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狩虹 僪 Modified 7年之前
2
一、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历史特征 (1)从个别国家到列强争相侵略。 (2)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3)从局部宰割到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 2.主要表现: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二、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1.太平天国运动 (1)历史特征: ①太平天国在反封建的同时肩负起反侵略的任务。②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③开始注重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④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⑤与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具有世界性。 (2)主要表现:1851年至1864年在洪秀全领导下,太平天国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伟大斗争,经历了由兴起、全盛、衰落、失败的过程。
4
2.辛亥革命 (1)历史特征:①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主要表现: 20世纪初民主革命成为历史潮流。在孙中山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思想的宣传、革命团体的活动于1911年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5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历史特征:①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②马克思主义逐渐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③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革命运动。 (2)主要表现:①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②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③1924年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失败。
6
2.国共的十年对峙 (1)历史特征:①国共两党对抗。②中国共产党逐渐成长壮大,由幼稚走向成熟。 (2)主要表现:①中共吸取大革命教训,发动武装起义,在斗争中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②王明“左”倾错误使红军被迫长征。③遵义会议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7
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抗日战争 (1)历史特征:①日本按既定国策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②国共第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两个战场、两条战线贯穿抗战始终。 (2)主要表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军民经过八年抗战,最终取得胜利。
8
2.解放战争 (1)历史特征:①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共两党再次对抗。③中共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并赢得最后胜利。 (2)主要表现: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共领导人民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经过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及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11
一、鸦片战争 1.背景 (1)国际:英、法、美相继开展 ,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国内:中国 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 政策。 (3)导火线:英国以 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 闭关锁国 林则徐
12
2.过程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强占 ,威逼广州。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 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香港岛 南京
13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拒绝。 2.经过 (1)1856年英军进攻 。 (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 。 广州 圆明园
14
3.结果 (1)1858年签订《 》。 (2)1860年签订《 》。 4.影响 (1)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15
三、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 2.经过 (1)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 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迎战。 (2) 陆战:清军失利。 黄海 平壤
16
(3)黄海大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和山东半岛:日军占领大连、 等地。 (5) 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签订《 》。 (1)时间:1895年4月。 (2)危害:①割地:使中国的 和主权进一步遭受损失。②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开埠:侵略势力深入中国 。 ④设厂:严重阻碍中国 的发展。 4.影响 (1)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 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旅顺 威海 马关条约 领土 内地 民族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
17
四、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1)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义和团运动兴起,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略战争。 2.经过 (1)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 进犯。 (2)1900年7月占领 。 (3)1900年8月攻陷 。 北京 天津 北京
18
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9月。 (2)危害:①赔款:加重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②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③拆毁炮台准许驻兵:列强武装控制。④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3)影响: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务部
19
1.你能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答:继续:①从侵略的本质目的上看,都是打开中国的市场。 ②从性质上看,都是列强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 ③从路线上看,都是先进攻中国东南沿海,然后继续北上,逼迫北京或攻占北京。 扩大:①侵略的过程上有所扩大,攻占天津、北京。 ②从侵略权益获取上看,列强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获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与主权。 ③从影响上看,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0
2.从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看,列强在侵华的经济特征上有何变化?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使中国陷入什么样的局面?
