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茅盾的小说.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茅盾的小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茅盾的小说

2 一、作者简介1 一、作者简介 (一)简介:茅盾(1896—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小说家、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幼时在乌镇的一所教授新学的小学就读。从1911年起先后就读于浙江省湖州府中学堂、嘉兴省立第二中学和杭州安定中学等学校。1913年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1年与郑振铎、叶绍钧等组织文学研究会,与欧阳予倩、陈大悲等组织上海民众戏剧社,接办和改革了《小说月报》。1923年在上海大学任教。1926年以左派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1927年任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1928年7月东渡日本。1930年4月返回上海,不久,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左联的行政书记。1938年3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同年在香港主编《文艺阵地》和《立报》副刊《言林》。

3 一、作者简介2 1939年春至新疆学院任教,并任新疆文化协会委员长和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理事。1940年5月抵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讲学。 1940年底到重庆。1941年皖南事变后去香港。1942年1月,离港返桂林,同年年底迁重庆。1946年12月应邀赴苏联访问,1947年4月初回国。1949年2月到达北平,参加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文代会,旋当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1949年后历任文化部长、历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和政协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曾主编《人民文学》、《译文》。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蚀》(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虹》、《子夜》、《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等,中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多角关系》等,短篇小说集《野蔷薇》,散文集《风景谈》、《白杨礼赞》等。

4 《蚀》(《幻灭》、《动摇》、《追求》)叶绍钧(巴金、丁玲、戴望舒)。
一、作者简介3 1、茅盾: 茅盾名字的来源。 蛰居上海 《蚀》(《幻灭》、《动摇》、《追求》)叶绍钧(巴金、丁玲、戴望舒)。 192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李达、李汉俊介绍加入,和茅盾同时加入的还有邵力子。1926年以左派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国民党右派反对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开除了恽代英、茅盾等一批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中共中央指令恽代英、茅盾筹备组织两党合作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同年12月,上海市党员大会选出代表五人,到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结束后,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任秘书(部长之下是秘书,需中常委通过),毛泽东是代理宣传部长(王精卫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宣传部长)。

5 一、作者简介4 汉口《民国日报》:名义上是国民党湖北党部的机关报,但报社社长是董必武,总经理是毛泽民,总主笔是茅盾,报纸的编辑方针、宣传内容有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茅盾写过《袁世凯与蒋介石》、《蒋介石败象毕露了》……后受蒋的通缉)(《请看今日之蒋介石》)。

6 郑振铎、沈雁冰、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叶绍钧、孙伏园、许地山、王统照等12人发起, 1921年1月4日
一、作者简介5 2、文学研究会: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团体 《新青年》社、《新潮》社 ——“综合性” 郑振铎、沈雁冰、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叶绍钧、孙伏园、许地山、王统照等12人发起, 1921年1月4日 在北京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正式成立。 在成立之初有20余人 到1928年正式登记的会员有172人。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从第12卷第1号起)是其最重要的刊物(常被称为其“机关刊”、“代机关刊”、“代用会刊”)《文学旬刊》(后更名为《文学周报》)、《诗》月刊 《文学研究会丛书》、《文学周报社丛书》、《文学研究会世界文学名著丛书》、《小说月报丛书》、《文学研究会通俗戏剧丛书》等 “为人生”:所谓文学“为人生”就是指主张文学要反映人生、指导人生、改造人生、激励人生,为人生服务。 (朱湘、梁宗岱、徐志摩、李金发、李建吾、张闻天、陈毅、瞿秋白、老舍、夏丏尊)

7 一、作者简介6 3、《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原为鸳鸯蝴蝶派的刊物。自1921年1月第12卷始由茅盾主编,大力革新,成为文学研究会的代用机关刊物,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刊物。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停刊。 4、民众戏剧社:1921年5月(《三十年》3月或9月,错),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汪仲贤(优游)、熊佛西等13人在上海发起成立民众戏剧社,它是“五四”以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它所创办的《戏剧》月刊则是“五四”以后最早出现的专门性戏剧刊物。

8 一、作者简介7 5、“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28年,蒋光慈、钱杏邨、孟超等。太阳社。创造社(通常称为后期创造社)。李初梨、冯乃超、彭康等。《文化批判》和《创造月刊》等。革命文学。忽视反封建的重大历史任务,贬低反封建的创作主题,称鲁迅五四时期写作的那个“阿Q时代早已死去” 。 “封建余孽”、“二重的反革命” 。茅盾、叶绍钧、郁达夫等。1929年上半年。 “围剿”。创造社、太阳社。鲁迅。近半年。1930年3月2日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9 一、作者简介8 冯乃超、华汉(阳翰笙)、龚冰庐、孟超、莞尔、邱韵铎、沈端先、潘汉年、周全平、洪灵菲、戴平万、钱杏邨(阿英)、鲁迅、画室(冯雪峰)、黄素、郑伯奇、田汉、蒋光慈、郁达夫夫、陶晶孙、李初梨、彭康、徐殷夫、朱镜我、柔石、林伯修(杜国庠)、王一榴、沈叶沉、冯宪章、许幸之等40余人。最初的盟员共50余人。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7人为常务委员,周全平、蒋光慈两人为候补委员。

