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豎 琴 F.1C 陳曉敏(2) 王家琪(37) 余香凝(40) 攜手合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豎 琴 F.1C 陳曉敏(2) 王家琪(37) 余香凝(40) 攜手合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豎 琴 F.1C 陳曉敏(2) 王家琪(37) 余香凝(40) 攜手合作

2 目錄 豎琴的歷史 豎琴的優點與缺點 豎琴的發聲原理 豎琴音樂欣賞 資料來源 感想 分工表 The End

3 豎琴的歷史 豎琴--被認識為與天使、長髮美女有關而遙 不可及的樂器,在經過不斷的發展與改良, 已經擺脫被柴可夫斯基認定只能做為「伴奏
樂器」的形象,而成為能彈奏調式複雜、高 難度技巧及各種不同風格樂曲的獨奏樂器。 除了一般的演奏用豎琴之外,也有愛爾蘭式 豎琴、中國式豎琴箜篌、巴拉圭豎琴及電豎 琴。

4 獨奏曲 巴洛克時期: 此時期的豎琴,由於樂器本身的限制,並沒有太多寫給豎琴的原創作品。但經由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多位傑出豎琴家的改編,現在也能聽到豎琴演奏的許多巴洛克時期音樂。 Giovanni Battista Pescetti﹝1704─1766﹞的C小調奏鳴曲,由三個樂章組成,是一首明淨而讓人心曠神怡的曲子,尤其第二樂章裡美麗的主題,常叫人起雞皮疙瘩地感動。曲中因為需要複雜的踏板技巧﹝第一樂章﹞、優美的樂句控制﹝第二樂章﹞、以及每個手指絕對乾淨的聲音﹝第三樂章﹞,已經成為必學曲目,也是許多國際大賽的指定曲目之一。 CD SEBASTIEN LIPMAN-TOCCATA SL

5 古典時期: CD CASCAVELLE VEL 1027 BACH A LA HARPE/C. Mathieu
此時期開始有踏板豎琴的雛形,也就是能在樂器上較快速地轉調或彈奏升降記號,所以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作曲家為豎琴寫曲子。 音樂之父巴哈的第二個兒子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1714─1788﹞就為豎琴寫了這首經典──G大調奏鳴曲。這首曲子最大的不同處,在於樂章的順序排列;不同於傳統奏鳴曲快─慢─快的樂章順序,這裡是慢─快─快。這首曲子的和聲語彙相當豐富,色彩也多變,加上複雜的技巧,不但動聽,也是每位傑出演奏家所必備的曲目。 順便一提的是,巴哈在作這首曲子時,並沒有寫下所有裝飾因的細節,所以細心的聽者會發現,在不同人的彈奏裡,出現不太一樣的小音符,這是因為每一位詮釋者,在參考巴哈其他的鍵盤作品後,由於解釋角度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結果。

6 浪漫時期: CD Jana Bouskova-harfa BOHEMIA MUSIC BM 0002-2131
       豎琴樂器本身在此時期並沒有很大的改進,像浪漫派始祖貝多芬,並沒有為這個樂器寫下任何作品。但音樂史上在此時期的許多偉大創新,卻也讓豎琴音樂在曲風上更豐富。 Elias Parish Alvars﹝1808─1849﹞就寫過多首最具豎琴浪漫派音樂的代表作,Introduction, Cadenza and Rondo便是其中一首。由於他本身就是一位傑出的豎琴演奏家﹝白遼士便曾稱他為“豎琴界的李斯特”﹞,他寫的曲子常需要高難度的技巧。這首曲子一開始,就是一段很能展現豎琴技巧的導奏。接下來的裝飾奏,更是炫技。加上裝飾奏本身的自由發揮空間,每一位詮釋者的演出,都會讓聽者聽到不同的色彩與驚艷。最後的迴旋曲中,愉悅輕巧的主題由不同的伴奏型式搭配反覆出現,穿插戲劇化的片段,還有華麗的結尾,充分表現此時期音樂的風格。

7 印象派時期的法國音樂: 為什麼要特別介紹此時期的法國音樂呢?因為豎琴樂器在此時,經過法國人的研發,有了突破性的改變,也就是他們發展出現在一般古典豎琴的前身,不管在音色、音量、及音階的變化上,都有很大的改善與空間。加上當時巴黎音樂院幾位在豎琴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老師,在教學與創作上的貢獻與努力,豎琴音樂從此開始蓬勃發展。 Marcel Tournier﹝1879─1951﹞曾任當時巴黎音樂院的豎琴老師,他大部分的曲子,都有標題,而音樂的內容,都因著標題而有不同的劇情與個性。很難想像豎琴可以與驢子產生關聯吧?在他所寫的12首Images裡,有一首曲子標題是「灰驢子的旅行」。在這個曲子中,他用節奏與音型來表現驢子的腳步,與道路的高低起伏,寫的非常生動有趣,聽著音樂好像就能看到那樣的畫面。其他的曲子還有描述雪景、舞者等等,都非常寫實又不失樂器本身優美的色彩。

