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硬殺:以飛彈、電磁脈衝、遙測武器等方式攻擊。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硬殺:以飛彈、電磁脈衝、遙測武器等方式攻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硬殺:以飛彈、電磁脈衝、遙測武器等方式攻擊。
軟殺:以駭客攻擊、木馬病毒等方式破壞敵方系統。

2 戰略經濟戰:對外交、軍事及政經範圍進行作戰。
軍事資訊戰:以資訊技術癱瘓敵方各項資訊、情報、作戰系統。

3 近年來中國大陸積極發展「信息戰」。如電磁脈衝
彈、反衛星技術、網軍及自行的建置衛星導航系統。

4 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共軍懷疑飛彈失準是因為GPS定位受到美方干擾,因此轉而發展自主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5 相對於代價高昂的 登陸戰、空襲等攻擊方式,資訊戰成了中國大陸對臺作戰的優先選擇。 我國是高度資訊化的國家,面對這種新型態的攻擊方式更應積極做好準備。

6

7 人類傳遞資訊的方式逐漸演變,最早運用飛鴿傳書、烽火、驛馬等方式傳遞軍情。
如古羅馬大道與秦代的馳道,都是為了聯絡各地交通、快速傳達資訊。

8 電磁波 振盪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的結合(向量積)。電磁輻射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移動,有效的傳遞能量和動量。電磁輻射是由叫光子的量子粒子形成。
人眼可接收波長在400至780奈米間的電磁輻射,因此 這種電磁輻射也叫可見光。研究電磁輻射的物理學叫 電動力學,是電磁學的分支。 電磁輻射先被麥克斯韋方程組預測,而後由德國物理 學家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在實驗中證實。 電磁波不需要依靠介質傳送,各種電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

9 無線電 無線電波或射頻波是指在自由空間 (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電磁波 ,其頻率 300GHz 以下。 常見的射頻規範:
3KHz~300GHz, 9KHz~300GHz, 10KHz~300GHz

10 無線電波的運用 通信 摩斯電碼、廣播、電視、定位 數據傳輸、藍芽……等。 導航衛星導航系統。 雷達 加熱微波爐。 動力宇航動力。
天文學無線電天文望遠鏡。

11 二戰時盟軍破解德、 日通訊密碼,並使用雷達,說明掌握資訊能力成為影響戰局的重要因素。隨著電腦科技與衛星技術的發展,資訊化作戰更顯得日趨重要。

12 都 卜 勒 效 應 為紀念十九世紀發現都卜勒效應之奧地利物理 學家都卜勒。此效應適合波形輻射信號。 立論要點:
當一個振動源或發射機正在發射輻射信號時, 若將其移動,則將改變信號頻率,且對一個固 定接收機而言,這個頻率的改變與發射機移動 的速度成正比,速度越大,頻率改變也越大。

13 公式 觀察者 (Observer) 和發射源 (Source) 的頻率關係為: f‘ 為觀察頻率, f 為發射頻率;
v 為波段速度, vo 為觀察者行進速度 vs 為發射源行進速度。 括號中分子和分母的 上行運算和下行運算分別為 「接近」和「遠離」之意。

14 雷 達 基 本 原 理 所謂電磁波,是指在空間中傳播的一種能量,這能 量是由電力線和磁力線相互作用所產生的輻射力場
,藉電場與磁場之間能量的振盪而將電波傳送出去 ,因此不需借助任何介質,依頻率不同而有無線電 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光等。 雷達工作原理即藉發射機產生高功率信號,經由天 線輻射出去,此電磁波束碰到目標後折射回來,再 經天線回到接收機,此回波經放大處理,並與發射 波相比對,據以偵測目標進而決定其距離、高度、 速度和其它資訊,並藉雷達顯示器加以顯示出來。

15 雷 達 基 本 結 構 發射波 發射器 顯示器 天 線 接收波 接收機 發射波 發射器 天線 顯示器 接收波 接收機 天線

16 雷 達 分 類 依功能分 依測量參數 依適用場合 依電戰對象 依使用目的 依訊號波形 脈波雷達 連續波雷達 搜索雷達 追蹤雷達 二次元雷達
三次元雷達 依適用場合 陸用雷達 空用雷達 艦用雷達 依電戰對象 直接威脅雷達 無威脅雷達 間接威脅雷達 依使用目的 敵我識別雷達 照明雷達 導航雷達 預警雷達 測高雷達 射控雷達 氣象天文雷達 太空遙測雷達

