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李亦菲 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 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李亦菲 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 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李亦菲 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 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价值引领的 人格培养与心灵成长 李亦菲 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 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2 一首诗引发的思考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匈牙利)

3 价值与价值观体系 人格培养与心灵成长 校本化的价值教育体系

4 一、理解价值与价值观

5 价值 价值观 三种价值观体系

6 (一)价值 价值的概念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存在 价值与文化

7 1.价值的概念 价值(value)是指某一客体对特定主体的 意义或功能。
主体可以是个体(自我与他人),也可以 集体或社会(家庭、学校、国家)。 客体是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各种人或事物。

8 五类客体 自然的价值(宇宙、地球、植物、动物) 人造物的价值(建筑、工具、金钱、语言、艺术) 他人的价值(父母、师长、兄弟姊妹、同事、朋友)
集体的价值(家庭、学校、家乡、国家、人类) 自我的价值(身体、心理、精神)

9 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存在 自我 (客我) 精神层面 社会层面 他人 集体 (主我) 物质层面 自然 人造物

10 3.价值与文化的关系 马克斯∙韦伯:人是悬在由他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 中的动物。 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是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 。 启发:
文化是由人创立并践行的关于自然、社会、自我的 价值体系。

11 (二)价值观 价值观的概念 基于关系存在的价值观系统 价值观的各种具体形式

12 1.价值观的概念 价值观(values)是特定主体对某一客体的 意义或功能(价值)的判断标准和认识结果 ,也可称为价值知识(Knowledge of Value)。 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主体的价值观 对其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13 2.基于关系存在的价值观系统 自我 (客我) 人生观 世界观 (社会层面) 他人 集体 (主我) 世界观 (物质层面) 自然 人造物

14 3.价值观的各种具体形式 世界观 --物质层面:自然观、 财富观、金钱观 --社会层面:他人观、 集体观 人生观 --生死观 --幸福观
--意义感 --

15 (二)三种价值观体系 施瓦茨价值观量表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16 1.施瓦茨价值观量表 谢洛姆·施瓦茨(Shalom H.Schwartz)等人编制 了“Schwartz价值观量表”(Schwartz Values Survey,简称SVS),试图描绘出一个世界范围的 价值观地形图,将各个文化标识在相对的位置上。

17 基于主体行为的价值观体系 接纳 --安全:包括自我、关系和 社会的稳定 探索
--遵从:对个人喜好以及伤 害他人和违背社会期望的行 为加以限制。 --传承:尊重、赞成和接受 文化或宗教的习俗和理念 探索 --享乐:个人快乐或感官 上的满足。 --刺激:激动人心的、新 奇的挑战。 --自立:思想和行为的独 立性。

18 自我超越 --慈善:维护和提高哪 些自己熟识的人们的 福利。 --道德:为所有人类和 自然的福祉而理解、 欣赏、忍耐、保护。 自我提高 --成就:通过竞争获得 的个人成功; --权力:对他人及资源 的控制与统治;

19 2.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体系 自我 宽以待己 严以律己 宽松 严格 严以律人 宽以待人 他人 自在 格致 随缘 诚正 博爱 严格 道 儒
自在 格致 随缘 诚正 博爱 严格 宽容 公正 严以律己 道 儒 释 法 宽松 严格 严以律人 宽以待人 他人

20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学派 易中天概括的特点 基于二维模型的解读 儒家 仁爱,正义,自强 严以律己—自律 道家 自由,真实,宽容
宽以待己—自由 墨家 (佛教) 平等,互利,博爱 宽以待人—博爱 法家 公开,公平,公正 严以待人—严格

21 基于人自身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诚意正心(严以律己,儒家) 格物致知(严以律己,儒家) 仁者爱人(宽以待人,儒家、佛教)
齐家治国(严以待人,法家) 天人合一(宽以待己,道家)

22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 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四者相 辅相成、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是兴国之魂。

23 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 和一个建设 三个倡导 一个建设 --在国家层面,倡导: --生态文明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尊重自然
--在社会层面,倡导: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在个体层面,倡导: 诚信、友善、爱国、敬业 一个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24 基于客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5 一个问题? 如何将“主体”、“客体”、“行为”三 者结合起来阐述价值体系? 行为 主体 客体 关系

