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3 两侧对称 三胚层 原始的排泄系统 梯型神经系统

4 一、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是一群背腹扁平, 两侧对称,具三胚 层而无体腔的蠕虫状动物(七个第一次出现)
1、身体扁平,体制为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是动物在体制上的进化

5 两侧对称 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左右和 背腹,身体各部分功能也出现分化 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头部 集中 背面:保护作用 腹面:运动和摄食
运动由不定向转为定向,增加了动物的活动性,使动物对外界反应更迅速而准确。是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6 内、外胚层间出现中胚层.为器官系统的进一步分化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2、中胚层的形成 内、外胚层间出现中胚层.为器官系统的进一步分化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许多重要器官、系统都由中胚层细胞分化而成, 促进了动物身体结构的发展和机能的完善, 是动物体向大型化和复杂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首次形成中胚层,并分化成两种组织:

7 (1)实质组织:为合胞体结构的柔软结缔组织(间质)
分布:充满在各组织器官之间,使体内无明显的空隙,扁形动物也称为无体腔动物。 功能: a 贮存水分和养料,抗干旱和耐饥饿 b 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 c 保护内脏器官 d 分化和再生新器官

8 (2)肌肉组织: a 使运动速度加快,导致神经和感觉器官发展完 善(网状→梯型) b 使运动速度加快,能更有效地摄取较多食物 (原始的消化腔→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c 消化系统的发展导致新陈代谢能力加强 (异化作用加强→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9 3、皮肤肌肉囊(皮肌囊) 肌肉组织(环、斜、纵)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 功能 保护 强化运动 促进消化和排泄

10 4、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自由生活类:有口而无肛门 寄生类: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如吸虫) 或完全消失(如绦虫)

11 5、原肾管排泄 功能 调节渗透压,排出多余的水分, 原肾管(体内封闭,体外开口) 一些代谢废物。
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具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泄孔通体外.分支末端由焰细胞(帽细胞和管细胞)组成盲管 功能 调节渗透压,排出多余的水分, 一些代谢废物。

12 6、梯型神经系统(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细胞前集,形成“脑”,由“脑”向后形成的纵神经索,纵神经索间有横神经相连

13 7、生殖系统 多♀♂同体,产生了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 海产类卵裂为螺旋卵裂

14 8、有自由和寄生两类生活方式 9、 分类 约2万种,分3纲 涡虫纲 吸虫纲 绦虫纲

15 二、代表动物---三角涡虫(涡虫纲) (一)外形及生活习性 体长10-15mm 扁平柔软 耳突, 眼点 背面灰褐色 腹面灰白色,密生绒毛
淡水溪流的石块下 体长10-15mm 扁平柔软 耳突, 眼点 背面灰褐色 腹面灰白色,密生绒毛 口位腹面近体后1/3处 涡虫全形

16 (二)内部构造 1.皮肤肌肉囊 涡虫的横切面

17 柱状上皮细胞 腺细胞 杆状体(防御) 外胚层 表皮层 皮肤肌肉囊 非细胞结构的基膜 环肌 斜肌 纵肌 中胚层 肌肉 实质中的成杆状细胞

18 涡虫的纵切面

19 2.实质组织(填充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形成细胞;腺细胞 3.消化系统:不完全消化系统 口、咽、肠(三主枝一前两后)
肠壁:内胚层来源的柱状上皮 口在腹面如何取食

20 三角涡虫的消化系统

21 4.呼吸和循环 体表、实质组织 5.排泄系统:调节渗透压和水 分,排出部分废物 外胚层形成 焰细胞 排泄管 原肾管型

22 涡虫的排泄系统

23 焰细胞 管细胞 涡虫原肾管的焰细胞微细结构图

24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典型的梯形神经系统: 一对脑神经节 两条粗大的腹神经索 许多横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 眼点:一对,不能成像,只能辨明暗
特点:避强光,趋弱光 耳突:一对,富有感觉细胞, 味觉;嗅觉;触觉

