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產業溫室氣體盤查程序(草案)介紹 許淑麗 中華民國94年1月17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產業溫室氣體盤查程序(草案)介紹 許淑麗 中華民國94年1月17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產業溫室氣體盤查程序(草案)介紹 許淑麗 中華民國94年1月17日

2 簡報內容 緣起及目的 產業溫室氣體盤查推行程序 各作業程序及表單簡介 結語

3 國內外溫室氣體管理體系發展趨勢 UNFCCC 政治協商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2 2003 2005
批准國家排放量佔Annex I 60~% UNFCCC 政治協商 2001年第一個由政府推動成功之市場交易制度 UK-ETS啟動 2001年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 55個國家批准 批准國家排放量佔世界55% 2005年2月16日京都議定書生效 2005年COP11預定於加拿大召開 1992年通過 UNFCCC公約 1980年起科學界證實全球性氣候變化之可能性 2002年歐盟15國集體批准加入《京都議定書》 1990年INC/FCCC 成立 1995年COP1召開 1997年通過京都議訂書 1996年UNFCCC與ISO開始協商 ISO14001正式公告 2000年ISO/TMB/AHGCC成立 ISO/TC 207於2002年成立WG5開始制定ISO 14064 WG5於2003年底前完成ISO/CD 14064 ISO/TC207標準制定 1998年ISO/TC 207/CCTF成立 1993年ISO/TC207開始制定ISO 14000標準 WG5預定2006年中公告ISO 14064s 1992年成立跨部會全球環境變遷工作小組 1997年擴升為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 1998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 2000年研擬溫室氣體防制法草案 2002年國際環保組以環保署為統銜窗口 2002年新版國家通訊初稿完成 我國因應發展歷程 2004年簽訂產業自願減量行動方案 著手推動產業溫室氣體盤查,登錄及驗證計畫

4 我國產業界溫室氣體推估間距分析 在進行溫室氣體減量時,應優先建立一致性且被最多數國家組織認可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及登錄制度。
排放推估模式不一致 排放係數引用不具客觀性 建立數據未經品質管理與內外部查證程序 相關作法未與國際接軌 在進行溫室氣體減量時,應優先建立一致性且被最多數國家組織認可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及登錄制度。

5 環保署空保處現階段推動目標 93年度起推動產業、運輸及住商溫室氣體計畫,重要目標如下: 掌握國際最新發展趨勢,並推動國際交流。
建置國家別溫室氣體清冊審驗機制。 建立溫室氣體盤查、登錄及資訊交流平台。 溫室氣體排放及計畫減量之登錄、驗證(verification)本土化方法建立。 推動溫室氣體盤查試行計畫。 推動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方案。

6 環保署盤查試行計畫推動流程 產業經驗, 影響國家政策制定!!

7 試行計畫執行內容及結果 輔導對象 輔導內容 預期結果 遴選電力、石化、造紙、鋼鐵、水泥、光電半導體等12廠進行輔導
協助廠商盤查包括京都議定書規範之六種溫室氣體(CO2、CH4、N2O、PFCs、SF6及HFCs) 協助廠商進行必要之相關訓練課程。 協助廠商建立基線計算模式、工具及溫室氣體盤查清冊。 協助廠商反映輔導過程中技術需求問題及因應方法。 預期結果 提昇產業對溫室氣體趨勢認知 記錄產業(示範廠商)溫室氣體92年基準排放量 參與產業一致性標準化盤查、計算、登錄等制度之研訂過程 參與產業示範推廣機制建置過程之研訂過程 即時反應行業特定之問題與建議,提昇制度適切與可行性

8 輔導工作標準作業程序說明 訓練教材 盤查使用表單 試行計畫推動、產出及管理 盤查國際趨勢與標準介紹 溫室氣體盤查邊界與排放源鑑別
行業別溫室氣體盤查計算工具 溫室氣體排放盤查文件化介紹 溫室氣體盤查管理系統之檢討改善 盤查使用表單 溫室氣體組織/營運邊界調查表(GHG ) 溫室氣體排放源鑑別表(GHG ) 溫室氣體盤查活動強度數據管理表(GHG ) 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GHG ) 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表(GHG )

