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 二、植物病害的类型 植物病害 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无传染性,无病征 由生物性病原引起,有传染性,有病征
(一)按照病原类别划分 植物病害 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无传染性,无病征 由生物性病原引起,有传染性,有病征

3 植物病害可以分为大田作物病害、果树病害、蔬菜病害、花卉病害以及林木病害等。
植物病按照病原类别划分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侵染性病害又根据病原物类别细分为真菌病害、原核生物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真菌病害又可再进一步细分为霜霉病、疫病、白粉病、菌核病、锈病、炭疽病等。 (二)按照寄主作物类别划分 植物病害可以分为大田作物病害、果树病害、蔬菜病害、花卉病害以及林木病害等。

4 (三)按照病害传播方式划分 植物病害可分为气传病害、土传病害、水传病害、虫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 (四)按照发病器官类别划分 植物病害可以划分为叶部病害、果实病害、根部病害等。 此外,还可以按照植物的生育期、病害的传播流行速度和病害的重要性等进行划分。如苗期病害、主要病害、次要病害等。

5 三、植物病害的病原 植物病害 病原 生物性病原 非生物性病原
引起植物生病的原因称为病原。依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两大类。 植物病害 病原 生物性病原 非生物性病原

6 (一)生物性病原 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物也被称为寄生物,它们所依附的植物简称寄主。病原物主要有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植物病毒、植物病原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二)非生物性病原 非生物性病原指引起植物病害的各种不良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不适;水分、营养失调;土壤、空气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等都会使植物表现出病态。

7 四、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是指植物生病后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外部形态上表现的不正常现象。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植物生病后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现象称为病状;病原物在发病部位表现的特征称为病征。

8 植物病害的症状 病害症状 病状 病征 变色 坏死 腐烂 萎蔫 畸形 霉状物 粉状物 粒状物 脓状物

9 (一)植物病害的病状 ★ 变色 植物病部细胞内的色素发生改变,一般并不引起细胞死亡。常见的变色病状有黄化、花叶、褪绿、紫化、红化等。

10 ★ 坏死 植物病部细胞和组织死亡,但并不解离。常表现有斑点、叶枯、溃疡、立枯、猝倒等。其中斑点是最常见的症状,主要发生在茎、叶和果实等器官上。

11 ★ 腐烂 植物病组织细胞死亡并解离。含水分较多的柔软组织多发生湿腐,如甘薯软腐病;而含水分少且比较坚硬的组织则发生干腐,如马铃薯干腐病。

12 ★ 萎蔫 植物因缺水而使枝叶萎垂。一种是因土壤缺水引起的生理性萎蔫;另一种是植物的根或茎部的维管束受到病原物的侵害,影响水分运输而引起的萎蔫。萎蔫可以是全株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

13 ★ 畸形 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细胞或组织生长过度或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成畸形。植株的徒长、矮缩,叶片扭曲,根部癌肿都是畸形。

14 (二)植物病害的病征 ◆ 霉状物 植物病部产生各种颜色的霉层。如霜霉、白霉、黑霉、灰霉、青霉、绿霉等。

15 ◆ 粉状物 植物病部产生各种颜色的粉末状物。粉状物可着生于植物表面,也可在植物表皮下或组织中产生,以后表皮破裂而散出。

16 ◆点 粒 状 物 植物病部产生各种颜色点状或粒状物。有的暴露于病部表面,有的半埋或埋藏在植物组织表皮下。

17 ◆ 菌脓 植物病部产生含细菌的脓状黏液,干燥后形成黄褐色胶粒或菌膜。

18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生物性病原 一、植物病原真菌 (一)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生物性病原 一、植物病原真菌 (一)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真菌是植物病害最重要的一类病原生物。真菌是真核生物,有固定的细胞核;无根、茎、叶的分化,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异养;典型的营养体为菌丝体;繁殖体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19 1.真菌的营养体 典型的营养体都是呈纤细的管状体,称为菌丝,多根菌丝交织集合成团称为菌丝体。
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将菌丝分隔成多个细胞,称为有隔菌丝;低等真菌的菌丝一般无隔膜,通常认为是一个多核的大细胞,称为无隔菌丝。真菌的菌丝体一般是分散的。

