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专题复习课(五)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近代化历程
专题复习课(五)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近代化历程
2
铺面织网体系构建
3
抓点连线线索串讲 本专题主要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为主线,讲述了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现代中国经济建设探索发展历程以及近现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近现代中国从贫穷落后到逐步富强,社会经济生活沧桑巨变的特点.
4
►线索一 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主线,加强对近代各种经济形式变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的理解 1.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促使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外商企业、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其经济发展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其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曲折发展问题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发展问题.
5
2.复习备考时,注意联系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理解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与近代化等概念;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正确评价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双重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客观影响;把握明清时期、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以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等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理解政治、经济、思想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等.
6
►线索二 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曲折发展历程为主线,分析产生与发展原因、表现、特点及影响 1.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原因;特别要注意分析评价洋务运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从经济变动的角度,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等;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层面探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复习时,注意立足于中国近代社会环境,以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表现及特点为重点.从19世纪末、一战期间、国民政府统治十年、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五个阶段进行梳理把握.概括每一阶段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分析导致每一阶段特征的原因.
7
►线索三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主线,梳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 1.过渡时期(1949~1956年):这一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阶段.这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时期(1949~1952年);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时期(1953~1956年).其中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措施、“一五”计划建设、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
8
2.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这一时期主要是探索中国走怎样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这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阶段
2.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这一时期主要是探索中国走怎样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这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阶段.其中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1956~1966年),这一阶段探索中既有成就也有失误,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始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个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探索历程中最严重的失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偏离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轨道,造成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受损.其中主要的历史事件有: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周恩来对国民经济的调整、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等.
9
3.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这一时期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的时期,中国现代化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
3.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这一时期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的时期,中国现代化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的探索时期(1978~1992年),主要是对改革开放的建设道路的探索;二是改革开放的深化时期(1992年至今),主要是进行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其中主要的历史事件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92年南方谈话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
10
►线索四 以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为主线,梳理近现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充分认识社会生活变迁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理解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人们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社交礼仪;水上交通、铁路交通、公路交通、民航等现代交通工具;大众传媒变化的表现;认识旧中国的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与向西方学习相关,地域差距较大,知识分子的倡导与示范成为动力,变迁过程中仍保存民族特征;近代交通和通讯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排挤,起步晚,发展缓慢,落后于西方国家;报刊业是我国最早的现代传媒,时效性强,在传播知识、开启民智、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11
2.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吃、穿、住和风俗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水上交通、铁路、公路、民航等现代交通工具发展较快;报刊、影视和网络技术等发展较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众传媒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等.认识新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与人民地位变化、民族独立实现、改革开放紧密相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质的飞跃.
12
洞悉考情高效备考 1.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对本专题考查的重点内容及角度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两方面表现(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不同时期的命运的背景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是经常考查的角度.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往往结合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进行纵横向命题,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不同时期的命运本身就是一种纵命题,同时还经常和同时期的政治、思想相联系,体现经济与政治、思想间的双向作用.
13
(3)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十年探索时期的“大跃 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成就等都是高考考查重点,尤其以“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为考查的重中之重. (4)“三农”问题主要从正反两方面综合考查,“对外开放”则需要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认识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步骤和历史意义. (5)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历史的发展和变化,所以主要考查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历史时期、原因、影响等.其原因的分析往往强调通史意识,注重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等的综合分析.
14
2.预计2014年高考可能考查的角度及知识点 (1)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考查角度为:一要注意联系世界形势,二要注意将中国社会的各种变化联系起来思考,由此体现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理解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中国农耕文明的冲击与影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比较集中的考查点包括“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等.在考查时往往联系社会热点,从世界贸易冲突、民生、环保等问题,考查对中外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调整的必要性、局限性的分析评价. (3)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可能会以新情境来考查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