9 本盤查輔導試行計畫與國際接軌原則 研訂我國與國際接軌之本土化產業溫室氣體盤查制度 ISO標準特性
具相同之P-D-C-A風險管理邏輯,可納入ISO 14001持續改善機制 具全球廣泛共識之管理系統,而非會計工具(未提供具體計算工具) 提供組織/設施進行Bottom-up式GHG之管理規範 「量化理論」無限制性之要求,如ISO 14001附錄A指引之於ISO 14001的重要角色。 ISO 14064標準鼓勵使用者參考由世界永續發展協會(WBCSD)與世界資源研究院(WRI)所製作之「溫室氣體議定書(GHG Protocol):公司會計與報告標準」,作為引用相關概念與要求事項的額外指引。 國際接軌之本土化制度(果) 以ISO標準作為本計畫溫室氣體盤查參考之程序原則(體) 以GHG Protocol已開發之各項工具及軟體為參考(用) 配合產業需求,以輔導過程中之問題與解決實務經驗為參考(因) 研訂我國與國際接軌之本土化產業溫室氣體盤查制度

10 制度參採之使用建議與限制 商業盤查目的(GHG Protocol 2004) ISO標準的適用範圍 產業風險管理,辨視減量機會
公開報告及參與自願性計畫 參與政府強制申報計畫 參與溫室氣體交易市場 確認早期自願行動之努力 ISO標準的適用範圍 本國際標準採溫室氣體政策與體系中立,即對於已實行溫室氣體政策或體系的地區,其溫室氣體政策或體系之要求須加諸於這份國際標準要求之中。 本國際標準要求若妨礙組織去遵守目前施行的溫室氣體政策或體系之要求,則此溫室氣體政策或體系之要求須有優先權。

11 ISO-GHG(ISO 14064s)系列標準說明 ISO溫室氣體相關標準進度
ISO 14064委員會草案(CD2)版進度:即將決定是否進入DIS版本 ISO 14065為ISO年會結論;表達各界對驗證機構能力及程序之重視

12 WBCSD & WRI/GHG Protocol
基於會計準則,建立一套計算與報告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的標準,進行知識的交流與整合,並期望可作為未來溫室氣體交易市場的核心工具。 內容共分為十章,包括: 溫室氣體盤查與報告原則 商業目標與盤查設計 設定組織邊界 設定營運邊界 說明溫室氣體減量 設定歷史績效資料 確認與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 管理盤查品質 報告溫室氣體排放 溫室氣體排放的查證 內容除原則性程序指引,並提供案例及產業別/設施別之電子化計算工具 第二版增加減量目標之設定

13 企業會計與報告標準: 綜覽 www.ghgprotocol.org 指引 標準 計算工具 商業目標與盤查設計 溫室氣體減量的計算
會計準則 組織邊界 營運邊界 歷史記錄 溫室氣體排 放的報告 標準 指引 商業目標與盤查設計 溫室氣體減量的計算 確認溫室氣體排放源 盤查品質的管理 溫室氣體排放的查驗 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的設立 計算工具 電子化的工具, 易於使用, 且有逐步式的使用說明 以IPCC的計算方法為基礎並經過各產業同儕的使用後修改而成 兩大類別 跨產業的工具 產業特定的工具

14 產業溫室氣體盤查系統推行程序 持續改善 高階主管承諾 成果發表 成立推動組織 行業範例編撰 組織/營運邊界設定 擬定基準年 管理階層審查
排放源鑑別 內部檢討與改善 排放量計算 盤查報告書初稿製作 建立盤查清冊 文件化與紀錄

15 GHG排放量盤查清冊設計與發展

16 相關名詞定義(ISO/CD 14064-1.2 第2節) 組織(organization) 【ISO 14001:1996】
有自身之功能與行政管理的公有或民營、獨立或合股的各類型公司、集團、工廠、企業、機關、機構,或以上團體之其中之一部分或組合稱之 設施(facility) 可被定義為一地理邊界、組織單位或製造程序內之單一裝置、一連串裝置,或製程、固定源或移動源等稱之 溫室氣體排放源(GHG source) 排放溫室氣體至大氣之Physical unit(實體單元)或processes(過程) 溫室氣體排放當量(CO2e) 比較一項溫室氣體相對於二氧化碳的輻射效能之單位。 【備考】一般計算時使用已知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乘上其全球暖化潛勢。 全球暖化潛勢(gwp) 描述相對於一單位CO2之特定溫室氣體的輻射效應衝擊的係數。