20 寄生真菌以菌丝侵人寄主的细胞间或细胞内吸收营养物质。当菌丝体与寄主细胞壁或原生质接触后,营养物质和水分进入菌丝体内。生长在细胞间的真菌,特别是专性寄生菌,还可在菌丝体上形成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和水分。 真菌吸器的类型 1.分支状 2.球状 3.指状 1 2 3

21 2.真菌的繁殖体 繁殖体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产生无性孢子 产生有性孢子
真菌经过营养生长阶段后,即进入繁殖阶段,形成子实体。大多数真菌只以一部分营养体分化为繁殖体,其余营养体仍然进行营养生长。少数低等真菌则以整个营养体转变为繁殖体。真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孢子的功能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 产生无性孢子 产生有性孢子

22 ※真菌的无性繁殖体 无性 孢子 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所产生的孢子称为无性孢子。 游动
孢囊 分生 厚垣 无性孢子在一个生长季中,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复产生多次,孢子数量多,但其抗逆性差,环境不适宜很快失去生活力。

23 真菌的无性孢子 1.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2.孢子囊和孢囊孢子 3.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4 ※真菌的有性繁殖体 有性 孢子 卵孢子 接合 子囊 担孢子
有性繁殖指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真菌的性细胞,称为配子,性器官称为配子囊。 有性 孢子 卵孢子 接合 子囊 担孢子 真菌的有性孢子多数在一个生长季节产生一次,孢子数量少,且多在寄主生长后期,它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对不良环境的忍耐力,常是越冬的孢子类型和次年病害的侵染来源。

25 真菌的有性孢子 1.卵孢子 2.接合孢子 3.子囊孢子 4.担孢子

26 3.真菌的生活史 有的真菌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交替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
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真菌生活史。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 有些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完成生活史,称单主寄生,大多数真菌都是单主寄生。 有的真菌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交替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

27 产生无 性孢子 产生有 菌丝体 形成新的 真菌的生活史 孢子萌发 生活史 孢子萌发 进入有性阶段

28 (二)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1.鞭毛菌亚门 Mastigomycotina
营养体是单细胞或者是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繁殖形成卵孢子。大多数生于水中,少数具有两栖和陆生习性。有腐生的,也有寄生的,有些高等鞭毛菌是植物的活体寄生菌。 鞭毛菌亚门真菌 1.腐霉属(1)孢子囊 (2)孢子囊萌发形成泡囊(3)游动孢子 2.霜霉属(1)孢囊梗和孢子囊 (2)孢子囊(3)卵孢子

29 ※腐霉属 Pythium 菌丝发达,无特殊分化的孢囊梗。球状、棒状或卵形的孢子囊顶生或间生在菌丝上,成熟时一般不脱落。分布极为广泛,有些种类可以寄生高等植物,为害根部和茎基部,引起腐烂。如幼苗猝倒病、根腐病菌等。 ※疫霉属 Phytophthora 孢囊梗开始分化而与菌丝不同,孢子囊球形、卵形或梨形,成熟时脱落或不脱落,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产生芽管。如牡丹疫病菌等。

30 ※霜霉属 Peronospora 孢囊梗主轴较明显,粗壮,顶部有2~10次对称的二叉状分支,分支的顶端尖锐。孢子囊近卵形,有色或无色,无乳突,成熟时易脱落,萌发时直接产生芽管,偶尔释放游动孢子。如蔷薇霜霉病菌。 ※白锈属 Albugo 孢囊梗不分枝,短棍棒状,密集在寄主表皮下成栅栏状,孢囊梗顶端串生孢子囊。如菊花白锈病菌。

31 2.接合菌亚门 Zygomycotina 营养体为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在孢子囊内产生不游动的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接合菌绝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弱寄生菌。接合亚门真菌主要是根霉属Rhizopus 无隔菌丝分化出假根和匍匐丝,假根相对处向上长出孢囊梗。孢囊梗单生或丛生,分枝或不分枝,顶端着生孢子囊。孢子囊球形,囊轴明显,成熟后囊壁消解或破裂,散出许多孢囊孢子。接合孢子表面有瘤状突起。如甘薯软腐病菌。

