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2 情景感悟 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忽有人来告发,使案成功告破。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 “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不忠自己的父亲,即犯国法,犯法则死!”国王说道。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 请思考:国王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

3 微话题 根据已有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法制、法治、人治、德治?法治与人治区别? 3

4 人治:中国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靠道德高尚的圣贤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儒家重视人治,主张为政在人。
微讨论:人治与法治 人治:中国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靠道德高尚的圣贤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儒家重视人治,主张为政在人。 法治:由统治者通过强制性的法律和理性的思维方式来治理国政,管理社会。 法治的优越性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而这种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法律是集体智慧和审慎考虑的产物;第二,法律没有感情,不会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会说话,不能像人那样信口开河;第四,法律借助规范形式,具有明确性;第五,实行人治容易贻误国家大事,特别是世袭制更是如此;第六,时代要求实行法治,不能实行人治;第七,实行一人之治较为困难,君主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有限;第八,一人之治剥夺了大家轮流执政的权利。

5 法治与人治区别? 第一、法治强调的是权自法出,而人治 强调法自权出。 第二、法治强调法大于权,人治强调权大于法。
第一、法治强调的是权自法出,而人治 强调法自权出。 第二、法治强调法大于权,人治强调权大于法。 第三、法治强调人从于法,人治强调法从于权。 第四、法治强调法律至上,人治强调领袖至上。

6 法治与法制 “法治”与“法制”,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从内涵上讲,却有重大区别。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和人治相对立的概念,其核心是法律至上;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 而“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7 有了法制就会有法治? 从人类的政治法律实践看,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法制,但却不一定是在实行法治。如希特勒统治的德国和蒋介石统治的中国也有法律制度,但都不是在实行法治。(古代中国人治)

8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第三节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9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10 一则小故事 德国在普鲁士时期的国王威廉一世在距离柏林不远的波茨坦修建了一座行宫。有一次,这位皇帝用伟人们惯有的动作,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正欲掐腰感慨江山如此多娇,他的视线却被紧挨着宫殿的一座磨坊挡住了。如此不合时宜的“违章建筑”,让这位领袖非常扫兴。但他毕竟还是爱自己的子民的,他想以一种公道的方式来解决,于是派人前去与磨坊的主人协商,希望能够买下这座磨房。 不料,这个磨坊主觉悟非常低,丝毫不顾全大局;心里只有小家,没有大家,一点不把“市政规划”和“国家形象”放在眼里,就认一个死理,这座磨坊是从祖上传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几次协商,许以高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示组织的关怀,警告威胁安全,影响伟大祖国形象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要知道这里可是一个国家的门面,来这儿的国际友人多极了,100多年以后波茨坦公告都是在这里签的。可这个老汉始终软硬不吃。面对这样不识抬举、不可理喻的钉子户,终于威廉“龙颜”震怒,派警卫人员把磨坊给拆了。

11 有趣的是,这个钉子户拆迁时倒很配合,展现了良好的绅士风度,好像一点都不担心,既没有哭天喊地,满地打滚,也没有把汽油倒在身上威胁要自焚。他袖手站在一边,嘴里叽叽咕咕:别看你是一国首脑,我德国尚有法院在,待我到法院与你理论。 第二天,这个老汉居然就在当地一纸诉讼把国家元首告上了法庭,地方法院居然受理了,判决结果居然是威廉一世败诉。判决皇帝必须“恢复原状”,赔偿由于拆毁房子造成的损失。威廉贵为一国之君,拿到判决书也只好遵照执行,本来是想办件好事,现在比窦娥还要冤。而那个刁民此时躺在他的小磨坊里,一边数钞票,一边偷着乐,压根就用不着冒被遣送拘留的危险,也不担心什么打击报复,秋后算账,从此以后不管什么国际友人来访,他天天心安理得磨他的面粉。

12 后来威廉一世和那个磨房主都“驾崩”了,轮到小磨房主想进城,希望把磨房给卖了,不由想起了那个老买主,但他不知第二代领导人对这个磨房感不感兴趣,就给威廉二世写了一封信。威廉二世给他回了信:“我亲爱的邻居,来信已阅。得知你现在手头紧张,作为邻居我深表同情。你说你要把磨坊卖掉,朕以为切切不可。毕竟这间磨坊已经成为我德国司法独立之象征,理当世世代代保留在你家的名下。至于你的经济困难,我派人送三千马克,请务必收下。如果你不好意思收的话,就算是我借给你的,解决你一时之急。你的邻居威廉二世”。 经历了多少个统治者,到现在,那个磨坊,德国司法独立的象征,代表了一个民族对法律的信念,仍像纪念碑一样屹立在德国的土地上。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而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13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

14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15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做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治国方略

16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8.26特大交通事故现场(2012)