10 一、作者简介9 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说,强调革命作家一定要接触实际的社会斗争。他对左联工作提出四点意见:“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重实力”;“战线应该扩大”;“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目的为必要条件的。……如果目的都在工农大众,那当然战线也就统一了”。 取缔“左联”组织,通缉左联盟员,颁布各种法令条例,封闭书店,查禁刊物和书籍,检查稿件,拘捕刑讯,秘密杀戮革命文艺工作者等。 “左联五烈士”的李伟森(李求实,左翼文化工作者,不是左联成员)、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北平左联(又称北方左联)、东京分盟、天津支部,以及保定小组、广州小组、南京小组、武汉小组等地区组织。教师、学生、职员、工人,盟员总数达数百人。

11 一、作者简介10 左联的领导机构,起初是常务委员会,后改称执行委员会(或两者同时并存),设秘书处,有行政书记负责日常工作。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编辑部、出版部、创作批评委员会、大众文艺委员会、国际联络委员会等。担任过左联领导工作的,除成立大会选出的常务委员之外,后来还有茅盾、冯雪峰、柔石、丁玲、胡风、以群、任白戈、夏征农、徐懋庸、何家槐、林淡秋等。左联内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党团”,先后担任党团书记的有潘汉年、冯乃超、冯雪峰、阳翰笙、丁玲、周扬等。在组织上,左联接受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的领导。

12 一、作者简介11 左联先后创办的机关刊物有《萌芽月刊》、《拓荒者》(二刊系接办)、《巴尔底山》、《世界文化》、《前哨》(第2期起改名为《文学导报》)、《北斗》、《十字街头》、《文学》、《文艺群众》、《文学月报》、《文学新地》等等;还秘密发行了《秘书处消息》和《文学生活》;并在《时事新报》副刊《青光》主办《每周文学》。另外有外围刊物《文艺新闻》。北平左联机关刊物有《文学杂志》、《文艺月报》等。东京分盟办有《东流》、《新诗歌》、《杂文》(后改名《质文》)。左联盟员以个人名义编辑的刊物有《无名文艺》(叶紫、陈企霞)、《文艺》(周文、刘丹)、《春光》(庄启东、陈君治)、《中华日报》副刊《动向》(聂绀弩)、《译文》(鲁迅,后为黄源)、《太白》(陈望道)、《新小说》(郑君平,即郑伯奇)等。左联领导的中国诗歌会有会刊《新诗歌》。

1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 “新月派”、“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自由人”、“第三种人”及“论语派”等。
一、作者简介12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 “新月派”、“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自由人”、“第三种人”及“论语派”等。 文艺大众化。《大众文艺》、《拓荒者》、《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文学月报》。 鲁迅的《故事新编》、瞿秋白的杂文,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丁玲、张天翼、叶紫等人的小说,田汉、洪深、夏衍等人的剧作,中国诗歌会诸诗人的诗歌。 沙汀、艾芜、叶紫、周文、蒋牧良、艾青、蒲风、聂绀弩、徐懋庸。 1936年春,左联解散。 茅盾于1930年4月由冯乃超介绍入左联。郑振铎、叶绍钧因为“左联”多数人不同意而没有参加,郁达夫因为是鲁迅介绍的,所以大家同意;1931年5月下旬冯雪峰要茅盾担任“左联”的行政书记(与宣传部主任、组织部主任组成秘书处),10月初提出辞职。

14 《林家铺子》1 二、《林家铺子》 (一)《林家铺子》写于1932年6月,1932年7月《申报月刊》创刊号;俞颂华。一二八战争时商务印书馆毁于战火,编译所、印刷厂、东方图书馆均被炸毁。 《申报》的具体事情 《申报月刊》 小说原名《倒闭》 《林家铺子》名称的来源。 (二)内容梗概