答:①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允许外国在华合法设厂,说明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欲望,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1
3.简述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的标志事件及影响。
答: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确立。
23
一、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影响及特征
24
典例导悟 (2009年海南单科)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判断问题的能力。据题干中“圆明园”,可以迁移所学知识中的“火烧圆明园”,由此可以判断这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史实。 【答案】 B
25
1.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 )
变式训练 1.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解析:中英《天津条约》是1858年签订的,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紫禁城,外国侵略者才能坐在皇帝的御座上。故选②④。 答案:C
26
二、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和远东国际局势的影响
1.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后,西方国家竞相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文化侵略加剧,传教士在中国建立教堂,发展教众,配合军事侵略活动。
27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新的进步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社会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在经济上出现了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的浪潮,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8
3.打破了东亚地区短暂平衡的政治格局 一方面,中国被一个东方小国打败并签订了屈辱的条约,使中国传统东方大国的地位急剧下降;日本由于战争的胜利和获取的巨大权益大大提高了它的地位,更加疯狂地扩军备战。另一方面,日本的扩张行为遭到法、德、俄等国的抵制,资本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更加激烈。
29
典例导悟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清政府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解析】 解答此题关键是正确理解“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含义。“近代中国”实际上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历史,而近代化主要从近代新的经济形态上说明,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30
变式训练 2.读图中的历史信息, 引起该事件发生的直接 原因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 解析:图上的信息为列强瓜分中国,由此可以说明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答案:C
31
1.要正确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个专有名词,不可以写成“半封建半殖民地”。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32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33
2.对《马关条约》中“允许外国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理解,不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不在中国设厂。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开放的通商口岸设厂,但是并没有合法化,《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在中国设厂合法化了,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资本输出特征。
34
3.《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条约中的多项规定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而其中最能反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款是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这表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帝国主义的代言人,即意味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5
材料式选择题(非选择题)的解答思维过程 高考越来越重视利用材料创设新背景,来考查学生知识运用与思维应变能力,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一般说来,其思维解答过程如下:
36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非选择题的答案组织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是据材料所示事件,迁移教材现成的史实或结论,逐问解答;第二是据材料所示事件,从材料中提炼或者思考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注意不得摘抄材料原文;第三是以上两种方法合并起来运用,这主要是据题意解答要求以及教材和材料的依托情况灵活而定。
38
1.(2009年广东文基)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39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指英国政府;“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对联式悲歌”喻指中英两国胜败对比;由此可以判断B、C、D三项不正确,选A。 答案:A
40
2.(2008年宁夏高考)《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阅读题干诗歌中的关键信息“卅年”、“造炮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说明材料所叙事件为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说明了长达30年之久的地主阶级的求富强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答案:C
41
3.(2008年天津高考)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解析:题干“1900年后”“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畸形繁荣”说明了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天津城市的特征。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C
42
4.(2009年全国Ⅰ)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解析:题干中“公文不可以提‘夷’字”说明了当时中国“天朝大国”的观念受到冲击,A、C、D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B
43
一、选择题 1.(2010年福建福州质检)人们在研究历史时,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44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解析: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的角度来审视历史事件,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考查方向。对于鸦片战争,英国史学观认为是一场商业战争,而中国史学观认为它是侵略战争,从文明史观来看是两种文明的冲突。B项正确。 答案:B
45
2.(2009年深圳调研)怡和洋行是最著名的老牌英资洋行,1832年7月1日在中国广州成立,从事与中国的贸易。怡和洋行对香港早年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怡和洋行的说法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835年在广州从事鸦片、茶叶买卖 B.1839年其创办人在伦敦游说英国政府与清政府开战 C.1842年将总公司从广州迁至香港 D.1857年在汉口开办怡和棉纺厂
46
解析:汉口成为通商口岸是根据1858年《天津条约》的规定,1857年洋行不能在汉口设立工厂。鸦片战争前,广州是唯一的对外贸易城市,1842年英国割占香港岛,故A、B、C三项的行为是可以发生的。
答案:D
47
3.(2009年惠州模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这两个美丽的城市在中国近代备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一个法国商人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在苏州、杭州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外国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1895年符合题意。 答案:C
48
4.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解析:第一、二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军民抗日,第三幅图片反映了义和团战士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答案:A
49
5.(2009年浙江押题卷)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50
解析:①是1858年《天津条约》的内容;②是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③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④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
答案:B
51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 均听其便。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52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2)材料二中日本取得了什么侵略权益?与前者相比,为什么说它更具危害性? (3)结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
5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第(1)问直接依据材料回答即可;第(2)问的危害性主要回答资本输出的危害;第(3)问的“发展趋势”是指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答案:(1)取消清政府严格控制的入内行商制度,实行自由贸易。 (2)取得了在中国投资设厂的权益。因为后者可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销售商品,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掠夺更加直接方便。 (3)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