17 各式雷達介紹 脈波雷達系統 依發射波形區分,可分為: 1.連續波雷達系統 2.脈波雷達系統 都卜勒雷達多使用在氣象偵測
合成孔鏡雷達廣泛的應用於遙感(衛星)和地圖 測繪 電子掃描陣列雷達 長程預警雷達

18 1.時控箱 2.發射機 3.收發器 4.天線 5.接收器 6.指示器 7.伺服器 9.電源箱
脈波雷達系統方塊圖 目標 天線 伺服器 接收器 指示器 電源箱 收發器 發射機 時控箱 脈波雷達種類雖多,但基本架構主要有: 1.時控箱 2.發射機 3.收發器 4.天線 5.接收器 6.指示器 7.伺服器 9.電源箱

19 雷達顯示器 目標回波 方位 發射脈波 回波信號強度 距離 高度 A型顯示器 B型顯示器 C型顯示器

20 雷達頻率波段 頻 段 頻 率 範 圍 HF 3-30 MHz VHF MHz UHF MHz L MHz S MHz C MHz X MHz KU 12-18 GHz K 18-27 GHz KA 27-40 GHz MM GHz 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IEEE)所劃分的雷達頻率波段,如右表: 雷達接收系統中所謂的雜波,其來源可分三類型: 一般雜波。 雜訊。 干擾。

21 軍用電磁頻譜 1.06um/3~5um/8~14um 紅外線(IR) 追熱及雷射導引武器 30~300GHz(10~1mm)
毫米波(Millimeter Wave) 武器導引 1~30GHz(30~1cm) 微波(Microwave) 雷達 300~3000MHz(1~0.1m) 超高頻(UHF) 視距通信 30~300MHz(10~1m) 極高頻(VHF) 3~30MHz(100~10m) 高頻(HF) 遠距通信 3~30KHz 極低頻(VLF) 聲納 <3KHz 超低頻(ELF) 潛艦指揮

22 雷達

23 雷達

24 電腦(計算機)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電子數值積分電腦,也可 稱埃尼阿克)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電腦。 1980年代的Apple II

25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差分全球定位系統(Differential GPS,DGPS),反錯誤訊號干擾。 GPS的精度:標準定位精度(SPS)、精密定位精度(PPS) 造成GPS衛星訊號的誤差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誤差原因有下列幾種: 1.氣層上的延遲誤差 2.多路徑訊號傳送誤差(Multiplex Error)與遮蔽效應(Mask Effect)   3.衛星時錶誤差(Ephemeris Error)   4.幾何精度稀釋(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GDOP)   5.接收器內部誤差(Receiver Error)   6.選效誤差(Selective Availability,SA)   7.週波脫落(Cycle Slips)

26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的干擾:蓄意及非蓄意的干擾。 現階段的GPS接收器極易受到人為的蓄意干擾,目前美國採兩階段來提升防干擾能力: 第一階段:發展防制干擾的技術。 第二階段:將第一階段所發展的技術整合到所有的軍事裝備中。 GPS的應用 1.航空測量。 2.太空探測。   3.GPS與「指、管、通、情」之結合。   4.火砲之定位導航。   5.人員運輸後勤補給。

27 C4ISR 指揮 Command 管制 Control 通訊 Communication 電腦 Computer 情報
Intelligence 監控 Surveillance 偵測 Reconnaissance

28 資訊戰 資訊戰有八大戰法:電腦網路攻擊、作業安全、電子戰、實體破壞、軍事欺敵、心理戰、傳媒運用以及民意爭取等。
資訊戰可區分為: 一、戰略性資訊戰﹙IO;Information Operations﹚ 二、軍事資訊作戰﹙IW;Information Warfare﹚ 資訊戰的手段概分為: 1.戰場監偵與戰管。 2.戰術部署與運用。 3.全球定位標準化。 4.精準導航與火控。 5.高能科技與武器。 6.奪取制資訊權。

29 資訊戰 資訊戰的方法分為: 1.電腦病毒(Computer Viruses) 2.寄生蟲程式(Worms) 3.特洛依木馬程式(Trojan horse) 4.邏輯炸彈(Logic bombs) 5.天窗(Trap Door) 6.晶片(Chipping) 7.微機器和微生物(Nano-machines and Microbe) 8.電子干擾(Electric jamming) 9.HERF槍或EMP炸彈