15 小商人林先生、店员寿生、黑麻子、卜局长、小债主朱三阿太、桥头陈老七、张寡妇等。 (三)人物分析:林先生
《林家铺子》2 小商人林先生、店员寿生、黑麻子、卜局长、小债主朱三阿太、桥头陈老七、张寡妇等。 (三)人物分析:林先生 林先生是一个小商人。他老实厚道、谨小慎微、兢兢业业、经营手段较为精明。受到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影响。“一元货”的方法。 钱庄 主要顾客——农民 同业中伤、反动军队的勒索、地方官吏的讹诈迫害 (四)主题 小说通过对林家铺子这一小市镇杂货铺倒闭经过的描写,揭露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民族商业凋敝衰萎、农村经济走向破产的社会现实以及黑暗的社会给下层人民所带来的痛苦遭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16 美国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伙计》,主人公为莫里斯,勤劳、善良、老实、晚景凄凉、默默而死。
《林家铺子》3 (五)艺术特色 1、题材典型,内蕴丰富。 2、矛盾繁复而又集中。 3、情节曲折。 4、结尾深沉。 美国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伙计》,主人公为莫里斯,勤劳、善良、老实、晚景凄凉、默默而死。 (从1932年到1933年,写《春蚕》、《秋收》、《残冬》、《当铺前》、《老乡绅》、《香市》、《乡村杂记》、《陌生人》、《赛会》等)

17 (一)《子夜》写于1932年12月,最初由开明书店于1933年1月出版。
《子夜》1 三、《子夜》 (一)《子夜》写于1932年12月,最初由开明书店于1933年1月出版。 (二)作者原拟题为《夕阳》、《燎原》、《野火》等,它的第1章以《夕阳》为名印行在1932年1月《小说月报》第23卷新年号上,第2章、第4章又分别以《火山上》、《骚动》为名分别发表在1932年6—7月间的《文学月报》创刊号和第2期上。 “子夜”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 (三)创作动机:1930年夏秋,中国思想界展开了一场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论战,当时的论点大致有三种: 1、中国社会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推翻代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蒋介石政权是当时革命的任务,领导这一革命的是无产阶级——这是革命派的观点(《新思潮》)。

18 2、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反封建的任务应由中国资产阶级来担任——这是托派的观点(《动力》)。
《子夜》2 2、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反封建的任务应由中国资产阶级来担任——这是托派的观点(《动力》)。 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应在反对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与反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政权。 针对这些论点,茅盾产生了“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图”——这便是《子夜》的创作动机。 (四)内容梗概 吴荪甫 赵伯韬 (五)人物分析 1、吴荪甫 吴荪甫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的一个民族资本家。他是上海工业界的巨头 裕华丝厂

19 在性格,吴荪甫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精明强干、雄心勃勃、有魄力、有手腕、有实力、有发展民族工业的理想。另一方面,他软弱、空虚。
《子夜》3 孙吉人(太平洋轮船公司的总经理) 王和甫(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 杜竹斋(金融资本家) 在性格,吴荪甫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精明强干、雄心勃勃、有魄力、有手腕、有实力、有发展民族工业的理想。另一方面,他软弱、空虚。

20 吴荪甫这一形象具有两方面的典型意义:一是社会意义。二是在艺术上的意义。
《子夜》4 吴荪甫性格的两重性充分反映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以及企图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幻想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而最终失败的历史悲剧。他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阶级、封建主义不满,另一方面又和它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不满于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和军阀大战,另一方面又依靠国民党反动军警来镇压工农运动等。 吴荪甫这一形象具有两方面的典型意义:一是社会意义。二是在艺术上的意义。

21 赵伯韬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的一个买办金融资本家,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在华代理人。 有恃无恐、飞扬跋扈。 诡计多端、心狠手辣
《子夜》5 2、赵伯韬 赵伯韬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的一个买办金融资本家,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在华代理人。 有恃无恐、飞扬跋扈。 诡计多端、心狠手辣 生活腐化——他“扒进各式各样的公债,也扒进各式各样的女人”,还恬不知耻地以此为荣。 3、冯云卿 冯云卿是一个地主兼投机资本家。 “笑面虎” “长线放远鹞”的高利贷盘剥者 二三千亩土地

22 孙传芳 “寓公” 姨太太 女儿冯眉卿 “公债通” “多头” “空头” (六)主题
《子夜》6 孙传芳 “寓公” 姨太太 女儿冯眉卿 “公债通” “多头” “空头” (六)主题 小说通过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前途的描写,真实地反映出了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剧性命运及其为要自保而拼命从加强剥削工人中找出路,从而引起工人的反抗斗争;准确而又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23 一、二、三是小说的开端,交待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奠定了矛盾发展的基础:
《子夜》7 在帝国主义侵略下,中国不仅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反而越来越殖民地化了;在军阀混战、农村经济严重破坏、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工商业空前危机的社会大动荡、大危机、大转变的政治局势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支持下的买办资产阶级的角斗中,最终只能走向买办化或破产的历史命运;从而驳斥了托派鼓吹的中国已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 (七)艺术特色 1、结构宏大严谨。 一、二、三是小说的开端,交待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奠定了矛盾发展的基础:

