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伤寒、副伤寒 Typhoid fever 潘永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伤寒、副伤寒 Typhoid fever 潘永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伤寒、副伤寒 Typhoid fever 潘永瑜

2 概 述 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理特点:全身单核吞噬系统增生 临床表现:持续性发热、全身中毒 症状,消化道表现。相 对缓脉、肝脾肿大、皮
概 述 定义: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 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理特点:全身单核吞噬系统增生 临床表现:持续性发热、全身中毒 症状,消化道表现。相 对缓脉、肝脾肿大、皮 疹、白细胞减少

3 病原学 伤寒沙门菌: 沙门菌属中D群 生物学特点:G-、无夹膜无芽胞、有鞭毛, 胆汁培养基更佳。 理化特点: 自然环境生活力强,耐低温
理化特点: 自然环境生活力强,耐低温 热、干燥抵抗力弱 一般消毒剂敏感 致病原: 内毒素

4 伤寒杆菌的抗原 菌体抗原——“O”抗原 鞭毛抗原——“H”抗原 表面抗原——“Vi ”抗原

5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粪便 排菌量:潜伏期— 少量排菌 2-4 周— 排菌最多 传染性最大 恢复期— 少量排菌
极少数持续排菌>3月,偶有终生排菌

6 名词解释 暫暂时性带菌者:排菌期限<3月 慢性带菌者: 排菌期限>3月 慢性带菌者的流行病学意义: 不断流行传播的主要传染源

7 传播途径 水源污染——爆发流行 食物污染——群体流行 生活接触——散发病例 昆虫传播——苍蝇、蟑螂

8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轻壮年多 时间:终年可见,夏秋为多 病后:免疫力持久(2%第二次发病) 伤寒、付伤寒无交叉免疫

9 发病机理 第一次菌血症: (潜伏期) 伤寒沙门菌经口—胃—小肠繁殖—侵入肠粘膜淋巴管—肠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继续繁殖—胸导管进入血流
第二次菌血症: (初期) 伤寒沙门菌经血流—肝脾、胆囊、骨髓继续大量繁殖—再次入血—释放内毒素 —临床症状

10 极期:第二次菌血症再次侵入肠淋 巴组织—加重已致敏肠淋巴 组织的炎症反应—肠出血、 肠穿孔 恢复期:机体免疫—细胞内细菌渐 被消灭—病变愈合

11 慢性带菌: 少数胆囊带菌者 持续发热机制: 单核-吞嗜系统和中 性粒细胞释放内源 性致热源

12 病 理 特 点 淋巴系统特点:全身单核吞嗜细胞系统的增 生性反应 特征性部位: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 滤泡
儿童病理特点:肠淋巴结肿大,充血。少 见溃疡

13 肝脾特点:肝脾肿大 镜下特点 淋巴结: 淋巴窦内大量巨噬细胞 脾:红髓充血 肝: 细胞肿胀、变性、 坏死

14 临 床 表 现 潜伏期: 7—23天,一般10—14天 初期(第1周): 发热伴全身不适、乏力 食欲减退咽痛咳嗽 特点:体温呈阶梯式上升

15 极期(2-3周): 发热:高热、稽留热,持续10-14天 消化道: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右 下腹压痛 神经系统:中毒性脑病

16 循环系统:相对缓脉,可并发心肌炎 肝脾肿大:一周末时出现,质软有压痛 皮疹:7-13天 胸腹部 淡红色小斑丘疹 10个以下 2-4mm 压之退色

17 缓解期(3-4周) 体温逐渐下降,食欲好转 肝脾回缩,仍可出现并发症 恢复期(第5周) 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 体弱、慢性疾病、并发症患者病程可延长

