压灭菌所需温度、压力与时间关系 蒸汽温度(℃) 表压力kPa(kg/cm2) 时间(min) 适用灭菌范围 100 40~60 耐热而不宜热压灭菌者 115.5 68.6(0.7) 30 溶液剂、橡胶制品 121.5 98.0(1.0) 20 金属制品 126.5 137.3(1.4 ) 15 不常用

42 4、影响热压灭菌因素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耐热、压次序: 芽孢>繁殖体>衰老体 微生物数量↓,灭菌时间↓ 蒸气性质

43 药物性质和灭菌时间 其他 灭菌温度愈高,灭菌时间愈长药品被破坏可能性愈大 原则:达到有效灭菌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 菌时间.
中性 最耐热 介质pH值 碱性 次之 酸性 最弱 介质的营养成分 营养高 抗热性强

44 5、热压灭菌设备 (1)热压灭菌设备使用注意: A、灭菌器的结构、被灭菌物品的体积、数量、排布均对灭菌的温 度有一定影响,故应先进行灭菌条件实验,确保效果。 B、灭菌前应先检查压力表,温度计是否灵敏,安全阀是否正常, 排气是否畅通;如有故障必须及时修理,否则可造成灭菌不安 全,也可能因压力过高,使灭菌器发生爆炸。 C、排尽灭菌器内的冷空气使蒸气与温度相符合,灭菌时,先开启 放气活门,将灭菌器内的冷空气排尽,因为热压灭菌器主要依 靠蒸气的温度来灭菌,如果灭菌器内残留有空气,则压力表所 表示的不是器内单纯的蒸气压力,结果器内的实际温度并未达 到灭菌所需要的温度

45 D、灭菌时间必须在全部灭菌物品的温度真正达到所要求的温度算起,以
确保灭菌效果。 E、灭菌完毕应缓缓降压,以免压力骤然降低而冲开瓶塞,甚至玻瓶爆炸。 待压力表降至零或温度下降到40℃~50℃时,再缓缓开启灭菌器的柜 门。为缩短灭菌周期,也有对灭菌器内盛溶液的容器喷雾冷却水,以 加速冷却。实验表明对于经过68.6Kpa(0.703fkg/cm2)热压灭菌的200 个/L的瓶子,用水温18℃雾滴大小为80μm进行喷雾时,冷却效果最 大,过冷过粗的喷雾将引起瓶子的爆破,或用逐渐降温的喷雾水冷却。 对于灭菌后要求干燥但不易破损的物料,灭菌后立即放出灭菌器内的 蒸气,以利干燥。

46 (2)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压力:103kPa, 时间:15-30分钟, 温度:121~126℃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47 (3)卧式热压灭菌柜 缺点:柜内空气不易完全排净,传热慢,使柜体内温度分 布不均匀,柜体的上下死角部分温度相对较低,极
易造成灭菌不彻底;降温靠自然冷却,被灭菌物受 热时间长,容易发生降解;开启柜门冷却时,温差 大容易引起爆瓶和不安全事故发生。 灭菌柜内各部位温度的检查方法有: 使用化学药品指示剂 碘淀粉温度指示纸、熔融温 度指示剂 使用生物指示剂:  使用自动记录热电偶:

48

49 卧式热灭压菌柜操作 (1)将输液瓶装在格车上,推至搬运车上,再推入灭菌柜内。
(2)关闭柜门,打开蒸气阀,同时打开排气阀,10~15min,排净冷空 气,当柜下部温度达100~101ºC时(排气孔没有雾状水滴),即可关 闭排气阀,等柜内温度上升至规定温度低1ºC~2ºC时,调节进气阀, 维持要求达到的灭菌温度。 (3)灭菌时间必须由全部药液温度真正达到要求的温度算起。 到达灭菌时间后,关闭进气阀,渐开排气阀,约在5min 内表压下降到零,等排气阀中没有余气排出,可将柜门稍 稍打开,待10~15min,再全部打开。 (4)稍冷却后,可将格车推至搬运车上,送到灯检点。

50 (4)快冷式灭菌器 以冷水喷淋冷却、快速降温,加热保温仍与蒸汽灭菌器方式相同。 特点:①柜门为移动式电动双门,并设置有互锁及安全 保护装置。
②柜内设置有测温探头,可测任意两点灭菌物内 部的温度,并由双笔温度记录仪反映出来; ③喷雾水冷却20min,瓶内药液温度可冷却到50C。 缺点: 这种设备仍未解决柜内温度不均匀的问题;此外 快速冷却还容易引起爆瓶。

