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管普 党 Modified 7年之前
1
第一章 动画艺术简史 前言 动画片的含义: 英语中成为“cartoon”含义是活动漫画。是以图画表现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影片,美术电影中最基本的形式。它采用“逐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互相之间只有细微变化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然后以一秒24格的速度放映出来,能够获得形象活动自如的艺术效果。 动画片不是少年儿童的专属。它是影视艺术的一部分,是为所有人服务的一门综合艺术形式。
2
第一节 动画的起源 动画最早的起源 动画作为电影的种类之一,应该产生在电影技术出现之后。动画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有二三万年历史的旧石器时代。在西班牙北部山区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内,人们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的壁画,其中有一头奔跑的野猪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除了其形象丰满、逼真外,更耐人寻味的是这头野猪的尾巴和腿均被重复绘画了几次,这就使原本静止的形象产生了视觉动感。这就是长期以来人们公认的最早的“动画现象”。 根据以上对阿尔塔米拉野猪形象的解释,我们便有理由对在我国青海发现的马家窑文化时期(距今 )年前的“舞蹈纹盆”所绘制的三组手拉手作舞蹈状的人形中,每组最边上的两个人物形象,其手臂画了两道线条的现象,做大胆的推测:那是先民们试图表现连续运动的最朴拙的的方式。
3
撇开历史,更加直观、通俗的动画现象是我们每个人自己在少儿时代,都曾玩过的手影游戏。
走马灯应该算是动画的雏形,在中国,它作为传统节目的装饰品尤为盛行。直到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还可以看到。 更纯属、更接近现代动画的形式是皮影戏。皮影戏在世界各地都有,在中国尤其发达。有人主张起源与中国的皮影戏是电影的鼻祖。 “手翻书”是至今还被一些动画设计者用来检测动画效果的一种儿童游戏。
4
1.1.2 现代动画的起源 1824年,英国人彼得·罗杰根据车轮辐条运动时形成一个圆盘这一现象,提出了人眼有“视觉暂留”这一特点。
1828年,约瑟夫·普拉托又发现:形象在视网膜的停留时间根据原始物象的强度、颜色、光度强弱的历时长短而变化。在 物体表面照明亮度适中的情况下,形象在视网膜上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三分之一秒,确切的说是百分之三十四秒。这是现代影视艺术的理论基础。 在彼得·罗杰和约瑟夫·普拉托理论基础上出现了一种叫“幻盘”的玩具。不久又出现“诡盘”。 1877年,法国人埃米尔·雷诺将诡盘与幻灯结合起来,研制出“光学影戏机”,雷诺也成为世界上最早放映动画的人。 1914年,埃尔·赫德发明的透明赛璐珞片影像与背景分来制作,节省了动画制作的时间。
6
1.2 商业动画片与艺术动画片 早在动画片产生之初,美国人和法国人动画代表作品的不同发展走向。导致日后欧美动画沿着艺术动画和商业动画两个方向前进。 商业动画片 商业动画脱离不了受众群、票房、周边产品等商业利益。它通常在电视台、电影院、或以录影带发售进行播放,以商业利益为衡量标准。商业动画片需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美、日动画片多为商业动画。
7
艺术动画片 与商业动画相对的艺术动画在东欧各国、前苏联、和加拿大等地得到了发展。当商业动画越来越成功地营造出虚幻的现实童话,让人流连忘返时,艺术动画家们却试图挖掘动画深层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以各种手段造成动画艺术与现实现实的间离效果,使动画作品成为人类生活的哲理寓言。 纯粹的艺术动画称之为探索动画,往往是动画艺术家的个人艺术探索范围。不计较商业利益上的得失,它不需要考虑受众人群、票房以及表现手法。
8
1.3 动画片发展史 1.3.1美国动画片发展史 沃尔特·迪斯尼在1923年创立了迪斯尼公司
1928年 第一部有声动画电影《威力号汽船》(米老鼠)。 1932年 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 1939年 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74分钟)。 1995年 第一部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
9
日本动画发展史 有人认为,日本对二十世纪世界的两大贡献是:电子技术和新漫画,而由铺天盖地的新漫画发展出来的动画片也是日本文化现象。在商业动画领域,日本以其巨大的产量,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动画大国。随着大量动画的输出,日本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远播世界。 日本动画的真正崛起,是从1956年成立的由大川博领导的东映动画株式会社开始的。 1958年 推出了第一部取材于中国神话故事的彩色动画长片《白蛇传》。 日本的“漫画之神”—手冢治虫 日本被称为“漫画之国”,如今读漫画已成为日本人获取信息的一大途径在内容上,日本漫画包罗万象,凡是文字所能涉及的,漫画都能够表达。而且漫画读者几乎没有年龄界限。 手冢治虫首创了一种借鉴影视镜头语言来表达故事内容的叙事漫画。 1963年 日本第一部电视动画系列片《铁臂阿童木》开播。 1966年 日本第一部彩色电视动画系列片《森林大帝》开播。
10
动画诗人--宫崎骏 宫崎骏是八十年代日本动画界的龙头。 1984年推出的《风之谷》是他的第一部影院动画片。 1985年的《天空之城》和1997年的《幽灵公主》是宫崎骏众多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创建《吉普力工作室》。 2001年作品《千与千寻》是宫崎骏勇夺奥斯卡的杰作。
11