30 電子戰

31 電子戰的基本觀念: 利用敵方所有電磁頻譜內之電磁輻射,提供其戰鬥序列、企圖及能量,以反制手段阻絕其通信和武器系統之有效運用,並防護己方相對系統之有效運用。

32 電子戰的定義: 運用電磁與指向能量,以控制或攻擊敵方電磁頻譜之軍事行動。

33 電子戰系統主要需求包括: ※在高信號密度環境下執行輻射偵測與分類 ※旁立式干擾機-能在廣闊區域穿透敵方雷 達搜索面並以最低風險達成攻擊力
※擴展電子反制頻譜涵蓋至毫米波及光波 ※誘餌的運用 ※降低雷達及紅外線之截面積 ※遮蔽之協助

34 相關技術: ◎高速即時頻譜分析能力 ◎可程式化高功率寬頻帶微波放大器 及高增益發射機 ◎發展可涵蓋毫米波及光波可調制之 元件
◎消耗性干擾器、干擾絲及火燄彈 ◎雷達預警器、煙霧彈、隱形技術

35 監偵電磁頻譜可提供之情報 1.斷定敵方兵力 2.識別敵方單位 3.決定敵方意圖 4.標定敵方武器位置 5.預警敵方威脅行動 6.掩蔽及防護我方目標 7.製造假目標、假移動及釋放假意圖 8.支援遂行指管作戰及電子戰 9.掌握戰場態勢、評估攻擊效果

36 「博勝」專案 博勝專案是國軍作戰指揮系統的重大工程,耗資新台幣數百億元,藉由高科技數位通信,整合並協調各軍種系統,同步傳遞資訊,以強化聯合作戰功能,是國軍「指揮、管制、通訊、情報、電腦、偵搜、監控」等C4ISR系統全面現代化工程,期程長,範圍廣,且涉及國軍與美軍之間的協同合作。

37 電子戰的範疇: 一、電子戰支援(Electronic Warfare Support):提供即時作戰情資,作 為指揮官下達決心與採取戰術行動
之參考。依任務區分為預警、定位 及作戰支援。主要功能: 1.蒐集電子參數、識別輻射源型式及 目標定位。 2.以被動偵收方式偵測、辨識並監控戰場電磁活動,即電子支援措施(ESM)

38 電 子 預警 戰 支 定位 援 作戰支援 增加反應時間,提高存活率 即時測定威脅,提供目標方位 即時監控戰場,電磁頻譜變化,支援指管作戰
電子戰支援之任務分類

39 電子戰的範疇: 二、電子戰攻擊(Electronic Attack): 使敵方無法有效使用電磁頻譜,進 而損其作戰效益。依任務區分為非
摧毀性攻擊及摧毀性攻擊。 1.非摧毀性攻擊依運用方式區分為自 衛式干擾(欺騙)及支援式干擾(干擾) 2.摧毀性攻擊依運用方式區分為反輻 射飛彈及指向性能量,即電子反制 措施(ECM)。

40 電子戰攻擊 非摧毀性攻擊: 對敵方雷達作有計畫性電磁波幅射、再幅射及反射,以阻止、減弱敵軍對所需資料之接收,即所謂的軟殺,包括雜波干擾與欺騙干擾。

41 電子戰攻擊 雜波干擾: 又稱蠻力干擾,以絕對優勢之干擾功率反制敵方雷達,藉以干擾其接收機臨界值之設定,提高誤警率,延遲截獲目標所需時間,甚至蓋過其臨界值形成干擾,導致敵方雷達無法對目標進行偵測

