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讲 建国后的小说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讲 建国后的小说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讲 建国后的小说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

2 本讲主要内容 第一节 十七年的小说创作 第二节 新时期多元化的小说创作

3 第一节 十七年的小说创作 一、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一)杜鹏程的《保卫延安》(1954年) 第一部大广阔背景上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小说。

4 (二)吴强的《红日》(1957年) 对现代战争的场景和战争生活范围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使这部反映大规模战争的长篇小说较好地体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避免的反面人物脸谱化

5 (三)梁斌的《红旗谱》(1957年) 1.内容与情节 (1)序幕“朱老巩大闹柳树林”(清末民初),表现了老一辈农民的自发反抗和悲剧命运。(严老祥、虎子) (2)朱老明、严志和在虎子下关东期间,曾串连二十八户农民倾家荡产状告冯老兰,仍难免失败的命运。直到他们接受了党的领导,才取得了“反割头税斗争”的胜利。 (3)特别是运涛、江涛一代,他们不但继承了前辈的斗争精神,而且从贾湘农那取得了党的领导,他们精神面貌和斗争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6

7 2.朱老忠形象的塑造 朱老忠是作品塑造最成功的艺术形象。是一个跨越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的人物。 (1)有勇有谋,刚毅顽强,嫉恶如仇。 (2)慷慨豪爽,侠义无私。“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是朱老忠的生活信条。 (3)《红旗谱》写朱老忠的成长与性格发展,写他从个人复仇道路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革命大潮中成长为无产阶级的战士。 (4)这形象反映了中国农民革命由自发反抗到有组织斗争的发展过程,也表现了中国农民英雄向无产阶级战斗转化成长历史趋势,形象地显示了党领导下广大农民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

8 3.《红旗谱》艺术上的民族风格 (1)真实描写了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和风土民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2)叙事手法上,采用古典小说的传统艺术手法,富有故事性、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3)刻划人物也主要通过人物自身语言与行动加以体现,生动传神,具有民族特色。

9 (四)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1961年) 1.作者与成书 罗广斌( ),四川忠县人。 杨益言,1925年生于四川重庆。 2.《红岩》的思想成就 作者真实地再现了革命力量在全局占优势而在局部暂时处于劣势的这场特殊战斗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展现了垂死前的敌人极端凶狠残暴的行径和外强中干的本质,歌颂了黎明前坚持最后斗争的革命者英勇顽强的斗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10

11 3.《红岩》的艺术特色 (1)多线交错的网状结构。 (2)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许云峰的“书店视察”;江姐见到了丈夫的头颅;小萝卜头与成岗的交谈等。 (3)关于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塑造人的,并善于用“埋伏”“悬念”的手法写斗争。许云峰在审讯中突然也成岗相会;郑克昌伪装,华子良装疯等。

12 (五)杨沫的《青春之歌》(1958年) 1.《青春之歌》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爱国运动,反映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 2.小说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分化。 卢嘉川、江华、林红 王晓燕、李槐英 白莉萍、余永泽

13

14 3.小说塑造了林道静这个三十年代在党和革命斗争的培育下成长起来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
(1)特殊的家庭身世; (2)为挣脱包办婚姻,她离家出走,走上了追求个性解放的道路; (3)与余永泽由爱恋、同居到决裂,是林道静逐渐觉醒的过程; (4)在革命斗争中尤其是监狱里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努力克服了天真、幼稚和轻信的弱点,逐渐成熟起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15 4.《青春之歌》的艺术成就 (1)以林道静为中心人物,采用对比、映衬、烘托等多种手法从不同侧面加强形象的立体感,塑造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 (2)革命激情与人情美的交织融合,小说中所体现的革命的人情美是十七年文学中不多见的。(林道静与卢嘉川的互通情诗;林红与李伟的爱情故事)

16 (六)曲波的《林海雪原》(1957年) 1.《林海雪原》以作者40年代率一支小分队在东北山区剿匪的亲身经历为主要素材,表现了一支特殊军队在错综复杂、惊险奇特的特殊环境下剿匪斗争故事。 2. 小说以传奇性的描写体现了民族特色 (1)对英雄人物传奇式的描写。 (2)小说的环境描写和景物描写也体现出鲜明的传奇特点。 (3)注重小说传奇性与现实性、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结合。

17

18 (七)峻青、王愿坚、茹志鹃等人的短篇小说
1.峻青与王愿坚战争题材小说不同风格 (1)峻青以胶东半岛战争故事为题材,小说风格表现为悲壮激越。 (2)王愿坚的小说总体风格则体现为:短小精悍,构思新颖,以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模式,抓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通过平凡的人和事,来反映重大事件和时代特点。

19 2.茹志鹃的《百合花》(1958年) 《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作,也是前期代表作。茅盾誉之为“清新,隽逸”。 (1)选材立意上的以小见大; (2)用一系列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了充满人情与人性的小战士和农村新媳妇形象。 (3)《百合花》体现了茹志鹃在心理描写方面的艺术功力。被称作“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4)通过一系列看似闲笔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

20

21 《百合花》中的细节描写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细节多而构思巧。 2)细节反复出现,前后呼应。 3)具有象征意义,通过细节构成优美动人的画面,渲染出一种诗情画意。