26 二、理解人格与心灵

27 自我同一性理论 需要层次论 多层次接纳-探索的人格模型 心灵与心灵的结构

28 (一)自我同一性理论 自我同一性的含义 埃里克森对同一性 玛西亚的同一性状态模型

29 1.自我同一性的含义 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人格发展的连续 性、成熟性和统合感。
玛西亚: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将自身动力、能力 、信仰和历史进行组织,纳入一个连贯一致的自 我形象中,包括对各种选择和决定的深思熟虑, 特别是关于工作、价值观、 意识形态和承诺等方 面的内容。

30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 年龄范围 阶 段 结 果 1. 婴儿(出生至2岁) 信任感 vs 不信任感 乐观和安静 vs 悲观和焦虑
阶 段 结 果 1. 婴儿(出生至2岁) 信任感 vs 不信任感 乐观和安静 vs 悲观和焦虑 2. 幼儿(2-4岁) 自主感 vs 羞愧感 自我信任和独立 vs 依赖和恐惧 3. 学龄前儿童(4-6岁) 主动感 vs 内疚感 好奇和充满活力 vs 厌倦和淡漠 4. 学龄儿童(6-11岁) 勤奋感 vs 自卑感 为进步感到骄傲并继续努力 vs 为自己感到内疚 5. 青少年(11-20岁) 同一性获得 vs 同一性混乱 对现在与将来自我的感知vs 缺乏投入 6. 成年早期(20-40岁) 亲密感 vs 孤独感 无法与他人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 vs 感到孤独 7. 成年中期(40-65岁) 繁殖感 vs 停滞感 成长与繁殖 vs 停滞和碌碌无为 8. 老年(65岁以后) 自我整合感 vs 失望感 对死亡的接纳 vs 惧怕死亡

31 人格发展与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部分建立在青少年儿童时期积累的认同 上,在青春期建立清晰的自我同一性是成年期和随后发展 的基石。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部分建立在青少年儿童时期积累的认同 上,在青春期建立清晰的自我同一性是成年期和随后发展 的基石。 同一性形成的关键领域是爱(私人关系)、工作(职业) 和信仰(信仰和价值观) 同一性发展是贯穿于生命全程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迷失和 重新获得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32 3.玛西亚的同一性状态模型 玛西亚(J.Marcia)创立了同一性状态审查法,后发 展为同一性状态模型 (Identity status model)。 该模型包含四种同一性状态(1966年): 同一性分散( Identity diffusion) 同一性延迟(Identity moratorium) 同一性拒斥( Identity foreclosure) 同一性实现(Identity achievement) 埃里克森更多是从理论层面思考同一性问题,其他研究者则是从实证角度入手研究同一性问题

33 探索 延迟 实现 混乱 拒斥 不接纳 接纳 不探索

34 四种同一性状态 实现:考虑了各种实际选项,做出了选择,并实践选择。 拒斥:将自我意象固定化,不再考虑各种选择的可能,而 停止了同一性的探求。
延迟:在各种可能中进行探索,延迟做出生活或职业的选 择和承诺。 混乱:无法做出选择,甚至逃避思考问题;缺乏兴趣,对未来不抱希望,可能走向叛逆。 在美国大学生中,延迟状态占67.5%,其余三种同一性状态 各占10%左右。

35 (二)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 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 对幸福的理解 自我实现者的特点 自我实现与健康人格

36 1.马斯洛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人格 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 义运动的发起者之一,第三势力 的重要领导者。
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 论是人体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理论 ,对心理学尤其是管理心理学有 重要影响。 马斯洛(A.Maslow,1908—1970)

37 2.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 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包 括3个基本假设:
--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 当激励工具。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 需要(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需要(如自我实现)。 --当人的某一级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 级的需要,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38 需要的5个层次

39 需要的7个层次

40 3.对幸福的理解 幸福,就是接受挑战、克服困难时所经历的情感 体验。
我们必须放弃一个古老的错误观念,所谓极乐世界就是一种幸福的休闲状态。有大量的临床证据表明,如果你喜欢钓鱼或者听贝多芬的音乐,于是决定隐退,整日沉侵在娱乐中,那么你最终还是会感到痛苦。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经历了狂喜与幸福之后,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无法逃遁的失望。我们应该理解,永无休止地寻求越来越大的快乐是人类基本的天性。 幸福,就是接受挑战、克服困难时所经历的情感 体验。

