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高二年级 语文 必修5疏理探究 古代文化常识
2
一、天文地理 1、星宿 2、分野 3、著名星座 4、银河别称 1、九州 2、名山大川、五岳五湖 3、地名惯称
3
二十八宿(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井、鬼、柳、星、张、翼、轸) 东方苍龙七宿 西方白虎七宿 北方玄武七宿 南方朱雀七宿 (角、亢、氐、房、心、尾、箕) (奎、娄、胃、昴、毕、觜、参) (斗、牛、女、虚、危、室、壁)
4
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其他星宿 ★华盖 ★文曲星 ★月亮 ★太阳 旧时迷信,文曲星是主观文运的星座,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别称:银钩、玉钩、玉弓、弓月、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桂月、桂轮、桂宫、桂魄、广寒、清虚、望舒、嫦娥、婵娟等 古代神话说太阳神叫羲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返回
5
1、六合: 指天地四方 (即上、下、东、南、西、北)。 2、九州: 冀州、青州、兖(yǎn)州、 徐州、豫州、荆州、 扬州、梁州、雍州。
6
3、 八方: 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北 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八荒: 八方荒远的地方。 (远离中原的地方。)
7
4、阴阳: 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 阳:山南水北。 5、江河: 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6、关内、关外 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 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7、山东、山西 “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8
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江南: 泛指长江以南。 10、江左: 即长江以东。 11、江表: 长江以外,指江南。
9
12、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13、五湖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 湖。)
10
14、古今地名 大都 东京、汴京 京口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 临安 姑苏 会稽 长安 奉天 直沽 北京 开封 镇江 南京 杭州 苏州 绍兴 西安 沈阳 天津
11
15、地名别称 冰城 花城 蓉城 春城 雁城 芙蓉国 星城 雾都 水城 牡丹城 哈尔滨 广州 成都 昆明 衡阳 湖南 长沙 重庆 苏州 洛阳
12
P94 1. (1)日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牛斗之间。 (苏轼《赤壁赋》 ) (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 《滕王阁序》 ) (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 (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
13
2、 (1)河内: 河东: (2)山东: (3)西河: (4)关西: (5)江表: (6)淮左: 黄河以北。 黄河以东。 崤山以东。 黄河以西。 函谷关以西。 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淮水东面。
14
3、 (1)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 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北辰:以德治国的统治者。 (2)逝者:流逝的时光。
15
3、 (3) 知者乐水:智者是聪明人,善于思考,反应敏捷,像水一样灵动。 仁者乐山:仁者是仁慈宽厚的,安于义理,不易冲动,像山一样稳重。 (4) 日月之食:日食,月食。犯了错误,人们都能看到,知错能改,人们都会敬重他。
16
二、纪年纪时
17
纪 年: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18
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19
这六十对干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如1989年是已巳年,1990是庚午年;从1984年的甲子年,到2044年又是甲子年。这种纪年方法就叫做“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20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一.公元后的: 天干:甲4 乙5 丙6 丁7 戊8 己9 庚10 辛1 壬2 癸3 如1894年末尾一个数是4就甲年,依此类推 地支:子4 丑5 寅6 卯7 辰8 巳9 午10未11 申12 酉1 戌2 亥3 换算:1894除以12,余数是几,就在地支中找几. 1894年就是甲午年 2008年是戊子年
21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 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那么,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 另外,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公元8年则为戊辰年。 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那么,该年则为辛未年。 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
22
假设某公历年计为n年,则其对应的天干地支分别计算如下;
天干年序号 = mod{(n-3)/10} 地支年序号 = mod{(n-3)/12} 这里: mod 表示除法取余数运算。 示例:以1911年(辛亥年)为例,先算天干,(1911-3)/10=190余8,余数为8,天干中的第8个为“辛”;再算地支,(1911-3)/12=159,余数为0,地支中的第12个(可被12整除,故取第12个)为“亥”,所以1911年为辛亥年。
23
时节纪月法 纪月 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十九首》)
“孟冬”:指农历十月
24
朔日 晦日 望日 既望 下九 初阳 纪日 农历每月的初一 农历每月的末尾 农历每月的十五 农历每月的十六 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例如:《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25
古代纪时法 天色纪时法 地支纪时法 五更报夜
26
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
夜半 鸡鸣 平明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纪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代纪时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27
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 夜间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明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现代时间 19-21点
21-23点 23-1点 1-3点 3-5点
28
传统节日称谓 元日----- 人日----- 上元----- 社日----- 寒食----- 端午节--- 伏日-----
七夕、七巧----- 中秋----- 重阳节--- 至日----- 腊日-----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七 正月十五 农家祭祀祈年的日子春分前后 清明前两天 五月初五 夏至三伏 农历七月七 八月十五 九月 九 冬至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 年末 传统节日称谓
29
