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短文两篇 日 月 巴 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短文两篇 日 月 巴 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短文两篇 日 月 巴 金

2    巴金,现、当著名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巴金是反帝反封建的不屈战士、热情的爱国主义者,文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1927年写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3 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奖”,1983年获法国的荣誉勋章,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授予他名誉外籍院士称号。 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上海文联主席,《上海文学》、《收获》等杂志主编。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鲁、郭、茅、巴、老、曹”并称现代文学史上的6位文学大师。

4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 我们。他的一生,跨越百年,创作与翻译的作品(1921—1999) 共计1300万字。

5 温总理悼念花圈送到巴金灵堂

6 成都东城根街小学与巴金结缘14年

7 自传: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
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 “下等人”中间 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 们的悲惨生活,在伪 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 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 我却说不清楚病在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我把这个大家庭当作专制的王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 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时的任性杀死的。我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 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 倒是真话。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 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

8 浸 撮 皓 读读写写: 旸 炀 砀 殇 姮 恒 桓 垣 侵入 jìn hào yáng yáng dàng shāng héng
炀  砀   殇 héng héng huán yuán 恒  桓   垣 浸   撮    皓 侵入 jìn cuō hào qīn

9

10 (1)“夸父追日”:“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旸谷,渴死。”
—— (《山海经》) (2) “姮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 (《淮南子》)

11 夸父逐日 古时候。北方有一个巨人,名叫夸父,夸父生性喜欢探求。有一天,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想看看太阳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他迈开双腿,象一阵风似的跑起来,眨眼之间就路出了几百里。   夸父一心要追上太阳,一直追到禹峪(也称虞渊)。这是太阳落下的地方,落日象一团火球,烤得夸父口干舌燥。他渴得要死,跑到黄河去喝水,黄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赶到渭河。渭河的水也喝于了,还是不解渴。他又往北方的大泽赶。没有来得及赶到大泽,就在半路上渴死了。   夸父死的时候,丢掉了手里的拐杖,拐杖落下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桃林。夸父的尸体变成了一座大山,后人称为夸父山。

12 写作背景: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淹没,抗日战争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期盼胜利的到来。

13 课文朗读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14 合作研讨-《日》 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15 合作研讨-《日》 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16 合作研讨-《日》 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17 合作研讨-《日》 4、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的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18 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 艰苦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着 胜利的到来,作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
发内心情感,因此,你就可理解巴金为什么要歌 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 生命的人。

19

20 ——明月千里寄相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 ——明月千里寄相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他乡的 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 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

21 课文朗读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么?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得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觉得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罢. 配乐自读

22 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冰冷. 譬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 “我望着明月,总觉得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使人联想到,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高处不胜寒”等.

23 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 “冷光”“死的光”应是对当时现实的影射.感情色彩强烈,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憎恨。

24 象征着那些希望可以用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人们.
引用传说结尾是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语气,但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表达了作者对生者的期望--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

25 对冰冷世界的憎恶与厌倦 对温暖和光明的无比向往

26 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 “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是指什么人?
深入探讨 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 “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是指什么人? 把握: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27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明显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的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28 课堂小结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对 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寄托人格理想 激情洋溢 飞蛾扑火 夸父逐日 《日》:
追求光和热 寄托人格理想 细腻幽静 嫦娥奔月 《月》: 改变冰冷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对 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29 说月 嫦 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30 版本一:相传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
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 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 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 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 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待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蓬蒙手持宝剑,威逼嫦娥 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 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吞了下去。 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 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31 版本二:嫦娥原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村姑,不料,
心术不正的河神河伯见到,要强抢嫦娥入水。正 在这危急关头,后羿来到了,拈弓搭箭,“嗖”地 一声,射瞎了河伯的一只眼睛。     后来,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后羿便决心要 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他天天苦苦练习射术。 可是,河伯对他恨之入骨,不断地前来骚扰,发 誓要报一箭之仇,更要抢到他一直贪恋着的美女 嫦娥。为此,后羿十分烦躁分心。

32 有一天,一位大仙给了后羿一丸仙药,如若 吃了这丸药,便可摆脱人间的一切磨难和烦恼, 升入月宫中;可是,首先得能耐住孤独寂寞的煎 熬。后羿听后,心绪不宁地回到家中,将大仙的 话如实地告知了嫦娥,便疲倦地睡着了。 嫦娥看着一天比一天消瘦的丈夫,心里非常 痛苦。她绝不愿他遭受任何磨难,可是她又想到 丈夫身上还肩负着射掉九个太阳的重任,河伯对 于丈夫的威胁,都源于自己。为了让河伯对她死 了心,为了让丈夫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全心全 意地去射掉九个太阳为民服务,她决心牺牲自己。 主意打定,她就急忙找出仙药,吞了下去。嫦娥 冉冉上升,飞进了月亮中那寂寞、冷清的广寒宫, 做了月中仙女。

33 版本三: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
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 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 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 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与嫦娥约定,在结婚周年的日子 共享灵药。可嫦峨过不惯清苦的生活,经受不住天堂生活的诱惑, 趁羿夜出待猎,独自吞下了药丸。奇迹果真发生了,嫦娥渐觉身子 失重,双脚离地,不由自主地飘出窗户,冉冉飘升。上哪儿去呢? 嫦娥思忖着:我背弃了丈夫,天庭诸神一定会责备我,嘲笑我; 不如投奔月亮女神常羲,在月宫暂且安身。嫦娥飘至月宫,才发现 那儿出奇的冷清,空无一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商隐《嫦娥》)

34 月亮别称众多 : 与月有关的有:月轮、月桂、月子、月浦、月魄。 与桂树有关的有:桂月、桂宫、桂窟、桂魄和桂轮。 与蟾蜍有关的有:蟾光、玉蟾、银蟾、蟾宫。(蟾宫折桂代表高中状元)。 与兔有关的有:玉兔和金兔。 与嫦娥有关的有:恒娥、婵娟和素蛾 与鉴(镜)有关的有:明鉴、飞鉴、冰鉴、玉鉴和水鉴。 其它有:冰轮、金盆。一轮玉。 玉弓、玉钩。

35 (一)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相见欢》)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3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二)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37 (三)月,包含着瑰丽的想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8   运用象征手法,说说以下词语可以寄寓的象征义。
例:灯光——光明、希望或胜利 绿色 白色 红色 白鸽 玫瑰 大地 风帆

39 1、收集本课所累积的“日”“月” 诗词,抄写到读书笔记本上。 2、请你试着写一个东西,用以寄托你的人生信条。
布置作业 1、收集本课所累积的“日”“月” 诗词,抄写到读书笔记本上。 2、请你试着写一个东西,用以寄托你的人生信条。


Download ppt "短文两篇 日 月 巴 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