18 临 床 类 型 轻型: 原因: 早期接受有效抗菌药物者、年 幼儿童 特点: 发热、毒血症状轻、病程短 普通型: 典型临床经过者

19 迁延型 原因: 机体免疫力低 特点 : 病程5周以上,肝脾肿大显箸 消遥型 特点: 毒血症状轻,易漏诊

20 暴发型特点 起病急,毒血症重。高热、中毒 性脑病、肝炎、心肌炎、DIC等 小儿伤寒特点 弛张型热,常见胃肠道症状、肝脾 肿大、并发支气管炎 老年伤寒特点 发热不高,易虚脱,并发症多,病程 迁延,病死率高

21 名 词 解 释 复发:热退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 血培养再度阳性 再燃:在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尚 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上升,
持续5-7天后才回到正常,血培 养在这段再发热期间可为阳性。

22 实 验 室 检 查 血象 白细胞减少(3-5)×109/L 中性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嗜酸性粒细胞对诊断、病情评估 有一定参考价值

23 伤寒沙门菌培养 血培养: 最常用的确诊依据 1-2周阳性率80%-90% 第3周50%,第4周不易检出 复发时再度阳性
血培养: 最常用的确诊依据 1-2周阳性率80%-90% 第3周50%,第4周不易检出 复发时再度阳性 骨髓培养:已用抗菌药,血培养阴性者 阳性率高于血培养,持续 时间较长

24 粪便培养:第3-4周阳性率高 尿培养: 第3-4周阳性率高 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培养: 带菌者的诊断与疗效评价 很少应用 玫瑰疹吸取物培养:不作常规

25 肥 达 氏 反 应 原理: 应用血清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及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的相应抗体

26 时间:一周左右出现抗体,3-4周阳性率 >70%,效价亦较高。维持数月 少数 抗体出现较迟或效价较低 10%-30% 始终阴性 “O”抗原为伤寒、副伤寒甲、已杆菌的共同 抗原,高效价的”O“抗原不能区别三个不同 的病原菌感染,可从特异性鞭毛抗体的效 价的升高来区别。

27 结果判断: 应用标准试剂,未经免疫者 “O”抗体的凝集效价1/80 “H”抗体的凝集效价1/160 每5-7天复查一次逐渐上升,价值较大 Vi抗体升高,提示带菌状态,平稳下 降提示带菌状态消除

28 判 断 结 果 注 意 点 早期:“O”抗体上升,“H”抗体不上升 免疫:“O”抗体不上升,“H”抗体上升 已用有效抗菌药:抗体效价可不高
交叉反应:沙门菌D群与A群 可有假阳性、假阴性

29 并 发 症 肠出血:2-4周。诱因:饮食不当、腹 泻。大出血可有休克表现 肠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占3%-4% 2-4周。好发部位:回肠末端
穿孔前可有腹痛、腹泻、肠 出血。穿孔后有腹膜炎症状

30 中毒性肝炎: 多见, 常见于1-3周。 2-3周后恢复 中毒性心肌炎:常见于2-3周,有严重 毒血症者 支气管炎: 病程早期,多为继发 感染

31 支气管肺炎:病程极期或后期, 继发感染 其他:中毒性脑病、溶血性尿毒综 合症、急性胆囊炎、血栓静 脉炎、脑膜炎等

3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确诊 检出伤寒沙门菌 早期 血培养 后期 骨髓培养

33 鉴 别 诊 断 病毒感染:有上呼吸道症状,少有 神经系统毒血症状及脾 肿大,无玫瑰疹,肥达 反应与血培养阴性 疟疾恶性疟:有持续性高热但体温
波动大,血片检查发现 疟原虫

34 1 钩体病:疫水接触史,眼结膜充血, 腓肠肌痛与压痛,血清凝 溶试验阳性,钩端螺旋体 分离培养阳性 流行性斑疹伤寒:有高热、皮疹、
神经系统症状。有虱咬史 外斐反应阳性

35 粟粒性结核病:不规则发热,消耗性 表现,痰涂片及培养 可获结核杆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有原发感染灶,早期出现休克。 血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恶性组织细胞病:高热、贫血,淋巴 结脾肿大。骨髓细胞学检查可发 现恶组细胞

