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性侵害與家庭暴力個案之認識與輔導 主講人:李麗慧.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性侵害與家庭暴力個案之認識與輔導 主講人:李麗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性侵害與家庭暴力個案之認識與輔導 主講人:李麗慧

2 性侵害個案的認識

3 性侵害犯罪之特色 兒童、少年受害比例高 熟識人所佔比例高 犯罪黑數高-七至十倍? 加害人連續犯案 性犯罪的迷思 “No” is “Yes”…

4 破除性侵害的迷思 被害人沒有抵抗,就是自願。 被強暴的女孩都是不正經的女孩,誰叫她穿那麼暴露。
都是被害人自己惹的,誰叫她這麼晚出門,引誘犯罪。 男朋友或先生強迫性行為不能算是強暴。 被強暴很丟臉,很不名譽,不要講出來。 在家裡很安全,不會有性侵害。 性侵害大部分是陌生人才會下手,熟識的不會。 會強暴別人的人都是變態狂,他們控制不住性慾

5 破除性侵害的迷思 只有強暴才算性侵害 只有在深夜、偏僻、暗巷才會發生性侵害 性侵害的發生都是臨時起意的
長輩、父母親、親戚、手足不可能對家人進行性侵害 對於「兩相情願」的性關係不算是性侵害 穿著暴露的年輕女子才會遭性侵害 只有女性才會遭性侵害 只要被害人奮力抵抗就能避免性侵害的發生 加害人都是陌生人

6 謹記面對性侵害事件的正確信念 不是我的錯 性侵害與我的明節無關 對安全的人表白,對我有幫助

7 性侵害的類型 約會強暴 配偶強暴 近親亂倫 陌生人強暴 其他熟識者強暴(上司、師長、鄰居、朋友) 兒童性侵害 結夥強暴 監獄內強暴 戰爭強暴
宗教強暴

8 發生性侵害事件該怎麼辦? 到安全的地方 保存證據與現場:如內褲、衣服、攻擊的武器等 記住相關線索:如車號、加害人的特徵等
驗傷:各大型醫院皆有急診驗傷檢查的制度 通知學校或家暴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可打113) 報警(進入司法程序) 諮商或治療

9 司法制度如何影響被害人的復原能力 地檢署法院的心理距離 被迫重覆回憶(這種經驗是所有感官的經驗) 司法人員的態度 司法人員的質疑或問題
被害人覺得不被相信 被告的詰問或說詞令被害人感到憤怒與激動 感受到缺乏證據力的痛苦 家庭成員集體的創傷 開庭是一種提醒 不起訴或不定罪的痛苦 其他

10 動動腦! 案例一: 十五歲的華華與二十歲的凱成已經熱戀一年多通常外出都是凱成花錢因為華華還是學生兩人目前的關係到了牽手接吻的階段。有一天華華穿著露間背心與俏麗的短裙和凱成去看電影兩人看完電影後回到車上便開始親熱。凱成想進一步親吻華華的身體卻被華華拒絕接著凱成不耐煩的說對兩人相處的模適很厭倦了在一起沒意思缺乏刺激又說:「我對你那麼好買很多東西給你」。華華心理害怕並想掙扎可是又怕凱成生氣不愛她最後兩人在半推半就下發生性關係。 這是否構成性侵害呢﹖

11 動動腦! 案例二:十九歲的小均參加暑期美語班工讀偶而拿資料給John外國老師時手會被碰觸到有時John也會熱情的和她擁抱打招呼。小均心想外國人比較開放也不以為意即使自己覺得有點不舒服。幾次之後John 又會講黃色笑話並且靠近小均時似乎會輕柔的撫摸她小均看別人都沒有什麼反應因此自己就不敢多說但是她實在覺得很不舒服也很困擾這算不算性騷擾﹖

