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葡萄种植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葡萄种植技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葡萄种植技术

2 葡萄属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实,为落叶藤本植物,是世界最古老的植物之一 。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栽培。中国栽培葡萄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为汉代人张骞引入。葡萄业是一项投入大、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产业。最近20年来,葡萄产业在我国各省市地区得到快速发展,是新时期广大农村的投资热点。

3 1、葡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光照 葡萄是喜光植物,对光的要求较高,光照时数长短对葡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光照不足时,新梢生长细弱,叶片薄,叶色淡,果穗小,落花落果多,产量低,品质差,冬芽分化不良。所以建园时,要求选择光照好的地方,并注意改善架面的风、光条件,同时,正确设计行向、行株距和采用合理的整形修剪技术。

4 水分 在早春萌芽、新梢生长期、幼果膨大期均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应,一般隔7-10天灌水1次,使土壤含水量达70%左右为宜。在浆果成熟期前后土壤含水量达60%左右较好。但雨量过多要注意及时排水,以免湿度过大影响浆果质量,还易发生病害。如雨水过少,要每隔10天左右灌1次水,否则久旱逢雨易出现裂果,造成经济损失。

5 土壤 葡萄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 ,除了沼泽地和重盐碱地不适宜生长外,其余各类型土壤都能栽培,而以肥沃的沙壤土最为适宜。

6 温度 最适于新梢生长和花芽分经的温度是25-38℃。气温低于14℃时不利于开花授粉。浆果成熟期最适宜的温度是28-32℃,气温低于16℃或超过38℃时对浆果发育和成熟不利,品质降低。根系开始活动的温度是7-10℃,在25-30℃时生长最快。

7 2、葡萄的施肥技术 葡萄需肥规律 葡萄氮磷钾三要素的施肥比例为1:0.8:1.1
每生产100千克浆果,需吸收氮 千克,五氧化二磷 千克,氧化钾 千克。

8 1、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用量应占全年施肥总量的60%-70%,每亩施入厩肥或堆肥 千克,如果选用市场上销售的烘干鸡粪则用量为 千克,也可伴随加入30千克复合肥。施肥时要注意有机肥一定要是腐熟的。 可参考使用阿维·万寿菊有机肥,对于线虫和地下害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施肥方法

9 2、追肥:在生长期进行,以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
催芽肥 在早春芽开始萌动前施入。主要以速效性氮肥为主。 追肥完成后要立即灌水,以促进萌芽整齐。可施尿素或腐熟的人粪尿,尿素施 千克/株,人粪尿液肥冲施8-10千克/株。 花前肥 开花前7-10天施肥,宜选择氮磷钾复合肥, 千克/株。 膨果肥 此期施肥要做到速效氮肥和复合肥相结合,尿素 千克/株,氮磷钾复合肥 千克/株。 增色增糖肥 指果实转色前或转色初期所施的肥,以磷、钾肥为主。可选择硫酸钾 千克/株。

10 3、葡萄栽植技术 ⑴品种选择 最好选择欧亚种。欧亚种葡萄品种品质极佳,穗形美观,色泽鲜艳,肉质较硬,酸甜适中,且易于管理,高产稳产。
⑵苗木准备与栽培 苗木质量的好坏,不仅反映成活率和生长情况,而且对结果时期、产量高低、适应能力、抗逆性和生产寿命都有很大影响。因此,栽培的苗木必须是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合格苗木。

11 苗木栽培前的消毒处理。国内苗木多处已发现线虫、根瘤蚜等病虫害。因此,在栽植前为避免病虫传播应认真对苗木进行消毒处理。推荐使用绿洁1号进行消毒。
温室葡萄生产常用两种栽植制度,一种是一年一栽制,另一种是多年一栽植。生产上多采用多年一栽制。温室栽培的株行距比露地栽培要密,立架种植,株行距为0.5-2米×2米。定植前,根据行向,开挖深80cm,宽100cm的定植沟。栽植时期,一般春季1~3月份为宜。