51 (5)脉动真空灭菌器 ① 该灭菌装置以洁净蒸汽或纯蒸汽作为灭菌介质 ②附有脉动真空设施, ③水环式真空泵强制排除灭菌室内空气, ④该灭菌装置分为单、双扉两种型式,单扉型系箱式 结构,双扉型系箱式嵌墙结构。 ⑤柜门设有电气和机械锁止机构

52 多功能安瓿检漏灭菌器  该系列灭菌器广泛用于制药企业、医疗单位对安瓿、小输液等液体制剂的灭菌和检漏处理,是一种高性能、高智能化的小容量灌装药品的灭菌、检漏、清洗设备。以压力蒸汽作为灭菌介质, 可实现105℃~127℃温度区间的均匀灭菌,采用多点置换排气升温方式,保证灭菌室内冷空气排除彻底,升温迅速均匀。有效消除了因冷空气存在而造成的温度死角。灭菌结束后通过抽真空加正压通入颜色水检漏,保证检出率100%,颜色水和二次清洗用水可多次使用。产品设计、制造和检验完全符合ISO9001质量体系和制药GMP规范的要求。

53 (6)水浴式输液灭菌器 用途:该设备用于对玻璃瓶硬包装及非PVC的软袋和PP或PE塑料 瓶等软包装大输液的灭菌, 设备灭菌介质:过热水 原理:以循环喷淋的方式对灌装药品加热升温和灭菌, 水浴式灭菌器的灭菌柜组成:矩形柜体、热水循环泵、换热器及 微机控制装置

54 旋转式水浴灭菌器 特点(1)以过热水为灭菌介质,以水喷淋方式加热 (2)药品处于全过程旋转,与喷淋水的强制对流相配合,形成强
力搅动的均匀趋化温度场,温度均匀 (3)灭菌后的冷却靠循环水间接均匀降温 流程:锁紧灭菌小车→关门→气密封→启动供水泵→循环水注 入柜内→升温传动装置工作→内筒旋转→ 不锈钢循环泵 启动→蒸汽阀打开→循环水通过热换器加热到灭菌温度 →保温灭菌→蒸汽阀关闭,却 水打开→循环水冷却到规 定→冷却水阀关闭→循环水排出阀打开→高排气动阀打 开使柜内压力降为常压

55 旋转式水浴灭菌器

56 6、压力蒸汽灭菌的效果监测 (1)物理监测法:用150℃或200℃的留点温度计。使用前将温度计汞柱甩至50℃以下,放入包裹内,灭菌后,检查其读数是否达到灭菌温度; (2)化学监测法:主要是通过化学指示剂的化学反应,灭菌后呈现的颜色变化来辨别是否达到灭菌要求。化学指示胶带法、化学指示卡,在121℃、20分钟或135℃、4分钟后会改变颜色,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来判断灭菌效果;

57 消毒后 消毒前 灭菌前 灭菌后

58 B-D试验前 B-D试验后

59 (四)流通蒸气灭菌法 常压下,采用100℃流通蒸汽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时间:30-60min. 适用:消毒、不耐高热制剂灭菌 不能保证杀灭所有芽孢,非可靠灭菌法

60 (五)煮沸灭菌法 将待灭菌物品置沸水中加热灭菌的方法 时间:30-60min 灭菌效果较差 注射剂、注射针等器皿消毒 必要时加入适量抑菌剂(三氯叔丁醇、甲酚、氯甲酚等)以提 高灭菌效果

61 方法:将物品刷洗干净,全部浸没在水中,然后加热煮沸,水沸后开始计时。经5~10分钟可杀灭繁殖体,达到消毒效果,多数细菌芽胞需煮沸15分钟可将其杀灭(破伤风杆菌芽孢– 60分钟;肉毒杆菌芽孢----3小时).将碳酸氢钠加入水中,配成1%~2%的浓度时,可提高沸点达105℃,增强杀菌作用,还可去污防锈。

62 (六)低温间歇灭菌法 将待灭菌物置60-80℃水、流通蒸气中加热60min,杀灭微生物繁殖体,室温24h,待灭菌物中芽孢发育成繁殖体,再次加热灭菌、放置,反复多次,至杀灭所有芽孢 适用:不耐高温、热敏感物料和制剂 缺点:费时、工效低、灭菌效果差 适量抑菌剂可提高灭菌效率

63 三. 射线灭菌法 采用辐射、微波和紫外线杀灭微生物和芽孢的方法 辐射灭菌法 微波灭菌法 紫外线灭菌法

64 (一)辐射灭菌法 定义:采用放射线同位素(60Co、137Cs)放射的γ射线杀灭微生物、 芽孢的方法 适用:热敏物料、制剂灭菌 常用:维生素、抗生素、激素、生物制品... 辐射灭菌剂量:25kGy Gy(戈瑞)---射线剂量单位,即1kg被辐照物质吸收1焦耳的能量为1戈瑞.

