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信息工程学科导论 主讲:万钧力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电子工程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信息工程学科导论 主讲:万钧力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电子工程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信息工程学科导论 主讲:万钧力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电子工程系

2 一.信息时代与信息科学 二.专业背景与学科体系 三.电子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 四.大学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要求

3 一.信息时代与信息科学 信息时代与信息社会 信息的含义与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科学和技术带来的影响

4 一.信息时代与信息科学 信息时代与信息社会 信息的含义与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科学和技术带来的影响

5 三次文明浪潮和四次产业革命 第一次浪潮——农业革命 第二次浪潮——工业革命 第三次浪潮——信息革命 游牧 社会 工业 社会 农业 社会 信息
信息时代与信息社会

6 四次产业革命 18世纪70年代:蒸汽技术 19世纪90年代:电力技术 20世纪初:原子能及空间技术 20世纪50年代:微电子、生物、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与信息社会

7 物质能量 信息:由相对直观到相对抽象 增强体质 扩展体力 扩展智力 工业文明 信息文明 时代 古代 近代 现代 资源 能量资源 物质资源
信息资源 科技 材料科学技术 能量科学技术 信息科学技术 工具 人力工具 动力工具 智能工具 功能 增强体质 扩展体力 扩展智力 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信息文明 信息时代与信息社会

8 信息是社会的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将渗透到各行各业
2.信息社会的特点 信息是社会的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将渗透到各行各业 信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信息社会是知识密集的社会,将向小型化、分散化、多极化、全球化发展 信息时代与信息社会

9 3.中国腾飞的机遇 中国:上世纪末第一次浪潮覆盖人口9亿, 第二次浪潮覆盖人口3亿,第三次浪潮覆盖人口近千万
中国:上世纪末第一次浪潮覆盖人口9亿, 第二次浪潮覆盖人口3亿,第三次浪潮覆盖人口近千万 美国:农民2%,三次浪潮人口大于二次浪潮人口 用第三次浪潮的技术改变第一、二、三次浪潮的人口比例。 信息时代与信息社会

10 一.信息时代与信息科学 信息时代与信息社会 信息的含义与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科学和技术带来的影响

11 1.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反映,是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信息与材料、能源一样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
信息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导向资源,是知识的来源,是决策的依据,是控制的灵魂,是思维的材料,是管理的基础 信息的含义与信息技术革命

12 2.物质、能量、信息的关系 信息来源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信息的产生、传递、储存和处理都离不开物质。
信息离不开能量,信息的收集、传递、转换需要能量。两者息息相关,又有质的区别 信息是用于管理和控制物质和能源的。 信息的含义与信息技术革命

13 3.信息的特征 信息的使用不会损耗 信息可以大量复制 信息可以脱离所反映的事物被保存和传播 信息可以不断增长 所有事物都有信息
社会发展,人脑进化都与信息交流密切相关 信息的含义与信息技术革命

14 4.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手段和方法,它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是关于语言、文字和图像的技术
信息技术由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四部分组成 人的感觉器官——传感(获取) 神经系统——通信(传输) 思维器官——电脑(处理、存储) 执行器官——控制(应用) 信息的含义与信息技术革命

15 5.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语言、文字产生(突破时、空限制) 造纸、印刷术(书、报使信息大量贮存传播) 电报、电话、广播、雷达、电视(传输快速)
电子计算机 (处理) 通信网络新技术 微电子(芯 片) 数字革命 光通信 信息的含义与信息技术革命

16 一.信息时代与信息科学 信息时代与信息社会 信息的含义与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科学和技术带来的影响

17 信息科学和技术带来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世界的空间与时间的距离 数字化技术将产生大量的新产业 信息社会将比工业社会有高得多的生产率

18 1.历史的启示 2010年:GDP,美国47132$/ 人 中国4283$/人(93位)
1800年:占总量 % % 1998年: % % 发达 182 $/人 三世界188 $/人 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9 2. 竞争与复兴 产业化周期 18世纪 蒸气机 100年 19世纪 电动机、电话 50年 电子管、汽车 30年 20世纪 雷达 15年
18世纪 蒸气机 年 19世纪 电动机、电话 年 电子管、汽车 年 20世纪 雷达 年 电视 年 计算机 年 光纤通信 年 互联网 年 21世纪 手机 周 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 3.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革命为中国的腾飞提供了机遇 无硝烟的全球信息大战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

21 思考题 信息资源主要有那些特征? 信息技术包括那些方面? 信息的定义和功能? 信息产业的特点? 你如何理解信息社会?