12 4、管理技术 ⑴整形修剪 单干单臂水平整枝 苗木按1m株距定植,萌芽抽枝后,选留1个健壮新梢萌发,将基部50~60cm处的副梢全部抹除,60cm以上的副梢留2~6片叶摘心。冬季修剪时,将主蔓上的副梢全部剪掉,只留1个 1.5~1.6cm长的主蔓来结果 第二年将主蔓从南向北水平绑在距地面高50~60cm的第一道铁丝上,新梢萌发后,将主蔓基部60cm以下的萌发芽尽早抹去,60cm以上的则隔1节留1 个果枝,共留4~5个新梢结果,并均匀地将其绑在架面上。冬剪时,每个果枝基部留2芽短截。每个短结果母枝上留1~2个结果枝结果 。冬剪时,仍留相同数量的2节短结果母枝下年结果。这样,树形就培养成了。

13 单干双臂水平整枝 首先苗木按2m的株距定植。苗木发芽后,仍留1个健壮新梢,培育为一侧的主蔓。待新梢长到1.2~1.9m时摘心,摘心后副梢萌发,为提早成形可利用副梢整形。即在新梢距地面约80cm处,选留1年生健壮的副梢培养成另一侧的主蔓,其余萌发副梢位于此副梢以下的全部抹除,此副梢以上者,除顶端1 个留4~6个叶摘心外,均留1~2叶摘心,以保证选留副梢的健壮生长。待选留副梢长到1m左右时摘心。2次副梢的摘心处理,除顶端留1个长到30cm左右再摘心外,其余的一律留1叶摘心,以促进枝蔓加粗生长,并有利于花芽分化,为第二年结果奠定良好的基础。冬季修剪时,将副梢全部剪去,树形基本完成,以后的培养同单臂水平整枝一样。

14 龙干整枝 温室栽培中,多采用龙干整枝。首先按0.5~0.75m的株距定植。定植苗萌发后,选留1个粗壮的新梢培养成主蔓,待新梢长到2~3m时摘心,除顶端1~2个副梢长到50cm左右摘心,其余叶腋副梢距地面30~80cm以下的全部抹除,以上的则根据粗度作不同处理,0.7cm以上的留4~5叶摘心,细的留1~2叶摘心。冬季修剪时,将主蔓上的副梢全部剪去,每株留1个长2~2.3m的健壮主蔓结果。第二年,芽眼萌发以后,将主蔓近地70~80cm以下的芽全部抹除,从80cm开始每个主蔓上部两侧分别隔30cm左右留1个结果枝结果,每个结果枝留1 穗,冬剪时,在每个果枝的基部剪留2芽作结果母枝,较弱的果枝剪留1芽,至此,树形也基本形成。

15 ⑵花果管理技术 疏穗、疏粒、合理负载、及时定产,不仅可以提高商品品质,而且可以提高坐果率。对生长势强的结果枝,在花前对叶片,花序上部进行扭梢,或留4~5叶摘心,可提高坐果率。花前对叶片、花序喷1次0.2%~0.3%硼酸或0.2%的硼砂溶液,每隔5天左右喷1 次,连续喷2~3次。盛花期用浓度为25~40mg/kg的赤霉素溶液浸醮花序或喷雾,不仅可提高坐果率,而且可以促使果实提早15天左右成熟。

16 5、常见病害的防治 霜霉病 症状:叶片受害,最初在叶面上产生半透明、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大小形状不一,有时数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黄褐色干枯的大型病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状物 。 病原:葡萄生单轴霉 发病规律: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在暖冬地区,附着在芽上和挂在树上的叶片内的菌丝体也能越冬。其卵孢子随腐烂叶片在土壤中能存活2年左右。翌年春天,气温达11℃时,卵孢子在小水滴中萌发,产生芽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的绿色组织上,由气孔、水孔侵入,经7—12天的潜育期,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

17

18 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落叶,细致修剪,剪净卷须、病枝、病果穗,并将其清除于设施外或深埋,以减少病原。 2、果穗套袋消除病菌对果穗的侵染。 3、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太抗1号500倍液, 喷施3次。

19 葡萄黑痘病 又名疮痂病,俗称“鸟眼病” 症状:黑痘病主要为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叶片:开始出现针头大红褐色至黑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后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色果实:绿果被害,初为圆形深褐色小斑点,后扩大,直径可达2~5毫米,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外部仍为深褐色,而周缘紫褐色似“鸟眼”状。

20

21 病原:葡萄痂囊腔菌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病蔓、病梢等组织越冬,也能在病果、病叶痕等部位越冬。病菌生活力很强,在病组织可存活3~5年之久。第二年4、5月间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发芽后,芽管直接侵入幼叶或嫩梢,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菌丝主要在表皮下蔓延。以后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盘,突破表皮,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等传播,对葡萄幼嫩的绿色组织进行重复侵染,温湿条件适合时,6~8天便发病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病菌远距离的传播则依靠带病的枝蔓。