65 优点: 不升高产品温度 穿透力强 灭菌效率高 缺点: 设备费用较高 操作人员潜在危险 对某些药物(特别溶液型)可能产生药效降低或产生 毒性、发热物质等

66 (二)微波灭菌法 定义:采用微波(频率300MHz-300kMHz)照射产生的热能杀灭微生 物、芽孢的方法 适用:液体、固体物料 对固体物料具干燥作用 特点:微波穿透到介质、物料内部,介质、 物料表里一致加热 低温、常压、高效、快速、低能耗、无污染 易操作、易维护、产品保质期长等特点

67 原理:高频电磁场作用,极性分子取向按交变电磁频率不
断变化运动、相互摩擦产生热量 热效应—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失活 微波杀菌机理 非热效应—干扰微生物正常新陈代 谢,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低温(70-80℃)即可杀灭微生物,不影响药物稳定性

68 (三)紫外线灭菌法 定义:用紫外线(能量)照射杀灭微生物和芽孢的方法 灭菌波长: nm(最强灭菌力波长254nm) 适用:照射物表面灭菌、无菌室空气、蒸馏水 不适合:药液灭菌、固体物料深部灭菌

69 紫外线导致核酸蛋白变性 灭菌机理: 使空气中氧气产生微量臭氧 紫外线穿透能力弱,并能被普通玻璃吸收,装于普通玻
璃容器中的药物不能用紫外线灭菌 紫外线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照射过久易引起结膜炎、 红斑及皮肤烧灼

70 影响紫外线灭菌的因素 辐射强度: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加,对微生物产生致死作用所需 要的辐照时间会缩短 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紫外线对酵母菌、霉菌的杀菌力较 温度和湿度:空气的湿度过大,紫外线穿透力降低,因而灭菌 效果降低。紫外线灭菌以空气的相对湿度为45%~ 60%较为适宜,温度宜在10℃-55℃范围内 辐射时间:

71 应用紫外线灭菌注意事项: 1)不宜长时间照射紫外线 人体照射紫外线时间过久, 易产生结膜炎、红斑及皮肤烧灼等现象,因此必须在操 作前开启紫外灯30~60min,然后进行操作。 2)在操作时仍需继续照射,应有劳动保护措施; 3)各种规格的紫外灯都有规定有效使用时限,一般2000h。 4)紫外灯管必须保持无尘、无油垢,否则辐射强度将大为 降低; 5)普通玻璃可吸收紫外线,故装在玻璃容器中的药物不能 用紫外线进行灭菌; 6)紫外线能促使易氧化的药物或油脂等氧化变质,故生产 此类药物时不宜与紫外线接触。

72 使用方法 1)空气消毒:消毒前做好室内清洁卫生工作(紫外线易被灰尘微粒 吸收而影响效果),关闭门窗,人员停止走动,每 10m2安装30W紫外线灯管一支,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 射时间为30~60分钟; 2)物品消毒:消毒时应将物品摊开或挂起以减少遮挡(紫外线穿透 力差),有效距离为25㎝~60cm,照射时间为20~30 分钟。 3)液体消毒:可采用水内照射法或水外照射法,水层厚度应小于2cm, 并根据紫外线的辐照强度确定水流速度。

73 四、 过滤灭菌法 采用过滤法除去微生物的方法 机械除菌方法——除菌过滤器 适用:热不稳定药液、气体、水等物品灭菌 对灭菌用过滤器要求较高 常用过滤器:0.22µm微孔滤膜器、0.3 µmG6垂熔玻璃滤器

74 第四节 化学灭菌法 定义:用化学药品直接作用于微生物而将其杀灭的方法 杀菌剂:对微生物具有触杀作用的化学药品、气体、液体杀菌剂,
第四节 化学灭菌法 定义:用化学药品直接作用于微生物而将其杀灭的方法 杀菌剂:对微生物具有触杀作用的化学药品、气体、液体杀菌剂, 杀菌剂只对微生物繁殖体有效,不能杀灭芽孢。 杀菌效能决定于:微生物种类与数量 物体表面光洁度 多孔性 杀菌剂性质

