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系统实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系统实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系统实施

2 主要内容 物流系统的实施 程序设计 软件开发工具 程序和系统测试 系统切换、运行与维护 项目管理与系统评价

3 信息系统的开发思路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4 1 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

5 一、系统实施的内容 系统实施是开发信息系统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的物理模型,按照实施方案完成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交付用户使用。

6 系统的物理模型 构建系统运行平台 程序编制 代码实现 数据准备 程序的调试和测试 系统转换 用户培训 系统实施报告

7 硬件准备 软件准备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一些应用软件。
硬件准备包括计算机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辅助设备(稳压电源、空调设备)、通信设备等。 软件准备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一些应用软件。

8 人员培训 主要指用户培训,包括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 数据准备 没有一定的基础数据的准备,系统调试就不能很好的进行。 相互联系的,彼此制约

9 二、系统实施阶段的特点 与系统分析、系统设计阶段相比较,系统实施阶段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多。 实施计划主要内容 ——硬件计划
——软件计划 ——机房、场所准备计划 ——总的实施日程计划

10 实施步骤 数据准备 硬件获取 安装 软件编程 测试 用户准备 试运行 人员:聘用和培训 系统切换 机房、场所准备 用户验收

11 2 物理系统的实施

12 MIS物理系统的实施是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订购、机房的准备和设备的安装调试等一系列活动。  

13 计算机系统的实施 ⑴ 计算机品牌选择 国外品牌目前有IBM、HP、Compaq、SUN、NEC、Dell等;
国内品牌目前有联想、新浪潮、方正等。

14 ⑵ 计算机购置的基本原则: 能够满足MIS的设计和运行的基本要求 合理的性价比; 良好的可扩充性; 良好的技术支持.

15 ⑶计算机的环境要求 机房要安装双层玻璃门窗,并且要求无尘。 硬件通过电缆线连接至电源,防止静电感应。
防止由于突然停电造成的事故发生,应安装备用电源设备,如功率足够的不间断电源(UPS)。

16 网络系统的实施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
通常指一定范围内的网络,可以实现楼宇内部和临近的几座大楼之间的内部联系。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WAN) 能连接多个城市,国家或大洲--广域网不仅仅只是连接许多结点中的计算机,它还必须能使得计算机之间能同时通信。

17 1、常用的通讯介质 双绞线

18 同轴电缆 地表 卫星 微波站 (B)卫星通信 地面波 (A)地面微波通信 光纤 微波通信

19 2、常用的通讯设备 路由器设备 交换机设备

20 3 程序设计

21 编程(Coding)就是为系统各个模块编写程序。根据结构化方法设计了详细方案,又有了高级语言,初级程序员都可以参加这一阶段的工作。

22 程序设计的目标 ⑴ 可维护性 由于信息系统需求的不确定性,系统需求可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就必须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和调整,为此,就要对程序进行补充或修改。此外,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也需要对程序进行相应的升级。

23 程序不仅要求逻辑正确,计算机能够执行,而且应当层次清楚,便于阅读。
⑵ 可靠性:程序应具有较好的容错能力。 正常情况下能正确工作。 意外情况下应便于处理,不至产生意外的操作,从而造成严重损失。 ⑶ 可理解性: 程序不仅要求逻辑正确,计算机能够执行,而且应当层次清楚,便于阅读。

24 ⑷ 效率: 程序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 程序效率的地位: 已不像以前那样举足轻重了,因为硬件价格大幅度下降,而其性能却不断完善和提高。
程序设计人员工作效率的地位日益重要。不仅能降低软件开发成本;而且可明显降低程序的出错率,进而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为了提高程序设计效率,应充分利用各种软件开发工具。

25 程序效率、可维护性、可理解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意 程序效率、可维护性、可理解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过去的小程序设计中,主要强调程序的正确和效率。 对于大型程序,人们则倾向于首先强调程序的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然后才是效率。

26 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 功能结构图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模块,先实现那些模块呢? 控制性 上层模块 下层模块 ……. 执行具体的功能

27 (首先调试整个系统的结构及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确保系统结构和各模块接口的正确性)
结构化方法主张自顶向下实现,尽量先实现上层模块,逐步向下,最后实现下层最基本的模块。 (首先调试整个系统的结构及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确保系统结构和各模块接口的正确性)

28

29 自顶向下模块化程序设计中应注意: 模块应该具有独立性: 在系统中模块之间应尽可能的相互独立,减少模块间的藕合,即信息交叉,以便于将模块作为一个独立子系统开发。 模块大小划分要适当: 模块中包含的子模块数要合适,既便于模块的单独开发,又便于系统重构。

