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自然 加分作業 學校:新和國小 班級:六年四班24號 姓名:尤怡涵.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自然 加分作業 學校:新和國小 班級:六年四班24號 姓名:尤怡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自然 加分作業 學校:新和國小 班級:六年四班24號 姓名:尤怡涵

2 石門水庫 自然環境 石門水庫集水區地理位置居於東經120°10’15”~121°23’ 10”,北緯24°25’45”~24°51’20”之間,以淡水河上游之大漢溪流域為其主流,集水面積約為76340公頃,東鄰台北、宜蘭二縣,南接台中縣,西南與苗栗縣相連,西屬桃園與新竹二縣,行政區域除東邊之一部份屬宜蘭縣大同鄉、西端一帶屬新竹縣五峰鄉,西北角之極少部份屬新竹縣關西鎮、桃園縣大溪鎮與龍潭鄉外,大部分地區均隸屬桃園縣復興鄉與新竹縣尖石鄉。

3 地型 石門水庫集水區域內之地形地勢除羅浮西北端為較低緩之丘陵地外,大部分均為山岳地帶,地勢起伏由海拔135公尺(石門水庫壩址)變化至3,500公尺之間,以南端之品田山3,529公尺為最高,全區地形自東南向西北傾斜,而呈南北向之狹長腰形,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劃之坡度分類,坡度小於30%之緩坡地約佔集水區之10.2%,坡度30~55%之約佔集水區之29.3%,而集水區內多為坡度大於55%,約佔集水區之60.5%,其坡地分佈情形在地形上,石門水庫集水區內有兩大地形區,分別是雪山山脈及西部麓山帶地形區,兩地形區以屈尺斷層為界,在計畫區域內則由水車寮至復興延至阿姆坪一線為分界。

4 水系 石門水庫集水區內水系皆發源自雪山山脈帶中,匯流至石門水庫內之阿姆坪才進入西部麓山帶,以大漢溪為主,由泰崗溪、白石溪、三光溪、拉拉溪、石磊溪、匹亞溪、雪霧鬧溪、大嵙崁溪、寶里苦溪、義興溪、抬耀溪、三民溪、高翹溪、及南子溝溪等支流匯合而成,本支流總數為64條,流路呈不規則樹枝狀,總長約352.63公里。 泰崗溪發源自品田山北麓及大霸尖石之間,流向東北轉向西北,經鎮西堡至控溪,與源出大霸尖石北麓之白石溪會合北流,經田埔、玉峰後復轉向東北,於三光、蘇樂之間,與發源於宜蘭梵梵山北麓之三光溪會合,再向北流,分別會那卡溪於蘇樂東方、黑白庫溪於高義、匹亞溪於榮華、色霧鬧溪於色霧鬧、高波溪於高波、義盛溪於羅浮對岸,此段河谷因穿透堅硬砂岩層,遂行程兩岸峭崖壁立之狹長河谷;在羅浮附近,匯納霞雲溪之後,突轉向西,河谷漸寬,主流經此流曲部,注入廣大之砂岩緩斜坡,行程廣闊之河道,自角板山附近,又匯納奎輝溪、三民溪、高翹溪、南子溝溪等支流,形成石門水庫之廣大蓄水區域。 石門水庫集水區地質圖

5 地質 依據中央地質調查所(2003)出版之二十五萬分之一臺灣數值地質圖,本集水區出露之岩層大部分為沉積岩及輕度變質岩,岩層之時代可劃分為古第三紀及新第三紀。古第三紀岩層曾經輕度變質,可稱為變質岩,新第三紀岩層雖然經過造山運動,但無變質現象,仍為標準之沉積岩。

6 土壤 本集水區蓋屬高溫多濕地區,雨季甚長,乾濕季節不顯明,固分部於區內西北部丘陵地之黃棕色紅壤,而冷濕之廣大山區,本最適於土壤灰化作用之進行,為因地勢陡峭,又多風雨,表層沖蝕劇烈,固區內大部分山地土壤成石質土。僅鳥嘴上、高波、金面山、奎輝、長興等山岳、丘陵交界區,化育層紅黃色準灰壤,各河岸段丘面及山谷緩坡,則多屬沖積土,至於黑色基性岩土,僅見於玄武岩所組成之陡坡,集水區土壤分布略圖如右圖所示。 石門水庫集水區土壤分佈略圖