75 一、气体灭菌法 环境消毒、不耐热医用器具、设备设施等消毒 粉末注射剂消毒 常用气态杀菌剂 环氧乙烷、甲醛、丙二醇、甘油、过氧乙酸

76 (一)臭氧灭菌消毒 臭氧灭菌灯 臭氧发生器

77 原理:臭氧在常温下为强氧化剂,稳定性极差,易爆炸,主要依靠强大
的氧化作用杀菌,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芽孢、真菌,并可 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补充) 灭菌灯内装有臭氧发生管,在电场作用下,可将空气中的氧气转 换成高纯臭氧。主要用于空气、物品表面等的消毒。 方法:关闭门窗,人员离开,打开开关20分钟,(杀灭芽 孢40分钟)。消毒后30分钟,人方可进入。 注意事项: 1)为保证消毒效果,使用时需关闭门窗; 2 )臭氧对人有毒,国家规定大气中允许浓度0.2mg/m3; 3 )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对多种物品都有损坏; 4 )温湿度、有机物、pH等多种因素可影响臭氧的杀菌作用; 5 )空气消毒时,人员必须离开,待消毒结束后30min可进入。

78 (二)环氧乙烷消毒 【作用原理】 高效(灭菌剂)-与菌体蛋白结合,使酶代谢受阻而导致死亡;能杀灭能所有微生物。 【适用范围】 环氧乙烷不损坏消毒的物品且穿透力强,故大多数不宜用一般方法消毒的物品均可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如电子、光学等精密仪器和一次性物品的消毒 【使用方法】 由于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且对人体有毒,故操作必须密闭进行.少量物品可放入丁基橡胶袋中消毒;大量物品则放入环氧乙烷灭菌柜内加温密闭消毒,作用时间6小时

79

80 二、药液灭菌法 作为其他灭菌法的辅助措施 适用:皮肤、无菌器具、设备消毒 常用消毒液:75%乙醇、1%聚维酮碘溶液、 %新洁尔灭溶液、酚或煤酚皂溶液等

81 过氧乙酸 Peracetic Acid (P.A.A.)
【注意事项】 1、过氧乙酸不稳定,应存于通风阴凉避光处,防高温引起爆炸。使 用前测定有效含量,原液浓度低于12%时禁止使用 2、易氧化分解而降低杀菌力,故须现配现用,配制时忌与碱或有机 物混合 3、对金属有腐蚀性,应贮存于有色玻璃瓶中,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金属制品和织物经浸泡消毒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4、溶液有刺激性,使用时防止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 及时用清水冲洗 5、消毒被血液、脓液污染的物品时,需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82 过氧化氢 双氧水(H2O2) 【消毒水平】 高效-无毒,但对金属及纺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纯品稳定性好,稀释液不稳定 【适用范围】
用于丙烯酸树脂制成的外科埋植物,隐形眼镜、不耐热的塑料制品、餐具、服装、饮水等消毒和口腔含漱、外科伤口清洗等 【使用方法】 可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擦拭待消毒的物品,作用时间为30分钟

83 过氧化氢 【注意事项】 1、应储存于通风阴凉处,使用前测定有效含量 2、稀释液现用现配,配制时忌与还原剂、碱、碘化物、高锰酸钾等 强氧化剂混合 3、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4、溶液有刺激性,使用时防止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 及时用清水冲洗 5、消毒被血液、脓液污染的物品时,需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84 第五节 灭菌工艺的开发 一、灭菌工艺选择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多视角的质量风险评估和决策 从无菌保证角度,选择最可靠的灭菌工艺 权衡无菌保证和产品稳定性的风险和利益 基本矛盾:无菌质量与产品稳定性 无菌质量无法靠检验结果体现 通常无菌质量处于优先保证的地位 需要考虑产品稳定性,选择对产品破坏小的灭菌工艺

85 能否采用F0≥8的湿热灭菌,以达到SAL≤10-6
溶液剂型产品灭菌工艺的决策树 产品能否121℃,15分钟 湿热灭菌 能否采用F0≥8的湿热灭菌,以达到SAL≤10-6 采用热压灭菌121℃,15分钟湿热灭菌 采用F0≥8的湿热灭菌,以达到SAL≤10-6 能否对药液除菌过滤 无菌原料,无菌配制 无菌灌封 药液除菌过滤及无菌灌封

86 非溶液剂型、半固体或干粉产品灭菌工艺的决策树
产品能否160℃中热灭菌120分钟 产品是否可在其它条件下干热灭菌,以达到SAL≤10-6 采用160℃中热灭菌120分钟 采用另一种替代时间和温度条件进行标准周期干热灭菌达到SAL≤10-6 产品是否可采用其它非干热灭菌 无菌原料,无菌配制 无菌灌封 药液除菌过滤及无菌灌封