8 在當時的音樂社會中,女性演奏家是少數中的少數。Henriette Renie﹝1875─1956﹞不但成功地躍上舞台,受到聽眾肯定,還寫過許多現在仍深受豎琴家喜愛的曲目。不同於Tournier著重在色彩上的處理,Renie的曲子都多了一點更深刻、內心的成分。例如她的「沉思﹝Contemplation﹞」,擺開技巧的部分不說,旋律本身的沉穩與典雅,還需要演出者加上一點冥想,才能完全展現標題的涵義。 CD MARCEL TOURNIER Harp: Elisabeth Fontan-Binoche LV012 CD Susann McDonald/ IN A LIVE CONCERT‧A Tribute to Henriette Renie D-CD 1002 CD RENIE/CEUVRES POUR HARPE/DE MAISTRE/HMN

9 近代音樂: 近代音樂的作曲家,可以說已經將豎琴這個樂器發揮的淋漓盡致。除了運用各種特殊的調性之外,還發明了許多特殊的記譜法,將豎琴上每個可以發出聲音的部分都加到曲子中。Carlos Salzedo﹝1885─1961﹞的「夜之歌﹝Song in the Night﹞」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曲中運用指甲奏、敲擊共鳴板、手掌擦絃等等特別的音色,這些都是在他之前從來沒用過的彈奏法。曲子由一段神秘而恬靜的開頭導入,描述夏天夜晚的聲音。中間是一段輕快的小夜曲,在這裡的指甲奏,讓舞曲般的節奏有更鮮活的性格。末段又回到恬靜的主題,形容早晨的來臨。 CD HARP SPECTACULAR/SUSANN McDONALD KCD-11004

10 豎琴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 一.比其他樂器多了演奏的伸展空間:
由於普通一個人的手掌大小可以在豎琴撥到將近十度內的音,比起其他樂器多了不少演奏的伸展空間。

11 二. 比其他樂器演奏得自由: 由於兩手分別從豎琴的兩邊,所以兩手交叉演奏的部分比其他樂器來得較自由 。 三.有獨特的表現方法: 利用踏瓣能夠調配出不同的合弦,而將這些和弦上下掃拂,就可以製造廣大的和聲,而且這種掃奏 (Glissando)是豎琴獨有的表現方法。

12 缺點: 四.豎琴的音色柔美: 豎琴的音色是無與倫比的柔美,能給人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好像到了世外桃源一樣。
一. 不能奏出快速連續同音反覆的音符 : 在撥弦之前,會有一個「觸弦待撥」的準備動作,這個限制使得它無法奏出快速連續同音反覆的音符 。

13 二.很難演奏出太低的音: 由於樂手要用右肩撐住樂器,所以右手很難演奏出太低的音(在手臂不夠長、或手指搆不到的情況下)。 三.很少擔任演奏的主色: 豎琴的表現力實在很貧乏,以致出現在室內樂演奏時,它大多擔任伴奏的角色,由於曲目數量的限制,所謂的「豎琴獨奏家」比起其他樂器也就少了許多。

14 豎琴的發聲原理 彈奏者踩腳踏瓣時,琴弦下方的叉狀底盤就會發揮彈簧機制。叉狀底盤彎曲琴弦,弦長則變短,發聲就可升高半音。每一條弦均接連兩個叉狀底盤,分置踏瓣的不同位置,故可提高兩個半音。

15 豎琴音樂欣賞 (曲目類型/曲名/作曲者/演出者) 管絃樂曲/廟埕/李哲藝/台北愛樂室內及管絃樂團 豎琴二重奏/卡農/帕海貝爾/李哲藝、陳淑杏
豎琴二重奏/愛的禮讚/艾爾加/李哲藝、陳淑杏

16 豎琴獨奏/綠袖子/愛爾蘭民謠/李哲藝 豎琴獨奏/幽默曲/德弗扎克/李哲藝 豎琴獨奏/離別曲/蕭邦/李哲藝

17 資料來源

18 感想 陳曉敏(2) 我覺得自己從這份專題研習中認識了很多樂器,又知道豎琴多方面的功能及一些彈奏技巧,學到不少課外知識。
王家琪(37) 在製作這份專題研習中,我學會了不少關於豎琴的知識,辨別樂器的聲音,更學會了與人相處和使用PowerPoint的技巧,真是獲益良多。

19 余香凝(40) 在這次專題研習中,我知道了不少關於豎琴的資料,也使我和組員之間的友誼更加穩固和學會插入音樂等電腦技巧。

20 分工表 陳曉敏: 分工表,末頁,內容 王家琪: 感想,資料來源,內容 余香凝: 封面,目錄,內容

21 多謝觀賞 .....The end.....


Download ppt "豎 琴 F.1C 陳曉敏(2) 王家琪(37) 余香凝(40) 攜手合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