41 4.自我实现的标准 全面和准确地知觉现实,接纳自然、自己与他人。 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能真实地表现自己。
对事物保持经久的欣赏力,充分地体验一切美好东西。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献身于某种事业或使命。 以自己的价值和感情指导生活,不依靠别人来求得安全和 满足。 能够抵制外部环境和文化的压力,做到自主思考和自我管 理。

42 时常体会到高峰体验(一种强烈的、心醉神迷的情绪 体验)。
所关心的不仅局限于他们的朋友、亲属,而是扩及全 人类。 能够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所爱者的成长与发展。   极少偏见,愿意向一切值得学习的人学习。 常将普通人看成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或活动经历当作目 的本身,因而比常人更能体验到活动本身的乐趣。 具有同儿童天真想象相类似的能力,具有独创、发明 和追求创新的特质。

43 5.自我实现与健康人格 具有健康人格的自我实现的人,在本质上应该是利他的、献身的、超越自我的、社会性的人。
以为只有在利他、奉献的过程中才能成为自己,才能充分调动潜能,自卑情结会被“自我实现”完全替代。 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

44 (三)人格的同一性层次模型 同一性状态理论的局限 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对象 同一性层次模型

45 1.同一性状态理论的局限 同一性状态模型强调在“探索”和“接纳”之间 达成平衡,但既没有指明“探索”或“接纳”的 对象;也没有说明为什么要“探索”或“接纳” 某个对象。 对两个问题的思考: --从主客体关系的视角明确“探索”或“接纳”的 对象; --为了满足特定需要而“探索”或“接纳”。

46 2.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对象 自我(付出) 自我(获得) 他人/集体 人造事物 自然事物

47 4.同一性层次模型 对象 接纳 探索 自我(付出) 乐观、自信 悲观、退缩 自我(获得) 淡泊、随意 追求、控制 他人/集体 友善、遵从
怀疑、敌对 人造事物 传承、维护 探索、创造 自然事物 敬畏、节俭 挑战、享乐

48 与大五人格模型的对比 对象 维度 得分低 得分高 自我(付出) 外向性 含蓄、自主与稳健 爱交际,精力充沛、乐观、友好和自信 自我(获得)
负责性 马虎大意,容易见异思迁,不可靠 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并能持之以恒 他人/集体 和悦性 抱敌意,为人多疑 乐于助人、可靠、富有同情 人造事物 神经质 自我调适良好,不易于出现极端反应 容易因为日常生活的压力而感到心烦意乱 自然事物 开放性 比较传统,喜欢熟悉的事物 不墨守成规,喜欢新事物,独立思考

49 同一性层次模型与家庭系统动力学 付出和成就感 单位(上级、同事、下级) 社会(朋友、生意伙伴、陌生人) 核心家庭(夫/妻、子/女)
乐观、自信 悲观、退缩 淡泊、随意 追求、控制 友善、遵从 怀疑、敌对 传承、维护 探索、创造 敬畏、节俭 挑战、享乐 付出和成就感 单位(上级、同事、下级) 社会(朋友、生意伙伴、陌生人) 核心家庭(夫/妻、子/女) 原生家庭(祖辈、父母、兄弟姊妹、...) 对物质财富的态度 对自然事物的态度

50 家庭系统动力性的四个法则 家庭成员关系的序位法则 失序的真实性法则 失序与异常的因果法则 接纳与探索的平衡法则

51 (四)心灵与心灵成长 什么是“心灵” 心灵的结构 需要层次与心灵成长

52 1.心灵的概念 心灵是一个能量场,其能量来自于人体对食物的消 化、吸收和转化,并在心灵履行其功能的过程中被 消耗。
心灵的功能包括“判断”、“思考”、“抉择”三个方面 ,最终影响和决定人的行为。

53 2.心灵的结构 个体心灵由身心机能、社会适应和知识经验三个方 面构成。 --身心机能:包括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对应于人 的自然生命。
--社会适应:主要包括待人、接物、处事的方式等 ,对应于人的社会生命。 --知识经验:包括专业知识、情感态度等,对应于 人的精神生命。

54 3.需要层次与心灵成长 精神层面 (知识经验) 社会生命 (社会适应) 自然生命 (身心机能)