42 電子戰攻擊 雜波干擾: 1.點頻雜波干擾 帶頻雜波干擾 拂掠雜波干擾 連續波干擾 干擾絲

43 電子戰攻擊 欺騙干擾: 1.距離欺騙:主要在阻礙敵方追蹤雷達對目標距離之量測。 距離欺騙 多重假目標:藉以產生多重回波信號,以隱藏真正回波。 角度欺騙

44 電子戰攻擊 摧毀性攻擊: 藉由反幅射飛彈(ARM)或指向性能量武器(DEW),直接癱瘓敵方雷達戰力,以獲得決定性戰果之目的,即所謂的硬殺。

45 電子戰攻擊 反幅射飛彈(ARM) 具有命中率高、導引方式具彈性、隱密性佳、操作頻率範圍寬、可獨立作戰等特點。

46 電子戰攻擊 指向性能量武器(DEW) 使用高能量之雷射、電磁波,對敵方裝備、設施或人員集中發射一具方向性之波束,使其功能降低、暫時失效或失去知覺。

47 電子戰攻擊 電磁脈波(EMP) 利用大功率微波束的能量,直接殺傷破壞目標或使目標喪失作戰效能的武器。

48 電子戰的範疇: 三、電子戰防護(Electronic Protection): 採取有效措施以確保我作戰能力不
受敵方或我方電子戰作為影響。依 任務區分為防護我軍及防禦敵軍。 1.防護我軍:發射管制、頻譜管理。 2.防禦敵軍:發射管制、頻譜管理、 情報保密。 其技術面是發展雷達與通信系統之抗干擾技術以強化性能,即電子反反制措施(ECCM)。

49 電子戰防護 防護措施係利用電子反制技術,在地面或空中佈署各式電偵及反制裝備,對空中來襲之威脅、敵方地面長程預警、攔管雷達及空中偵照、通信、導引衛星等執行干擾,壓縮敵方雷達偵測距離於最短,並促使敵方戰機無法正常引導、通訊中斷、飛彈偏離目標,以達防護之效果。

50 電子戰防護未來趨勢 1.加強電子偵測系統性能 強勢干擾功率 提昇電子反制技術 裝備機動設計

51 電 子 戰 預警、定位 電子戰支援 、作戰支援 非摧毀性攻擊 電子戰攻擊 干擾、欺騙 摧毀性攻擊 防護 發射管制、頻譜管理 電子戰防護 我軍
反輻射飛彈及指向性能量 電子戰防護 防護 我軍 發射管制、頻譜管理 防禦 敵軍 發射管制、頻譜管理、情報保密 、系統強化

52 載台 威脅(矛) 電子戰技術(盾) 飛機 艦艇 地面部隊 地對空防空飛彈(SAM) 防空火炮(AAA) 空中攔截雷達(AI) 光學瞄準
威脅預警和定位 支援式干擾、自衛式干擾 干擾絲/消耗性/紅外線反制 通信干擾 高能電弧燈/漆/煙幕/雷達 艦艇 空對艦飛彈(ASM)和炸彈 艦對艦飛彈(SSM) 潛對艦飛彈 自衛式干擾 誘標 干擾絲/紅外線反制 地面部隊 戰場監控及炮位雷達 變時引信 戰術通信 反戰車武器 變時引信干擾 通信干擾、雜波干擾 紅外線反制

53 電子戰支援 電子戰攻擊 電子戰防護 依電子戰運用範疇區分,其所需發展重點為 以電子偵測相關技術如測向、測頻及信號分析識別為主
以電子反制相關技術,如發射機、信號產生器及發射天線為主 電子戰防護 偏重在雷達、通信系統上抗干擾技術的發展

54 電磁脈衝 電磁脈衝是一種快速時變電磁波,當它直接照射到軍事設施時,設施會因下列三種可能的途徑而受損: 一、在系統的金屬表面
二、經由天線或類似天線的金屬結  構、微波電纜、電力線、電話線及金屬管路等 三、脈衝能量直接由設施的開孔在系統的金屬表面,如飛機的機身,由脈衝的低頻磁場分量產生感應電流,因而滲入內部電路。

55 電磁脈衝 1958年美國在太平洋上空進行的氫彈實驗。那次核爆炸產生的伽馬射線,刺激大氣中的空氣而產生大量電子流的電磁脈衝,如海嘯般地掃過半徑數百公里的區域,致使夏威夷群島的街燈全部熄滅,無線電導航系統中斷了18個小時,甚至於澳大利亞也遭到一定破壞。

56 電磁脈衝 種類: 弱核爆電磁脈衝彈頭 1、核當量約為1KT(即相當於1,000噸黃色炸藥)、或更低 的「內爆式」核子彈頭。
2、發射至目標區上空距地面約40公里的平流層頂引爆。 3、瞬間釋出約900億焦耳能量的伽馬射線,與大氣層空氣作用而衍生大量電子流,加速奔向地面,在目標區地球表面300公里範圍內產生強大的電磁脈衝衝擊波,衍生的電場強度可高達每公尺1,000-34,000伏特!使得電子裝備內部的電晶體、二極體、放大器、積體電路、邏輯電路、微處理器等元件、組件,皆因瞬間超載短路,造成無法修復的永久損壞 。