7 氣候與水文 水庫集水區屬於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因此冬夏季溫差極大。集水區內之氣溫,由於受到海拔高度之影響,各地氣溫變化較大,全年氣溫溫差約在12℃~26℃間,年平均溫度約為20℃,以每年元月氣溫為低,約在12℃左右、七、八月份最熱,氣溫可達24℃~26℃;在濕度方面集水區內各月份之平均濕度約在80%~88%,年平均濕度約在84%,故集水區內之乾濕季節變化不甚明顯,氣候型態屬亞熱帶重濕氣候。而經由歷年觀測資料得知集水區內年平均降雨量約為2350mm,多集中在夏季,自二月開始增加,至十月達到最高,而十一月至翌年一月為乾燥季節,降雨量小於潛在蒸發散量。 石門水庫管理中心於集水區內另設置水位流量站五處,水文觀測站以觀測地面上之水文動態,包括水位、流速、流量、含砂量為主,各站每月施測二至三次(全年施測三十次)為原則。 (一).霞雲站:流域面積622.83平方公里 (二).高義站:流域面積542.03平方公里 (三).玉峰站:流域面積335.29平方公里 (四).稜角站:流域面積107.76平方公里 (五).秀巒站:流域面積115.93平方公里。

8 集水區環境現況概要 台灣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遷劇烈,加上九二一震災發生,造成每逢豪雨,山坡地災害便頻頻傳出,而對水資源之需求又甚為殷切,故對於現有水庫水資源之永續利用成為當務之急。本研究計畫旨在調查造成石門水庫集水區水土保持災害的成因,以及崩塌地、土石流各災害的型式,並提供初步的治理對策。初步研擬的治理對策以作為將來重點個案治理規劃之參考,同時做為中、長期治理計畫之依據。 石門水庫集水區地理位置居於東經120°10’15”~121°23’ 10”,北緯24°25’45”~24°51’20”之間,以淡水河上游之大漢溪流域為其主流,集水面積約為75929公頃,東鄰台北、宜蘭二縣,南接台中縣,西南與苗栗縣相連,西屬桃園與新竹二縣,行政區域除東邊之一部份屬宜蘭縣大同鄉、西端一帶屬新竹縣五峰鄉,西北角之極少部份屬新竹縣關西鎮、桃園縣大溪鎮與龍潭鄉外,大部分地區均隸屬桃園縣復興鄉與新竹縣尖石鄉。 石門水庫興建緣由,主要係因為大漢溪上游陡峻,無法涵蓄水源,延及下游各地區常遭水旱之苦;政府為解決民困、發展農業、興修水利,自民國四十五年七月展開興建石門水庫工作,並於五十三年六月完工,歷時八載,建設經費約達新台幣三十二億元,水庫總長度為十六.五公里,滿水位面積八平方公里,有效蓄水量約二億四千萬立方公尺,為一多目標水利工程,具有灌溉、發電、給水、防洪、觀光等效益。

9 石門水庫集水區分布圖 在地形上,石門水庫集水區內有兩大地形區,分別是雪山山脈及西部麓山帶地形區,兩地形區以屈尺斷層為界,在計畫區域內則由水車寮至復興延至阿姆坪一線為分界。