32 1.白粉菌属(1)闭囊壳和附属丝(2)子囊和子囊孢 2.核盘菌属(1)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2)子囊盘
3.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 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其它子囊菌的营养体都是分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在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产生分生孢子的子实体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等。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大多数子囊产生在子囊果内,少数裸生。 子囊菌亚门真菌 1.白粉菌属(1)闭囊壳和附属丝(2)子囊和子囊孢 2.核盘菌属(1)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2)子囊盘 (3)子囊、子囊孢子和侧丝

33 子囊菌 亚门 ※白粉属 Erysiphe ※煤炱菌属 Capnodium 白粉菌属 煤炱菌属 黑星菌属 核盘菌属
分生孢子梗基部膨大,分生孢子串生或单生。闭囊壳附属丝呈菌丝状。闭囊壳内含多个子囊 ,子囊内有2 ~ 8 个子囊孢子。如瓜叶菊白粉病菌等。 ※煤炱菌属 Capnodium 菌丝体绒毛状,在寄主表面呈煤污状。子座无刚毛,表面光滑或有菌丝状附属丝。子囊孢子有纵横分隔,褐色。如多种园林植物煤污病菌。

34 ※黑星菌属 Venturia 子座多埋生于病残体表皮下,黑色,球形。子囊腔孔口外露,周生稀少黑色刚毛。子囊长圆形,平行排列,有拟侧丝。子囊孢子无色或黄色,椭圆形,双胞。如园林植物黑星病菌。 ※核盘菌属 Sclerotinia 子囊盘由菌核生出,漏斗状或盘状,带有深浅程度不同的褐色。子囊圆柱形,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产生在寄主表面的菌核多为圆形,黑色。如园林植物菌核病菌。

35 4.担子菌亚门 Asidiomycotina 担子菌 亚门 黑粉菌属 条黑粉 菌属 胶锈菌属 柄锈菌属
营养体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一般不发达;有性繁殖除锈菌外,多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担子菌 亚门 黑粉菌属 条黑粉 菌属 胶锈菌属 柄锈菌属

36 ※黑粉菌属 Ustilago 冬孢子堆可产生在寄主的各个部位,黑褐色,成熟时呈粉末状。冬孢子散生,单胞,球形或近球形,表面光滑或有饰纹。萌发产生有隔担子。担孢子顶生或侧生。如草坪草黑粉病菌。 ※条黑粉菌属 Urocystis 孢子堆通常发生在叶、茎内。厚垣孢子由几个细胞组成,外有一层无色的不孕细胞。如草坪草秆黑粉病菌。

37 ※胶锈菌属 Gymnosporangium
冬孢子柄长,遇水胶化,壁薄。转主寄生,转主寄主为桧柏。如海棠锈病菌等。 ※柄锈菌属 puccinia 冬孢子堆产生在表皮下,大多突破表皮。冬孢子双胞有柄,不胶化,深褐色,椭圆,棒状至柱状,壁多光滑;性孢子器球形;锈孢子器杯状或筒状,锈孢子单胞球形;夏孢子黄褐色,单胞有柄,壁上有小刺。单主或转主寄生。如草坪草锈病菌等。

38 5.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na
营养体为多分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多数种类有性阶段尚未发现,少数发现有性阶段的,其有性阶段多属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 半知菌亚门真菌 1.丝核菌属的菌丝和菌核 2.轮枝孢属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3.链格孢属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4.尾孢属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39 ※丝核菌属 Rhizoctonia ※轮枝孢属 Verticillium 半知菌 亚门
尾孢属 刺盘孢 叶点霉属 ※丝核菌属 Rhizoctonia 产生菌核,菌核间有丝状体相连。菌丝多为近直角分枝,分枝处有缢缩。如园林植物幼苗立枯病菌等。 ※轮枝孢属 Verticillium 分生孢子梗直立,分枝,轮生、对生或互生,分生孢子单胞。如大丽花黄萎病菌等。