25 7、生殖系统 无性生殖:横分裂 有性生殖 ♀♂同体,异体受精 ♀:卵巢2 输卵管2 阴道 受精囊1 (生殖腔) ♂:精巢多 输精小管多
卵黄腺 卵黄管 输精管 阴茎球 阴茎 生殖孔 受精囊 生殖腔 7、生殖系统 无性生殖:横分裂 有性生殖 ♀♂同体,异体受精 ♀:卵巢2 输卵管2 阴道 受精囊1 (生殖腔) ♂:精巢多 输精小管多 储精囊2 输精管2 阴茎 生殖腔 前伸 涡虫的生殖系统

26 孵化 卵袋 涡虫交配 卵带 涡虫的繁殖 卵黄腺产生卵黄细胞参与形成卵袋

27 8、再生 涡虫再生的3个实验:再生能力极强,具极性 退行生长(返老还童)

28 牟勒氏幼虫:海产涡虫纲动物的幼虫阶段,其作用相当于腔肠动物的浮浪幼虫
侧面观 正面观 牟勒氏幼虫:海产涡虫纲动物的幼虫阶段,其作用相当于腔肠动物的浮浪幼虫

29 三、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肝胆管内) 吸虫纲 (一)形态结构 体扁平、透明 具树枝状睾丸2 1.固着器 具口吸盘和腹吸盘

30 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31 2.体壁(保护,物质交换) 皮层:合胞体(syncytium) 基膜 肌肉层 实质细胞 肝片吸虫体壁纵切面 体表面 胞饮小囊 小刺 基膜
线粒体 纵肌 环肌 基膜 小刺 胞饮小囊 体表面 2.体壁(保护,物质交换) 皮层:合胞体(syncytium) 基膜 肌肉层 实质细胞 肝片吸虫体壁纵切面

32 3.消化系统 消化管摄食 体表吸收养料 口、咽、食道、肠 华枝睾吸虫成虫形态结构 口 咽 腹吸盘 口吸盘 排泄管 储精囊 输精管 卵黄管
卵巢 输出管 排泄囊 排泄孔 后精巢 前精巢 受精囊 成卵腔 卵黄腺 子宫 生殖孔 肠管 雌性生殖孔 3.消化系统 消化管摄食 体表吸收养料 口、咽、食道、肠 (细胞外消化为主) 华枝睾吸虫成虫形态结构

33 4.呼吸系统 行厌氧性(anaerobic)呼吸方式 5.排泄系统:为分支的原肾管: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不发达,为梯形神经
焰细胞-分支小管-排泄管- S排泄囊-排泄孔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不发达,为梯形神经 感觉器官退化

34 7.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同体或异体受精 口 咽 腹吸盘 口吸盘 排泄管 储精囊 输精管 卵黄管 卵巢 输出管 排泄囊 排泄孔 后精巢 前精巢
受精囊 成卵腔 卵黄腺 子宫 生殖孔 肠管 雌性生殖孔 华枝睾吸虫雌性生殖系统部分放大 劳氏管 受精囊 成卵腔 梅氏腺 子宫 卵巢 卵黄导管 雌雄同体,同体或异体受精 雄性:精巢1对-输精小管2条 -输精管1条-储精囊1-雄生殖 孔(腹吸盘附近) 受精囊 雌性:卵巢1个-输卵管-成卵腔 子宫-雌生殖孔(前) 卵黄管 劳氏管

35 (二)生活史 华枝睾吸虫的生活史 终寄主 肝 卵 沼螺(第一中间寄主) 人食未熟的鱼被感染 卵随人粪入水中 鲤科鱼 成虫 (第二中间寄主)
(人肝胆管中) 毛蚴 后囊蚴 (鱼肌肉中) 胞蚴 卵被沼螺吞食在螺体内孵出毛蚴 雷蚴 尾蚴 尾蚴逸出螺体 沼螺(第一中间寄主) 毛蚴在螺体内发育繁殖

36 受精卵:黄褐色,似灯泡,顶有盖,旁有肩峰样突起,底有小疣沼螺吞食后才可孵化
受精卵-沼螺吞食-肠内孵出毛蚴-过肠壁成胞蚴 雷蚴 囊蚴 - 尾蚴 感染期 第一中间宿主 终宿主:人猫狗 误食 在总胆管发育成成虫 淡水鱼虾(第二中间宿主) 尾蚴:形似蝌蚪,体部和尾部。体部有眼点,溶组织腺, 成囊细胞和方形排泄囊,尾部长。