36 预 后 预后:老年、婴幼儿、营养不良、 明显贫血者预后差 死亡率:并发症者高约0.5%-1% 慢性带菌者;3% 病后免疫力:持久

37 治 疗 (一)一般治疗 隔离:排泄物彻底消毒 休息:严格卧床休息 护理:观察T、P、BP、腹部及大便性状 重症:口腔、皮肤护理,勤翻身
治 疗 (一)一般治疗 隔离:排泄物彻底消毒 休息:严格卧床休息 护理:观察T、P、BP、腹部及大便性状 重症:口腔、皮肤护理,勤翻身 饮食:易消化、少纤维、多营养,循序 渐进,切忌过急

38 (二)对症处理 高热:物理降温,不宜大量退热药 烦躁:镇静剂 便秘:低压灌肠、开塞露。禁用泻 腹账;少糖低脂饮食、肛管排气。 禁用新斯的明。慎用激素

39 (三)病 原 治 疗 喹喏酮类:首选 用法: 氧氟沙星0.2 t i d 环丙沙星 0.25t i d- q i d
左旋氧氟沙星0.2 bid 诺氟沙星0.4 t i d-q id 疗程: 天热退,体温正常后继续 服用10—14天

40 绿霉素: 适应症:对绿霉素敏感的非多重耐药伤 寒沙门菌所致的伤寒散发病例 用法; 成人;1.5-2g tid-qid, 热 退后减半,再用10-14天,总疗 程约为2-3周。必要时可用静脉 滴注 注意事项:血象变化

41 头孢菌素类:效果良好,价格昂贵, 不作首选 种类: 三代头孢 用量: 成人:2-4g/d 儿童100mg/kg 用法: 静脉给药

42 并 发 症 治 疗 肠出血 严格卧床休息,禁食。严密观 察血压、脉搏、神态、便血等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适当补液 适量输入新鲜全血 对症处理
肠出血 严格卧床休息,禁食。严密观 察血压、脉搏、神态、便血等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适当补液 适量输入新鲜全血 对症处理 内科治疗无效,考虑手术治疗

43 肠穿孔: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保证热量供 应。加强抗菌,控制腹膜 炎,及时手术。

44 中毒性心肌炎:足量有效抗菌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改善心肌营养 合并心功能不全;小量洋地黄制剂

45 慢 性 带 菌 者 的 治 疗 氨苄西林+丙磺舒联合治疗 氨苄西林 3-6g /d 分次口服 丙磺舒 1-1.5 g/d 连用4-6周
复方SMZ co 2# b id * 1-3月 氧氟沙星 mg b id * 6周 和并胆道炎症、胆石症者,手术治疗

46 预 防 (一)控制传染源 伤寒患者 及早隔离、治疗 体温正常后15天,或每隔5天作粪便 培养1次,连续2次阴性解除隔离
预 防 (一)控制传染源 伤寒患者 及早隔离、治疗 体温正常后15天,或每隔5天作粪便 培养1次,连续2次阴性解除隔离 患者一切用品均消毒处理

47 饮食业从业人员 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带菌者调离 慢性带菌者 治疗监督、管理 接触者 医学观察23天(副伤寒15天),可 疑者及时隔离

48 (二)切断传播途径 预防关键 卫生宣教、卫生管理、消灭苍蝇。养成 良好卫生习惯 提高人群免疫力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大,实际少用) 口服减毒活菌苗等

49 副 伤 寒 包括甲、乙、丙三种 致病菌:副伤寒沙门菌甲、乙、丙 副伤寒甲、乙特点: 急性胃肠炎起病,2-3天后发热驰
张型多,热程短、毒血症轻,胃肠 道症状重。玫瑰疹早、多、大、色 深。肠出血、肠穿孔少见

50 副伤寒丙 败血症型 伤寒型 胃肠炎型 治疗与伤寒相同


Download ppt "伤寒、副伤寒 Typhoid fever 潘永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