22 二、农村题材的小说 50、60年代,作品数量及作家人数最多的是农村题材的小说,这些创作是解放区小说的延续。 (一)赵树理的《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 1.赵树理及其“山药蛋派”: 2.长篇小说《三里湾》写于1955年,这是赵树理建国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在较大规模上反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长篇小说。

23

24 (二)柳青的《创业史》(1959年) 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史诗性的巨著《创业史》。 小说通过西北高原下堡乡第五村——蛤蟆滩梁生宝互助组的巩固和发展直至灯塔社的建立,显示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揭示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两条路线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展示了农村各种人物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思想与心理变化。

25 (三)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
李准是一位蒙族作家,写于1953年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是他的第一个短篇,作品通过翻身贫农宋老定想买地的故事,提出了防止农民两极分化的社会课题,以当代小说中较早触及农村两条道路的斗争。

26 (四)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1959年) 马烽是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派(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我的第一个上级》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通过一场抗洪斗争,塑造了农建局副局长老田这一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形象。

27 三、非主流文学(双百方针后,写阴暗面、写爱情与人性的作品)
1.表现爱情家庭生活:宗璞的《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巷深处》 2.揭露阴暗面的: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956年) 以对现实生活的大胆干预,对社会矛盾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揭露而受到关注。 林震 刘世吾

28 第二节 新时期多元化的小说创作 一、交替或并存的多元化的小说创作潮流 1.伤痕文学
第二节 新时期多元化的小说创作 一、交替或并存的多元化的小说创作潮流 1.伤痕文学 作品揭露十年浩劫给人们造成的肉体上和灵魂上的伤害,揭露控诉“四人帮”的罪行,同情人们的不幸遭遇,表现人们对恶势力的反抗与斗争,歌颂人物的美好情操。 刘心武的《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

29 2.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延续与深化,超越了暴露、控诉的情感式宣泄,以对历史谬误进行回顾、反思和再评价为特点,将“十七”年与文革相联系,揭示左倾错误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灾难与恶果,总结历史教训,思考造成这场社会悲剧的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及文化根源。

30 3.改革文学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反映社会改革为内容,表现人们生活方式、心理状态、道德观念、人际关系的新变化,展现变革时代的新人物和新风貌。

31

32 4.寻根小说 1985年前后顺应世界性的“寻根”的思想文化潮流而形成的小说创作浪潮,由湖南作家韩少功首倡,他所写的文章《文学的“根”》被视为这一运动的宣言,响应者有阿城、郑义、郑万隆、贾平凹、张承志、王安忆等,他们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将地域性的民俗风情、生存方式、生存状态提升到文化现象的高度进行反思,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并具有丰厚了文化底蕴。

33

34 5.现代派文学 1985年,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和徐星《无主题变奏》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35 6.“先锋小说”的实验 重视叙述方式的探索,把叙述本身看作审美对象,颠覆传统的真实观,放弃追寻反映历史真实和现实的真实,表现为叙述游戏,结构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36 7.新写实小说 注重现实原生态的还原,写平常百姓的琐事,最大限度地展示普通人的生存本相,主题多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摒弃情感关照,提供零度介入,有意采取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态度叙述。

37

38 二、新时期小说代表作简析 (一)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 1.高晓声的创作 《李顺大造屋》、“陈奂生系列” 陈奂生性格分析 《陈奂生上城》写作手法

39

40 (二)王蒙的《春之声》 1.王蒙新时期的创作 《春之声》《风筝飘带》《布礼》《蝴蝶》《活动变人形》等 2.《春之声》写于1980年,小说通过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1980年春节前夕回故乡的“闷罐子”车上的见闻和引起的各种联想。

41

42 3.王蒙对“意识流”等现代创作艺术手法的吸收和借鉴
① 立足于民族性和现实性的思想内容: ② 追求题材和手法多样性的创作原则: ③ 充满诗情画意的文风:

43 (三)张承志的《黑骏马》 1.张承志发表于1982年的中篇小说《黑骏马》 2.小说表现的是“寻找”的主题,在历史与现实的联接点上,寻找人生的意义,寻找生活中的位置。 3.这是一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的散文诗式的小说。

44 (四)汪曾祺的《受戒》 1.《受戒》写于1980年,与当时的创作主流并不吻合。 2.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 ① 浓郁的乡土风俗画描写: ② 鲜明的传统哲学意识和审美态度: ③ 小说散文化:

45

46 (五)谌容的《人到中年》 1.《人到中年》是 谌容小说 的代表作,也是新时期文学复兴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2.陆文婷形象及其意义 3.“马列主义老太太”的艺术形象

47 (六)阿城的《棋王》 小说通过棋呆子王一生,专注于“吃”和“下棋”的故事,刻划了具有道家文化特征的主人公知青王一生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对庄禅哲学的认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思考。

48 (七)路遥的《人生》 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然后又回到土地的人生变化过程为故事线索。

49 (八)莫言的“红高梁系列” 1. (1956—— )山东高密人。1981年开始写作,有《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红高梁家族》《白棉花》《丰乳肥臀》《檀香刑》等。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50 2.莫言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① 生命意识: ② 独特的艺术感觉: ③ 想像性与神奇感: 3.《红高粱》的艺术成就 ① 敢生敢死敢恨敢爱的民族生命意识 ② 全新的悲剧美感 ③ 对现代主义技巧的吸收 魔幻技巧、意识流手法、童话寓言模式


Download ppt "第八讲 建国后的小说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