P95 1、 A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B 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C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D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E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F 暮春三月。 《兰亭集序》 G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 H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30
2、 遥知兄弟登高处 箫鼓追随春社近 清明时节雨纷纷 重阳节 社日 清明节
31
3、汉武帝 建元 清代 康熙 61年 乾隆 60年 南宋皇帝年号变更频繁,如徽宗,曾经用过大观,政和,宣和等年号。 企图借不断更换有吉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运,但最终难免亡国命运。
32
三、姓名字号
33
《百家姓》 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 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 》。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 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 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
34
《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夏侯、诸葛、尉迟、皇甫、公孙、慕容、长孙、宇文、司徒、司空、
35
中国100大姓氏排名,看你的姓氏排名第几? 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曹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36
古代名号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弱冠 仪式 后起 的 名 (父亲起的) 自己 起的 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37
名 字 号 五柳先生 青莲居士 诸葛亮 孔明 白居易 乐天 六一居士 文天祥 宋瑞 香山居士 东坡居士 王绩 无功 易安居士 管同 异之
稼轩居士 诸葛亮 孔明 白居易 乐天 文天祥 宋瑞 王绩 无功 管同 异之 名 字 号
38
古人称谓习惯 1.直称姓名 2.称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3.称号 幼时由父亲命名 成年(男20,女15)由父亲或尊长取字
(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幼时由父亲命名 2.称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成年(男20,女15)由父亲或尊长取字 3.称号 (1)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2)对人称号,是一种敬称 自己取
39
4.称谥号 例子:周武王、范文正、靖节先生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例子:聊斋先生、饮冰室主人 6.称籍贯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 例子:周武王、范文正、靖节先生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例子:聊斋先生、饮冰室主人 6.称籍贯 例子:柳河东、王临川、康南海 7.称郡望 例子:韩昌黎
40
8.称官名 例子:王右军、杜工部、柳屯田 9.称爵名 例子:武侯 10.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例子:刘豫州、贾长沙、柳柳州
41
12.谦称与敬称 (1)谦称 (2)敬称 A.表示谦逊的自称: B.古帝王的自谦: C.官吏的自谦: D.读书人的自谦:
愚、鄙、敝、卑、窃、臣、仆等 B.古帝王的自谦: 孤、寡、不谷(不善)等 C.官吏的自谦: 下官、末官、小吏等 D.读书人的自谦: 小生、晚辈、晚生、不才、不佞、不肖等 E.称自己一方: 家~ 舍~ (2)敬称 对对方用敬称: 令、尊、贤、仁
42
【敬称1】表示尊敬客气,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 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 上去,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 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使节 节下;
43
【敬称2 】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称对方父母)、 尊驾 (称对方)、 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 子)、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丈、丈人专指岳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 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 称已经死去的父亲 先考或先父, 称已经死去的母亲 先慈或先妣, 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庙号 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等;
44
【敬称3 】 (8)对尊长者\朋辈之间的敬称---- 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 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 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45
13.称庙号或年号 14.特殊称谓 例子:唐太宗、元世祖、 洪武皇帝、乾隆皇帝
A.百姓: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B.职业 例子:庖丁、师襄、优孟
46
C、其他别称: 同学 学校 学生 女婿 岳父 岳母 叔父 长子 妾生的儿子 丈夫 妻子 同窗、同门、同砚-- 寒窗---- 门生--
东床、东坦、娇客 外父--- 外姑------ 季父:---- 冢子:---- 庶子:----- 良人、良君:----- 细君: 同学 学校 学生 女婿 岳父 岳母 叔父 长子 妾生的儿子 丈夫 妻子
47
15、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 《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
《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48
40 30 60 16.称年龄 70 50 100 称呼 年龄 而立 孩提 不惑 齿龀 知命 花甲 耆 束发 古稀 笄 耄 耋 期颐 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而立 孩提 2~3岁的儿童 不惑 40 齿龀 儿童换牙 知命 幼年儿童 花甲 60 13~16岁的女子 耆 束发 15岁的男子 古稀 70 笄 15岁的女子 耄 耋 70~80 80~90 20岁的男子 期颐 100 襁褓 30 16.称年龄 50 总角垂髫 豆蔻年华 弱冠加冠 返回
49
17、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朋友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 ------“贫贱之交”; ------“金兰之交”; “刎颈之交”; “患难之交” ------“莫逆之交”; “竹马之交”; “布衣之交” ------“忘年交”; “忘形交”; -----“君子交”;
50
古人命名文集或诗集的方法
51
古人命名文集或诗集的方法 (1)以作者姓名命名。 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 (2)以官爵命名。
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 (2)以官爵命名。 如《王右丞集》(王维)、 《杜工部集》(杜甫)。 (3)以谥号命名。 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 《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 (4)以书斋命名。 如《聊斋志异》(蒲松龄)、
52
古人命名文集或诗集的方法 (5)以作者字、号命名 如《李太白全集》、 《王子安集》(王勃)、《苏东坡全集》、 《稼轩长短句》(辛弃疾)、