17 組織邊界 組織設定邊界及選擇盤查方式時,應與溫室氣體盤查目的結合。 若企業以辨識減量機會為目的時,建議以可減量之量測單元為
設定組織邊界,主要是讓公司選擇一種合併彙整溫室氣體排放資訊的方法,並依擇定的方式,定義出為了滿足公司溫室氣體排放之會計與報告目的,所包含的事業和營運單位。 組織與營運邊界設定目的: 建立工廠GHG盤查邊界 相關GHG排放現況基線資料調查 GHG排放種類清查與界定 由組織依據盤查目的自行決定!! 組織設定邊界及選擇盤查方式時,應與溫室氣體盤查目的結合。 若企業以辨識減量機會為目的時,建議以可減量之量測單元為 盤查單元,據以進行該廠區溫室氣體排放量之彙總單位。 組織於尚未確認盤查目的時,可選擇較為保守實務的盤查模式, 藉實際排放量之盤查,辨視組織最適切的減量空間。

18 營運邊界的設定 範疇3之量化及查證均有其困難,建議至少包括範疇1與 範疇2之排放源量化。
依據ISO/CD 及GHG盤查議定書 全面清查工廠所可能產生的GHG種類及發生源: 直接排放(範疇1) 排放源是由提報公司所擁有或所控制的,如從工廠煙囪、製程、通風設施及公司所擁有∕控制的交通工具中的排放 能源間接排放(範疇2) 排放的產生源自於提報公司的作業結果,但排放自他家公司所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如外購電力產生的排放 其他間接(範疇3) 委外製造、員工商務旅行的飛行及產品使用期間所發生的排放 範疇3之量化及查證均有其困難,建議至少包括範疇1與 範疇2之排放源量化。

19 GHG Protocol對範疇的定義 Scope 2 Scope 3 Scope 1

20 基準年擬定 環保署試行計畫以92年為基準年進行Bottom-up之盤查。 依據ISO/CD 14064-1.2
用以比較溫室氣體排放或削減量相對一段時間的歷史數據。 備考:基準年排放或削減可根據特定某一年或多年平均來量化。 溫室氣體排放量績效經常是相對於一個過去的參考年或基準年來衡量比較 基準年之選擇可因國家法令規範,或國際產業聯盟之要求而有不同 京都議定書:1990年排放量 英國交易體系:1998~2000年平均排放量 許多情況下因缺乏可靠之歷史數據,組織可以採用一個較近的年份作為參考 環保署試行計畫以92年為基準年進行Bottom-up之盤查。

21 典型溫室氣體排放源型式 以排放源型式可區分為四類 固定燃燒源 移動燃燒源 製程排放源 逸散排放源
指固定式設備之燃料燃燒,如鍋爐、熔爐、燃燒爐、蒸汽渦輪機、 加熱爐、焚化爐、引擎及燃燒塔等 移動燃燒源 指交通運輸設備之燃料燃燒,如汽車、卡車、火車、飛機及船舶 製程排放源 物理或化學製程之排放,例如:CO2從煉油製程中之觸媒裂解、 PFC從半導體晶圓製程及光電業之乾式蝕刻或清洗化學氣相沈積製 程反應室所造成之排放等 逸散排放源 有意及無意的排放,如從設備之接合處、密封處、頃料、填塞物 之洩漏。亦可能含從煤堆、廢水處理廠、礦坑、冷卻水塔之排放 及從瓦斯加工設備排放的甲烷 直接排放(範疇1)、間接排放(範疇3)皆可能包含此四大類別

22 組織GHG排放源鑑別範疇說明 依據GHG盤查議定書及ISO 14064-1條文(CD2草案版) 範疇1(直接溫室氣體排放)
來自於報告公司所擁有的或控制的排放源,包括 電力、熱或蒸汽等能源的產出 生物、物理或化學製程 原料、產品、廢棄物與員工的交通運輸(擁有所有權下) 逸散性排放源等 範疇2(能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溫室氣體排放(量)與電力、熱、蒸汽或其他化石燃料衍生的能源產品之輸入與使用關聯者 範疇3(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溫室氣體的排放歸因於該組織的活動,但發生於另一組織所擁有或控管的溫室氣體排放源