12 家庭暴力個案的認識

13 家庭暴力之分類 親密關係暴力—約佔七成 兒童虐待—約佔一成五 老人虐待 手足間暴力 其他家庭成員間之暴力

14 家庭暴力的類型 一、肢體暴力:推、抓、撞、踢、打等行為。 二、精神暴力:恐嚇與威脅、情緒虐待與勒索、控
制與隔離、孤立受暴者、不准與異性接觸等。 三、口語暴力:出言辱罵、口出穢言。 四、性暴力:強迫性交、性虐待。 五、經濟暴力:控制金錢·

15 家庭暴力的迷思 迷思一:只有低社經地位者、低教育程度者、特定的族群或宗教信仰者,才會發生家庭暴力。
事 實:暴力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不論其社經地位、教育、種族或宗教信仰是什麼。

16 家庭暴力的迷思 迷思二:施暴者在他的人際關係中都是暴力的。
事 實:由於暴力行為的發生牽涉到親密關係中權力的展現,因此施暴者的暴力行為可能只表現在其家中,在外行為不必然有暴力行為。

17 家庭暴力的迷思 迷思三:是藥物、酒精造成暴力行為。
事 實:酒精或藥物可能促使暴力行為更嚴重,但並非造成暴力的原因。事實上許多施暴者坦承即便是喝了酒,他的頭腦還是清醒的,然而他卻選擇使用暴力來達到控制的目的,「借酒裝瘋」是施虐的一個藉口。

18 家庭暴力的迷思 迷思四:只要被害者願意,一定可以離開施暴者。
事 實:被虐婦女往往礙於經濟因素、傳統的價值觀念、擔心失去孩子、缺乏家人支持、甚至施暴者的恐嚇威脅等原因而難以離開施暴者。即便決心離開施暴者,也常需要克服重重的困難,並且經過長時間的奮鬥,才能真正脫離虐待的關係。

19 家庭暴力的迷思 迷思五:家暴事件的發生,常常都是婦女故意去惹施暴者才會發生的。
事 實:被害婦女常常是「動則得咎」,不管婦女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都有可能惹來施暴者的打罵,因為暴力是否會發生,常已不是被害者所可控制的。

20 家庭暴力的迷思 迷思六:法不應入家門,因為清官難斷家務事。
事 實:縱使每個家庭有其個別的情況,但法入家門並非在判斷家庭恩怨,家庭暴力防治法制定的目的,在於防治家庭暴力的發生,保護被害人的安全,讓施暴者負起責任、中止暴力。

21 婚姻暴力的迷思 婚姻暴力只會發生在少數女性身上 受暴婦女社經地位較低 受暴婦女未能盡力扮演好妻子與母親的角色
暴力事件大多發生在酗酒或藥物服用之後 暴力事件只是偶發事件 受暴婦女要擺脫暴力關係是很容易的 會打老婆的人一定會打小孩 暴力關係終有改善的一天

22 家庭暴力防治法所稱的家庭成員 配偶或前配偶。 現有或曾有事實上之夫妻關係、家長家屬或家屬間關係者。 現為或曾為四親等以內之旁系血親
現為或曾為四親等以內之旁系姻親

23 施暴者的共同行為特徵 嫉妒─經常想像受虐婦女有外遇(或其他親密異性朋友)。 試圖孤立受虐婦女。 試圖控制受虐婦女。 雙重人格。
難以控制情緒。 在沒有外在導火線下,即容易突然發脾氣。

24 施暴者的共同行為特徵 會告訴受虐婦女,全都是她的錯,將自己的錯歸咎到受虐婦女身上。 除了肢體暴力外,亦有言語上的暴力(詆毀、辱罵、貶抑)。
否認或淡化暴力虐待的嚴重程度。 當受虐婦女懷孕或剛生產完後,暴力行為可能會更嚴重。 在暴力發生之後,常會以做任何事情企圖挽回或留住受虐婦女。一旦受虐婦女留下或回到施虐者身邊,暴力會再發生。