17 陕西表哥杨达才事件始末回顾  2012年8月26日发生在陕西延安的特大车祸举国震惊,然而,车祸现场竟然有一名官员面带微笑。经网友核查,该官员是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然而,随着网友对杨达才关注度的提高,网友们发现,杨在出席不同的活动时,经常更换自己的手表,至少有5块不同的表,而且这些手表大都价值不菲。另有网友表示,他在一年前就曾关注杨达才,他的表不止这几只。

18

19

20 ★眼镜、皮带又成焦点 陕西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的“手镯”和眼镜乃至皮带被网友用图一一呈现,再次成为舆论焦点。网络图片
  陕西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的“手镯”和眼镜乃至皮带被网友用图一一呈现,再次成为舆论焦点。网络图片   9月5日,网友“晨曦微播”在微博上贴出照片,称杨达才的眼镜超10万。

21 大二学生要求公开“表哥”杨达才工资遭拒   2012年9月1日下午,湖北三峡大学在校生刘艳峰向陕西省财政厅寄送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公开在延安特大车祸现场“微笑”的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2011年度工资。 在决定申请局长工资公开前,刘艳峰查阅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看到其中明确规定,凡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府相关信息都应该公开。官员工资取之于民,与每个公民都有着密切利益联系,所以我认为官员工资应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畴。”

22 大学生追问“表哥”工资,将提行政诉讼 刘艳峰决定提起行政诉讼,诉陕西省安监局在法定时限内对公民信息公开申请不予回复,存在行政不作为;诉陕西省财政厅的拒绝公开回复,未说明杨工资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理由,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

23

24 因在“8·26”延安特大车祸现场“开口笑”,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备受关注。他在不同场合佩戴的多块名表的“名表门”展开调查。 陕西省纪委立即对杨达才进行调查,陕西安监局长杨达才撤职后被双规,并传查出名表至少83块;双规期间,纪委在杨达才个人账户发现存款超过900万元,在杨家中和私人场所发现现金至少700万元。共超1600万元,而这还是打折后的保守估计。

25 2013年9月5日9时30分,杨达才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杨达才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受贿赃款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赃款依法没收上缴国库。

26 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相得益彰,做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是基本方式、德治是重要方式) 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27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坚持依宪执政
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坚持依宪执政 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 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28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29

30 一.法律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31 法治思维方式与人治思维方式的区别 法治思维方式是一种逻辑的、理性的思维方式,而人治思维方式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点是个体的人或少数人的感性,具有任意性和个体性或具体性。

32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问题往往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或道德问题。对同一个问题,法律的态度和道德、政治的态度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则可能不一致。

33 例如,“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法律会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是法律有诉讼时效制度。如果债权人在还钱期限届满后两年内不向债务人要求还钱,也不向法院起诉,债务人也没有表示要还钱,债权人的债权就不受法律保护。法律不会要求债务人还钱,但也不反对债务人自动还钱。 但是,必须强调,在对法律问题思考时,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评价来取代法律评价。

34 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公平正义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

35 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任何人都不允许违反法律,违反法律要收到法律的惩罚。
(一)法 律 至 上 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普遍适用性 法律的 至上性 在调整社会关系时,法律规范的适用要优先于其他社会规范。 任何人都不允许违反法律,违反法律要收到法律的惩罚。 优先适用性 不可违抗性 35

36 法律至上——遵法的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笔下,反映西方法律现象的经典戏剧之一。商人安东尼奥为了替朋友还债,同来自异邦的“恶商”夏洛克签订一份借款的生死契约:如果安东尼奥到期不能还债,夏洛克则可以从他身上任何部位割一磅肉。结果安东尼奥碰上意外,不能还债,被夏洛克告上法庭要求履行契约——割肉。关键时刻,安东尼奥的女朋友鲍西亚乔装律师出现,将契约严格解释为:只能割肉,而不能流一滴血,而且只能割一镑肉,不能多也不能少。 虽然这部戏剧中的每个正面人物都谴责夏洛克的阴险,但没有人试图突破法律以“上帝仁慈”的名义挽救安东尼奥,必须以法律的名义。因为他们认为:“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都可以干的。”

37 权力制约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38 权 力 制 约

39 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二)权 力 制 约 权为民所赋 1.职权由法定 必须履行相应管理职责;防止不作为 2.有权必有责 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用权受监督 4.违法受追究 依法授权; 依法驭权; 不得滥权。 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权为民所用 39

40 张衡生案件 [案例] 2005年3月7日晚,行走在国道边的湖南青年张衡生被一辆疾驰的摩托车撞伤,当地村民先后拨打电话与湘潭市110指挥中心、湘潭县交警大队、茶恩寺镇派出所、茶恩寺镇民政所取得联系,均无人过问。   3月29日,湘潭市公安局提出对在“张衡生事件”中负有直接或间接责任的11名警务人员予以辞退、行政记大过等处分。   4月21日,张衡生家属获得了17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金。 试结合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谈谈你对案例中判决结果的看法。