23 範疇3(其他間接排放源)列舉 員工的商務旅行 非公司所控制之產品、原料及廢棄物的運輸 外部支援的活動、委外製造及特許授權經銷商
來自於報告公司所產生之廢棄物的排放,是屬於其他公司所擁有或控制,如垃圾掩埋場所排放出來的沼氣 來自於產品使用或棄置階段及報告公司所提供之服務等排放 員工的通勤 進口原料的生產 通常企業會訝異地發現,不明顯的排放源其排放量卻很顯著 從合作廠商/供應商中得到良好品質的數據並不容易, 但範疇3的確提供較全面之視野與溫室氣體減量可能機會

24 量化理論之選擇 ISO/CD 14064-1 4.3.2 條文 排除情形: 排放量不顯著 量化技術不可行或成本太高
針對鑑別出之排放源、種類尋找一或多項可最小化不確定性且產出準確、可再現性之理論,並同時對已鑑別之排放源或其特定量化理論予以文件化 當使用已建立之量化理論時,組織應修正或文件化相關之偏離結果;當使用特定排放源量化理論時,組織應提供足夠之文件化資訊以重現量化結果 組織應以書面敘明前次量化理論變更之合理原因及變更後結果 量化理論一般分類成以下三種型態: 計算 活動強度×排放係數 使用模式 特定廠區之關聯性 量測 連續量測 間歇量測 計算與量測之合併使用 排除情形: 排放量不顯著 量化技術不可行或成本太高

25 建立健全之數據蒐集系統 要求數據須使用熟悉之計量單位(例如天然氣數據使用體積單位)
要求數據來自於計量或量測的來源,因為它們可能比由採購記錄而得數據正確 建立內部控制系統以找出錯誤(例如同時要求作業使用數據與作業成本數據以交叉檢查出錯誤,將現在的數據與以往年度的數據進行比較與檢查) 當燃料作業數據係以其他單位(例如貨幣、重量、體積等單位)提供時,最好能在計算碳含量之前,先將其轉換為能量單位。

26 數據蒐集及管理方式(1) 方法一 方法二 為了提升數據的正確性並減少報告工作的負荷,有一些企業同時採用兩種方法或依單位的複雜程度調整
個別單位蒐集報告數據,總公司計算排放量 方法二 個別單位蒐集直接計算報告排放量,總公司彙整 可以協助增加其對此議題的認知與暸解。然而這也可能導致阻力、訓練需求增加、計算誤差增加及對計算結果更多的稽核需求 採此法之前提:排放量的計算需要具備該設備的詳細知識、製程排放量佔總排放量重要的比例、具足夠人力資源稽核與一致性之計算/報告工具 為了提升數據的正確性並減少報告工作的負荷,有一些企業同時採用兩種方法或依單位的複雜程度調整

27 數據蒐集及管理方式(2) 資料的蒐集與管理工具應包括: 各單位在企業內部網路或網際網路直接讀取資料的安全性。
提供工作表填寫樣本,並以電子郵件傳送至總公司或部門辦公室,使資料可進一步運用。 建議使用標準化的報告格式以確保不同事業單位所傳送的數據具相容性,並注意到報告規則的一致性。 BP’s Group Reporting Guidelines

28 溫室氣體盤查紀錄管理--實務建議 依公司現有的紀錄管理程序辦理,並於公司紀錄一覽表內增列溫室氣體盤查紀錄。 溫室氣體盤查相關紀錄可能如下:
燃料消耗原始數據 採購單據、送貨單據、採購合約或公司採購紀錄、物料清冊文件、燃料量測文件 (發票、出貨單、運送憑證、過磅單、電錶數據、瓦斯、蒸汽或熱水輸送管路之數據) 專用的熱含量與排放係數 IPCC、國際能源總署、國家或工業報告、檢測報告 所有估計燃料消耗、熱含量與排放因子的假設資訊 生產資料(物料噸數、生產電力千瓦小時數)