40 ※尾孢属 Cercospora ※刺盘孢属 Colletotrichum
分生孢子梗黑褐色,不分枝,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线形,多孢,有多个横隔膜。如桂花、杜鹃叶斑病菌等。 ※刺盘孢属 Colletotrichum 分生孢子盘有刚毛,分生孢子单孢,无色,圆形或圆柱形。如兰花、梅花炭疽病菌等。 ※叶点霉属 Phyllosticta 分生孢子器暗褐色,扁球形,具孔口,埋生于寄主组织内,部分突出。分生孢子梗短,分生孢子小,单孢,无色,卵圆形至长椭圆形。如桂花、荷花斑枯病菌等。

41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一类微生物,结构简单,一般由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所组成的单细胞生物。 原核生物无真正的细胞核,核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围,形成一个椭圆形或近圆形的核质区。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以及无细胞壁的菌原体等。能够侵染植物引起发病的原核生物称为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是仅次于真菌和病毒的第三大类病原生物,侵染园林植物可引起许多重要病害。

42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细菌是引起植物病害最多的一类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大小为0.5~0.8×1~5μm,少数是球状。大多有鞭毛,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称为极鞭;着生在菌体四周的称为周鞭。细菌鞭毛的有无、着生位置和数目是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的重要性状。植物病原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多为阴性,少数为阳性;依靠细胞膜的渗透作用直接吸收寄主体内的营养;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可以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大多数为好气性,少数为兼性厌气性;一般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43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欧文氏菌属 Eruinia 周生多根鞭毛,培养基上菌落圆形、隆起、灰白色。如鸢尾细菌性软腐病菌等。
1.薄壁菌门 有较薄的细胞壁,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 ★欧文氏菌属 Eruinia 周生多根鞭毛,培养基上菌落圆形、隆起、灰白色。如鸢尾细菌性软腐病菌等。 ★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极生 1~4根或多根鞭毛,培养基上菌落圆形、隆起、灰白色,多数有荧光反应。如栀子花叶斑病菌等。

44 ★黄单胞菌属 Xanthomonas 极生单鞭毛,培养基上菌落隆起,黏稠,蜜黄色,产生非水溶性色素。如桃细菌性穿孔病菌等。 ★布克氏菌属 Burkholderia 极生2~4根鞭毛;培养基上菌落光滑、湿润、隆起或粗糙、干燥而低平。如茄科植物青枯病菌等。 ★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 周生或侧生1~6根鞭毛;培养基上菌落圆形、隆起、光滑,灰白至白色。如桃、月季根癌病菌。 ★木质部小菌属 Xylella 菌体无鞭毛;培养基上菌落枕状凸起、半透明、边缘整齐或脐状、表面粗糙、边缘波纹状。如长春花萎蔫病、葡萄皮尔氏病菌。

45 2.厚壁菌门 有较厚的细胞壁,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主要有棒形杆菌属 无鞭毛;培养基上菌落圆形、光滑、凸起、多为灰白色。如马铃薯环腐病菌等。
3.软壁菌门 菌体无细胞壁,由单位膜组成的原生质膜包围。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主要包括引起枣疯病的植原体属和引起柑橘僵化病的螺原体属。 三、植物病原病毒 植物病原病毒是仅次于真菌的一类重要病原物。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专性寄生物,其结构简单,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故称分子寄生物。寄生于植物的称为植物病毒。

46 (一)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病毒比细菌更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形态。形态完整的病毒称作病毒粒体。高等植物病毒粒体主要为杆状、线条状和球状等。其繁殖方式为复制增殖。病毒作为活体寄生物,在其离开寄主细胞后,会逐渐丧失侵染力。不同种类的病毒对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反应有差异。

47 1.钝化温度(失毒温度)  把含有病毒的植物汁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 10 min后,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以摄氏度表示。 2.稀释限点(稀释终点)  把含有病毒的植物汁液加水稀释,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大稀释限度。 3.体外存活期(体外保毒期)  在室温(20~22℃)下,含有病毒的植物汁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

48 (二)重要的植物病毒及所致病害 植物病原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属 马铃薯Y病毒属 黄瓜花叶病毒属

