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论语(侍坐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论语(侍坐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论语(侍坐章)

2 导入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对孔子、对论语有哪些了解、哪些印象?
最为人熟知的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们还知道,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多有批判,建国后则有“批林批孔”运动。 实际上,我们真的去把《论语》这书读一读就会知道,孔子和后来儒家学派的董仲舒、程颐、朱熹等人观点有许多不同,他是个可亲近的人,而不是一个迂腐严厉的老夫子。

3 关于孔子 请先参阅教材P12[作家小传] 名字——名丘,字仲尼。后有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亦有对此讽刺质疑者。
地方——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人。当地遂被视作圣贤之地、文化之乡。各地多有文庙,即孔庙,今上海亦有。

4 关于孔子 整理古籍 私学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左传载郑国有乡校,那也只有大夫以上的人及他们的子弟才能入学。私人设立学校,开门招生,学费又非常低廉,只是十条肉干,自古以至春秋,恐怕孔子是第一人”。(杨伯峻《试论孔子》)

5 关于孔子 私学 孔子学生的特点: 出身贫贱的多,出身富贵的可知者只有二人。
年龄相差大,有的仅小孔子六岁,有的比孔子小四十八岁,还有父子同学的。 有教无类,数量很多。一般认为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但三千人之说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只说“弟子盖三千焉”,故不甚肯定。

6 关于《论语》 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准确的说,应是“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的若干学生的言语行事。”
语录体,共二十篇,每一段古代称为一章,如“侍坐章”。 (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

7 关于《论语》 编定者——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编定者的身份会带来哪些情况? 1、忠实记录,使后人得见当日诸种情形。
2、事无巨遗皆录,是否把平常话也录入了?且各人记忆不同,同一事会不会有不同版本? 3、出于对师长的尊敬心理而是否会有所美化? (《论语》中对曾参无一处不称“子”,且记他较孔子其他弟子为多,可能最后编定者为曾参弟子)

8 关于《论语》 《论语》的地位 “四书五经”的说法。(注意,还有启蒙书《三字经》、《千家诗》等。)
汉代——《论语》和《孝经》是初学者必读书,读后才可读“五经”。(五经:诗经、尚书、易经、仪礼、春秋) 宋代——朱熹合《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四书”,作《四书集注》。 (《大学》、《中庸》出自《礼记》一书)

9 关于《论语》 《论语》的地位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题目都从四书中出,所做文章的义理,也不能违背朱熹的见解,这叫做“代圣人立言”。

10 侍坐章 《论语》中最长的一段,准确的说是最长的一章,不似别处多为片段,此处几乎可以还原出一个动态的、连贯的师生相处场景。
自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11 侍坐章 理清人物关系,弄清当时的规矩。 老师 学生 孔子——————子路 冉有(冉求) 公西华(公西赤) 曾皙(曾点)
老师 学生 孔子——————子路 冉有(冉求) 公西华(公西赤) 曾皙(曾点) “侍坐”、“舍瑟而作”,表明学生陪着老师一同坐,但回答问题时要站起来。 引申:彼时尚无椅、凳之类的家具,一般是席地而坐,但坐姿有严格的规矩。

12 侍坐章 文章脉络 问志——老师提问 言志——学生各自作出回答 评志——老师给予评点 从其中我们读出来什么?(要注意细微处、注意前后的映照)
第一层:学生们不同的个性/孔子针对性的教学法。 第二层: 几种不同的入世方式,如何理解并评价?

13 侍坐章 难点点拨 千乘之国。乘,sheng,四声。辆的意思。 比及三年。比,bi,四声。等到的意思。 ※字音
浴乎沂,风乎舞雩。沂,yi,二声;雩,yu,二声。 喟然叹曰。喟,kui,四声。

14 侍坐章 难点点拨 ※句意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这是孔子的“问志”。
“吾”、“尔”在古代分别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当然,我们以后还会遇到更为丰富的人称用法,比如“仆”、“汝”。 “居”是“平日、平时”的意思。后一句好理解,就是说“你们平日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若有人了解你们,[打算请你们出去,]那你们怎么办呢? ” 关键在前一句怎么理解?

15 侍坐章 难点点拨 ※句意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一种理解:“因为我比你们年纪都大,[老了,]没有人用我了。”
另一种理解:“不要把我比你们年长当回事。” 源于对“毋”和“以”的释义不同。问题是,这两种理解各自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心理和态度?你认为哪种更符合当时的情况?

16 侍坐章 难点点拨 ※言志 子路——率先对答,天真OR鲁莽? 冉求——滴水不漏的答案,察言观色? 公西赤——谦虚作答,个性及年幼之故?
曾点——自然作答,不攀高不自贬,修养如此? 重点请同学们注意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孔子的表现,描写极简、行为极简——哂之,不言,喟然而叹。 但评价实际上已蕴含其中,试联系“评志”一段进行揣摩,体会古人运笔之妙。

17 课后小结 1、选文是一段怎样的场景? 2、学生回答的差异,孔子是如何处理的? 3、孔子为何赞同曾皙的志向?

18 课后小结 1、选文是一段怎样的场景? 选文是一段孔子师徒谈话的场景,谈话的中心是志向问题。

19 课后小结 2、学生回答的差异,孔子是如何处理的?
面对学生回答的差异,孔子不是根据某个标准答案来评判的,而是根据学生性格和能力的不同给予了不同的评价,比如对于性格鲁莽的子路,孔子就要稍微敲打一下他志向的狂妄,而面对比较谦虚而又有能力的公西华,孔子会给予鼓励。

20 课后小结 3、孔子为何赞同曾皙的志向? 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曾皙对安详平和的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一种社会政治的理想,一种大同理想,所以孔子会认同曾皙。


Download ppt "论语(侍坐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