30 模块功能要简单: 底层模块一般应完成一项独立的处理任务。
共享的功能模块应集中: 对于可供各模块共享的处理功能,应集中在一个上层模块中,供各模块引用。

31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Structured Programming)
采用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来编写程序的方法。

32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表示含有多个连续的处理步骤,按照书写的先后顺序执行。 Int i=0 Int s=1 S=100+i 入口 A
B 出口 Int i=0 Int s=1 S=100+i

33 (2)、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是由一个或几个模块构成,程序运行时重复执行,直到满足某一条件为止。 Int i=1 Int s=0
P S 入口 出口 T F Int i=1 Int s=0 Do While(i<=100) s=s+i i=i+1 EndDo

34 (3)、选择结构: 由某个逻辑表达式的取值决定选择两个处理加工中的一个。 P A B 入口 出口 T F

35 4 软件开发工具

36   利用软件生成工具进行系统开发可以大量的减少甚至避免手工编写程序,并且避免了手工方式下的编程错误,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   下页首先对几种常用的工具软件作一介绍:
[电子表格软件开发工具]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开发工具] [套装软件 (set of software)工具]

37 [可视化图形界面编程工具] ⑴ MS Visual Foxpro ⑵ MS Visual BASlC ⑶ PowerBuilder: ⑷ 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工具Lotus Notes  

38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CASE)] ⑴ CASE (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的特点:
支持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 (如生成数据流程图、生成功能结构图和各种文档资料等)乃至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的大型软件环境。 ⑵ 功能: CASE中集成了多种工具,这些工具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为系统开发提供了全过程的开发环境 是一套方法和工具,可使系统开发商规定的应用规则,并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合适的计算机程序。CASE工具分成"高级"CASE和"低级"CASE.高级CASE工具用来绘制企业模型以及规定应用要求,低级CASE工具用来生成实际的程序代码。CASE工具和技术可提高系统分析和程序员工作效率。其重要的技术包括应用生成程序、前端开发过程面向图形的自动化、配置和管理一及寿命周期分析工具。   

39 5 程序和系统测试

40 测试方法    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认为程序编写出来就“万事大吉”。 目前,检验软件的有三种手段:正确性证明、静态检查和动态检查。

41 (1)、正确性证明: 利用数学方法证明程序的正确性,该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

42 四色猜想   1852年,刚从伦敦大学毕业的哥斯尼在给他的兄弟弗雷赘克的一封信中提出了这样的猜想:在一幅正规地图中。凡是有共同边界结的国家,都可以最多只用四种颜色着色,就能把这些国家区别开来。   弗雷赘克读了这封信后,就企图用数学品质方法来加证明。但是,他花了许多时间,仍是毫无头绪,他只好去请教他的教师摩尔根。但摩尔根也无法证明这个问题。同时也无法推翻,就把它交给了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哈密顿。从此,这个问题在一些人中间传来似去,直到1865年哈密顿逝世为止,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于是这个问题便以“四色猜想”的名字留在了近代数学史上。1878年,著名的英国数学家凯来把“四色猜想”通报给伦敦的数学学会会员,征求解答。数学界顿时活跃起来,很多人挥戈上阵,企图试一试自己的能力。1879年,肯普首先宣布证明了四色定理,接着在1880年,泰特也宣布证明四色定理的问题已经解决,从此就很少有人过问它了。 然而还有一个数学家赫伍德,并没有放弃对四色问题的研究,他从表少年时代一直到成为白发苍苍的老者,花费了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四色研究,前后整整60年。终于在1890年,也就是肯普宣布证明了四色定理的11年之后,赫伍德发表文章,指出了肯普证明中的错误,不过,赫伍德却成功地运用肯普的方法证明了五色定理,即一张地图能用5种颜色正确地染色。