大友克洋和押井守 九十年代以后以后,日本动画界最具有号召力的人物要数大友克洋和押井守。他们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影片摆脱了主题明晰,结构完整的传统叙述方式,他们的故事更具有开放性,或者说是一种冷漠的客观性。 大友克洋原本就是一位成功的漫画家,1988年他讲自己的漫画《阿基拉》搬上银幕,号称日本动画史上最昂贵的影片。在美国上映后引起轰动,美国人惊异于动画片也能表现出《星球大战》一般激动人心的科幻故事。 押井守是一个擅长使用电影语言的动画家,他在动画界大放异彩的作品是1995年拍摄的《攻克机动队》,他完美地将一个虚幻未来世界展现在观众面前。风靡世界的好莱坞大片《黑客帝国》灵感来源于本片。
12
1.3.3 中国动画片发展史 建国前(1937-1957)“万氏时代”: 万氏三兄弟指的是: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
中国动画片发展史 建国前( )“万氏时代”: 万氏三兄弟指的是: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1935年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使中国动画片进入了有声时代。 1941年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时长80分钟,它是黑白动画影片中的杰作,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片长片。在世界电影史上,它是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13
中国建国初年————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
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多。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它完成于1964年,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时长117分钟。是中国风格的鸿篇巨制。为中国带来诸多荣誉,是“中国学派的”扛鼎之作。 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 1958年,我过拍摄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 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白菜》完成。新的动画形式的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14
白银时代(1976~1990) 经历了文革后,动画行业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且上美影1972~1976年间拍摄的17部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东海小哨兵》等给后来的动画创作历年投下了一个严重的阴影!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这使动画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教育意义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而且还在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也就是这个观念才造成了后来的动画片的尴尬地位。 在文革开放之后,动画片制作进入繁荣时代,在1978年到1989年的十年间,这些制片单位就制作了219部动画片,例如《哪咤闹海》、《金猴降妖》、《天书奇谭》等优秀作品都是从这个时段制作的,而且电视动画片也在这个时候有了《葫芦兄弟》、《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等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作品,从整体上看,这是个比较平均的时代,既有少量全年龄的艺术片,又有大量类似《黑猫警长》这样纯粹给儿童看的主流求教育的动画片,而且制作手法基本沿袭上美影万氏兄弟开创的流派。没有太多创新,也没有吸取外部世界的先进经验,而这一段的多产量恰恰造成了作品的制作不够精细,更由于制作出发点是给孩子们看的,所以在配音配乐方面也明显不如以前用心,而同一时期,日本正从欧美动画做做简单来料加工的阶段稳步发展,并逐渐学习和吸取欧美经验并创造出自己独有的风格。
15
黑铁时代(1990~2002年) 首先是90年代各大动画制作厂家开始与国际动画业展开交流与合作,白银时代的那种固有自封的局面停止了,数字生产手段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绘制方式,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各种体制制作单位的多元化发展,制作的数量有所增加,各种专业和多能人才进入这个行业,便制作数量比以往也有较大提高,但是即使数量和质量都增加了,由于制作动画片主要给孩子看的这种理念问题,在题材内容上并没有太大的突破。 其次是1995年起中国电影放映公司对动画片不再采用统购统销的计划政策,把动画推向市场,改变了动画片的生产状态和经营方式,确立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观念,原来这是个动画行业商业化和发展的绝好机会,但是同样局限于上面所说的制作理念问题,制作方只能适合儿童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东西却不敢又不能有所突破,在有关教材里甚至自豪的宣称“中国动画与日本美国的相比,内容是健康的,精神想上的,是适合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作品”。 所以说黑铁时代是因为电视台为了满足播映时间的问题,引入了大量的欧美日本动画片,而国产动画片在比较之下无论内容、画面、人物形象等方面都是露出了严重的不足,特别是采用传统教育理念制作出的动画片里,往往是一些小孩在一本正经地不说小孩话,使原本应该是观众少年纷纷青睐外来动画片,表面上看起来随着制作单位的增加制作数量和质量似乎都在提高,但事实上正是这个时段大量观众纷纷“外逃”,不再去看动画片了,并把它看作是幼稚和笨拙的象征了。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