57 電磁脈衝 種類: 非核爆電磁脈衝彈頭 1、以巡弋飛彈、炸彈或砲彈的形式,利用飛機投放或火砲發射。
2、利用彈頭內火炸藥的「爆炸」,壓縮彈頭內「磁通壓縮發生器」或「磁流體動力學發生器」而產生瞬間大功率電磁脈衝。 3、利用其高爆炸藥的爆轟壓力迅速地壓縮其「定子」產生的磁場,將大部份的炸藥能量轉換為電磁能,它能夠在數十至數百微秒時間內產生數億至數十億焦耳的電能,比典型「雷閃」放電的電流還高出多倍。

58 電子戰常見武器 空中預警管制機 以飛機為載臺的機動雷達系統,屬於電子支援裝備。空中預警管制機通常在機背上裝設一座都卜勒(Doppler)雷達,能夠偵測敵人空中、地面或海上目標,並管制我方戰鬥機、戰轟機接戰。

59 電子戰常見武器 電子反制機 主要功能是干擾或欺騙敵人的防空雷達,使防空系統無法有效運用,所以算是一種電子反制與防禦裝備。為了有效干擾廣大頻帶的電子裝置,電子反制機配備有數套可涵蓋多頻帶的主、被動電子發射與接收天線、電子干擾裝置、誘餌裝置和反輻射飛彈,可干擾甚至攻擊敵人的防空雷達系統。

60 電子戰常見武器 電戰莢艙 一種外掛在飛機上的電戰系統,根據用途的不同分別有從事電子偵測支援、導航、追蹤及標定、電子反制等型式。

61 電子戰常見武器 電子干擾與誘餌裝置 用來欺騙、誤導雷達的電子反制裝備,可配備在艦艇和飛機上使用。現用的干擾絲是配合雷達波長而調整長度的鋁箔,大批灑布後可產生大量雷達反射波,使敵人雷達顯示幕出現無數個無法辨識的假目標,達到干擾或欺騙的效果。誘餌則是一種具有電波增幅裝置發射體,能產生與我方戰機或船艦相同的雷達反射波,使敵人雷達誤判目標。我國自製CR-201火箭就屬於具備電子反制效果的金屬干擾絲。

62 電子戰常見武器 遙控飛行載具 遙控飛行載具可根據電戰任務需求裝設不同的電子裝備,執行諸如空中偵察、電子反制或電子情報蒐集等電戰任務。中科院近年就研製出天隼和中翔兩型遙控飛行載具。

63 電子戰常見武器 相位陣列雷達 具有電子支援功能的偵蒐、電子反制與多功能防禦的雷達裝備。相位陣列雷達的基本構造是由一群以陣列方式縱橫向排列的「相位轉換器」小型雷達組合而成,這些移轉器可各自發出一束雷達波束偵蒐目標,以其與目標相對相位差合成整體波束形狀與方位資料

64 電磁脈衝:最早是在核試爆過程中被發現,大量電磁波可燒毀電子產品內部元件,破壞敵方資訊系統。
石墨炸彈:利用大量具導電作用的碳纖維絲,可造成電路系統短路,癱瘓電廠等基礎設施的運作。

65 電腦病毒:利用具破壞性的程式碼攻擊敵方系統,
也包括木馬程式、蠕蟲病毒等形式。 雷達:雷達透過目標的反射回波標定目標的位置,是當前資訊戰中不可或缺的偵蒐設備。

66 衛星:太空科技的進步,使偵察衛星、導航衛星、通訊衛星、紅外線預警衛星等大幅提升戰場資訊化的程度。
無人載具:無人載具除了可避免人命損失,並有長時間執行任務、隱匿性高等特點,是各國亟於發展的現代化設備。

67 未來資訊化部隊將有完整的情報連結網路,各單位
透過即時訊息或現場影像分享戰場資訊,並結合偵察、監視等感測設備及無人載具,充分掌握戰場情況。

68 美軍在執行空襲行動前,通常先由戰機以反輻射飛彈摧毀敵軍防空雷達設施,掩護之後的轟炸機群。

69 美國與以色列據傳也曾聯手開發「火焰病毒」,
侵入伊朗境內電腦,阻止延宕伊朗的核武研究進度。


Download ppt "硬殺:以飛彈、電磁脈衝、遙測武器等方式攻擊。"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