49 1.烟草花叶病毒属 Tobamovirus 烟草花叶病毒(TMV)为直杆状。寄主范围广,属于世界性分布。依靠植株间的接触、花粉或种苗传播,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引起番茄、马铃薯、辣椒等茄科植物的花叶病。 2.马铃薯Y病毒属 Potyvirus 马铃薯Y病毒(PVY)为线状。主要以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个别可以种子传播。大部分病毒有寄主专化性。如马铃薯Y病毒主要侵染马铃薯、番茄等茄科植物,可在茄科植物和杂草上越冬。 3.黄瓜花叶病毒属 Cucumovirus 黄瓜花叶病毒(CMV)为球状。主要以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播,也可由汁液接触传播,少数可由土壤带毒而传播。黄瓜花叶病毒寄主包括十余科上百种植物,且常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使病害症状复杂多变。

50 四、植物病原线虫 (一)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
大多数植物病原线虫体形细长,两端稍尖,形如线状,多为乳白色或无色透明,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线虫体长约0.3~lmm,个别种类可达4mm,宽约30~50μm。雌雄同型的线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皆为线形,雌雄异型的线虫雌成虫为柠檬形或梨形,雄成虫为线状。线虫虫体分唇区、胴部和尾部。虫体最前端为唇区。胴部是从吻针基部到肛门的一段体躯。尾部是从肛门以下到尾尖的一部分。 植物病原线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和成虫3个虫态。卵常为椭圆形,半透明,产在植物体内、土壤中或留在卵囊内;幼虫有4个龄期,l龄幼虫在卵内发育并完成第一次蜕皮,2龄幼虫从卵内孵出,再经过3次蜕皮发育为成虫。植物病原线虫一般为两性生殖,也可以孤雌生殖。 植物病原线虫在土壤中的活动性不强,其主动传播距离非常有限;被动传播是线虫的主要传播方式。

51 (二)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 植物病 原线虫 线虫属 根结 异皮 滑刃

52 目前全世界正式报道的植物病原线虫有260多个属,5700多种。与园林植物线虫病害关系密切的有5个属。
1.茎线虫属 Ditylenchus 雌、雄虫均为蠕虫形,虫体纤细。可以为害地上部的茎、叶和地下的根、鳞茎和块根等,有的可以寄生昆虫和蘑菇等。该类线虫的为害症状是组织坏死,有的可在根上形成肿瘤。如马铃薯茎线虫病。 2.根结线虫属 Meloidogyne 雌雄异型。雌虫膨大呈梨形,雄虫为蠕虫型。为害植物后,受害的根部肿大,形成瘤状根结。如南方根结线虫。 3. 异皮线虫属 Heterodera 雌雄异型,且两性成虫表皮质地不一样。雌虫膨大呈梨形,雄虫为蠕虫型,雌虫体壁厚,深褐色,卵不排出体外,形成胞囊。如瓜类根线虫。

53 雌、雄虫均为蠕虫型,细长。如菊花叶线虫。
4.滑刃线虫属 Aphelenchides 雌、雄虫均为蠕虫型,细长。如菊花叶线虫。 5.剑线虫属 Xiphinema 大型线虫,成虫体长1 ~3mm。雌、雄虫均为蠕虫形,虫体纤细。为根部外寄生线虫。被害根皮层组织坏死,根尖肿大或形成短截根,受害根系生长衰退。有些种类可传播如植物病毒病。

54 五、寄生性种子植物 (一)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
由于叶绿素缺乏或根系、叶片退化,必须寄生在其他植物上以获取营养物质的植物,称为寄生性植物。大多数寄生性植物为双子叶植物,可以开花结籽,又称为寄生性种子植物。 (一)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 根据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植物的依赖程度,可将其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两类。 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寄主植物营养物质的争夺。一般全寄生的寄生性种子植物致病力强,而半寄生的寄生性种子植物则主要寄生在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上,寄生初期对寄主无明显影响,当群体较大时会造成寄主生长不良和早衰,发病速度较慢。除了争夺营养物质外,还能将病毒从病株传到健株上。 寄生性种子植物依靠风力或鸟类传播,或当寄生性植物种子成熟时,果实吸水膨胀开裂,将种子弹射出去而传播。

55 (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主要类群 寄生性 种子植物 菟丝子属 列当属 桑寄生属 槲寄生属