43   五色定理被证明了。但四色定理却又回到未被证明的四色猜想的地位了,这不仅由于赫伍德推翻了肯普的证明,而且离开泰特发表论文66年后的1946年,加拿大数学家托特又举出反例,否定了泰特的证明。   肯普的证明,虽然在11年后被推翻了,但是,人们认为他的证明思路有很多可取的地方。因此,数学家,有不少人一直在沿着他的思路,推进着四色问题的证明工作,并且有了新的进展。然而,这些成就所提供的检验办法太复杂了,人们难以实现。就拿1970年有些人的方案来说,用当时的计算机来算也需要连续不断地工作10万小时(即11年以上),才能得出结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1970年以后,人们千方百计地改进了证明四色猜想的方案,而且计算机的其使用方法,也不了飞快地进步。   1976年6月,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侵入大学的3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小时,终于完成了"四色猜想"的证明,从面使"四色猜想"成为了四色定理。   "四色定理"本身没有什么突出的理论价值。因此美国数学家的贡献,主要是用电子计算机解决了延续124年之久的纯理论问题。人与机器的合作完全有可能解决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期待着那一日的到来。

44 (2)、静态测试 (1)代码审查:通过阅读程序发现软件错误和缺陷。
人工评审软件的文档或程序,发现其中的错误。手续简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检验手段。 (1)代码审查:通过阅读程序发现软件错误和缺陷。 (2)静态分析:主要对程序进行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接口分析和表达式分析。

45 (3)、动态检查 即测试,有控制地运行程序,从多种角度观察程序运行时的行为,发现其中的错误。(测试就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 A
20次 B A 520条路径。 测试只能证明程序有错误, 而不可能证明程序没有错误。

46 黑箱测试 不考虑系统内部结构而运行系统,以检查在一定的输入下,系统的输出是否与期望相同。
白箱测试 不仅要完成前者的内容,还要检查输入的数据是如何通过系统内部设定的结构,达到输出的。

47 A 黑箱测试 B 白箱测试

48 测试流程 测试是通过一些典型的数据运行检验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正确性的过程。

49 单元测试 功能测试 系统测试 容量测试 认可测试

50 (1)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测试系统中的每一个低级处理的基本功能,其目标是告诉程序员哪些程序部分需要改正或改进。 程序代码测试 程序功能测试

51 程序代码调试 利用精心挑选的测试数据,使程序和模块中的每一条语句都能得到执行, 即能够测试程序中的任一逻辑通路。常用的测试数据有以下几种:
利用精心挑选的测试数据,使程序和模块中的每一条语句都能得到执行, 即能够测试程序中的任一逻辑通路。常用的测试数据有以下几种:  用正常数据调试。 用异常数据调试。 用错误数据调试。 试验程序对错误的处理能力,包括显示出错信息以及容许修改错误的可能性。 具体检查内容有: 输入键号错误 输人数据错误 操作错误

52 程序功能调试 经代码测试正确的程序只是基本上验证了程序逻辑上的正确性,但并不能验证程序是否满足程序说明中定义的功能,也不能验证数据本身是否完备。   程序功能测试则面向程序应用环境,把程序看做一个 "黑盒子",认为程序只要满足应用功能上的需求,就是可行的。  

53 (2) 功能测试 将一个功能内所有程序按次序串联起来进行调试,目的是要保证模块内各程序间具有正确的控制关系,同时可以测试模块的运行效率。
(2) 功能测试 将一个功能内所有程序按次序串联起来进行调试,目的是要保证模块内各程序间具有正确的控制关系,同时可以测试模块的运行效率。 程序1 程序2 程序3

54 模块的连接方法: 非增量式集成: 把所有的模块按设计要求一次性全部组装起来,然后进行整体测试。 增量式集成: 一个一个地扩展模块,一步一步增大测试的范围,错误易于定位和纠正。

55 系统测试 将所开发的系统放在模拟的产品环境中,其目标是保证系统与网络、数据库、硬件和任何其它公司所特有平台和环境因素相协调,保证整个系统运行是一致的,并且使应用程序能满足用户要求的灵活性。

56 ⑴ 主控程序和调度程序调试 ⑵ 系统程序总调 (1)测试的目的不是处理结果的正确性,而是验证控制接口和参数传递的正确性,以及发现并解决资源调度中的问题. (2)将主控和调度程序与功能模块联结起来进行能行性测试。检查模块间相互关系方面的错误和缺陷。

57 特殊调试 除了上述常规测试之外,还有一些必要的性能测试,这些测试往往不是针对程序在正常情况下运行的正确与否,而是根据系统需求选择进行的,主要有: 峰值负载测试、 容量测试、 响应时间测试、 恢复能力测试等。 严格核对计算机处理和人工处理的两种结果。 实况测试。 3、实况测试 ——以过去手工处理方式下得出正确结果的数据作为输入,将系统处理结果与手工处理结果进行比较,主要考察系统运转的合理性与效率,包括可靠性(作业处理的成功率是否高)。