10 雪山山脈 集水區南側地形屬雪山山脈,位於中央山脈之西側呈東北-西南走向,構成岩層均以板岩、硬頁岩、石英岩為主。本區地層經過地殼變動後造成反覆的褶皺,中間為若干斷層所分隔,因此地形受地質條件所支配甚為明顯,東北-西南向之山脊及後成河流集發達。本山塊東側即為中央山脈板岩山塊,西側與西部麓山帶(覆瓦狀斷層山塊)相接。在本集水區內,雪山山脈帶地形區站全區面積約三分之二強,地形南高向北下降,由最南端品田山分東西兩山稜向北環繞成集水區,品田山沿集水區邊境向東蜿蜒延伸,經池有山(3,303公尺)、加拉海山(3,132公尺)、梵梵山(1,681公尺)至馬博魯山(2,101公尺)折向北北西,經拉馬山(2,130公尺)、拉拉山(2,031公尺)、東眼山(1,212公尺)進入西部麓山帶範圍;另一分歧則向西北延伸,越過大霸尖石(3,492公尺),經境界山(2,910公尺)至石鹿大山(2,322公尺);向東北折經霞山(2,167公尺)、李棟山(1,914公尺)、鳥嘴山(1,748公尺)至那結山(1,520公尺)復轉向西北進入西部麓山帶範圍,上述兩列山脈共同構成集水區範圍之中南部;除此之外,插天山(1,907公尺)、尖石(1,805公尺)、雪臺山(3,443公尺)、玉峰山(2,323公尺)、奇納基山(2,573公尺)及馬望山(2,567公尺)等山峰在集水區中分割各次集水區。

11 西部麓山帶 集水區南側地形屬雪山山脈以西之麓山地帶,其標高均在2,000公尺以下,由未變質之新第三紀砂岩與頁岩互層夾少量石灰岩體和凝灰岩凸鏡體組成,地貌上概屬壯年期,地勢東高西低且顯得平緩寬闊。本地形區於更新世地殼變動時,受到來自東方之橫壓力,而造成一連串南北縱向斷面而向東傾斜,成一系列雁行排列之覆瓦狀斷層(imbricate fault)系統。出露岩層均屬未變質之新第三紀地層,其與板岩區接觸,係為台灣主要之縱向構造線之一,稱為屈尺斷層。本地形區西側與西部諸丘陵或台地相鄰接。在本區西部麓山帶範圍由石門大壩經小竹坑山(555公尺)、石牛山(671公尺)至那結山,另一端則由溪洲山(578公尺)至白石山(625公尺)折轉東南至東眼山,連接雪山山脈區。地形上除山稜環繞河谷外,在河谷兩旁有河階台地發育,此處為區內地形最為平坦之處。

12 區域地層分布 地層表性特徵表 依據中央地質調查所相關文獻資料,在石門水庫集水區域範圍出露的地層,包括有西村層(Sc)、四陵砂岩(Sl)、乾溝層(Kk)、大桶山層(Tt)、木山層(Ms)、大寮層(Tl)、石底層(St)、南港層(Nk)、南莊層(Nc)及含有凝灰岩(tu)、桂竹林層(Kc)、台地堆積層(t)等。由老至新依序整理如右表。 岩層性質 地層名稱 以粉砂岩質硬頁岩與細粒變質砂岩的互層、厚層硬頁岩或板岩偶夾薄層變質砂岩為主。 西村層(Sc) 以灰色或灰白色中粒至粗粒或礫質之厚層變質砂岩為主,偶夾薄層之板岩或硬頁岩。 四陵砂岩(Sl) 主要是由黑色硬頁岩夾有灰黑色泥質緻密細粒變質砂岩組成,硬頁岩一般呈厚層狀,且節理發達,常為石英脈或方解石脈充填,風化後呈現木片狀破裂面。 乾溝層(Kk) 以黑色硬頁岩為主,夾有灰至灰黑色細粒泥質變質砂岩,本層所夾之變質砂岩較乾溝層為多,層厚大多為10公分至3公尺堅硬緻密之變質泥質砂岩抗蝕力頗強,常在河谷中形成陡壁,硬頁岩之節理發達,風化後呈現之破裂情形與乾溝層者略不同,地層之層理較乾溝層明顯。 大桶山層(Tt) 木山層(Ms) 以厚層之白灰色、黃灰色及白色,細粒至粗粒砂岩為主,夾有灰色頁岩,或細粒砂岩及頁岩之互層,偶夾有薄煤層,於清水坑背斜一帶則夾有極粗粒之疏鬆砂岩。 ……………