56 1.菟丝子属 Cuscuta 菟丝子属植物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寄主范围广,主要寄生豆科、菊科、茄科、百合科、伞形科、蔷薇科等草本和木本植物上。全寄生,一年生攀藤寄生的草本种子植物,无根;叶片退化为鳞片状,无叶绿素;茎多为黄色丝状;花较小,白色、黄色或淡红色,头状花序;蒴果扁球形,内有2~4粒种子;种子卵圆形,稍扁,黄褐色至深褐色。在我国主要有中国菟丝子和日本菟丝子等。中国菟丝子主要为害草本植物,日本菟丝子则主要为害木本植物。 2.列当属 Orobanche 列当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退化为鳞片状,无叶绿素,吸根吸附于寄主植物根的表面,以短须状次生吸器与寄主的维管束相连。列当主要寄主植物有向日葵、烟草、番茄等。

57 4.槲寄生属 Viscum 3.桑寄生属 Loranthus
桑寄生是寄生在木本植物上的半寄生植物。落叶小灌木。茎圆柱形,二歧分枝,枝条褐色。叶对生,倒卵形,全缘,具短柄。多为两性花,少为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顶生。浆果卵球形。寄生于寄主侧枝的中部和上部。为害杨、柳、榆、梧桐等多种木本植物。 4.槲寄生属 Viscum 半寄生植物。常绿小灌木。茎圆柱形,绿色,二歧或三歧分枝,分枝处近直角,节间明显。叶革质,对生,倒卵形,有些全部退化。花极小,单生或丛生,雌雄异株。浆果,肉质球形。受害植株生长衰弱,落叶早,次年放叶迟,严重时枝条枯死。

58 第三节 园林植物侵染性 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一、病原物与寄主植物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 是指病原物从活的寄主体内获得营养的能力。
第三节 园林植物侵染性 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一、病原物与寄主植物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 是指病原物从活的寄主体内获得营养的能力。 1.专性寄生物 专性寄生物的寄生能力最强,自然条件下只能 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也称为活体寄生物。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死亡后,寄生物也停止生长和发育。植物病原物中,所有植物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线虫、霜霉菌、白粉菌和锈菌等都是专性寄生物。

59 2.非专性寄生物 绝大多数的植物病原真菌和植物病原细菌都是非专性寄生的。但他们的寄生能力也有强弱区分。强寄生物的寄生性仅次于专性寄生物,以寄生生活为主,但也有一定的腐生能力,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营腐生生活。大多数真菌和叶斑性病原细菌属于这一类。弱寄生物一般也称作死体寄生物,寄生性较弱,只能在衰弱的活体寄主植物或处于休眠状态的植物组织或器官(如块根、块茎、果实等)上营寄生生活。如引起猝倒病的腐霉菌和瓜果腐烂的根霉菌、引起腐烂的细菌等,在生活史中的大部分时间营腐生生活。

60 (二)病原物的致病性 是病原物对寄主的破坏和引起病害的能力。病原物的破坏作用是由于寄生物从寄主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同时,病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也直接或间接地破坏寄主植物的组织和细胞。专性寄生物或强寄生物对寄主细胞和组织的直接破坏性小,所引起的病害发展较为缓慢;而多数非专性寄生物对寄主的直接破坏作用很强,可很快分泌酶或毒素杀死寄主的细胞或组织,再从死亡的组织和细胞中获得营养。 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性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致使寄主生长衰弱;分泌各种酶和毒素,使植物组织中毒进而消解、破坏组织和细胞,引起病害;有些病原物还能分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干扰植物的正常代谢,引起生长畸形。

61 是指寄主植物抵抗或抑制病原物侵染的能力。不同植物对病原物抗病能力的表现有差异。
(三)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是指寄主植物抵抗或抑制病原物侵染的能力。不同植物对病原物抗病能力的表现有差异。 在适合发病的条件下,植物不被病原物侵染,不发病或无症状表现称免疫;表现为轻微发病的称抗病;发病极轻则称高抗;植物可忍耐病原物侵染,虽然表现为发病较重,但对植物的产量、品质没有明显影响称耐病;寄主植物发病严重,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称感病;寄主植物本身是感病的,但由于形态、物候或其他方面的特性而避免发病称避病。

62 二、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寄主发病的过程。 病害侵 染过程 侵入前期 侵入期 潜伏期 发病期