37 (Cestoida) 四、代表动物—猪带绦虫 绦虫纲 (一)形态结构(2-4M, 700-1000个节片) 1.外形:白色带状 头节 颈部
顶突 小钩 吸盘 头节 颈部 节片 颈部 头节 未成熟节片 成熟节片 妊娠节片 成熟节片 猪带绦虫成虫 妊娠节片

38

39

40 头节 颈部

41 妊娠节片

42 2.体壁:营养与呼吸 皮层:合胞体、绒毛 基膜 肌肉层 实质细胞 无消化系统(绒毛) 体壁直接吸收营养 绦虫体壁横切面 线粒体 基膜 环肌
纵肌 绒毛 实质 皮层细胞主体 合胞体 液泡 2.体壁:营养与呼吸 皮层:合胞体、绒毛 基膜 肌肉层 实质细胞 无消化系统(绒毛) 体壁直接吸收营养 厌氧呼吸 绦虫体壁横切面

43 3.排泄系统 原肾管型: 焰细胞和许多分支 两对侧排泄管 背1对 腹1对(横管相连) 绦虫头部的排泄器官

44 4、神经系统 脑、纵神经索、环神经 无感官 绦虫的神经

45 5.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 排泄管 侧神经 子宫 排泄管 输精管 储精囊 孕卵节片 精巢 生殖孔 卵巢 输卵管 阴道 卵黄腺 梅氏腺 成熟节片

46 猪绦虫孕节

47 绦虫节片

48 雄性生殖器官: 雌性生殖器官: 子宫 梅氏腺 叶状卵巢—输卵管—成卵腔—阴道—生殖腔 卵黄管、卵黄腺
泡状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阴茎囊—生殖孔 雌性生殖器官: 叶状卵巢—输卵管—成卵腔—阴道—生殖腔 子宫 梅氏腺 卵黄管、卵黄腺 在成卵腔或阴道内受精,同一或不同节片或不同个体

49 (二)生活史 猪带绦虫的生活史 终寄主 成虫 粪土 猪(中间寄主) 头节附于小肠粘膜上 孕卵节片随人粪便排出 孕卵节片 人食未熟的猪肉
囊尾蚴头节翻出 成虫 孕卵节片 粪土 人食未熟的猪肉 囊尾蚴 六钩蚴 卵壳破裂消失 猪食有虫卵的人粪便 含囊尾蚴的猪肌肉 人误食虫卵也成为中间寄主,此虫生活史终止 猪(中间寄主)

50 囊尾蚴 卵圆形,乳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头节凹陷在泡内,可见小钩和吸盘,是感染期。 含囊尾蚴的猪肉叫“米猪肉”“米粉肉”“豆肉” 致病性 消化道疾病 癫痫,阵发性昏迷 局部肌肉酸痛麻木 视力障碍,失明

51 猪绦虫(Taenia solium)

52 猪绦虫(Taenia solium)

53 猪绦虫(Taenia solium)

54 五、分类 涡虫纲 吸虫纲 绦虫纲

55 (一)、涡虫纲 主要特征 1.体表具纤毛,有特殊的杆状体,具典型的皮肌囊 2.具不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单咽目有临时肛门)
3.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呼吸通过体表进行 4.具焰细胞的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5.具网状或梯形神经系统,有较发达的感觉器官 6.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多数海产种类间接发育, 有牟勒氏幼虫阶段,再生能力强具极性。

56 涡虫纲的分类 1.无肠目:体小,有口无肛门 2.大口虫目:有口和咽,肠简单囊状, 3.多肠目:有口,咽发达,肠多分支
以生殖系统为主,结合消化管的结构分类 卵黄腺的有无,是否为典型的螺旋卵裂 1.无肠目:体小,有口无肛门 2.大口虫目:有口和咽,肠简单囊状, 横裂成虫链 3.多肠目:有口,咽发达,肠多分支 4.三肠目:有口和咽,肠分三大主枝 原卵巢涡虫亚纲 新卵巢涡虫亚纲

57 无肠目旋涡虫的网状NS 多肠目平角涡虫的NS 单肠目Bothrioplana的梯形NS

58 三肠目的脑神经节及结合的神经

59 各种涡虫

60 各种涡虫

61 各种涡虫

62 (二)、 吸虫纲(Trematoda)