58 认可测试 认可测试贯穿于测试的各个阶段,以确定终端用户是否认可该系统的设计和功能。
系统调试完成后,应该编写操作说明书,完成程序框图和打印源程序清单。

59 信息系统测试

60 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过程的关系

61 6 人员培训

62 案例分析:某化工厂MIS的开发历程 某化工厂是一个生产硼化物的企业。该厂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在册职工5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了厂长负责制,改变了经营方式,搞活了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增长,1985年荣获省、部级 《六好企业》称号。当时,作为全国知名企业家的厂长,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决定与某大学合作,以委托开发方式为主研究管理信息系统。接受委托单位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认为根据当肘企业条件,还不适于立即开始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开发,最好先研制一些子系统。原因是该厂技术力量薄弱,当时只能从车间中抽调出三名文化程度较低的工人和一名中专程度的技术人员组成计算机室,管理人员对于应用微型计算机也缺乏认识,思想上的阻力较大。但是,厂长决定马上开始中等规模的MIS开发。他认为,做个试验,即使失败也没有关系,于是开发工作在1986年1月就全面上马了,学校抽调了教师和研究生全力投入。

63 系统转换阶段是系统开发过程最为艰难的阶段。许多问题在这个阶段开始暴露出来,下面列举一些具体的表现:
1)手工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同时运行,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加重了负担,在这个阶段,管理人员要参与大量原始数据的输入和计算机结果的校核。特别是仓库管理系统,需要把全厂几千种原材料的月初库存一一输入,工作量极大,而当程序出错、修改时间较长时,往往需要重新输入。这就引起了管理人员的极大不满。 2)仓库保管员不愿意在库存账上为每一材料写上代码,他们认为这太麻烦,而且理解不了为什么非要这样做。 3)计算机打印出来的材料订购计划比原来由计划员凭想象编写的订购计划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计划员面子上过不去,到处说计算机系统不好使,而且拒绝使用新的系统。 4)厂长说:"我现在要了解本广大人家多少钱,人家欠我厂多少钱,系统怎么显示不出来? "

64 人员培训的意义 人员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及管理与维护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员。每一个与新系统有关的人都应该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运作方式和运作过程。培训就是使有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了解和掌握新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培训工作关系到新系统的成败。

65 (1)如果管理人员对即将使用的新系统的管理过程不了解,不能确定新系统是否适用于自己的工作,那么就有可能消极地对待新系统,甚至阻碍系统的推广应用。

66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不仅是计算机在企业中的应用,同时也是一种企业变革。由于企业管理的传统思想及方法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企业管理人员对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有一个熟悉、适应和转变观念的过程。

67 (3)对于自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来说,通过系统开发过程来培养一批既懂管理业务,又懂信息系统的企业专业人员也应是企业开发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之一。

68 人员培训的内容 信息系统的知识非常广泛,企业管理人员与企业信息系统专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应各有侧重。

69 培训内容 1、系统整体结构和系统概貌; 2、系统分析设计思想; 3、计算机系统操作与使用; 4、软件工具的使用;
5、汉字输入方式、系统输入方式和操作方式培训; 6、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故障的排除; 7、文档资料的分类以及检索方式; 8、数据收集、统计渠道、统计口径; 9、其他注意事项

70 管理人员的培训 1.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概念、性质与作用、系统概念与特点、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开发过程等。
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应该是信息技术基本概念与一些结合具体项目的基础知识。 1.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概念、性质与作用、系统概念与特点、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开发过程等。 2. 计算机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知识、,常用管理软件的功能与人机界面、网络与通信基本概念等等。 应当强调的是,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要结合企业实际,在通过培训使各级管理人员明确开发与应用信息系统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了解与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打消顾虑,使他们能积极参与信息系统的开发,并为下一步的应用作好准备。

71 4. 本企业信息系统介绍,包括信息系统目标、功能及总体描述、开发计划、主要事项与配合要求等等。
3. 管理方法,例如现代管理的基本思想、数据分析与管理决策的基本概念与常用方法。 4. 本企业信息系统介绍,包括信息系统目标、功能及总体描述、开发计划、主要事项与配合要求等等。 5. 本企业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

72 技术人员的培训 对企业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应把重点放在系统知识与系统规范方面,培养方法除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外,还可采取委托培养、进修与外聘专家进行系统授课等方法。

