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Department of Human Parasitology, Medical College,Shandong University ZhouHuai-yu

2 简介 血吸虫(blood fluke)也称裂体吸虫(Schistosoma)。 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有六种,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病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 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12个省、市、自治区,属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WHO确定的六大热带病之一。 六种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 曼氏血吸虫(S.mansoni) 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 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 湄公血吸虫(S.mekongi) 马来血吸虫(S.malayensis)

3 血吸虫的主要特点 成虫似线虫,圆柱形;雌雄异体,但常合抱 成虫在血管内(门脉系统)寄生,虫卵从粪或尿中排出 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
尾蚴为感染期,经皮肤感染 仅有一个中间宿主:钉螺 虫卵无盖,虫卵是主要致病因素,危害严重

4 一、形态 1.1 雄 虫 1.成虫 似线虫,镰刀状,雌雄异体。 口、腹吸盘在虫体前端。
1.成虫 似线虫,镰刀状,雌雄异体。 口、腹吸盘在虫体前端。 雄虫乳白色,长1~2cm,虫体扁平,前端有口、腹吸盘,吸盘发达,腹吸盘以下,虫体向两侧延展,并略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gynecophoral canal),外观呈圆筒状。

5 1.2 雌虫 雌虫前细后粗,长2~2.5cm。由于肠管充满消化或半消化的血液,故雌虫呈黑褐色,常居留于抱雌沟内,与雄虫合抱。 1.3 血吸虫雌雄合抱 雌虫发育成熟必需有雄虫的存在和合抱,促进雌虫生长发育的物质可能是来自雄虫的一种性信息素

6 2.虫卵 平均89×67µm ; 椭圆形 ; 淡黄色; 卵壳厚薄均匀,无盖,壳一侧有一侧刺,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留物 ;
含一毛蚴,毛蚴与壳间常有油滴状的头腺分泌物 电镜观察成熟虫卵

7 3.毛蚴 呈梨形,左右对称,平均大小为99×35µm,周身被有纤毛,是其活动器官。 体内前部中央有一个顶腺,两个侧腺,均开口于顶突

8 4 胞蚴 5 尾蚴 观看视频请点此处 由体部及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尾叉不及尾干的一半 ,是日本血吸虫的特征之一。

9 二、生活史 1. 尾蚴经皮肤感染人或动物(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感染方式:接触疫水。
2. 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保虫宿主以水牛最常见。 3.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4. 中间宿主:湖北钉螺。 5. 虫卵是主要致病虫期。 6.成虫寿命:20-30年

10 寄生部位 中间宿主:钉螺

11 三、致病 1.尾蚴性皮炎 接触疫水的皮肤可出现小米粒样的红色丘疹,发痒。是一种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
1.尾蚴性皮炎  接触疫水的皮肤可出现小米粒样的红色丘疹,发痒。是一种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 2.童虫 血肺移行,累及肺脏,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引起肺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当大量童虫移行,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哮喘。可能是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3.成虫 几乎无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如静脉内膜炎。但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泄物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如肾小球肾炎。 4.虫卵 致病最严重 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阶段。 虫卵主要沉积于肝及结肠肠壁等处,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12 肉芽肿形成机理 虫卵内成熟毛蚴→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卵壳微孔缓慢释放→T →致敏T;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致敏的T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吸引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汇集到虫卵周围,形成肉芽肿,又称虫卵结节。 肉芽肿常出现中心坏死称嗜酸性脓肿 在肝内,虫卵肉芽肿位于窦前静脉,故肝小叶的结构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 门脉周围出现广泛的纤维化,肝切面上,围绕在门静脉周围长而白色的纤维束从不同角度插入肝内,称干线型纤维化(pipestem fibrosis),是晚期血吸虫病特征性病变。 由于窦前静脉的广泛阻塞,导致门静脉高压,出现肝、脾肿大,侧支循环,腹壁、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以及上消化道出血与腹水等症状。

13 临床表现 分急性、慢性和晚期三期。 1.急性期:常在接触疫水后1~2月出现,高烧、腹痛腹泻、肝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脓血便,粪检查到大量血吸虫卵,持续1-3月。 2.慢性期:90%的血吸虫病人为慢性血吸虫病。多无明显症状或表现间断性腹泻、脓血便、肝脾肿大、贫血和消瘦等。多次粪检可查到虫卵。 3.晚期:一般在感染后5年左右,部分重感染发生肝硬变→门脉高压综合症。 肝脾肿大; 腹水、门脉高压; 侧支循环形成所致的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昏迷。 儿童和青少年如感染严重,可致侏儒症。

14 日本血吸虫病晚期病人 腹壁静脉曲张 脐周静脉曲张,有“海蛇头”现象 骨瘦如柴 腹大如鼓

15 六、流行与防治 五、实验诊断 1. 粪检查虫卵:首选水洗沉淀法+毛蚴孵化法。直接涂片法适于急性期。
2. 直肠粘膜活检:晚期病人肠壁增厚、虫卵排出受阻,粪便不易查获虫卵 3. 免疫诊断:皮内试验;查抗原;查抗体。 六、流行与防治 1. 传染源:病人、病牛等。 2. 传播的三个环节:含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接触疫水。 3. 治疗药物:吡喹酮。

16 思考题 相关新闻 能引起肝硬化的寄生虫有哪些?其致病机理有何不同?
广西血吸虫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年12月13日 南国早报 安徽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部署血吸虫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 年12月12日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血吸虫病卷土重来 湖北人大代表吁启动防治工程 年02月26日 中国新闻网 血吸虫病死灰复燃 广东部署防治工作2001年12月12日 南方日报


Download ppt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