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我最敬佩的科學家 班級:6年1班 姓名:陳柏宇 製作日期:4月5日 完成日期:4月10日 指導老師:李興雲
2
前言 一個小孩出生在英國的鄉村,他的名字叫艾塞克牛頓(Isaac Newton, )。在四大天文學家的辛勤耕耘之後,牛頓開始扮演開花結果的角色。牛頓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就是指刻卜勒和伽利略。
3
牛頓的一生 牛頓於1642年的聖誕節十二月廿五日生於英國倫敦北方兩百公里林肯郡的農村烏爾索普。牛頓性格十分內向,勤奮好學。父親經營農場,但在牛頓出生前三個月就去世了,母親改嫁,與牧師再婚,幼小的牛頓與祖母相依為命。1661年牛頓就讀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由叔父提供學費,修習數學和物理。大學時代初期沒有特殊表現,後來在巴羅教授的指導下才迅速展露非凡的天份。
4
1665年獲得學士學位,但幾個月後,因為淋巴腺鼠疫流行,大學關閉停課。牛頓便回到烏爾索普,在此後兩年間,牛頓利用這段被強迫『放假』的時間,認真思考自然界的規律問題,這兩年也是牛頓自認為一生當中獨創力的顛峰時期,最重要的發現都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萬有引力就在此時發現,因而有『烏爾索普的蘋果樹』的傳說。力學與微積分也都是此段時間發明的;圓與橢圓面積的計算是當時數學家挑戰的難題,居然被25歲的牛頓解決了。直到1667年初,牛頓帶著一流的研究成果回到劍橋,當年即被指定為三一學院的研究員,有了薪水,悉數購買實驗器材,開始製作反射望遠鏡,並且定居下來。1666年他發現光的散射現象,波長短的藍光或紫光,通過稜鏡時偏折較多,波長長的紅光,偏折較少。
5
牛頓的老師巴羅教授是當時頂尖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影響牛頓的光學成就極深。他對於牛頓的研究成果非常驚訝,兩年後,他辭去教授的職位,讓給牛頓,1669年,年僅27歲的牛頓就當了劍橋大學的教授。此後,他醉心於化學實驗,包括煉金術在內;直到1684年哈雷( )勸他從事理論力學才罷休。1672年牛頓發表第一篇學術論文,主題是關於光的實驗,登在<哲學學報>上,並盡全力於理論力學的工作,1687年發表了曠世鉅作原理一書,1689年牛頓作為大學的代表,當選為下議院的議員,當時議會通過保護人權的強大法律,確立議會具有高於君主的地位,牛頓開始參與政治。1695年,牛頓擔任造幣廠的督察,負責重鑄因內戰而貶值的銀幣,任務完成後,於1699年擔任總監,一直到1727年逝世為止。1703年,胡克去世後,他便成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也是擔任到死為止,當年,他又發表了<光學>一書。1705年受到安妮女王的封爵,是第一位獲得如此殊榮的科學家。
6
牛頓運動定律 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牛頓創立了經典力學。他使力學成為一門研究物體機械運動基本規律的學科。並定義了時間﹑空間﹑質量和力等基本概念﹐同時揭示了物體運動的基本規律。建立了力學的三大定律﹕牛頓第一定律(或稱慣性定律)﹔牛頓第二定律(或稱運動基本定律)﹔牛頓第三定律(或稱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7
牛頓第一定律 任何物體都能保持靜止或均速直線運動的狀態﹐直到其他物體的作用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由這一定律得知﹐只有其他物體作用於一物體時﹐才能改變這一物體的運動狀態。物體保持它的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稱為物體的慣性。所以牛頓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
8
牛頓第二定律 物體的動量對時間的變化率與該物體所受的力成正比﹐並和力的方向相同。
第二定律建立了力和動量的變化之間的關係﹐因此﹐它又稱為質點運動定律。 牛頓第三定律 一物體對另一物體的作用力同時引起另一物體對此物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而且這兩個作用力在一條直線上,即兩物體間的一對相互作用﹐永遠等值反向﹐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個定律又稱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9
牛頓提出第三定律時曾作過如下解釋:如果某一個人用他的手指按在石頭上﹐那麼他的手指也要受石頭的壓力。”由第二定律可知﹐力是使物體的運動發生變化的原因。因此﹐如果物體A撞擊了物體B﹐使物體B的動量發生了變化﹐那麼﹐物體B也必然使物體A的動量發生同樣的變化﹐但它們的方向相反。
10
結語 牛頓可以明確地描述運動定律,更能準確地預測物體的運動狀況,在古典物理學上有卓越的貢獻。當英國的天文學家哈雷稱讚牛頓在天體物理學上的成就時,牛頓謙虛地回答: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我們研究物理學或天體物理學,都把理論建立在牛頓力學的基礎上,就像當年牛頓的研究,都建立在四大天文學家哥白尼、第谷、刻卜勒、和伽利略的研究結果上一樣,意含著科學研究在承先啟後上的意義。
11
參考資料 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學篇、力學篇
12
THE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