22 防治方法: 1、苗木消毒 由于黑痘病的无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病菌的苗木或插条,因此,葡萄园定西时应选择无病的苗木,或进行苗木消毒处理 。 2、彻底清园 由于黑痘病的初侵染主要来自病残体上越冬的菌丝体,因此,做好冬季的清园工作,减少次年初侵染的菌源数量 。 3、药剂防治 在开花前后施用 倍的百菌清或70%甲基硫菌灵 倍液或太抗2号500倍液,喷施3次。

23 葡萄灰霉病 症状:花序、幼果感病,先在花梗和小果梗或穗轴上产生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病斑变褐色并软腐,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鼠灰色霉状物。新梢及幼叶感病,产生淡褐色或红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病斑多在靠近叶脉处发生。 病原:灰葡萄孢霉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分生孢子及菌丝体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有些地方,病菌秋天在枝蔓或僵果上形成菌核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树皮和冬眠芽上越冬。菌核和分生孢子抗逆性很强,越冬以后,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菌核即可萌发产生新的分生孢子,新老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花序上,在有外渗物作营养的条件下,分生孢子很易萌发,通过伤口、自然孔口及幼嫩组织侵入寄主,实现初次侵染。

24

25 防治方法: 1、细致修剪,剪净病枝蔓、病果穗及病卷须、彻底清除于室(棚)外烧毁或深埋。以清除病原。 2、注意调节室(棚)内温湿度,白天使室内温度维持在32—35℃,空气湿度控制在75%左右,夜晚室(棚)内温度维持在10—15℃,空气湿度控制在85%以下,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减缓病菌生长 。 3、果穗套袋,消除病菌对果穗的危害 。 4、花前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倍液或太抗1号500倍液或灰霉特克500倍液,喷施3次。

26 葡萄病毒病 是由病毒侵入葡萄植株后引起的病害,一般不表现明显的症状,并不死树。但是能使植株生长衰弱,枝叶畸形,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目前发现的有扇叶病、卷叶病、斑点病和栓皮病。 扇叶病毒病症状:春天新梢上的新生叶皱缩畸形,表现深绿缺刻,有时深达主脉。叶脉不对称,叶绿锯齿不规则。叶柄开张角度大,呈扇叶状。有时具浅绿色斑点。叶脉扭曲、明脉。枝条畸形,节间短或长短不一。染病植株落花、落果严重,果穗、果粒变小,降低产量。整株生机衰退,发育不良。

27

28 卷叶病毒病症状:具半潜隐特性,在大部分生长季节不表现症状,多数欧亚种病株在果实成熟阶段才出现症状。在采收后到落叶前叶片症状最明显,叶缘反卷,脉间变黄或变红,仅主脉保持绿色;有的品种则叶片逐渐干枯变褐。

29 防治方法: 1、建立无病毒苗木繁殖和生产体系,采用无病毒苗木建园。 2、防止残留在土壤中的线虫成为侵染源。先对线虫进行防治,建议施基肥前使用绿洁2号土壤消毒剂进行一次土壤消毒,之后结合使用阿维·万寿菊有机肥做底肥,栽植时再使用果菜宝1号进行灌根,这样可有效杀灭和抑制线虫。发病初期使用太抗5号 倍液喷施3次。

30 土壤消毒剂

31 绿洁2号的使用方法 首先:母液配制 先将相当于药剂重量10~20倍的水倒入塑料桶中,将药剂剪开小口缓缓倒入水中(一定要先放水后加药),加盖,待10~15分钟完全溶解成黄绿色液体即为母液。 方法1:沟施 按亩用量4千克,配制母液80千克。每隔50cm开一条(深)25cm×(宽)25cm的沟,将母液稀释26倍(即150ppm), 搅拌均匀后施入沟内,随即覆土埋沟、踩实。

32 开沟 稀释母液 沟施 及时覆土掩埋

33 方法2:二次引灌法 首先按照各地习惯浇底水,此时土壤处在一种比较湿润的状态下,一般在浇水后的第二天(田中没有积水的时候)结合配制好的母液80公斤(绿洁2号4公斤)进行第二次引灌,浇水量控制在2吨水左右。

34 谢谢! 祝大家都有个好收成!


Download ppt "葡萄种植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