22 二.专业背景与学科体系 专业的演变及相互关系 专业技术发展史及工程应用背景 学科体系和基本内容

23 二.专业背景与学科体系 专业的演变及相互关系 专业技术发展史及工程应用背景 学科体系和基本内容

24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演变 在1993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 工学门类中与电有关的专业被分为“电工类”(强电类)和“电子信息类”(弱电类), 其中电工类包含5 个专业, 电子信息类包含14 个专业。 1998 年专业目录调整后, 把电工类和电子信息类合并为“电气信息类”, 上述19 个专业合并整合为5 个基本专业和两个引导性专业。 电子类的“电子工程”、“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广播电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电子与信息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公共安全图像技术”等10 个专业合并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专业的演变及相互关系

25 2.通信工程专业演变 33年天大开设电报、电话、有线信号传输专业;23年东南大学设无线电(组) 52年成立电信工程系
50年代我国许多工科院校专业设置以培养行业专业人才为目的,专业有:电信专业、电讯专业、无线电技术专业、有线电技术专业、无线电制造专业、无线电信技术、无线电技术、电通信设备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信工程类专业名称一般为电讯技术、电信技术、无线电技术(含广播电视)通信工程,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正式命名为通信工程专业。 专业的演变及相互关系

26 3.电气信息类5 个基本专业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2)自动化; (3)电子信息工程; (4)通信工程;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个引导性专业: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 专业的演变及相互关系

27 4.相近专业的关系 工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与理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一个培养大类,区别在于专业侧重点不同
电子信息工程侧重“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着眼点在电子产品(电路级) 通信工程侧重“信号的产生与传输”,着眼点在通信网络(系统级)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侧重“电子的科学与技术”着眼点在材料与器件(元件级) 专业的演变及相互关系

28 5、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和分工
教育部”工学“一、二级学科目录: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 电路与系统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导航、制导与控制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03 光学工程 (不设二级学科) 专业的演变及相互关系

29 5、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和分工
各学科之间关系示意: 控制科学与工程:主要是研究信息综合应用,分析、判断、决策。 控制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 通信 工程 计算机 科学 技术 光电信息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从事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与通信网络的理论、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与制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信息存储、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外部设备等的理论、技术、设备的设计、制造与研究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承担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的研究、设计、制造与应用。它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 光电信息技术:在激光发明之后产生的新领域,它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所有学科都已结盒,密不可分,如光计算机、光存储、光通信、激光雷达等。 专业的演变及相互关系

30 二.专业背景与学科体系 专业的演变及相互关系 专业技术发展史及工程应用背景 学科体系和基本内容 专业技术发展史及工程应用背景

31 1.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子技术的特点:发展速度惊人,涉及领域广泛。 电子技术的发展与电子元器件发展同步 分立元件 集成元件 片上系统 网络
模拟元件 数字元件 可编程 纳米元件 专业技术发展史及工程应用背景

32 电子技术发展史 晶体管 电子管 集成电路 应用领域 信息网络 信息处理 生物医学 分析仪器 测量仪器 计算机 控制 通信 1900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 专业技术发展史及工程应用背景

33 集成电路:电子产品:信息产品 1:10:100 电子产品销售 集成电路销售 销售额/ 10亿美元 年份 1000 100 10 1.0
0.1 0.01 年份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专业技术发展史及工程应用背景

34 2.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 通信系统;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测试系统;计算机;生物医学电子系统
其他:家用电器;医疗电子;交通自动化;智能建筑;国防信息技术 现代工程技术中只要把任何其他形式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都可用电子技术进行处理 专业技术发展史及工程应用背景

35 3.通信的发展史 古代通信(烽烟、驿传、信鸽、旗语) 近代通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 现代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互联网)
未来通信(广义的信息交流):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交流任何信息 有线 无线 微波 光纤 移动 通信 数字化 计算机+网络 多媒体 专业技术发展史及工程应用背景

36 运算速度、存储密度、传输速度 3K→3G →3T 保持指数增长 频带(bit/S) 年份 1015 1012 109 106 103
1947 1967 1987 2007 2027 2047 2067 专业技术发展史及工程应用背景

37 4.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交通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工业中的应用 军事领域的应用 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专业技术发展史及工程应用背景

38 二.专业背景与学科体系 专业的演变及相互关系 专业技术发展史及工程应用背景 学科体系和基本内容

39 1.国务院学位办学科划分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0773)
物理电子学 电路与系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 工学 学科门类 学科体系和基本内容

40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81103 系统工程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软件工程 0808 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学科体系和基本内容