24 四—十六章是小说的发展和高潮,写吴在多条线作战,各条线索交错发展(吴赵五月合作、六月斗法、七月决战);
《子夜》8 军官雷鸣<雷参谋>、黄埔出生的黄奋、孙吉人、火柴厂老板周仲伟、王和甫、丝厂老板朱吟秋、绸厂老板陈君宜、政界人物唐云山、大学生吴芝生和杜学诗、经纪人韩孟翔、诗人范博文、交际花徐曼丽、律师秋隼、大学教授李玉亭、信托公司襄理陆匡时、吴荪甫、赵伯涛、杜竹斋、屠维岳<只点名而未出现> 。 四—十六章是小说的发展和高潮,写吴在多条线作战,各条线索交错发展(吴赵五月合作、六月斗法、七月决战); 十七—十九章是小说的结尾:一方面实写吴出走,房产抵押出去;另一方面虚写工农红军的日益壮大,同吴荪甫的失败相对照,预示出中国的前途与希望所在。

25 其一,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性格。 其二,将人物放在各种境遇中进行描写。 其三,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理。
《子夜》9 2、人物形象典型化。 吴荪甫、赵伯韬。 3、多方面地刻画人物。 其一,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性格。 其二,将人物放在各种境遇中进行描写。 其三,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理。

26 第一,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的社会剖析小说。 第二,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地、全方位地描写上海的小说。
《子夜》10 4、运用了象征手法。 5、语言丰富多彩。 (八)《子夜》艺术上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工人与革命者的描写显得单薄、概念化;二是第四章双桥镇农民暴动,在全书结构上有游离之感——这是小说原计划中的农村线索未能开展之故。 (九)《子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第一,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的社会剖析小说。 第二,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地、全方位地描写上海的小说。 第三,它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瞿秋白语),是左翼文学的杰出代表,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创作进入了成熟期。

27 第四,它是“五四”以来第一部真正具有宏大而复杂的现代结构的小说。
《子夜》11 第四,它是“五四”以来第一部真正具有宏大而复杂的现代结构的小说。 第五,它所塑造的吴荪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成功的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 (十)《子夜》的影响 1、社会影响 (1)出版后三个月内重版四次,初版三千册,后各五千册; (2)本来不看新文学作品的资本家少奶奶、大小姐也争着看,因为作品描写了她们; (3)电影界中的人物以及舞女,本来看新文学作品是有选择性的,但也看《子夜》,当时,上海小报等过这样一个轶事:青年作家芳信娶曾为舞者为妻,后因家用不给,妻乃重操旧业,聊得微资,补助日用,忽有一男子来与之跳舞,自称茅盾。

28 芳信之妻信之,归告芳信;芳信疑之,嘱妻曰,如逼人再来,可向之所取《子夜》。芳信之妻如教行事,但所得之《子夜》只签了MD,且此人以后不再来了。
《子夜》12 芳信之妻信之,归告芳信;芳信疑之,嘱妻曰,如逼人再来,可向之所取《子夜》。芳信之妻如教行事,但所得之《子夜》只签了MD,且此人以后不再来了。 2、文学影响 对“社会剖析派”学说的形成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十一)《子夜》与《金钱》、《战争与和平》 1、《金钱》:萨加尔和甘曼德两大集团之间的斗争。萨加尔——一个落魄的地产投机商,甘曼德——一个老式的资本家、银行大王、上流社会的主人。

29 第一,构思恢宏、阔大,具有“史诗”的性质。
茅盾小说的特色1 2、《战争与和平》第一章借一个茶话会点出了书中主要人物和中心故事,把当时很紧张的欧洲政治关系从茶话会的谈笑声中逗出来,并把各个人对俄罗斯民族利害关系极密切的“战争还是和平呢?”这一问题的态度和见解也透露了出来。 彼尔:家庭环境(父亲<伯爵>把它从国外召回、伯爵的三个侄女、伯爵夫人的亲戚、华西利亲王争战),社交界(茶话会、命名日宴会),社会组织共济会,战俘营。 四、茅盾小说的特色。 总的来看,茅盾小说大致具有如下特色: 第一,构思恢宏、阔大,具有“史诗”的性质。

30 第二,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 第三,描写手法多样化。 第四,结构宏大严谨。 第五,语言丰富多彩。
茅盾小说的特色2 第二,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 第三,描写手法多样化。 第四,结构宏大严谨。 第五,语言丰富多彩。 五、“社会剖析派小说”:或称社会剖析派,最初是严家炎在1982年给研究生讲课时提出的,后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正式运用;它是指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出现的一个用科学的世界观剖析社会现实的一个小说流派,茅盾、吴组缃、沙汀、艾芜等的小说是其主体。 六、异读 蓝棣之、王富仁等


Download ppt "茅盾的小说."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