55 三、建立校本化价值教育体系

56 目标体系 主要措施 支持保障

57 (一)目标体系 价值素养的概念辨析 价值教育的目标体系

58 1.对价值素养的概念辨析 价值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理解价 值知识、体验价值情感、产生价值行为的 能力。 价值行为 价值情感 价值知识

59 (1)价值知识 价值知识也称价值观,是主体对某一客体的意义 或功能的判断结果和判断标准。 --判断结果:有什么样的价值?
--判断标准:为什么有价值? 价值知识涉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属于元认 知知识。

60 (2)价值情感 以价值知识为参照,由特定对象所引发的情感。 --针对自我的价值情感 羞耻、尴尬、悔悟、骄傲等 --针对他人的价值情感
同情、羡慕、崇拜、爱、嫉妒、怨恨、愧疚等 --针对事件的价值情感 欣慰、苦恼、烦躁、焦虑、抑郁等

61 (3)价值行为 后天习得的,在价值知识指导下所执行的行为。 --接受 / 拒绝 --认同 / 反对 --维护 / 破坏 --创造

62 2.价值教育的目标体系 价值知识 价值情感 价值行为 自我(付出) 自我(获得) 他人/集体 人造事物 自然

63 (1)针对自然的目标 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知识 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价值情感 尊重生命,对自然界及其生物具有感谢之心。 欣赏自然界中优美、和谐与崇高的事物。 培养与自然美好的一体感、协调感与眷念之情。 价值行为 爱护自然界中人以外的一切生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对自然的破坏、掠夺与征服。

64 (2)针对人造事物的目标 了解人造事物具体性、多样性,挖掘其多方面的意义。
价值知识 了解人造事物具体性、多样性,挖掘其多方面的意义。 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既对人类发展有积极的推动 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价值情感 对人造事物有认识、探索的兴趣。 对人造事物的特征、秩序具有尊重甚至敬畏之情。 价值行为 在操作过程中严肃、认真、细致、不草率行事。 具有坚强的意志,能够克服困难,执著地进行操作。

65 (3)针对他人的目标 识别、判断、体察他人的情绪和情感; 价值知识 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和内心世界。 对他人有感情移入,有同情感和同情心。
价值情感 对他人有感情移入,有同情感和同情心。 对他人有仁慈、宽容和体谅之心。 对伤害他人有内疚感,减少攻击心理。 价值行为 以正确的应答方式建立对他人的依恋感、安全感和信赖感。 善于识别、判断他人通过情感反映出来的对自己的期望与评 价,并调整自己的态度与行为。

66 (4)针对集体的目标 认识自己与家庭、学校和国家的关系,树立集体意识。 价值知识 理解规则对于集体的意义,树立规则意识和纪律意识。
价值情感 热爱自己的家庭、学校、班级、家乡等,有集体荣誉感。 对集体委托的事宜有义务感、责任心。 从为集体服务和履行职责中感受到乐趣。 价值行为 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时,能快速适应新的集体生活。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发展亲社会行为,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67 (5)针对自我的目标 自我评价符实,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错误。 价值知识 善于识别、体察自己的情绪感受, 对本人违背道德的行为有羞耻心;
价值情感 对本人违背道德的行为有羞耻心; 欣赏自身战胜困难的力量。 对自我崇高感持审美态度。 价值行为 对自己的情感做出适当的表达。 善于调节自己紧张感、压力感和恐惧感。 进行自我管理,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进步与成功。

68 (二)主要任务 融入学科教学 开展专题教育 改善学校文化

69 1.融入学科教学 明确学科本身的教育价值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价值教育目标体系)

70 2.开展专题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公民素养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 ......

71 3.改善学校文化 提升办学理念 健全学校制度 优化师生行为 重塑学校形象

72 (三)支持保障 实施策略 资源与成果

73 1.实施策略 广泛整合社会资源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全方位帮助教师成长

74 教师成长的五个方面 职业成就 人文修养 家庭幸福 专业能力 身体健康

75 2.资源与成果 发展维度 课题组 学校 教师 职业成就 刊物、评奖 办学成效 作品发表 成果奖励 人文修养 人文涵养资源 学校文化 生活情趣
家庭幸福 教师培训课程 和谐家庭 专业能力 学科教学资源 课程体系 教学制度 课程方案 教学案例 身体健康 教师健康服务 健康改善

76 谢谢聆听!


Download ppt "李亦菲 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 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