41 2.中国科研项目《学科分类与代码》 (GB/T 3745-92)
一级学科: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 二级学科: 电子技术 二级学科: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二级学科: 信息处理技术 二级学科: 通信技术 二级学科: 广播与电视工程技术 二级学科: 雷达工程 二级学科: 自动控制技术 二级学科: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其他学科 学科体系和基本内容

42 GB/T 三级学科 电子技术三级学科: 电子电路 天线电波传播 无线电技术 微波技术 敏感电子学 微电子学 仿真技术 超导电子技术 电子元件与器件技术 电子束、离子束技术 红外与夜视技术 电子技术其他学科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三级学科: 半导体测试技术 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器件与技术 集成电路技术 半导体加工技术 半导体技术其他学科 信息处理技术三级学科:信号检测 参数估计 数据处理 语音处理 图象处理 信息处理技术其他学科 通信技术三级学科: 有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 光纤通信技术 通信传输技术 通信网络技术 通信终端技术 电信 邮政 邮电通信管理工程 通信技术其他学科 广播与电视工程技术 雷达工程 自动控制技术三级学科: 自动控制理论(包括线性、非线性、随机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柔性控制系统等) 控制系统仿真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 机器人控制 自动化技术应用 自动控制技术其他学科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其他学科 学科体系和基本内容

43 3.信息科学技术的知识体系结构 信息科学技术 感测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 控制技术 微电子技术 激光技术 生物技术
机械技术 新材料技术、新能量技术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学科体系和基本内容

44 4.信息科学技术专业知识结构 信息科学技术专业知识 学科体系和基本内容 信息获取与识别技术 感测系统 光纤通信 卫星通信 微波通信 移动通信
程控交换 ATM系统 传感器与仪器仪表 信号加工与变换 信息科学技术专业知识 通信系统 通信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与 智能系统 计算机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控制系统组成原理 控制系统 控制技术 学科体系和基本内容

45 思考题 你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认识? 从学科的角度分析一下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信息科学与技术包括那些内容

46 三.电子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教学资源

47 三.电子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教学资源

48 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2.培养要求与特色 3.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5.主要实验及实践环节
6.学位课程 7.最低毕业学分 培养方案

49 了解大学教育的阶段目标 “工科”大学教育阶段、目标 本科 具有从事某一技术理论或工程技术项目研究开发能力的专门人才。
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的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硕士研究生 具有从事某一技术理论或工程技术项目研究开发能力的专门人才。 博士研究生 具有理论、技术或工程项目研究开发创新能力的人才。 “博士后”不属大学教育的一个阶段。它是“工作站”,是帮助博士生转化创新成果的“孵化基地”。 培养方案

50 1.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进步,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得电子工程基本训练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并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系统研究开发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进步,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得本领域基本训练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或管理的基本能力,并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系统研究开发的能力。 培养方案

51 2.培养要求与特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与信息工程方面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与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设计、制造与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面较宽,动手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电子信息产品及电子信息系统分析、研究、设计、开发方面受到较系统训练,在信息产业等国民经济部门及国防部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培养方案

52 2.培养要求与特色 通信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系统组成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专门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规划、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面较宽,动手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通信系统分析、研究、设计、开发方面受到较系统训练,在信息产业等国民经济部门及国防部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培养方案

53 3.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术,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较广泛工作范围的要求;
②掌握电子(通信 )系统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思想,具备分析和初步设计、制造电子(通信 )设备的能力; ③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的基本技术、方法,具备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仿真较复杂信息系统的能力; ④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信息工程相关企业的管理能力; ⑤了解电子(通信 )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前沿和发展方向,具备研究、规划和开发新系统、学习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方案

54 大学生应有的能力结构 大学生 能力组成 业务 能力 综合 能力 培养方案

55 软件设计能力 硬件设计能力 业务能力组成示意图 开拓创新能力 业务 能力 理论分析能力 整体思维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方案

56 综合能力组成示意图 综合 能力 培养方案 外语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文字写作能力 合作共事能力 求知欲望、 获取新知 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识能力 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能力 培养方案

57 希望同学们加强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和锻练,为今后成就一番事业作准备。
关于 “业务能力”和 “综合能力”的讨论 1,大学生一般重视业务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综合能力培养。 2,“业务能力”和 “综合能力”哪一个更重要? 答: 都重要。但如果硬要二中选一,那么应该是 “综合能力”更重要。 为什么? a) 综合能力有严重缺失的人,不可能成就大事业。反之,凡有成就的人,必在综合能力的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 b) 综合能力需要长期修养,甚至是一辈子的努力和磨练。而业务能力可能经过几门课程的学习或者几个科研项目的锻练就可能具备。 c) 综合能力较具”哲理性”,业务能力较具”实践性”。一般综合能力强的人,业务能力也差不到哪儿去。 希望同学们加强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和锻练,为今后成就一番事业作准备。 培养方案