63 (一)侵入前期 是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感病部位接触,并产生侵入机构为止的阶段。病原物处在寄主体外,必须克服各种不利于侵染的环境因素才能侵入,若能创造不利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接触和生长繁殖的生态条件可有效的防治病害。 (二)侵入期 是指病原物从侵入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的阶段。 1.病原物的侵入途径 各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主要有伤口、自然孔口和直接侵入。病毒只能从伤口侵入;细菌可以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大部分真菌可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少数真菌、线虫、寄生性植物可从表皮直接侵入。

64  2.影响侵入的环境条件 影响病原物侵入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与其寄生性有关,一般寄生性较弱的病原物从伤口侵入,寄生性较强的病原物可以从自然孔口,甚至可以从表皮直接侵入。大多数真菌以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通过一定的侵入途径侵入寄主。 (三)潜育期 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阶段。潜育期是病原物在植物体内进一步繁殖和扩展的时期,也是寄主植物调动各种抗病因素积极抵抗病原为害的时期。潜育期的长短与寄主植物的生长状况关系密切。凡生长健壮的植物,抗病力强,潜育期相应延长;而营养不良,长势弱或氮素肥料施用过多,徒长的,潜育期短,发病快。在潜育期采取有利于植物正常

65 生长的栽培管理措施或使用合适的杀菌剂可减轻病害发生。
病害流行与潜育期的长短关系密切。有重复侵染的病害,潜育期越短,重复侵染的次数越多,病害流行的可能性越大。 (四)发病期 指植物出现明显症状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的阶段。是病原物大量产生繁殖体,加重为害或开始流行的时期。发病期病原物开始产生大量繁殖体,加重危害或病害开始流行。病原真菌在受害部位产生孢子,细菌产生菌脓。孢子形成的早晚不同,如霜霉病、白粉病、锈病、黑粉病的孢子和症状几乎是同时出现的,一些寄生性较弱的病原物繁殖体,往往在植物产生明显的症状后才出现。

66 三、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一)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 是指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
病原物绝大多数是在寄主植物体上寄生的。病原物以寄生、休眠、腐生等方式越冬或越夏,而越冬或越夏后的病原物也是植物在生长季内最早发病的初侵染来源。

67 病原物 越冬 (越夏)场所 田间病株 种子、苗 木和其他 繁殖材料 病株残体 土壤 和粪肥 昆虫及其 他传病介

68 (二)病原物的传播 病原物 的传播 主动传播 被动传播 气流传播 水流传播 人为传播 昆虫等 介体传播

69 (三)初侵染和再侵染 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后,在植物新的生长季节首次引起植物发病的过程称为初侵染。在同一生长季内,由初侵染所产生的病原物通过传播引起的所有侵染皆称再侵染。有些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如梨锈病等;有些病害不仅有初侵染,还有多次再侵染,如霜霉病、白粉病等。 植物病害有无再侵染是制定防治策略和方法的重要依据。对于只有初侵染的病害,设法减少或消灭初侵染来源,即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再侵染频繁的病害不仅要控制初侵染,还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再侵染,才能遏制病害的发展和流行。

70 四、植物病害的流行 在一个地区的一定时间内,植物病害发生面积广,发病程度严重,造成损失巨大的现象称病害流行。经常流行的病害称流行性病害。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就能完成病原物数量积累的过程,引起病害流行,称单年流行病害(多循环病害);须连续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病原物数量积累的过程,引起病害流行,称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

71 病害 流行条件 大量致病性 强的病原物 大面积种植 单一的感病 寄主植物 适合病害 流行的 环境条件

72 植物病害的流行都是以上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由于各种病害发病规律不同,每种病害都有各自的流行主导因素。如苗期猝倒病,品种抗性无明显差异,土壤中存在病原物,只要苗床持续低温高湿就会导致病害流行,低温高湿就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有时是可变化的。在相同栽培条件和相同气象条件下,品种的抗性是主导因素;已采用抗性品种且栽培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气象条件就是主导因素;相同品种、相同气象条件下,肥水管理可成为主导因素。因此,防止病害流行,必须找出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才有效。

73


Download ppt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