如《李太白全集》、 《王子安集》(王勃)、《苏东坡全集》、 《稼轩长短句》(辛弃疾)、 (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如《樊川文集》(杜牧)、 《贾长沙集》(贾谊)、 《梦溪笔谈》(沈括)。 (7)以出生地命名。 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 《柳河东集》(柳宗元)。 (8)以帝王年号命名 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嘉祜集》(苏洵)。
53
马 三 立 立德 立功 立言
54
P96 1、 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 平辈间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 (1)不然,籍何以至此?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
55
2、 班固,字孟坚: 孟,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 曹操,字孟德: 孟,排行第一。 “德”(行)与“操”(守)同义。 韩愈,字退之: “愈”为胜过、超出,“退”为约束、退守。
56
2、 刘禹锡,字梦得: “锡”同“赐”, “禹锡”为“大禹所赐”之意, 故字为“梦得”。 李商隐,字义山: 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 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饿死, 李商隐字“义山”与名呼应。
57
3、 (1)登东皋以舒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王勃《腾王阁序》) (4)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腾王阁序》)
58
四、礼仪制度
59
家庭礼仪 (1)排行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60
(2)婚配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61
(3)宗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62
2.祭祀礼仪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3
3.朝拜礼仪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64
4.宾主礼仪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65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66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67
5、位置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68
6.成人礼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69
7.讳称 A.称钱: B.称大小便: 更衣、出恭、解手 C.称死: 赋、禄 、饷、孔方兄、铜臭、润笔等
d.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70
官 名 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71
地方官职: 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72
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73
三公: 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 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74
古代授官常用词语
75
官员提拔 拜官授职 拔: 擢: 进: 加: 陟: 迁升、 迁授、 迁叙 拜。拜官授职,某种官职或名位, 如 “于是辞相印不拜” 《张衡传》
除。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 连开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举、荐: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加封:五人得封于大堤之上 起:起为太使令 点、简: 选: 赠 补 拔: 擢: 进: 加: 陟: 迁升、 迁授、 迁叙 官员提拔 拜官授职 :
76
贬官降职 迁: 调动官职, 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1: 迁削、 迁谪、 左迁, 2:放 3:出官 4:出
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 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 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1: 迁削、 迁谪、 左迁, 2:放 3:出官 4:出 贬官降职
77
罢免官职 (5) 谪。降职贬官、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 “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78
官员特殊的专用名词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张衡传》: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 骨,征拜尚书。 (9)下车:指官员刚刚到任工作
衡下车治威严, 《张衡传》 (10)视事:
79
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 明清科举简表 院试 乡试(秋闱) 会试(春闱) 殿试 考场 学政巡回案临考场(府、县) 京城和各省城贡院(省城)
京城贡院(礼部) 皇宫(宫殿) 主考人 各省学政 中央政府特派官员 钦差大臣 皇帝 参加者 童生(儒生) 生员及监生 举人 贡士 中者名称 生员(秀才) 进士 日期 三年之内两次 子、卯、午、酉年八月 桂榜 乡试次年三月 杏榜 会试同年四月金榜 第一名 案首 解元 会元 状元 第二名 榜眼 第三名 探花 内容 科别 项目
80
P97 1、 古代社会出使的礼仪 《廉颇蔺相如列传》:斋戒、递上国书 《苏武传》:持节、带礼物
81
2、 《烛之武退秦师》: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和”“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 《季氏将伐颛臾》:如果一个人所辅佐的大夫有非正义的军事行动,自己也要负责任;君子不能心口不一,言行相背离;实行仁德教化可以遏止甚至战胜武力侵略。
82
3、 五十岁开始感到衰老,六十岁不吃肉就不会感到饱,七十岁不穿帛做的衣服就不会感到温暖,八十没人照顾就不会感到温暖,九十岁就算有人照顾也无法感受温暖了。 这种思想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有所体现。 思想:推行仁政、以儒家仁爱思想治天下。
83
4、 (1)苟得 (随便求取) 苟免 (苟且偷生) (3)淫:放纵;慑:屈服。 (4)礼尚往来: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5)禁:禁令;俗:风俗;讳:名讳。
84
文化典籍 诸子散文 风骚 《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85
四书五经 六艺经传 六义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 “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六艺经传 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86
《吕氏春秋》 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名《吕览》,系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左传》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 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87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 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字典。
88
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三言二拍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 三吏三别 《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