58 4.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系统分析与设计、射频电路分析,通信电子线路等。 通信工程专业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现代交换原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 培养方案

59 5.主要实验及实践环节 包括电子工程实践、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嵌入式系统实验、电子线路设计、单片机实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训练、素质拓展项目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项目学分八类:社会服务类 、安全健康类 、大学学习生活类 、文艺体育活动类 、艺术欣赏活动类 、学科竞赛类 、科研活动类 、其它技能类 项目学分计算:素质拓展课根据课程性质按项目单元计为项目学分,原则上每个项目的课堂或现场教学不少于2学时,不多于8学时,所有项目学分的总学时数不得超过160学时(30-50学分)。 培养方案

60 6.学位课程 平均学分绩点达1.7以上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学位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数学、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 、信号与系统、嵌入式系统原理、射频电路分析。 通信工程专业 学位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数学、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 、信号与系统、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Ⅰ。 培养方案

61 平均学分绩点达1.7以上 百分制成绩 五级制成绩 绩点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95~100 4 90~94 3.7 87~89 3.3
83~86 3.0 80~82 2.7 77~79 2.3 73~76 2.0 70~72 1.7 60~69 及格 1.0 < 60 不及格 培养方案

62 7.最低毕业学分 最低毕业总学分:186学分=(课内)176+(课外)1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理论教学141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8学分,公共选修课6学分,电气信息类基础平台必修课40学分,专业基础与专业模块必修课27学分,专业方向与专业选修课程30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36学分。其中必修33学分,专业选修模块3学分。 通信工程专业: 理论教学130.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8学分,公共选修课6学分,电气信息类基础平台必修课42学分,专业基础与专业模块必修课23.5学分,专业方向与专业选修课程21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45.5学分。其中必修31学分,专业选修模块14.5学分。 培养方案

63 三.电子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教学资源

64 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一般分四个层次:
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 技术基础课 基础课 第6、7学期 第4、5、6学期 第2、3、4学期 第1、2学期 又称专业方向课程 又称专业核心课程 又称通识基础 课程设置

65 课程设置 电子信息技术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几乎是完全相同的,一部分专业基础课也相同,不同的主要是专业课。
专业方向要与工程、应用联系 专业课 侧重工程、应用 专业基础课 侧重技术和系统原理 决定学生知识结构、能力 基础课、技术基础课 是基本理论和技术, 是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基础, 对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起主导作用。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日益明显,使得各专业的毕业生的业务领域、工作部门、行业等并没有明显差异。关键是掌握好基础理论和具有从事某方面工作的能力,在某方面有专长。 课程设置

66 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慨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英语(16学分,4学期) 计算机(计算机基础;C语言) 2.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与概率论 (积分变换,复变函数) 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模拟、数字);计算机网络;微计算机技术 信息工程学科慨论 课程设置

67 3.专业模块必修课 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嵌入式系统原理;射频电路分析;数字信号处理 ;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输出线与天线技术基础;硬件描述语言及数字系统设计;AVR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 4.专业选修课 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随机信号分析;信息论与编码;电子测量;电视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dsp系统设计与开发;电子系统分析与设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自动控制原理等 5.实践教学 军训;金工实习;FPGA系统开发;等 课程设置

68 三.电子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教学资源

69 1、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学院现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设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个工学硕士授予点,还具有相关学科的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校本科生2936人,硕士研究生247人。 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输电线路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电工电子基础部、实验教学中心6个教学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专任教师85人,教授19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具有硕士学位54人,硕士生导师49人,兼职教授25人 实验室: 电工电子示范中心:电子工程,电工测量,电子线路,EDA,通信电子,信号处理,通信技术,电子创新

70 2、电子工程系 三峡大学于2000年成立电子工程系,设有两个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目前已经招生11届,每届招生约80人。 现有教师15(7)人,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7(3)人,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1人。 建有通信电子线路、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子设计与创新等专业实验室,计划建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 地点:电气实验楼401

71 3、网络资源 电子图书馆,家属学生区访问图书资源专用 帐号:lib@free 密码:liblib,采用星空极速认证后即可使用。
求索学堂, 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个人门户账号和密码登陆 精品课网站:

72 http://www.student.gov.cn/sndzjs/ 学生科技网
合肥工业大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 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网站 电工电子技术远程教育网站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学习教程 电子查询网 数字电子技术精品课程 可编程逻辑器件 电子爱好者 EDA先锋网

73 思考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怎样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业务能力? 本专业有那些学位课和专业必修课? 最低毕业学分有何要求?