29 溫室氣體排放清冊組成要件 原則 依據ISO/CD 14064-1.2第5節,包含以下內容呈現: 5.1溫室氣體排放及移除之個別量化
總溫室氣體排放或(移除)量 應分開表列出個別設施之排放總量(gross) 轉換每一種溫室氣體量立方噸之二氧化碳當量(CO2-e) 依據ISO/CD 第5節,包含以下內容呈現: 5.1溫室氣體排放及移除之個別量化 5.2減低溫室氣體排放量或增加移除量之組織活動 持續改善活動:如能源稽核、節能管理或運輸、旅行管理之減量 直接行動:低碳燃料之替代、再生能源利用、減少廢紙量掩埋之 減量 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或移除提昇方案(由ISO/CD 而來) 5.3基準年 基準年選擇及建立 基準年排放清冊之重新計算 5.4評估及降低不確定性

30 溫室氣體排放清冊組成 本計畫對應作法 格式維持彈性,規範必要組成項目 僅計算92年盤查邊界實際排放量,不包括減量/移除
應說明排放源及分佈配置 列出各製程及設施排放量 直接(Scope 1)及間接排放量(Scope 2) 計算工具(採用公式及來源說明) 使用表單(表1~表5) 上述計算及當量結果 ISO/CD 附錄D為參考之清冊型式

31 排放源鑑別及計算過程之相關表單工具 GHG組織/邊界調查表(GHG-4-01) GHG排放源鑑別表(GHG-4-02)
定期量測數據管理表(GHG-4-03a) GHG排放係數管理表(GHG-4-04) GHG排放量計算表(GHG-4-05) 1組織營運邊界調查表0110.doc 2GHG盤查鑑別管理表0110.xls

32 GHG排放量盤查品質管理

33 GHG排放量盤查品質管理 管理溫室氣體盤查品質之目的 規劃一個盤查品質系統 當盤查數字不實在時,可調整其決策與結論
鑑別出可供改善其盤查正確性之機會 當政府法規、排放交易計畫或環保標章計畫有要求時,可提出可供答辯的數據 若需要重複進行盤查活動時,可以降低成本 規劃一個盤查品質系統 對作業數據/排放係數/排放量計算進行適切的審查與正確性查核 應用不確定性分析工具檢查數據品質 系統性的不確定性:採用適當的品質保證作業。 固有的不確定性: 排放係數法:衍生之排放係數通常較優先使用 直接監測系統:與儀器性能與校正有關,需較 詳盡的品質維護程序。

34 改善盤查品質之步驟 採行與應用溫室氣體會計與報告原則 用標準化系統計算與內部報告 跨企業單位/設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選擇一個適當的計算方法
建立健全之數據蒐集系統 建立適當的資訊科技管制 進行例行性技術性誤差的準確度查核 執行定期之內部稽核與技術審查 確認溫室氣體資訊的管理階層審查 為盤查小組成員辦理經常性的訓練課程 不確定性分析 /外部獨立專家之簽證

35 系統檢討改善方法 系統改善之實務,包括: 量化方法選用 活動數據蒐集 排放係數選用及發展 程序文件化 持續改善機制 準確性、再現性之選用機制
數據來源類別及紀錄之準確性分級機制 排放係數選用及發展 排放係數持續發展機制(建議以1、2、3等級為改善目標) 程序文件化 透過書面化程序,建立及維持盤查管理系統 持續改善機制 內部查證 管理審查

36 GHG排放量盤查文件化管理

37 實體溫室氣體程序文件定義 比照ISO 14001對文件化要求 環境管理手冊 程序書 作業標準/工作指導書/辦法..... 表單、紀錄等
一階文件 環境管理手冊 ※界定系統權責、範圍等基礎議題之政策性宣示 程序書 ※企業為達成環境持續改善而共同遵守之制式程序 作業標準/工作指導書/辦法..... ※由二階文件衍生,依各部門需求而設計,如 作業程序、管理辦法、工作指導書 表單、紀錄等 二階文件 本計畫文件定位 三階文件 四階文件