87 决定无菌保证的主要环节 无菌保证 无菌保证管理体系 灭菌工艺 灭菌前微生物污染 包装密封性 灭菌设备 灭菌工艺验证 原料 设备和生产过程 生产环境 生产时限 二次污染

88 二、灭菌工艺与灭菌前微生物控制的关系 灭菌工艺 灭菌前微生物控制要求 类别 过度杀灭F0≥12 低,不必每批监控污染菌 最终灭菌工艺,无菌保证值≥6 残存概率F0≥8 高,应每批监控污染菌,尽量加入除菌过滤器,应有原料微生物标准 F0<8 很高,必须采用除菌过滤,每批监控灭菌前污染菌(或过滤前污染菌),监控每批灌装区的环境 非最终灭菌工艺(无菌生产工艺) 无菌保证值≥3

89 过度杀灭 (热稳定性产品 ) –产品灭菌工艺的F0值不低于12分钟 ; – 121℃×15分钟 过度杀灭设计目的: 使D =1分钟,数量为10 6的微生物经过灭菌后达到SAL= 10-6 。 热敏感性产品 – 控制产品在灭菌前的带菌量 – 产品灭菌工艺的F0值不低于8分钟.

90 三、灭菌工艺选择的依据 灭菌工艺 选择依据 过度杀灭F0≥12 热稳定性很好,同类产品已采用 残存概率F0≥8 热稳定性较好,同类产品已采用 F0<8 理论和实验充分证明热稳定性差

91 四、为选择灭菌工艺而作的研究 决策树越往下,风险越大 需要提供否定优先工艺的必要证据 确定无菌保证工艺参数 确定灭菌设备的控制精度 灭菌工艺验证的精密程度 灭菌前微生物 生产环境洁净度

92 1、研究的前期准备 影响产品热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灭菌提供了高温,触发、加快化学反应 文献或基础科学依据 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是否稳定 活性成分在高温下可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从化学反应的基理揭示反应的必要内因和外因 氧化还原反应 聚合和环合反应 水解反应 其它反应

93 2、选择灭菌工艺的研究过程 研究化学反应的内因和外因 标准的灭菌工艺下,通过改变某些条件,限制化学反应 探索其它灭菌工艺,能否降低化学反应量

94 3、灭菌程序的开发与设计 根据灭菌前带菌量进行设计 – 基于对灭菌前产品所含微生物的耐热特性和数量以及产品的热 稳定性 – 灭菌后产品的污染概率须小于10-6 。 ♦ 过度杀灭法 – 基于工艺程序能杀灭更加耐热微生物,并且再加上 一定的安全系数; – 理论上对生物指示剂孢子的杀灭能力达到10-12 。 ♦ 将两者相结合 – 兼顾产品的热稳定性和无菌要求。

95 例:湿热灭菌工艺研发与确认 灭菌工艺的验证 工艺研发阶段 工艺确认阶段
方法设计 装载类型 工艺类型 工艺开发 性能确认 连续控制 非产品特异性灭菌工艺(过度杀来灭法) 蒸汽不可穿透型物品(液体型) 饱和蒸汽型 预真空式 重力式 空气超压型 蒸汽/空气 混和方式 过热水方式 物理学方法 温度分布 热穿透 生物学方法 确定参数 升温阶段 保温阶段 降温阶段 日常放行 工艺评估系统适用性再确认变更控制 产品特异性灭菌工艺 蒸汽可穿透型物品

96 是 是 否 否 否 是 是 否 产品特定性灭菌工艺 过度杀灭法灭菌工艺 蒸汽穿透型 液体型 物品类型 ? 需要过压空气? 排除空气 ?
热敏感性物品 ? 产品特定性灭菌工艺 过度杀灭法灭菌工艺 蒸汽穿透型 液体型 物品类型 ? 需要过压空气? 排除空气 ? 可直接与水接触 任何湿热灭菌工艺 已安装预真空装置? 过热水灭菌工艺 蒸汽-空气 混和型灭菌工艺 预真空式 灭菌工艺 重力沉降式灭菌工艺

97 4、灭菌程序的效力测定 生物学手段(FBiological) – 用特定的生物指示剂作为标准微生物制剂 – 数据直接反映灭菌效果 – 有时可取代物理手段的不足(如探头无法放入安瓿瓶) – 局限性:较难进行统计学分析 物理/数学手段(FPhysical) – 用灭菌值F0作为评价标准 – 精确测定热分布和热穿透状况 – 便于准确计算不同灭菌条件下的灭菌效果 – 测量数据便于统计学分析

98 谢谢!


Download ppt "第四章 灭菌技术 中国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黄家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