74 四.大学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要求 大学教学特点 大学学习方法 大学人生规划

75 四.大学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要求 大学教学特点 大学学习方法 大学人生规划 大学教学特点

76 1、大学的教学 1,按专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 2,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程 必修 多为基础理论课或核心课程,不能自由选择。 课程分级
一般是介绍专业领域中某一方面技术,一般与工程实际联系较紧密,内容更新快,学生选择的自由度较大。 选修 采用学分制,不同课程学分不等。学生只要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2,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程 理论、技术基础课 实验技能课 工厂、企业实习 实验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设计、实践课 大学教学特点

77 2、大学教育目标 培养能力——是大学教育和学生个人 学习的中心目标。 3,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
主要措施:重视基础理论教学,重视人文环境建设,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校只是提供环境、条件。教师对学生更多的是起引导作用,学生的自主性对大学四年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越到高年级,在选修课程、课外活动等方面需要学生自主决策的内容会越多。 培养能力——是大学教育和学生个人 学习的中心目标。 大学教学特点

78 3、大学教学特点 教学进度快,信息量大 大学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不断改造和重建知识结构、健全和发展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过程 形式多样
课堂授课、自习、作业练习、课程考试、课外阅读、实验课、实习、课程设计、文献检索与资料搜集、研讨、讲座、竞赛、毕业设计等等 内容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系统性 大学是分专业的定向基础教育,有专业目的性 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 大学是学生自己“走”,中学是老师抱着“走” 自理、自治、自觉、自我教育 大学教学特点

79 四.大学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要求 大学教学特点 大学学习方法 大学人生规划 大学学习方法

80 1、关于学习方法讨论 —多样性 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不同的课程应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不同课程类别
数学学习方法 外语学习方法 选修课学习方法 必修课学习方法 实验课学习方法 软件课学习方法 硬件课学习方法 基础课学习方法 专业课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轻松、愉快,而且效力倍增。对于大学不同的课程,学习方法应有不同。 大学学习方法

81 2、大学学习方法的一般性表述 学习方法 一般性 表述示意 大学学习方法、目标、途径描述 自我学习 修养和磨练 方法 认真听课 及时复习
了解社会 融入集体 方法 学习方法 一般性 表述示意 认真听课 及时复习 Text 消化教材 归纳总结 通过人文课程学习和学校人文环境、 集体环境、社会环境 途径 通过基础、理论课程 学习和教学计划中相应环节 目标 培养业务能力 培养综合能力 大学学习方法、目标、途径描述 大学学习方法

82 3、大学学习方法 培养兴趣 总结方法 效率:主要矛盾,时间安排,及时复习 自我教育 大学学习方法

83 四.大学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要求 大学教学特点 大学学习方法 大学人生规划 大学人生规划

84 1、了解自己 (1)你对什么感兴趣? (2)你的特长是什么? (3)社会需求是什么? (4)你喜欢什么职业? (5)本科毕业后干什么?
硬件? 软件? 通信? 网络? 市场? 企业管理? (2)你的特长是什么? 数学? 理论? 动手能力? 逻辑思维? 组织管理? 软件开发? (3)社会需求是什么? 集成电路? 软件产业? 数字媒体产业? 移动互联网? 光电子? 需了解技术领域和国家产业政策。 (4)你喜欢什么职业? 工程师? 教师? 产品研发? 市场营销? 企业管理? 结构设计? (5)本科毕业后干什么? 就业? 国内读研究生? 出国读研究生? 大学人生规划

85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的工程师 信息网络技术与分支技术 人才质量与创新 终生学习的观念 大学人生规划

86 3.成才思考 追求的目标越高,才能发展地越快 做人与做学问 有目标,有规划 养成好习惯 大学人生规划

87 信息时代的专业学习与成才思考 信息的特征和功能? 对所学专业的认识? 大学学习生活规划? 大学人生规划

88 信息时代的专业学习与成才思考 信息资源主要有那些特征? 信息技术包括那些方面? 信息的定义和功能? 信息产业的特点? 你如何理解信息社会?
从学科的角度分析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你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认识? 信息科学与技术包括那些内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怎样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业务能力? 本专业有那些学位课和专业必修课? 最低毕业学分有何要求? 你的大学学习生活规划


Download ppt "信息工程学科导论 主讲:万钧力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电子工程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