25 家庭暴力對子女的身心影響 健康問題:各種傷口身體不適、腦震盪、睡眠失調、噩夢、沒胃口、暈眩、倦怠、健忘、全身無力等。
情緒問體:憤怒、孤立、無助、恐懼、自責、挫折、沮喪、自卑、憂鬱、焦慮、不信任、敏感、否認、易怒、冷漠等 行為問題:行為兩極化、攻擊性強、使用暴力、酗酒、濫用藥物、無法專心、犯罪、逃學、內向、退縮、自殺等。 認知觀念扭曲:愛很痛苦、暴力可以解決問題、沒有人能幫得了我、父母打我是我不對、是我造常父母失和等

26 暴力循環模式 緊張衝突期:雙方因無法解決問題形成衝突,造成緊張。 二、暴力形成期:當緊張無法紓解時,暴力發生。
三、蜜月期:毆打後,施暴者表示悔意,要求和好,請求原諒 。 四、維持期:雙方有一段平靜的日子 ,直到下一次暴力的發生。

27 受暴者為什麼不離開受暴環境? 一、經濟因素:沒有收入、缺乏教育技能、無法有足夠能力獨立生活。
二、社會隔離:無助感、缺乏外在及內在支持系統,無法獲得協助。 三.期待暴力會自動停止,等他老了(長大了)就好了。 四、不放心小孩。 五、制度因素:缺乏合適的法律和社會體系的介入。 六、個人與社會價值觀因素:離婚被認為是恥辱,使受暴者裹足不前。 七、情緒因素:不甘心、害怕被找到後更嚴重。

28 發生家庭暴力事件與保護令的聲請 到安全的地方 保存證據與現場 驗傷:各大型醫院皆有急診驗傷檢查的制度 報警:警方開立「家暴事件調查表」。
通知學校或家暴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可打113) 決定是否聲請保護令:警局或法院家暴服務處。 安全計畫的評估 諮商或治療

29 保護令的內容 限制令 禁止接觸令 遷出令 遠離令 交付被害人生活上、職業上或教育上必需品。 暫時監護權 暫時探視權 給付令 防治令

30 預約一個沒有暴力的婚姻 他重視妳的意見嗎? 他或他父母是否有酗酒或吸毒的問題? 他讓你積極的追求自己的興趣嗎?
他是否對性別具有強烈刻板印象? 他是否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他是否看輕自己? 他的情緒變化大,呈現兩極化? 他是否來自一個暴力家庭? 在約會時,他是否對你很惡劣? 你是否因為害怕分手後遭到報復而不敢提出分手要求?

31 預約一個沒有暴力的婚姻 他怎麼處理生氣?生氣時,他都做些什麼? 他是否有暴力行為? 他試圖控制妳嗎? 他試圖將你與親友隔離嗎?
他常常要你為他的錯誤負責? 他對你的成功的反應如何? 他是否能同理別人的感受? 他曾經動手打妳嗎? 他曾經打他前任女友嗎?

32 你們關係是否「平等」 不具威脅性的行為 信任與支持 分擔經濟 尊重 責任分擔 誠實與負責 分擔教養責任 協調和公平性

33 面對受暴的親友可以做什麼? 相信她,並肯定她的感受 慎重嚴肅看待她所遭受的虐待,而不是淡化暴力事件 保持中立,不要偏頗
尊重她的決定,不妄加評斷 控制自己,不要控制她 提供社會服務機構、113婦幼保護專線等資源或防暴相關書籍與資料

34 在輔導工作上,你可以做什麼? 表達你的尊重與支持 反映她所提的事實 強調暴力是犯罪的行為 考慮受否有其他受暴者 告知你將會採取的步驟
提供安全計劃與資源手冊 轉介其他社會資源

35 在輔導工作上,你須避免做什麼? 責備她 忽略她或其他受暴者 與施暴者站在同一陣線 批評她的判斷力 羞辱她

36 晤談應注意的態度 大量的關懷 高度的尊重 完全的接納 平衡的權力 適當的界線

37 輔導(治療)的目標 澄清案主的觀念與迷思 釐清案主的感受 增強案主面對與處理事件的能力 增強案主處理處理情緒的能力 協助案主行為適應
協助案主整合自我 協助案主重新定義(reframing)

38 謝謝您的聆聽!


Download ppt "性侵害與家庭暴力個案之認識與輔導 主講人:李麗慧."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