38 組織溫室氣體程序文件架構 1 3 2 4 溫室氣體盤查管理程序 溫室氣體盤查承諾 推動組織及權責架構 盤查管理程序概述 盤 查 與 量 化
溫室氣體盤查管理程序 溫室氣體盤查承諾 推動組織及權責架構 盤查管理程序概述 二階文件 三階文件 3 2 溫室氣體盤查及數據品質管理辦法 組織/營運邊界設定 排放源鑑別 活動強度蒐集 排放係數選用 排放量計算 數據品質管理 溫室氣體報告書作業管理辦法 4 溫室氣體檢討改善作業管理辦法

39 組織溫室氣體程序文件化格式 以ISO 14001- 4.4.5文件管制程序 為例 首頁 文件修訂一覽表 5.0 作業流程圖 1. 目的
2.1內部稽核程序書範例.doc 首頁 文件修訂一覽表 1. 目的 2. 適用範圍 3. 權責單位 4. 名詞定義 5. 作業內容 5.1 (流程說明) 6.相關系統文件 7. 附件(流程圖及表單) 5.0 作業流程圖 權責單位 作業流程 流程說明 相關文件

40 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核心要項 報告之資訊應為相關的、完全的、一致的、準確的與透明的
須根據適用溫室氣體體系、內部報告需要與報告書使用者需要的要求事項 決定溫室氣體報告書之目錄、架構、公眾獲得與分送方式

41 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文件化考量 參考ISO/CD 14064-1.2第7節
在規劃其溫室氣體報告書時,於適當時,組織應(shall)考量與文件化下列事項: a)對於組織溫室氣體政策、策略或方案與適用的溫室氣體體系方面的報告目的與目標; b)此報告的欲達用途與可能使用者; c)準備與製作報告書之整體與特定責任; d)報告書之頻率; e)報告書之有效時期; f)報告書之格式; g)於報告書中被涵括之數據與資訊; h)報告書取得與分送方式之政策; i)若適用時,此報告書的第二或第三者團體之查證程序。

42 組織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範例 第一章 公司政策與報告書責任 公司簡介與政策聲明 報告書編製責任及查證說明 第二章 組織與營運邊界描述
公司推動組織及架構責任 組織及營運邊界描述 (含邊界變更時之說明) 第三章 報告溫室氣體排放量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含排除與變更) 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含排除與變更) 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基準年選擇與調整 排放係數選用說明 數據及資訊品質之管理 第四章 報告書查證 報告書編製依據 排放量查證說明 第五章 報告書管理 報告書發行對象 報告書發行有效期限 報告書保管及維護 報告書公開之限制

43 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的指導原則 具彈性,依不同需求而可進行內容的調整 不限於報告六種京都氣體 企業機密性優先原則
報告的完整性與嚴謹性需要時間來發展

44 行業盤查範例彙編格式(草案) 第一節 製程描述與溫室氣體排放特性 第二節 溫室氣體盤查需求 第一節 組織與營運邊界設定 第二節 排放源鑑別
前言(計畫緣起及目的) 第一章 XX業溫室氣體盤查需求 第一節 製程描述與溫室氣體排放特性 第二節 溫室氣體盤查需求 第三章 XX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方法 第一節 組織與營運邊界設定 第二節 排放源鑑別 第三節 盤查量化方法與步驟 第四節 活動強度選用 第五節 排放係數引用 第六節 計算工具及軟體之使用 第四章 XX業溫室氣體排放清冊的管理 第五章 XX業溫室氣體盤查文件化 第六章 XX業溫室氣體清冊查證需求 結論與建議(檢討改善及計畫效益) 盤查報告書主體內容

45 結論與建議 -日本Kiki Network 國內外壓力與日俱增 最必然且實際的策略 歡迎加入!!! 節食的人不可能不用磅秤與紀錄!!
雖然國內尚未針對溫室氣體議題訂定相關減量規範,但國際間要求溫室氣體減量之壓力日漸增加,我國勢將無法置身度外。 最必然且實際的策略 面對溫室氣體減量規範,國內業者可優先配合環保署未來推動之溫室氣體盤查、登錄與查證作業,掌握溫室氣體計算方式及能源查核數據,藉由盤查制度,詳實紀錄產業於溫室氣體議題上的努力。 歡迎加入!!! 節食的人不可能不用磅秤與紀錄!! -日本Kiki Network


Download ppt "產業溫室氣體盤查程序(草案)介紹 許淑麗 中華民國94年1月17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