13 水資源利用概況 計畫功能 石門水庫為一具有多重效益的多目標水利工程,提供灌溉、發電、給水、防洪、觀光等功能,對於北部地區之農業灌溉、工業發展、水患之防治等,均有卓著的貢獻,其中尤以供應桃園、台北等地區達180萬人口之公共給水為最重要。 石門水庫灌溉區域包括桃園、新竹、台北等三縣,石門大圳灌溉渠道包括幹渠長27.34公哩,支渠18條,長9,749公里,分渠44條,原計畫灌溉面積53,661公頃。近年來由於工業迅速發展,農業經營成本提高,且因工廠、社區、國際機場、高速公路等之興建,使原有水田逐年減少,目前灌溉面積僅約36,500公頃(兩期作物)。 灌溉運用

14 發電運用 石門發電廠裝置發電機兩組,每組容量45,000瓩,委託台灣電力公司營運管理,其每日發電量,視水庫水位情況,按旬以書面通知電力公司轉石門發電廠執行,亦即石門水庫水位若超過上限,應視實際情況盡量增加發電;若水位於上、下限之間,則正常運轉;倘若水位在下限與嚴重下限之間,保證月份期別以不低於每日四小時尖峰運用,而水位低於嚴重下限時,則會嚴格依照下游灌溉與公共給水用水量發電。所發電力全部由台電公司統籌調度供售,年平均發電量約兩億度。 給水運用 石門水庫之公共給水由台灣自來水公司經營管理,目前所供應的公共給水及工業用水原水,每日已增至七十萬公噸,供應範圍計有三十二地區,飲用人數多達一百八十萬人以及多處工業區工業用水。 防洪運用 石門水庫之防洪功能主要在攔蓄調節大漢溪上游之洪水,延緩洪峰到達台北地區的時間,使與新店溪、基隆河之洪峰錯開,以降低下游洪峰,減輕台北地區水患。但由於水庫防洪容量有限,對於較大颱風洪水之防洪功效不彰。本省洪水發生季節多在每年六月中旬至十月下旬,但十月間洪水泰半較小,多可由水庫欄蓄,故石門水庫防洪運用期間定為六月一日至九月三十日。

15 觀光 石門水庫風景優美,交通便利,為台灣北部地區觀光勝地,每年觀光人數平均約為130餘萬人,觀光收入每年平均約7千餘萬元。 土地利用概況 集水區總集水面積共76,014公頃,依據民國82年環保署委託省糧食局最新土地利用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土地利用狀況大致可劃分為:農墾地(包括稻作、旱作、果園)面積共2,023公頃,佔總面積2.66%;林地(包括針葉林、闊葉林、竹林、針闊竹混合林、灌木林)所佔面積最廣,共71,019公頃,佔總面積93.43%;開發地(公園、遊樂區、工礦用地、建地、墓地、道路)面積共449公頃,佔總面積0.58%;水面用地(包括魚池、水系、其他水面)面積共1,349公頃,佔總面積1.78%;其他用地(包括草生地、荒地、崩塌地、其他)面積共1,174公頃,佔總面積1.55%。根據集水區的航測調查資料,發現德基、石門、翡翠及曾文等四座大型水庫的土地利用,以林木及草生地為主,佔集水區面積的86~93%,而農耕地僅佔3~8%;其中以石門水庫的森林覆蓋比率佔93%最高,翡翠水庫佔86%較低,但各水庫農耕使用面積仍達1,789~3,685公頃

16 得 心 T h e n E d 在台灣孕育了許多自然環境,但卻遭受破壞,有些開發是因為滿足生活的所需,但卻悄悄的破壞環境。
像現在亞馬遜雨林因為過度的開採石油,而造成亞馬遜雨林遭到需多油汙破壞,導致許多遷徙的候鳥身上沾滿了油汙,以前的風光美景不再,人類呀!應該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不要因為一時的滿足自己生活上的所需而不知不覺得破壞大自然和地球。 T h e n E d


Download ppt "自然 加分作業 學校:新和國小 班級:六年四班24號 姓名:尤怡涵."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