73 培训管理 具体操作可以分阶段地在培训后进行考试,也可以采用竞争上岗等方式,促使管理人员处理好当前工作与未来知识储备二者的关系。
为了保证培训能真正获得成效,培训工作应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评定结合起来,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考核。 具体操作可以分阶段地在培训后进行考试,也可以采用竞争上岗等方式,促使管理人员处理好当前工作与未来知识储备二者的关系。

74 7 系统切换、运行

75 新系统和旧系统的切换 把旧系统的文件转换成新系统的文件 数据的整理和录入, 人员、设备、组织结构的改造和调整 有关资料档案的建立和移交。
系统转换包括: 新系统和旧系统的切换 把旧系统的文件转换成新系统的文件 数据的整理和录入, 人员、设备、组织结构的改造和调整 有关资料档案的建立和移交。

76 (1)、直接转换法 在指定的时间点,停止原系统的使用,启动新系统。 老系统 新系统 转换简单,费用最省 风险较大

77 (2)、并行切换法 新系统投入运行时,老系统并不停止运行,而是与新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对照两者的输出,利用老系统对新系统进行检验。 老系统 新系统 并行运行

78 并行切换法的特点是风险小、安全系数大 开销大(需要同时运行2套系统) 用户随着并行期的延长而失去热情,甚至拒绝使用新系统 隐含假设:原系统是正确的

79 (3)、试运行转换法 前面2种方法的综合。 老系统 新系统 新系统的部分采取并行方法 并行方法,保险系数大

80 (4)、试点过渡法(逐步转换法) 新系统一部分一部分地替换老系统,直到全部替代老系统。 新系统n 老系统 新系统2 新系统1
避免了直接转换法的危险性,费用也比并行转换法省 这种转换方式借口复杂,当新老系统差别太大是不宜 采取该方法

81 人员对系统实施的影响 信息系统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用户拒绝使用新系统。 拒绝通常来源于对新的工作方式和任务不熟悉,或者对可能发生的改变产生忧虑。例如,当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进入到办公室时,许多秘书认为自己的工作会被计算机取代,因而拒绝学习和抵制新技术。然而,实际上字处理软件不仅没有代替秘书的职能,只是完成那些日常重复性、机械化的工作,而且还为秘书创造出新的和更多的管理事务,综合性与分析性的工作大大地增加了。

82 人员对系统实施的影响(续) 当新技术被引入组织时,许多习惯于在原有环境下工作的人会觉得受到威胁。因为环境改变了,原有的工作岗位、个人地位和人际关系也都会相应有所改变,因此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和不安全感。持有这种心态的人员会妨碍新系统的实施并企图恢复原系统。如果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不被接受,那么新系统就达不到预定的目标。拒绝变化的另一个原因是目前的工作环境比较舒适,有关管理人员安于现状。如果没有更多的报酬与激励,管理人员会觉得改变工作条件得不偿失,因而产生惰性。

83 人员对系统实施的影响(续) 要使新系统和新技术的实施成功,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和系统分析与设计人员就必须起变化代理人的作用,用动态的观点,采用变化的计划实施策略来引导变化。当人们认识到变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时,就会产生求变心理,去制定改变现状的计划。通过管理业务调查、技术培训等形式,能逐步转变管理人员的观念,完成这项工作需要有耐心和恒心。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维持一定的工作满意度,在此基础上对原有工作予以重定义。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一旦系统出现问题,系统设计人员应迅速作出反应,以免用户产生不满情绪。

84 8 系统实施阶段的文档

85 程序设计手册 程序设计手册将选定计算机语言或开发工具,来描述系统的计算机模型,其主要使用者是系统维护人员。 系统采用的术语 系统的功能描述
系统开发最小平台 系统覆盖的流程 系统全局变量 程序清单 每个功能的描述 系统共享数据 系统接口的实现

86 用户操作手册 用户操作手册为用户提供了系统能够作什么和不能作什么的概况和一份详细的安装指南,以及一个贯穿系统详细指南。 概况
系统运行平台与安装 系统操作描述

87 系统联机帮助

88

89 小结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是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订购、机房的准备和设备的安装调试等一系统列活动的总和。 物理系统的实施
要求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和效率。结构化程序设计特点是采用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等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编程。 程序设计 如电子表格软件、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生成、套装软件、可视化编程工具和计算机辅助工具等。 软件 开发工具 包括程序调试、分调、总调、特殊测试和实况测试等。 程序和 系统调试 系统运行管理指日常管理、实时记录和及时处置等。维护包括程序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和代码的维护等。 系统运行的管理及维护


Download ppt "第八章 系统实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