63 吸虫纲的主要特征(适于寄生的特点) 1.全部营寄生生活,多数为体内寄生,少数为体外寄生 2.体表无纤毛和杆状体,有保护性的皮层
3.具附着器官,如吸盘、锚、小钩等 4.消化系统退化;神经系统不发达;感觉器官退化 5.外寄生者行有氧呼吸,内寄生者行厌氧呼吸 6.生殖系统复杂,生殖机能发达 7.生活史复杂,内寄生者有2或3个寄主,具多个幼虫期

64 吸虫纲的分类 1、单殖亚纲 体外寄生 不更换宿主 固着器在体后端,为锚或小钩 三代虫 指环虫

65 2、盾腹亚纲 体内或体外寄生 多无寄主的专一性 吸盘结构特殊 图 盾腹吸虫

66 3、复殖亚纲 (1).特征 体内寄生 更换宿主 多具口吸盘和腹吸盘 (2).常见种类 A、肝片吸虫(羊肝蛭)牛羊等食草动物或人的肝胆管内
输精管 口吸盘 生殖腔 后精巢 卵巢 前精巢 成卵腔 卵黄腺 子宫 消化管 梅氏腺 卵黄管 阴茎 (1).特征 体内寄生 更换宿主 多具口吸盘和腹吸盘 (2).常见种类 A、肝片吸虫(羊肝蛭)牛羊等食草动物或人的肝胆管内

67 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

68 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

69 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

70 肝片吸虫的生活史 雷蚴 终寄主 成虫 卵随羊、人粪入水中 卵在水中孵出毛蚴 毛蚴在螺体内发育繁殖 肝 卵 毛蚴 胞蚴 子雷蚴 椎实螺
(中间寄主) 尾蚴逸出螺体 牛羊食水草或人喝污染的水被感染 尾蚴 囊蚴 尾蚴附于水草发育成囊蚴 雷蚴

71 B、布氏姜片吸虫 形态结构 成体:人体内最大的寄生吸虫 虫卵:最大的人体寄生虫卵 感染期:囊蚴 布氏姜片吸虫 口吸盘 咽 (人或猪的小肠)
输精管 生殖孔 卵巢 卵黄腺 阴茎 腹吸盘 口吸盘 后精巢 前精巢 成卵腔 子宫 梅氏腺 卵黄管 输出管 输卵管 B、布氏姜片吸虫 (人或猪的小肠) 形态结构 成体:人体内最大的寄生吸虫 虫卵:最大的人体寄生虫卵 感染期:囊蚴

72 姜片吸虫生活史 终寄主(消化道) 成虫 卵随人粪入水中 毛蚴在螺体内发育繁殖 小肠 卵 毛蚴 胞蚴 母雷蚴 扁卷螺(第一中间寄主)
卵在水中孵出毛蚴 子雷蚴 人食菱角、荸荠被感染 尾蚴 荸荠 菱角 尾蚴逸出螺体 尾蚴附于菱角、荸荠发育成囊蚴 第二中间寄主 囊蚴

73 与其它吸虫的不同之处 C、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成虫 子宫 卵黄腺 成卵腔 输卵管 卵巢 口吸盘 腹吸盘 精巢 生殖孔 合抱

74 血吸虫的生活史 与其它吸虫的不同之处 终寄主 卵随人粪入水中 尾蚴经皮肤侵入人体 卵 毛蚴 尾蚴 成虫 卵在水中孵出毛蚴 子胞蚴 母胞蚴
毛蚴在螺体内发育繁殖 毛蚴 母胞蚴 子胞蚴 钉螺(中间寄主) 卵在水中孵出毛蚴 尾蚴经皮肤侵入人体 尾蚴 尾蚴逸出螺体

75 血吸虫的生活史 终末寄主:人和牲畜 卵 毛蚴 母胞蚴 子胞蚴 尾蚴 成虫 童虫 中间寄主:钉螺 成虫:人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 钉螺
卵 毛蚴 母胞蚴 子胞蚴 尾蚴 成虫 童虫 钉螺 体内移行

76 日本血吸虫童虫在人体内的体内移行 尾蚴 皮肤 静脉系或淋巴系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肠系膜动脉 毛细血管 肝门静脉