41 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
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

42

43 人权保障

44 案例思考: 警察观点: 淫秽光碟具有社会危害性,是国家明确规定的非法物品,不应流入社会乃至家庭,任何形式的观看黄碟行为都应受到禁止,夫妻在家中看也是不允许的。公安部门有权查处,可以对当事人批评教育或者相应的治安处罚。因此,张某夫妇看黄碟,且妨碍执行公务,应给予法律制裁。 张某夫妇观点: 看黄碟是我们的隐私权,不容侵犯。警察侵犯我们的私人住宅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面对非法执法,我们可以正当防卫。

45 社会大众观点 警察管的太宽,公安队伍的素质太差。 公安局的做法极端错误。夫妻在家中看黄碟,没有任何的社会危害性,所以根本不构成违法或犯罪。
夫妻看黄碟是完全人道的,合法的,国外还有专门的成人影院。

46 分析与讨论 警察有无权力干预? 警察执法是否符合正当程序?

47 理论说明:人权PK政府 1.政府应该尊重与保障人权 2.人权的道德基础在于无害性 3.反对人权教条主义

48 正当程序

49 正当程序 自然公平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须给予诉讼当事人各方充分的机会来陈述本方的理由。这意味着必须将诉讼程序告知他们,并及时通知其任何可能受到的指控,以便于他们行使权利。 ——(英)彼得·斯坦

50 案例思考-湖北佘祥林“杀妻”案始末 1994年1月20日,佘祥林的妻子张在玉失踪,后在附近一水塘发现一具女尸,经张在玉亲属辨认死者与张在玉相似。4月28日京山县检察院批捕佘祥林。该案经过多次补充侦查,最终于1998年6月15日,京山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5年。

51 2005年3月27日,已经“死亡”11年的张在玉出现。2005年4月1日,39岁的佘祥林走出了监狱,4月13日在京山县人民法院被当庭宣判无罪。
2005年9月佘祥林与京山县公安局达成了赔偿协议,京山县公安局向佘祥林及家人赔偿45万余元。

52 1994年的佘祥林 2005年的佘祥林

53 《燕赵都市报》 ——司法透明才能确保司法公平
假如我们这个社会没有彻底抛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没有从制度上做到以人为本,没有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念,那么,今后类似的冤假错案仍然会发生。增加每一个司法环节的透明度,建立可以随时纠错的循环机制,是防止冤假错案的最有效方法。 只有当我们把公平放在优先的位置,并且随时随地接受公众的监督,司法领域中的冤假错案才能够逐渐减少。

54 从佘祥林案到赵作海到张辉、张高平案给我们的反思并非仅仅是冤狱、国家赔偿,更重要的是唤起人们对法律程序的重视。

55

56 正当程序 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 方式加以实现。——法谚 没有程序的正义就没有实体的正义。——法谚 程序先于权利。——法谚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法谚

57 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养成守法习惯
通过多种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法治思维方式。

58 学习法律知识(前提) 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识 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 按内容来分 书本外的法律知识,如:法制广播电视节目、法律类报纸杂志
书本上的法律知识 按途径来分

59 1、学习法律知识: 只有了解法律规定的和法律规定背后的原理等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养成法律思维。 2、掌握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的过程。法律方法相当专业和复杂,包括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漏洞填补、认定事实等方面的方法。每一中方法又有许多更详细的规则。应学习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3、参与法律实践: 只有参与各种法律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合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法律思维。 4、养成守法习惯 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守法。不横穿马路、不闯红灯、遇冲突不使用武力、遇纠纷去查找法律等。

60 第三节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61 掌握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维的过程是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 法律方法包括两个方面: 正确理解法律的方法;正确运用法律的方法。

62 参与法律实践 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或途径 法治思维是在丰富的 法治实践中训练、 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 参与法律 旁听司法审判
参与立法 讨论 依法行使监督权 旁听司法审判 参与法律 问题活动

63 养成守法习惯 法治思维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与长期自觉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64 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本节内容: 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65 课程导入: 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 托马斯·潘恩

66 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67 薄熙来案庭审 一审宣判看法律权威和权力制约
2013年9月22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薄熙来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 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贪污罪,判处有期 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一百万元;犯滥用职 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68 法律权威的含义 法律权威:就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69 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 一是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法律本身的科学度。
三是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四是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70 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71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的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要靠内在的说服力和外在的强制力。法律权威的树立离不开外在的强制,但是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更根本的权威来源,而内在说服力是建立在法律的内在合理性上的。 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是否真正享有最高权威则是一个国家是否实现法治的关键。

72 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73 √ 2011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单项选择题
2011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单项选择题 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和尊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 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 A. 法的强制性 B. 法的不可违抗性 C. 法的合理性 D. 法的规范性

74 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2. 遵守法律 3. 服从法律 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1.信仰法律 4.维护法律

75 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

76 欢迎指正 76


Download ppt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