77 日本血吸虫的危害 1.肝脾肿大,肝腹水 2.成人丧失劳动力 3.妇女不孕 4.儿童侏儒症 5.重症病人死亡 日本血吸虫的控制和预防 1.普查,治疗病人 2.消灭钉螺 3.做好粪便、水源管理 4.加强防卫意识,防止感染

78 (三)、绦虫纲 (对寄生的高度适应) 绦虫纲的主要特征 1.内寄生 2.成虫扁平带状,体分头节、颈部、节片3部分。
附着器官(吸盘、小钩、吸沟等)集中于头节 3.体表纤毛消失, 感官器官完全退化,消化系统全部消失 4.皮层具微毛,靠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寄主的营养物质 5.生殖器官高度发达,每一成熟节片都有一套雌、雄 生殖器,繁殖力强。多有一个中间寄主

79 绦虫纲的分类 1、单节亚纲 旋缘绦虫 成虫 幼虫

80 2、多节亚纲 (1).细粒棘球绦虫

81 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 狗(终寄主) 卵随犬粪排出 犬粪 头节凸出 羊(中间寄主) 犬食含棘球蚴的动物内脏被感染 成虫(犬小肠内) 卵
(吸住犬肠壁) 六钩蚴 头节凹入 棘球蚴 人误食虫卵也发生棘球蚴,此虫生活史终止 内含多个头节 羊牛等动物吞食虫卵后在肝及其他内脏器官发育成棘球蚴 羊(中间寄主)

82 (2).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和猪带绦虫的主要区别
(2).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和猪带绦虫的主要区别 成虫长度 -10M -4M 节片数 - -1000 头节形状 方形 球形 顶突 无顶突和小钩 略伸出,2行小钩 卵巢 左右两大叶 左右两大叶,1小副叶 妊娠节片子 宫每侧分枝数 节片脱落情况 分节脱落,自动爬出 数节同时脱落 中间寄主 牛 人或猪 15- -13

83 扁形动物各纲鉴别特征 体表 肠道 吸盘或口钩 生活方式 涡虫纲 有纤毛 发达 无 自由生活
体表 肠道 吸盘或口钩 生活方式 涡虫纲 有纤毛 发达 无 自由生活 吸虫纲 有皮膜 简单 有 寄生生活 (生活史中 有自由生活 阶段) 绦虫纲 有微毛 无 有 寄生生活 (生活史中 无自由生活 阶段)

84 六、寄生虫和寄主的相互关系 1.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 争养,化学刺激,机械刺激,传播微生物 2.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先天免疫,后天免疫
3.寄生虫更换寄主的生物学意义 寄主进化,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4.寄生虫的防治原则

85 寄生生活适应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寄生: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从而摄取被寄居生物体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
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是相统一的,而这种统一又必然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根椐这一原理,寄生性生活方式必然会带来动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一系列相应的变化。 寄生生活的环境条件:简单而稳定

86 适应结果:身体的形态结构 部分退化、部分加强 取食方便而直接 消化和运动器官退化 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减弱 神经和感觉器官退化
适应结果:身体的形态结构 部分退化、部分加强 取食方便而直接 消化和运动器官退化 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减弱 神经和感觉器官退化 抵御寄主体内酶的侵蚀 表皮特化成皮膜 固着在寄主体内的寄生部位 产生固着器官(吸 盘、钩、锚等) 寄主转换过程中的大量死亡 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随着寄生程度的发展,退化愈趋退化 如吸虫---肠道退化;绦虫---肠道消失 随着寄生程度的发展,强化愈趋强化 如绦虫--孕节内全为生殖器官,体壁皮膜形成微毛

87 绦虫纲 吸虫纲 涡虫纲为最原始的类群 浮浪幼虫型祖先 七、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 起源: 郎格(Lang): 爬行栉水母 扁形动物
格拉夫(Graff): 浮浪幼虫 演化: 绦虫纲 吸虫纲 涡虫纲为最原始的类群 浮浪幼虫型祖先

88 总结 1.中胚层出现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发展的意义 2.寄生动物生活周期的复杂性 频繁更换寄主,多个幼虫阶段


Download ppt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